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五佳纪录片之一,提名17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了生活在蒙古西北部阿尔泰山区的13岁小女孩Aisholpan,打破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男不传女的风俗,跟随父亲学习猎鹰,并成为地区"猎鹰节大赛"首位女性参赛者的经历。该片由英国演员#黛茜‧雷德利Daisy Ridley#担任旁白,片尾曲"You can do anything"由澳洲女歌手希雅(Sia)献声.....
第7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提名) 第69届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提名)奥托·贝尔 第28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制片人奖(提名)
《女猎鹰人》下载观后评论: 有点美中不足,抓到雏鹰之后,没有记录到底是怎么熬鹰的,雏鹰是怎么训练的。也没有讲这个猎鹰文化。镜头一转就开始讲要去金雕节比赛了。这雏鹰好像一开始就能跟人类合作,还可以用手抚摸!我家的中型鹦鹉,根本不让我用手摸,何况老鹰这种野性十足的动物?于是我百度了一下,熬鹰的过程是要让鹰十多天不睡觉,两个人轮流看着鹰,日夜不断,在野的鹰都会因为饥饿,想睡觉而屈服的。还会给老鹰下“轴”,用肉把麻轴包住,然后叫鹰吃下去,这个轴是不会消化,鹰会摆动脑袋通过食道吐出,叫“摆轴”。过程是很残忍的。导演可能觉得这个部分非人道。不符合剧情的主基调。就略过这部分。但是少了怎么熬鹰,训练鹰就好像是吃火锅不沾酱,只要清汤一样,缺少了灵魂。总的来说不像纪录片,缺少真实感,有摆拍的痕迹。但总体还是挺好看的。当剧情片看吧。景色很美
越来越发现自己喜欢在质朴中纯粹有力量又安静的作品了。看到一半到才终于明白是蒙古而不是内蒙古。前半段还一直脑补拍摄团队找中间翻译人的不易。蒙古包的拆移第一次看到。那里的建筑装饰服装生活习惯住所旁边的土坑,都好陌生。就像丢进一个完全的新系统,你能看到却不能知道那是什么然后便忘记。母冰脚鹰与13岁女孩,整个记录手法到去找她“叔叔”那里时,父亲与叔叔的对话凸现剧场感,局限性使我感觉不真了。明明有更好的期待,他们会说点什么。但却完全服务于再前一幕的几位老者对女猎鹰人的进一步“偏见”。我会更想要自然宏大一些,因为题材足够。但也或许是本来他们语言就不多。也服务于整体。女孩的神色太有灵了,坚毅沉着乐观勤劳勇敢善良,她的表情特写让我一直姨母笑。鹰起飞参赛,捕捉猎物没有声音响亮的背音,却让我有鸡皮疙瘩。景真美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看了一下豆瓣的评论,有人说有表演痕迹,确实。但是依旧被一些很真实的东西打动,包括女孩能在举着七公斤的鹰的同时单手上马,她尴尬的时候并不介意而是嘻嘻嘻得笑,她的脸像刘雯一样像梅根一样美丽,她戴超大的蝴蝶结和头花,她染非常芭比的指甲油?。还有她爸爸,在她赢得比赛的时候比她更加高兴,他不是没有儿子,却依然教女儿猎鹰,他是虔诚的信徒,所以他一想不通就推给神去决定哈哈哈,多么可爱!他带优秀的女儿向朋友炫耀,再独自带女儿去走最寒冷最危险的征途。这个女孩,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战胜男人,她没有懊恼命运让她是女孩,没有强迫自己也没有被强迫变成男孩,而是享受所有意外之喜,和害怕和勇敢一起上路,左牵黄右擎苍,奔跑在真的草原。
人与自然可以如此和谐的相处,这是生命的礼赞,整个片子充满了纯粹的原始的美,其中小女孩去超市里买了个现代艳俗的塑料头饰戴在头上对着镜子看觉得很美,其实兽皮帽子比那强100倍,现代的事物会吸引她,但她有着现代物质社会所没有的高贵的东西,热爱,坚持,纯真,每一次音乐响起,浑身都起一身鸡皮疙瘩,最后出演员表后那几张摄影真的超级感动,拍的特别好,到最后纪念一下老猎人,2016年去世了,很有温度的纪录片。也能从这个片子中看到外国人处理这种原始的美,还是充满了一种远看,欣赏表面,看过其他中国拍的猎鹰人纪录片,更具体,深入,当然各有各的侧重点都很好。 如果这片子能跟踪记录拍几年到最后放飞,那个片子就又高了一个层次。
喜欢小女孩的笑容。当在学校上学拿到a时看见她的笑,当回到家中帮父亲母亲放牧喂鹰时看见她的笑,当她勇敢地攀登山崖收获自己的雏鹰时看见她的笑,当她在猎鹰大赛中拿到第一名时她在笑,当与父亲在冬雪中跋涉第一次捕猎时她在笑,当捕到第一只狐狸时她在笑。她的笑中满是明媚和淡定,无论是面对族中长辈对女孩子做猎鹰人的质疑,还是面对残酷恶劣的自然天气,我看到一个女猎鹰人的勇敢无畏看到了13岁哈萨克女孩的坚韧力量,她的笑那么美,像阳光一样能够驱逐恐惧、怀疑、失败。影片的景色好美,鹰好美,在其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有斗争、有妥协,希望更多的人看到ai美丽的笑容!
