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格劳瑞·皮尔丝 / 米兰达·奥图 / 特雷西·米登道夫 / Marcello Airoldi / 罗拉·科克 / Tânia Costa / Marianna Mac Niven / Marcio Ehrlich / 特里特·威廉斯 / Anna Bella 导演:布鲁诺·巴列托 语言:英语 / 葡萄牙语 地区: 巴西 编剧:Matthew Chapman / Julie Sayres 类型:同性 / 传记 上映时间:2013-08-09(巴西) 别名:握住月光 / 璀璨诗篇(台) / Reaching for the Moon 用户标签:传记,巴西,同性,女权,爱情,les,2013,剧情 片长:118分钟 imdb编号:tt2217458
得过普立兹奖的美国诗人伊丽莎白碧许,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本片即根据她的爱情故事与创作历程改编。为寻求灵感,伊丽莎白到里约探访旧识玛莉,认识了她的女友―建筑师萝塔,没想到伊丽莎白当上「小三」与萝塔相恋。而这段禁忌的爱,亦激发了她源源不绝的美丽诗作。《九月的某四天》巴西名导布诺贝瑞多回归巴西力作,《魔戒》女星米兰达奥图诠释女诗人的灿烂生命。
《月光诗篇》下载观后评论: 任何失去的艺术并非难以掌握 许多事物都有意消失 他们的失去也不是灾祸 每天都失去一些 接受丢失门钥匙带来的慌张 虚度光阴 失去的艺术并非难以掌握 然后试着丢失得更远 更快 地址 姓名 还有本要去旅行的地方 这些都不是什么灾祸 我弄丢了母亲的手表 瞧 我三件祖传物品中最爱或次爱的 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精通 我失去了两座卡爱的城市 甚至更多 我曾拥有过的领土 两条河流 一片大陆 我怀念他们 但这并不是一场灾祸 即使失去你 说笑呢 我喜欢这种口气 我也不会扯谎 显而易见 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精通 尽管他看起来 写下来 像一场灾难
诗人的生命是如此丰盛,无法框在一段感情里写遍,即便这段感情贯穿了她生命里许多时光,能梦回童年阴影,试图囊括她前后生命,但总归面向太窄。而要说这段感情成就了诗人的成熟,又好像对这份爱的界定过轻了。它是一出单截出几分钟的内容就能让你无比向往意蕴涵广的戏,仿佛在巴西的夏日里蕴含了人生最终极丰盛的秘密,却在串成线时丢失了它的指向,失去了多重的可能。在巴西山头的别墅写作是如此诱人,回到城市,回到纽约,那一个小方格,窗外永远的消防声音,的确教人泄气。好在知道诗人最终还是在靠海处置房居住,她的灵魂在波涛深处,她的诗也在那儿。这么一想,电影开头那次渡海,倒又添加了几分意思。
很认真想要欣赏这部电影,但是看完之后满脑袋的whatthef、好莫名其妙。为毛lota莫名其妙就爱上了女主,为毛突然相处已久的Mary就变成了室友。。。这个淡扯的不是一般奇怪。可以看出前半段lota很爱伊丽莎白,但是为毛要跟Mary领养小孩?因为剧情需要么?后半程的伊丽莎白酗酒也并不明显,然后突然lota就说陪她度过了酗酒时光,完全没看出来啊。。。什么鬼?伊丽莎白一回美国就直接找对象了,后来lota为伊丽莎白自杀,这个。。。有点牵强吧,感觉前半程爱的很一般啊,突然因为剧情需要就变得好爱好爱对方,完全bug经不起推敲好么?叙事不细致,很失望
单单是20世纪中期的服饰和家居设计就足够我盯着画面一帧一帧看了,线条轮廓细节怎么能如此恰到好处,又暗藏惊喜,每一件东西都想要厮守很久……美的让人想倒退,退回那个时代~我曾一度认为同性之爱更纯粹,是肉欲欢愉之上的灵魂相惜,因为不在世俗内,没有理所当然也没有约定俗成,禁忌之下往往是更深的自我,开诚布公。可似乎哪一种爱情都免不了失去,或者失去自我,或者失去对方,我们一生都在练习失去,似乎应该习惯了,然而那种知道得到后仍终将失去依然令人感觉煎熬。如毕肖普说的,等待失去是难以承受的,就像一直在等待一把铡刀一切两段,彼此分明。
