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顺利,和同事结婚的葛西泉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此时母亲的阿兹海默症越来越严重,他不得不开始照顾母亲,而逐渐失忆的母亲将面对自己封印已久的那个“秘密”。
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提名)川村元气
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川村元气
《百花》下载观后评论:
叙事很惊喜,空间以及动作的重复循环重现了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视角;过去与现在两条叙事线的穿插交错,又让原本清晰的故事线变得朦胧模糊,就像过去的事,到底我们还记得哪些,又忘记哪些,人的记忆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后半段多次出现的一半烟花的意象,也代表着泉对母亲的记忆,他似乎好像也停留在了记住一半的阶段,他只记得母亲抛弃她的过去,而一半的烟花又象征着泉和母亲百合子同样不完整的人生。最后当把百合子忘记一切,她的记忆清零,两人坐在夜晚的阳台上,看着远处突然亮起的一半烟花,泉关于母亲的另一半记忆被突然唤醒,那一半是温情的,幸福的,与母亲生活的回忆,也在那时,泉的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回归完整,之前痛恨母亲因为阿兹海默症可以忘记过去一切痛苦的他,也在那一刻释怀,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过去被母亲抛弃的他,也曾“抛弃”过母亲。

阿茨海默癥的「遺忘」疊加「記憶」,最後通向煙花下的和解。虛擬偶像被填充進各色記憶,卻成了四不像的怪物。它記住太多,卻不懂得遺忘,才會顯得冷冰冰。母親忘記了好多事情,包括曾拋棄兒子的事實,可是所有人都一樣,記性都好不到哪裏去。但她也記得很多許多微小的事情,比如家中花瓶插一朵花,又如要看「一半的煙花」,還有在大湖中釣到很大的虹鱒魚。本以為你已經將我拋棄到記憶的邊緣,可是那些最刻骨銘心的回憶你都在一一珍藏。只有那年愛偷相冊的小偷闖入家裏,偷走了只屬於你們二人的甜蜜過往。你向我傾訴,我卻把你推開。多少年來,我始終無法正視你,除夕夜總是匆匆吃完晚飯就找個借口離開,甚至翻到你的少女日記,我還要生理不適。我們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母子。但我又能好到哪裏去,恨意沖刷了所有的快樂回憶,而我已經錯過了一起去追的機會。

一组毫不掩饰目的性的同类型/题材影像样板缝合拼贴,只能说是哗众取宠贻笑大方了。第一个镜头还可以说让人咯噔的同时仍抱有一丝期待,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就彻底忍不下去了!川村元气真是一个贯穿我两任日籍老公厕作生涯的尴尬存在!但摄影还是有一点内在的悬疑感张力,就是人物面向与面部情绪的旋转延迟,尤其在长久停留于背影的时候很有意思。私人说的话,虽然拍得甚至不如那支《虹》的MV,但还是百感交集爱意翻涌。一生有多少时间能温柔地看着一个人从少年演到父亲,言辞愈少,神态愈沉,被烟花映亮的轮廓,每一处弧度我却仍熟稔于心。那副我最心爱的合不上嘴微微仰面、舒展的眉眼间尽是英姿勃发的神往的表情,越来越难得出现,每一次却仍唤起我心头的余震。那只眼倏忽滴下一滴剔透的泪,落在我心里,叮铃脆响,就滚成了一颗珍珠,凝结在那里。

讨论遗忘与原谅,还是精神分析派电影的母题,这部电影对阿兹海默症的描写是直接去表现遗忘带来的问题,并未涉及遗忘本身的意义,这也导致了影片总体来说前好后一般,前面抛出的尖锐问题,在最后软着陆下力度有所降低。前半讨论没有履行传统母亲义务的母亲,年老后是否应得到孩子的爱与原谅,母亲抛弃年幼的孩子,与成人后的孩子将阿兹海默症母亲抛弃在养老院形成互文,尽管如此编导还是给出了母亲“并不后悔”的回答,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母亲身份添加了复杂的进步成分,但进入母亲闪回段落后,导演一度在片段叙事的磕磕绊绊中有所迷失,最后在母亲执拗的“一半烟花”中达成母子和解,还是日式温情的路径依赖。其实角色名字的设计已经很有鸡汤味,孩子是“水”,母亲是“花”。影片的BGM变奏对于表现阿兹海默症而言,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优点。

