主演:野泽雅子 / 北大路欣也 / 林原惠美 / Kinya Kitaohgi / 池赖宏
导演:佐藤敬一
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编剧:Ikuko Takahashi
类型:动画 / 恐怖 / 历史
上映时间:2012-06-18(上海电影节) / 2012-09-29(日本)
别名:Asura
用户标签:人性,动画,日本动画,日本,2012,剧场版,日本电影,电影
片长:76分钟
imdb编号:tt2328505
平安时代末,天灾人祸,世道离乱,横尸遍野。在这个人吃人的恐怖时代,一条受到诅咒的生命降临人间。年幼的他(野泽雅子 配音)自幼以人肉为食,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食人魔。直到与慈悲的法师(北大路欣也 配音),他才终于有了名字“阿修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更在阿修罗的心中种下人性复苏的种子。在被人追杀的绝望途中,阿修罗得到美丽少女若狭(林原惠美 配音)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野兽般少年的心底善良的花朵绽放。可是在兵荒马乱、人性沦丧的时代。他的美好期望相继落空,留给阿修罗的究竟是什么?
本片根据漫画家乔治·秋山(本名:秋山勇二)的同名原著改编。
《阿修罗》下载观后评论:
被法师断手“开悟”后的阿修罗,在心智上已经是一位正常的少年了。他哀求若狭吃掉马肉时温柔执着的劝慰,对比在当时因为饥荒,被兽性一寸寸吞噬掉人性的村民来说,是清白的,是继续孤立于另一个生存之道上的野兽。“不杀生就活不下去是人的本性,即使背负罪业,也不辜负上天赐予的生活,努力活下去。世界,因此而美。”我想,最后这六字也总结了霓虹金的思维常态吧,窥视阴暗面、赎罪、自省等等他们并不羞于面对,反而带着一种躺平任踹的态度去钻研,最后在心里走一圈后站起来拍拍屁股走人,波涛散去,树静风止。所以在我看来,本作讲人性的主题也不妨说是一种烘托美术的情调。

8/10音乐和主角CV直接将影片拉升一个档次,节奏把握得也很好,主题上讨论了很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在看到超市里的动物的肉和骨架,我总是会想它们的同类看到如此画面会是什么感受呢?跟人看到人的肉、器官和骨架在另一物种的商品柜里陈列着的感受一样吗?Wakasa代表了人理智善良美好的一面,即使在最后也闪耀着与全篇色调格格不入的光辉,阿修罗靠着恨意与兽性生存,被人性所拯救。片尾曲结束,wakasa向往的大都市缓缓出现,心头一紧。

用恐怖作为它的标签实在是不准确,应该是人性。人的本性是吃掉其他生命活下去,吃掉海洋里的生命,吃掉田野里的生命。为了活下去,人人都是广东人!究竟谁才是野兽,为了活下去把盖章丢进火里的妈妈是野兽吧,为了粮食把女儿卖掉的父亲是野兽吧,为了一年份的大米满村的人举着火把目露凶光围攻阿修罗,他们也是野兽吧。谁又比谁更高贵。动画里除了若狭没有其他的女性,大概都被吃掉或者卖掉了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女性永远是最先牺牲的。

终于看了,虽然只有70分钟,但是场景不长,又充满了符号,使得整个电影整体显得很长。对于人物的刻画,虽然角度很多,但是符号性过强,缺少转变的过程,大多数转变都是一步到位,表现了人性不堪一击,然又因为缺少细节而难以打动观众。影片的人物绘画虽然别具一格,跟场景分离感太强,或许是导演有意为之,表现了一种人类企图从恶劣环境中抽离的情感,但是感官上确实令人不舒服。故事很不错,设定也很有趣,如果能在丰富细节就好了。

其实要说缺点一大堆,什么角色画风不一致,配乐略有逊色,故事老套云云,但我还是被几句老套的说教感染到了。直面自己内心的野兽。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意识不到这只野兽的存在。和朋友聊天说到相关话题,朋友告诉我,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是一个“寻心”的故事,从猢狲,到悟空,与阿修罗粗略相似。千言万语也不知该怎么表达,无端浮起一本书名:人性的,太人性的!

继宫崎骏之后又一部让我刮目相看的动画片,篇幅不长但充满了唯美的画面,加之沧桑的音乐和富含哲理的对白,让这部电影堪称精品,故事讲述的是诞生在饥荒和乱世的生命,为了生存唯有食人,然而与法师和善良少女的相遇,让他重新回到人间。影片中法师断臂颇有佛祖舍身喂虎的意境,少女不食阿修罗送来的肉宁愿饿死,更是表达了很多的哲理和人性。

三星半,特吕弗拍过一个片子叫《野孩子》,全片都讲一个在丛林中长大的孩子在行为和认知上如何被矫治,相比起来这里虽然是动画片但说服力仍然欠奉,也因为情节过渡不够顺畅。立意和背景的结合挺不错的,法师斩断手臂后逼问人性的设置以宗教的眼光看特别好,不逃避,极犀利,我是人。但然后我要怎么办?结尾给出的答案则陷入纯粹的宗教虚无。
3D建模感挺重的,换言之,游戏过场CG感明显==所谓人性,即是克服内心的兽性。然后食肉又允许我们暂时以兽的姿态去维系自己的生存,并一遍遍告诉自己世界因此而美???WTF……你眼中之美,或许正是其他生物眼中的浩劫,这种恬不知耻的价值观,恕不接受。该怎么吃怎么吃,不过很讨厌这种剥夺后佯装自己高尚的“顿悟”,嗝应人。
看了之后,特别佩服日本这一批做动漫的人,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看,这部有些佛教警世色彩的动漫,应该属于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在高中时期,唯一感兴趣的动漫,就是一个人称雄做大佬那种动漫,中国动漫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日本,而且现在连八十年代风行的那种纯手工绘画制作的动漫也丢弃了,只剩一些类似游戏式的娱乐动漫。
他取名作阿修罗,就是愿意说,这个世界就是似天而非天的世界,若狭和僧人可以引导阿修罗去成为“人”,而成为“人”,世界却不允许阿修罗成为“人”,阿修罗可以拼命地活下去、一直一直活下去,成为僧人的他,也因为了自己“不择手段”地活下去,才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人”,而若狭,永远看不到她想要看看山后的京都
阿修罗噬人血,自己的存在只为循环往复填满饥饿的腹,直至有人告诉他善。人们喜欢把人与兽分开谈,但杀戮的快感,正是丛林法则下的原始兽性在作祟。眼泪里藏着的,是柔软而脆弱的人性。有些人生来不是禽兽,却越活越禽兽不如,不噬人血却与吞噬人血可怖的阿修罗那么像。人之所以不同,在理性,有善在心。
被母亲伤害,对若狭可以说对母性的依赖与占有,在取马肉给若狭那里终于泪奔,若狭把阿修罗当个孩子,但若狭却是阿修罗的一切,最后的断桥那里很希望阿修罗砍杀光所有的村民,还好阿修罗活到了最后。喜欢台词~相依为命的,才叫人,人做的畜生之事越多,越痛苦,但苦正是人的证明、所以人不是野兽,是人
好黄暴的画风,以至于一直给我一种恐怖时代剧的感觉;修罗漫道兽性存,得道终须僧点化;若狭给了阿修罗生的希望,却无法相信阿修罗难除的兽性,终累死自己。阿修罗有了关爱的对象,却无法接受他人的介入,终毁灭自己;阿修罗攻击若狭情人的那段,终于让我确定,他长得好像《铁皮鼓》里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