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于1864年的德国,年仅19岁的路德维希二世(赫尔穆特·贝格 Helmut Berger 饰)登上了王位,成为了统治巴伐利亚的国王。实际上,路德维希是一个性格非常优柔寡断的男子,根本就不适合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他脆弱的自尊和薄弱的意志力常常将他置于痛苦的境地之中,这种痛苦在他挚爱的表姐伊丽莎白(罗密·施奈德 Romy Schneider 饰)含恨远嫁他乡之后,变得更加的强烈。
实际上,路德维希也曾设想过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他身边聚集着的,是各怀鬼胎的三教九流,当时间来到19世纪下半叶时,他的所有设想都化作了泡影。之后,为了逃避繁琐的政事,路德维希躲进了一座城堡之中,并且最终被大臣视为患有精神疾病,而遭到了废黜。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皮埃罗·托西
《路德维希》下载观后评论: +,看过的第2400部电影。四小时的电影时长,仿佛与路德维希二世经历绚烂却悲凉的一生。个人对于路德维希二世的历史不过略有耳闻。遥想孩童时期看的『茜茜公主』,慨叹『路德维希』影像中的茜茜公主不再是当年那个纯真浪漫的少女,野心以及理性早已让她变成了铁女子,如若结合起来观看难免不是一个女人的史诗。影像中的路德维希是理想主义者的代名词,而维斯康蒂采取的讲述与事件并立的双线叙事,是辩证,但同时也是与路德维希的理想主义的挤压。他迷恋黑夜,迷恋所有与母性相关的艺术,摄影机远景的放置是他的眼睛,对于自由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是否定答案。但影像之中,是肯定答案。维斯康蒂的唯美主义是对于路德维希的挽歌,关乎肉体,灵魂,瑰丽与永生。我们从影像中感到悲哀的,是维斯康蒂电影里永恒不变的母题,今日哀悼过去,时间凝视悲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幸亏我是艺术家,可以不顾艺术理论——如果将木心的这首俳句放在维斯康蒂身上,那便是对他哈姆雷特式性格的讽刺。这部四个小时的口述历史其实可以用一首俳句总结:比起政治,艺术更加可爱。对此木心也有相似的看法: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久一些,艺术,是个最好的梦。在维斯康蒂华丽又深情的名场面里,政治与艺术这对CP大概也是第一次平等同框,而影片最美的段落也在二者之间的相会、交谈和互动上。他们一起亲吻过的冬雪是美的,他们一起抚摸过的秋叶是美的,他们一起拥抱过的建筑是美的。然而再美也不能在一起,这就是命运上的悲剧。从挽歌角度来看,一晌贪欢的《路德维希》之于维斯康蒂等同《爱尔兰人》之于斯科塞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维斯康蒂是真爱HB,不是每一个年轻的男演员都可以在未满30岁时就以绝对主角的戏份演一部4个小时的电影!HB也很争气!他把路德维希对艺术的渴求,容忍瓦格纳在经济上不断压榨他,不断建造自己不去住的城堡;他自毁的倾向,他明明知道和索菲亚结婚是对的,明明知道瓦格纳在欺骗他,明明好友已经为他指明方向却不做;他的美丽脆弱冷漠(比如与弟弟的最后两次)诠释得入木三分,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每个片段用当事人在黑色背景下面对镜头采访的方式进行连接,模糊了虚构和现实,同时也增添了冷冰冰之感!在这种环境下,热爱艺术的路德维希必须会死!影片是从路德维希加冕前主教前祷告再到被人发现躺在河边,每一场画面都如同油画一般,皇家气派!罗密中年的茜茜公主比年轻时更有韵味,维斯康蒂是懂她的美的!HB为了还原历史,甚至穿塑腰了!
朴赞郁推荐的“德意志三部曲”终章。感谢豆友为238分钟版译制的字幕,注解地理人物背景,观影无碍。国王终身未失赤子之心,然而一张清俊面孔渐渐腐坏、狞厉,本作注目这张面孔的沉沦之美。徐浩峰评:“维斯康蒂的巅峰之作,最颓废的电影。理想生而无望才是颓废,颓废的前提是创世纪的激情。写的是一个想以艺术成就王权的王者,他是纳粹的根源。没想到纳粹的根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王公之梦。后世维斯康蒂导演,一个意大利人能对德国文化有穿透性理解,因为他的家就是根源”。加冕礼成,奥地利皇后灯下走马;瓦格纳为情人庆生,提琴手站满楼梯,一齐轻敲琴面;国王召集俊美青年饮酒作乐,夜半醒来,环视四周昏醉横卧的年轻躯体,独自走向雪中;国王痴醉于演员的朗诵,仆人们暗暗分食酒馔;政变之夜,内阁成员身着正装站在暴雨中,铁青色的剪影。
从华丽而阴暗的宫殿画面到剧变之中的宏大历史图景,从孤独而宿命的人物内心到隐秘挣扎的同性情感,一部彻底的完整的维斯康蒂。在还原王公贵族的室内和衣着细节上,大约没人能和维斯康蒂相比,就像对这种生活方式宿命式的终结的表现一样。Romy Schneider在十五年之后重新找回茜茜公主的角色,背景完全换了,成熟而坚毅果敢的她给这个角色注入了难以抗拒的魅力,和渐渐陷入病态的路德维希构成了最合适的组合;而Helmut Berger在片中一步步一点点陷入孤僻、衰老、疯狂的过程相当感人,他在维斯康蒂的几部片子里的演绎,让他和法斯宾德等一道成为七十年代里的同性偶像……我还挺喜欢维斯康蒂式人物的这种认清灭亡宿命然后挣扎着走向灭亡的故事,能感到他对他的时代对他的周遭对他自己的那种混杂着同情与厌恶的复杂情感。
