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中国某个偏远的地方,一个盲童跟随师傅学琴,师傅告诉他有一道药方可以治愈他的双眼令他重见天日,而这道药方必须在他弹断一千根弦后方能从琴匣里取出来,否则就没有效用。盲童在师傅死后,弹断了一根又一根的琴弦,不顾人生其他。在岁月的磨砺下,小少年成了老琴师,并被村民们尊称为“神神”(刘仲元饰)。村内出现任何纠纷,大家总爱问神神排解。
神神有一个瞎眼徒弟石头(黄磊饰),他与村女兰秀(许晴饰)偷情被村民发现,遭到痛殴,兰秀因此愤然绝去。黄天不负苦心人,神神终于弹断了千根弦,只为师傅说那时方可得到药方、见到光明,然而事情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结局。
第4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陈凯歌
《边走边唱》下载观后评论: 7/10。通过仪式化镜头展现村民对老瞎子的盲目崇拜:两位盲人走在抬着船的众人前面,高唱着协调人群步伐,长焦将远景奔流拉近仿佛人行走于水上,用和声化解村民间莫名的械斗,辽阔荒原上群殴队伍和群雁形成人字,但人的理性和苦难源头有什么深层关系?陈凯歌也说不清楚,他试图去批判盲目的理性精神,当一群少女将红布盖在老瞎子头顶、再洒落细沙,老瞎子也动了凡心唱起荤曲,在药铺中一道戏剧化的主光打在柜台前老瞎子的站立处,掌柜看过无字药方后的大笑和弥勒佛旁小姑娘的戏剧化笑声十分恐怖,彻底动摇了老瞎子的理性世界,他坐在万千火把围绕的舞台中央让村民见证信仰的破灭,意图是好的,但从故事来说逻辑失真,承载过多的哲思里硬塞入一段徒弟和少女的爱情缠绵,以至对视觉造型的过分迷恋使内容不堪重负,戏剧是戏剧、符号是符号,凑一块就是乱弹。
信念与欲望的表达,人啊,总得有念想才能活着。可是故事是好故事但却不是好的电影视角。因为弹断1000根琴弦是神神一生的执着,他为何这么执着为什么那么想要看见?这些全靠观者先验性的脑补,我们作为一个不盲的人,我们似乎都不需要靠想我们都知道这两个盲人很想看见。可是看电影对我来说是体验,我在体验别人的人生,对于这个电影我就是在体验一个盲人的人生,一个盲人靠什么活着。但从镜头中没有一点盲人的视角,一些对切镜头应该是两人直视从而传递信息和情绪,但大量的对切镜头没有办法带入我进盲人视角,我就缺了那种很想要看见,一定要弹断1000根琴弦的执念,也就是说我就没法感受到生命的张力,看完只有唏嘘而不能感同身受。电影和书的表达始终是不一样的。。。
临近结尾的时候听老人家旁配的歌曲好像周云蓬唱的呀!但在豆瓣简介中没能看到相关的,等会儿再去大网上找找,还是蛮有感觉的。都说深沉看不懂,但是我总觉得有点东西的,布景还有给人的那种角色扮演程度和现在大多数的浮夸风气要好很多吧!师徒俩盲人弹断1k根弦可起开老辈所嘱咐传留的药方可开眼看见东西,后递纸条封琴匣传与小,变成村民抬举的“神神”,还有讲了两次洗澡掉落凡间的玉皇俩儿子,虽大体差不多,但后面那个加了封了世间所有人的眼。额~要细品下的吧! 总以为老盲人现实中就是选角眼睛有缺陷的,很到位额!那时的小黄磊演技也是很好了呢!耳朵上的小圈圈耳环让我想到小时候看的蝶舞天涯 哈哈~
改编自史铁生中篇小说《命若琴弦》,感觉不是太适合改编成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各种隐喻和对人性的虚妄都很难清晰的呈现给观众,让人觉得非常晦涩。老瞎子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打开琴盒拿出复明的药方,可只是一张白纸,终其一生的目标落空觉得人生虚度,但石头的人生才刚开始,要不要和师傅一样对他善意的谎言再来一次呢?石头和兰秀的情窦初开在神神的感悟是女人哪有琴可靠,可年轻的石头要的是爱而不是弹断一千根琴弦,师徒两人的分歧不仅是年龄代沟更是观念不同。愚昧的村民因为石头和兰秀在一起而报以拳脚,最后却把他送上太师椅,灵魂随着风筝和兰秀一起逝去,生命的存在好似傀儡一般端坐在太师椅上。