看的是删减版,但并不因少了床戏而不喜欢。了解过bishop的第3段爱情故事、看过她的照片、气质、几首诗,可能因此不喜欢这部电影。女主的气质和我的想象差好多好多,一个孱弱的林妹妹。Oneart念出来的调调我也不喜欢,在影片里变成了失去lota而作的诗。什么风景很美、音乐很美、画面构图美爆、意境美都不能俘获我,把她变成三心二意的渣女比写政治、心理疾病容易,更符合影视作品的冲突梗需求吧。ps:粗略了解bishop友人对她的印象、生平、感情、诗篇,可以看这里
太美了明明不是多么惊为天人的脸庞 而伊丽莎白转过来的一霎那 第一眼被惊艳到 那瞬间我知道 这部电影一定是美丽的 搞文艺创作的 对他们的私生活品德方面一定不要有什么期待 “循规蹈矩”“世俗” 某些方面来说 和“创作”是相悖的比起说是伊丽莎白的传记 我倒更惊叹于建筑师罗塔 天呐她魅力值真的爆表 天赋的自信的(有钱的)建筑师太有魅力了(此处依旧不讨论为人)绿野庄园 山顶的工作室 和爱人一起生活 害 哪个女同性恋不向往这样的生活哦!
女建筑师的结局总让我觉得是报应。毕竟开始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劈腿,并且知道前任对她用情至深无法割舍,女主也很爱她很想跟她在一起,逼得两个人都妥协接受三个人的生活,持续好几年。分开很久后她抑郁期间去纽约找女主,发现女主有新的情人于是痛苦的直接吃药自杀。她难道不该想想她自己劈腿的时候她前任什么感受?毕肖普病娇的感觉太到位了,不给人面子,说话完全不顾场合表达自己内心真正观点的样子,真是迷人又可爱。真想试试看像她一样做个酒鬼。
看到还没到一半有点看不下去了~冲着真实事件改编,我要继续加油~~~故事还是挺好美的,爱也很美~就是建筑师太渣了关键是长得不好看还渣的就没胃口~~~~看到最后,真的觉得爱情就是一种感觉,对的人来的时候你是知道的,而爱她的时候一定也希望对方爱自己~爱情就是相互牵绊相互成长吧~能在最糟糕的时候陪着自己的那个,能够有耐心来听自己的悲伤的那人,能够在自己最需要信任的时候无条件支持自己的
Into that world inverted Where left is always right Where the shadows is really the body We stay awake all nightWhere the havens are shallow yet the sea is mountain deep and you love me
缱绻又伤心的爱,女诗人的敏感脆弱“I am not drunk,I just cry in English ”生在沙漠上的人干枯又极度具有生命意志,无尽的悲观主义也是一种生命源泉“I am just the words,waiting for the tune, reaching for the moon and you”
相爱的时候有多情意绵长,疏远后的那份心痛就有多难过。奥图阿姨饰演的伊丽莎白真的一颦一笑都戳中我的心弦,喃喃读诗抬眼低眉微笑痛哭醉酒的时候。片中的巴西风情表现的非常有魅力,清秀丰饶的乡间,在她为她设计的工作室里,满屋子的阳光,心中有诗眼里满满的是爱意。片尾lota自杀也回应了其性格中自负的一面,不得不说是悲剧。
前半段生硬得我扶额,三人关系,罗塔真的好渣,不过也许应那句“什么是道德,两个人在一起就是道德”,总感觉导演没有认真去读她的诗呢,一种艺术念白出来时我很不喜欢,稍微了解就知道这首不是为失去罗塔而作,电影就为了戏剧冲突强给强卖。巴西真好美啊,更喜欢另一个译名《握住月光》,“敬诗篇和你在床榻旁吟诵诗句的热唇”。
曾在等人间隙翻完桌上的一本诗集对诗集的印象不强烈只记得这一句“那里天堂清浅,就如此刻海洋深邃,而你爱我。”今日终于知道它的出处也明白这诗句还有未完成的话。愿日后能遇到可赠予这最心爱诗句的人。说说电影吧,除了伊丽莎白这个人物有魂,其他角色都很差,故事叙述上也让人一头雾水,怎么就这样爱得死去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