不太清楚以大臣或仆人作为段落开始的原因,并非下评语或者剧情提示,大部分之后剧情同期的其他事情,并未关联太多。长时长没给人史诗激荡,反而感觉冗长无趣,与之前维斯康蒂同题材的《豹》和《战国妖姬》相比,也缺少内里那份迷人的逝去荣光与悲伤情绪的关联,时长真的冲淡的部分意味。反差之处还在如此背景与跨度大的文本上,维斯康蒂在重大历史事件上侧面描绘的,即没有提及战争的影像呈现,也没有期间奢华艺术的大场面扮演,都在以对话形态向观众表现,这无疑也损伤了观赏性。虽然有着明显的段落划分,但在装扮与化妆上,很多时候是没有时间流逝感的,只有后面当老年真正袭来,皱纹与白发才揭示时间感。或许冗长在结尾路德维希死亡的大特写中才释放出最大的力量,如此奢华又富有权力的人,在最后结局的时长占比中透出了无尽悲凉。
全程无字幕听完,被深深地感动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试图追寻Ludwig的原貌,却愈感enigmatic。如果说年轻时的痴迷带着几分天真盲信,与Wagner的交游也交织着施主与恩客间的利用与背叛,而当现实一步步落空,风暴摇曳的船上国王命令演员继续recite的那股偏执却是无可替代的纯净,对友谊的渴望也偏执纯净到透露着不幸。对于L逻辑大概是:艺术的救赎或彼岸世界理想通过现实的虚无化而被净化,这种叙事的力量也只会随着悲剧性的深化而加强,不会有所减少。Bismarck等活在此世的政治家的逻辑类似片中Durkheim的伦理学。从L身上,我揣想尼采与他同患的那种Wagner病理(最后尼采也转向了嘛w)。最后为mon roi致以哀悼,主以你为祭坛的羊羔。
果然,文艺青年要是活得不接地气,就算是国王,现实也会让他好好喝一壶的。小时候最爱的就是茜茜公主三部曲。由于片中同样是由罗密施耐德饰演茜茜,于是我便将本片当作《茜茜公主》第四部来看了。去年下载到了资源,今年找到了字幕。果然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人都很个性,最爱的男人还是茜茜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公爵,一个悠闲自得远离政治尘嚣的男人。本片的男主和茜茜应该是姑侄关系(字幕一会儿叫姐姐一会儿叫姑姑好奇怪),但精神世界却有着高度的契合。看到了弗兰茨和茜茜婚后的生活,可能王子和公主后来的故事可能不是那么美满,但这才是现实。知道茜茜遇刺身亡时,弗兰茨还悲痛的说:她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我有多爱她。四个小时的片子看了三天,想念电影院。
孤独的灵魂,在这世上找不到安歇的地方,最后只有走向自我毁灭。贝格是如何把一个高贵的国王、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精神病人演得如此传神的?查了下导演,竟然是《豹》的导演。难怪那么多长镜头,总是能渲染出奢华富丽背后的冷寂、绝望和无情。导演懂得路德维希二世,所有的镜头语言都指向了对这位逝去国王的悲悯,以及对人性的探讨。没想到罗密施奈德在30多岁的时候再次扮演了伊丽莎白(茜茜公主),而且也是中年阶段的伊丽莎白。她与茜茜公主的不解之缘,还有自身命运与之惊人的相似,不得不令人叹息。另:卢基诺对古装片的驾驭真是很严谨,从服装到场景道具都很符合时代背景。特别女性服装,有很鲜明的19世纪60、70、80年代特征。
维斯康蒂叙事性最强的一部,男女主角贡献了生涯最佳的表演,4个小时里,除了路德维西,茜茜公主、瓦格纳、奥托等角色同样精彩。自始至终,他从来没有面对过现实,他爱的首先是构建了理想世界的艺术,然后是在这世上同样煎熬的忧郁灵魂。可惜他们活在了君主制的暮年,矛盾的疮疤捅破在即,对于无法创造属于自己的真实的贵族,覆灭是必然,问题只在于最终点燃的是哪一根火线。正如茜茜公主所说,“我们只是虚伪的表象,只有死了才会拥有一点价值”。
只是毁灭,只是一个人的毁灭罢了。No remorse, just a soul fleeing from its body. 不用再被看见了,灰色的忧郁像网一样令人窒息,金色的回忆也被遗忘蛀蚀。罗密的伊丽莎白,没上釉的瓷,寒冷的黑纱。无法控制的情绪随着渐渐崩塌的面容一起往深渊滑去,精神疾病的深渊,无法行动,无法自立,只是被从人类中放逐的人类之子,发疯了的无法逃离迷宫的孩子。而一切都可以随着死结束,就这么简单。
登基,往哪看呢这就神了容我虚到颜下之意,“啊哦”接过了厚礼但一泻千里,“嗯哼”马上有缝隙别脱了干系,超长待机的亲热刚好受力就被冻结在也好秃然的树皮,与生俱来的格调不是被灌的迷魂药而是要浇的自留地,只不过把平方公里忽略成毫无差别的厘米,只不过把该加油了挑明成僵化的再赌回气,浑身的泄数变废为宝以一种敌意把风浪计提,除她之外都是奴婢,就丢了吧早都玩腻。
瓦格纳梦男路二,搁现在就一亚逼,相较之下otto真是太可惜了。看的德语修复版,味儿太对了,四个小时并不觉得闷。维贝真是互相成就的,贝格每个眼神都是戏,后期精神失常的路二又疯又恶眼睛一直是红的,怼脸的大特写也都那么美;罗密也是,这部里的sisi又美又飒,和sisi三部曲完全两个风格。你永远可以相信维斯康蒂的审美,他从哪找到那么多的宝藏美人啊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