三星半 很有电影感的电影 一半烟花这个概念有点打动到我 到底是谁在遗忘呢 很喜欢长泽雅美和菅田将晖在公交上说的那段话 刚怀孕的时候心情并不好 因为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工作和喝酒 是啊母亲到底应该怎么当呢 用尽自己的半生去守护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吗 葛西百合子抛弃孩子一年去和有妇之夫私奔 孩子永远无法原谅她 我觉得很正常 所以菅田将晖遗忘了母亲对他的好 却一直在闪回那一年发生的事情给他留下的创伤(这种手法让我一度联想到晒后假日)导演场面调度做的很好啊 几个长镜头都很好看

麻酱只是打酱油啊,戏份太少啦。前半段是“困在时间里的母亲”,后半段是“我为啥不喜欢我妈”。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渐渐失忆,儿子与母亲不太亲近,直到病重送到护理机构,儿子才开始后悔这么多年的疏离。母亲失去的回忆,儿子从她的日记中寻回。儿子从小没有父亲,母亲本来独自抚养他,却与有妇之夫私奔了一年,儿子被抛弃后便无法原谅母亲。母亲什么都忘了,却想看一次“一半的烟花”,原来这是儿子与母亲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只不过儿子忘记了,失忆的母亲却念念不忘。也许,这就是最好的谅解的机会。
为了长泽雅美看的,结果是镶边工具人,气气!影片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处理很棒,伴随着钢琴声虚实转换,画面处理得又漂亮又感动,但我受不了男主都成年要做父亲了,还和闹别扭一样渴求着母亲的道歉,享受着母亲的讨好如同报复一样负气冷漠…在母亲的日记本里也许可以窥见她作为单身母亲,作为成年女性的不容易,曾经也是想放弃一切追求幸福的,最后记住的是与儿子之间的美好瞬间,而一直感觉被亏欠的儿子,反而早就忘了,多讽刺.(AI歌手那部分着墨较多略显刻意,可以删一删
霓虹母亲版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童年和母亲一起时的回忆闪回有点《晒后假日》的感觉。一直以为“一半”是个地名,看到结尾才懂。苏打和麻酱可发挥的表演空间太小,尤其是麻酱,是欠人情拍的吗。看了《我的事说来话长》特别喜欢原田美枝子的母亲角色,但是在《百花》里表演年轻的时候感觉还是有些失真,磨皮和柔光看起来出戏,导演是太爱美枝子还是过于追求演员的整体连贯,没有让年轻演员扮演母亲年轻时候呢。
完全没有满足预期,长泽雅美并没有加分。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一直也没有带母亲去看过她的病吗?冲着病人大吼大叫以至于加重病情,不能理解。想起医生说"请怀着尊重和爱意去照顾她",我俩异口同声地说等我老年痴呆了,你也会怀着~照顾我吧,才不会呢,我才不管你,哈哈哈哈。这果然是很难的事情呀.虽然最后你记得了,但母亲的眼里已经失去了光,唏嘘
种下什么因,得到什么果,论迹不论心,论迹不论心。一切都是你自愿的、不后悔的选择,儿子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体现出超过我想象的孝顺和亲情了,如果不是因为你到了这般田地,恐怕最后能和解都难。川村元气,你的选题我认可,但这个苏打我心疼。为什么他会忘了半分烟花?因为太痛苦了啊!才让恨意把快乐的回忆压了过去。整体的镜头调度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多加一星。
说到底东亚的亲子关系就是这个样子的。小孩子有自己的对记忆的认知,大人有封闭的过去。一个老年痴呆症似乎可以都忘记,可实际上很多过去的事情反而刻在心里。而小孩子长大后的某个瞬间才会拼凑出正常的逻辑。全片的基调的确沉闷,主演的演技都很好,但导演对于节奏的安排走的还是日本传统剧情文艺片的套路,不断地闪回,慢速,跳跃,仿佛一场失去节奏的演奏。
以为是困在时间里的母亲,然后发现原来是母亲追求爱情私奔当外插花,后来发现也不是,原来是母子间迈不过的心结。最后当自以为记得一切的儿子终于想起了母亲执念的一半烟花正是自己遗忘的儿时记忆时,细碎的线索终于汇聚成我的泪流满面。优雅而寂寞,情绪的舒展轻盈但饱满,故事的展开层层递进,直到最后的谜底揭晓,已是错过的怅然。
通篇都在说忘记,但全都是埋在最深处的记忆;你真的没有忘记那些细小却弥足珍贵的时刻吗,或许我们都曾有过,只是不曾再记起。镜头语言丰富而有表达,故事内容或许有些不尽如人意,有些元素也没有揣摩的很清晰,但不妨碍有那么一刻,有种难过涌上心头,好像自己真的遗忘了很重要的事情而永远无从得知不会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