陈凯歌选的剧本一直都非常凸显他个人的浪漫主义审美和人文情怀。这一部《边走边唱》延续了《孩子王》的纯粹与执着。盲人琴师运用技艺抚平战斗和仇恨,而一旦远离冲突又席卷而来,仿佛是想平行对应盲人师傅死前嘱咐徒弟一定要弹断一千根弦一样的循环。在结尾,石头拿出了师傅放在琴中的信纸,放入了兰秀的画,意味着新的人生展开,一条不同的路不同于师傅的选择出现了。而师傅在得知自己一生都在一张白纸的指令下有所期盼时,他还是明白了自己的先师为何要他弹断一千根弦了吧,那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依旧说的是黄土地上某一类人的结局。片中歌曲的选择和琴声运用的多少,感觉有些冲突。
电影改编自史铁生原著,的确像极了一个苦难中寻找光明的范本。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这种支撑可以是信念,也可以是遥远的期盼。一部艺术水准极高的电影,有着黄土地一样的质地和画面留白,压缩的人物身影用以放大背景影像,冷峻的黄土高原上一个个生生不息确又佝偻的众生。这一部的陈凯歌似乎有了上帝的视角,俯瞰芸芸众生,边走边唱是一种活着的姿态。弹断1000根弦似一千种磨难,磨难又具有某种偶然性,师父坚守的信念传承给石头,一个瞎子却有着掷地有声的响亮名字,将风筝放飞,用胡琴丈量着生命的长度。
没太看懂 没有中文字幕 也没找到几个影评个人感觉应该是信念的力量 神神的师父告诉他 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取出治疗眼瞎的药方 所以神神一直带着这个信念活下去 一直弹断了九百九十九根 第一千根是太阳晒断的 这件事只有徒弟石头知道 但没告诉他 他就高高兴兴的进城采药 结果 那个药方是一张白纸 这个地方感觉还挺震撼的 这部电影应该是想表达对那片土地的热爱 那片土地上农民的淳朴和信念的力量吧 对生命的渴望和面对命运不公的坚强这部电影改编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也确实挺悲哀的
看完以后,感觉一头雾水,不大明白导演的表达意图。似乎是指老瞎子为了看到世界,要弹断一千根弦,但最后却发现那不过是一场骗局,最终在失望中死去。而他在追求光明的过程中,失去了许多,比如爱情。相较而言,老瞎子的徒弟获得了爱情,但却遭受到世俗的歧视,并失去了所爱的人,后来又走向了老瞎子的旧路,不过他追求的已不是光明,而是发自爱人带给他的存活的动力。
想起一句歌词,people don’t live or die, people just float很多时候比起结果,过程才是重要的;盲人并不比明眼人看得少,反而成为了圣人,和他的琴声一起给世人带去福音:黄河,沙漠,客栈,民宅又构成了对古老中国的想象,兰秀和石头的爱情悲剧再次责问了传统对人性的泯灭(不看演员表真没认出许晴
虽然不喜欢结尾,但仍然是神作。相比《潘神的迷宫》,这部电影显然是无神论的。我觉得我越来越倾向于有神论了。海子:春天战胜了法则。其实神就在我们身上,耶稣已经说了:上帝的国就在你们之中。这是一个相信与否的问题,相信奇迹,奇迹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黄河,北方,天高地厚,生命极其渺小,也极其广大。
7分,三星半。原文没有读过,全凭感觉去猜测剧情,所以面对这么艺术化的电影,刚开始看还是有点点吃惊。一个寓言般的故事来给你讲生命信念之顽强,风格舞台化与影片旨意还真是蛮搭的。这部早期的陈凯歌的纯艺术作品,还是比后来的商业化阶段更招眼目吧。喜欢镜头,不喜欢音乐。感谢提供片源的亲。
民俗叠加人生寓言,从边缘人来讲边缘情。本来是个宿命论的故事,被阐述的神神叨叨,民众也成为没有血肉的符号,一会尊崇老琴师,一会将小徒弟打的半死,说到底,民众就是愚蠢,只认牌子,还是那种偶像崇拜,最后民众让石头做太师椅,就知道了石头的下场,活菩萨,死僵尸。陈凯歌的心肠狠啊。
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依然活着。为什么老瞎子不一开始就拿出药房去治病呢?能想到的解释就是他惧怕未知的结果,不敢去直接面对,宁愿去选择相信弹断一千根弦后再拿出药方,就能看到这个世界。最后老瞎子获得超脱,把“看清世界”的禅意交给了小石头,继续着自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