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凶恶 白石和弥
供职于明潮杂志社的记者藤井修一(山田孝之 饰)被主编安排前往东京监狱,会见不久前向杂志社寄来要求会面信件的死刑犯——穷凶恶极并且血债累累的黑帮头目须藤纯次(皮埃
供职于明潮杂志社的记者藤井修一(山田孝之 饰)被主编安排前往东京监狱,会见不久前向杂志社寄来要求会面信件的死刑犯——穷凶恶极并且血债累累的黑帮头目须藤纯次(皮埃尔泷 饰)。须藤开门见山讲明原由,入狱前他曾受被人称作“老师”的房地产经纪木村孝雄(Lily Franky 饰)之托,采用各种巧取豪夺的方式骗取土地所有权和保险金,甚至不惜为此杀人。现如今须藤锒铛入狱,等待死刑的到来,而“老师”则逍遥法外,快活如初。须藤无法原谅“老师”对自己的利用和欺骗,发誓要将其一同带入地狱。为了博得藤井的信任,须藤讲述了三桩从未向警方供述的命案。藤井在毫无援手的情况下展开调查,终于发现一个个最为丑陋邪恶的人性实例……
本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并获2013年日本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三名。《凶恶》下载观后评论:
人,对于未知所表现的是恐惧,对于已知才会表现出好恶。记者及看客们对于罪大恶极的罪犯表达出的深恶痛绝进而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也在某些方面说明我们正是知道人性犯起坏来能极端到什么境界,才会又恶心又敬畏,躲不及只好除掉永绝后患。很多评论说被缓慢的剧情拖得乏味,想起了另一部记者揭黑幕的电影《聚焦》,同样的缓慢而压抑,但可能记者是我从小的职业梦想,我真的很吃这一套啊,觉得陪着主角发现事实真相的过程太新奇而刺激了。我不在乎被发掘的事实是否是我能接受的,我只是想把我个人所见所闻所触及的真相公之于众大白于天。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问题,丑恶得人心也不是只有霓虹国有,如何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是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穷尽一生思考的问题。

因为对《孤狼之血》和《她不知道名字的鸟》两部片的好感补一下白石导演的前作去看,果然五六年前拍的东西还是比较欠火候吧,虽然能够理解导演是想表达恶的本源压抑于每个人内心,以及意识到自己的“作恶”于身边最亲近之人时的无力,敬老院和监狱走廊的平行剪辑以及最后一幕镜头缓慢拉远呈现的被关押者的倒置感都蛮带感的;但是如此而言整个重口残暴十足的黑道作恶的重现和磨磨叽叽的查案过程都非常鸡肋了,二者并不互相渲染也不形成反转的错愕感是败笔所在。同样是这种边界模糊的话题,《孤狼之血》的处理要成熟许多。严格一点给三星。。其实还能一看的片子,只是想体现导演在越拍越好来着?

《凶恶》也太好看了吧,整个影片都非常有可看性,温馨欢乐的圣诞是用焚尸炉中的碎尸来加热,纸醉金迷的资本来自被活埋的孤寡老人,众人醉酒间戏弄虐待的对象是欠下巨债被亲人厌弃的老头。可笑的黑社会头子会为了一句谎言杀人,也会因为杀人而心怀愧疚,会毫不留情的分尸,也会因为杀了心爱的小弟痛哭。看似温文尔雅的老师,其实是心中只有利益的冷血变态,他被捕的时候望向女儿的那一眼是否心有愧疚。看似是代表正义的记者藤井,缺一再漠视母亲和妻子之间无法调节的矛盾,在他的妻子母亲眼中他何尝不是“恶”呢。

记者只是为了不背负道德层面的负罪感,就将老年痴呆的母亲抛给了妻子!他害怕这种很外露很表面的罪恶,但他内心深知自己对妻子的罪恶,用工作上追查凶手的成就来稍稍填补来自对家庭的罪恶感!与电影中须藤和其老师的凶恶形成了一个对比!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当你接近恶的时候,不免陷入恶的漩涡!

山田孝之飾演的蒼白蓄鬍記者對「壞蛋讓老人被自殺來詐領保險金仍逍遙法外」義憤填膺、窮追不捨,卻把照顧失智老母之責轉嫁于妻。稀巴爛節奏揭示人人皆惡,只有利用、沒有正義,企圖有浮出,可是投資報酬率太低。LilyFranky、皮埃爾瀧的邪惡展現,記者vs兩反派隔著監獄玻璃、互為映射的設計。

7/10.黑帮与地产中介勾结在一起的犯罪模式并不罕见,罕见的是本片的犯罪对象都是老人,更罕见的是其中一位受害老人是在家人的默许下被害的,十分让人寒心。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影片尽力表现人性中的恶,令人发指的凶残,毫无负疚的暴行,但却没给出原因,不得不说不够深刻,是个败笔。

山田孝之的前半段催眠,但这片子不弱,泷正则演技好评。案情还原的部分够狠,重要的是做出了邪气。有两条线,一是日本经济衰退时代,一种楢山节考式的消灭老年人的社会倾向再复写,另一条是山田孝之弱智母亲引发的杀戮动机,他仇恨杀老人凶手的根源在于这行为勾引了他的恶意。同类相残,出于对自己厌恶
电影本身揭露了赤裸裸的黑帮暴力犯罪,比较写实露骨,使得整体风格偏阴暗,恐怕让不少人难以接受。但是主角的英雄性给这部电影增添了艺术魅力,面对家庭分崩离析,上司的犹豫,警察的阻挠,仍然义无反顾投身于调差真相的漩涡之中。妻子最后的控诉和老师的最后一幕仿佛也在拷问观众,如何面对人性之恶。
对这部电影有什么样的评价多少与最初对它有什么样的期待有关,真实事件改编,导演没想加入娱乐性的元素使它更偏向纪实电影,也显得沉闷,导演想表达的恶也不止罪犯的恶,记者的执着也并非纯粹的职业正义感,最后一个镜头表达的很清楚,记者也被深深困在其中,我都替熊猫压抑,还有就是对叙事不太满意
每个人心中都有恶,只是以道德观念就划分就有大有小了。杀人手法真的是过于凶恶,尤其是焚烧完尸体还吃肉喝酒那一段,有强烈不适感。熊猫演的肯定是个天秤座,对正义感偏执疯狂的追求以及对身边人和事的不断逃避。就像纯次为了延缓死刑而爆料,记者就算是为了自己快感而调查。我是觉得也没什么错。
叙事逻辑上能通,但看过后太压抑。调查中牵扯的前史中的几个案子占的篇幅不小,尤其是家人为了钱默认“老师”用灌酒的方法杀死家中的父亲,真是绝望,恨不得这个父亲赶紧死,因为隔着屏幕都觉得既然必死无疑,还是少受点罪吧。还有直接把血淋淋的胳膊扔在火炉里——看了这个电影我做了好久噩梦。
这里熊猫好像[再见溪谷]里的大西信满啊;叙事很不讨喜印象深刻的反倒是妻子对记者的哭诉都掷向了软绵绵的墙男人对家庭的裂痕心不在焉转头扎进调查"应向世人揭露真相!"动机大义凛然然而那些事件在我看来就像隔着探监玻璃一样关在另一个世界里恶行的冲击被减免直到法庭上双方才触及了一点真心
挺好看的一部电影。善和恶,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无动于衷杀人的人和因为误杀兄弟而忏悔的是同一个人;尽心尽力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和虐待母亲的是同一个人;因为内疚不愿把母亲送去养老院和看见杀人案件沉浸其中逃避现实的是也同一个人。生活就是这样,最终还是得回归现实。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