拿到金鹰节冠军后反对女孩猎鹰的老人们沉默了一阵,然后说能真正在冬天的山里猎鹰才算真的猎鹰人。那阵沉默和沉默后的转折非常写实。很喜欢艾索潘总是笑着的样子,温暖、温厚、明亮、真实,一点儿也不张扬,嘴角却咧开最大的弧度,踏实的明媚。父亲特别好,是她坚实的后盾和老师,支持她、帮助她、相信她、鼓励她、称赞她,在别人质疑时也很豁达,陪着她去做就好了。景色特别美,草原远处的雪山,冬天结冰的湖面,美得很亮澈。鹰的眼睛和鹰飞行的线条,还有人和鹰的交流,很有灵性。
要不是直接跳到捕捉幼鹰那段可能又不到三分钟就关了。鹰总是漂亮的,展翅滑翔尤其飘逸。但人物和手法就肉眼可见的演技。而且小女孩的形象有点虚。质朴和害羞的外表没关系,也许是太小了,还不习惯老练表现出强势,这很正常。所以公平的讲,纪录片是到位的,通过一个故事讲述有这样一群人和那样的生活方式,值得去看。但要非得升华到you can be anything这种旋律,依我看还是别了吧。有毒。be herself rather than anything.
现在真的是,纪录片越来越像剧情片,剧情片越来越像纪录片了。完全是按照剧情片的方式去拍摄的,并不一定是坏事,比如《蜂蜜之地》我也很喜欢。但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是,镜头剪切的太碎,把纪实感完全给剪没了(当然,我也不是什么传统纪录片学派那种,我也认为纪录片的边界可以很宽)。剪辑点也太准确,很经典叙事。我都能料想到在影片的某个部分,肯定要出一个矛盾点,高潮点会出现在影片的哪个段落。还有可以的强调女权因素。很多东西不是靠说出来的。
有点失望,一次过于工整的商业化运作,格式参照「猎奇的故事外观 现代性议题」。这么好的资源配置,偏偏还是“实况不够音乐/升格来凑”,前半段女孩的状态完全不对,和摄影机的平等关系几乎没有建立好就演上了,这些预热素材本来就是不该使用的。另外不知道录音是不是也有些问题,可能和拍摄大量远景有关。虽然调度得不太好,哈萨克这个猎鹰比赛倒真是很有趣,居然还有比“腔调”的环节!这个民族的冬装实在太酷了,老爷爷和大叔一个赛一个拿范儿啊。
13岁的女孩在猎鹰比赛中赢得了冠军。是目前第一个特例,很多人都带着异样和轻蔑的眼光看着她,但最后她做了。有为她喝彩的人,也有扔不肯承认她的人。但是我觉得努力的人最美丽!有这样的父母也是幸福的,支持并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别人的眼光总会因为传统和嫉妒而不肯承认你的成功,但是就像片尾女孩问爸爸:妈妈会开心吗?奶奶会开心吗?而爸爸却问了女儿:你呢?你现在开心吗?是的,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吧!这是你的人生!
再一次因为听到Sia的歌,而去看的一部电影,果然配乐都很棒。可能因为是纪录片,不似摔跤吧爸爸那么戏剧和紧凑,反倒有点平和的气息。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证明男生做的事情女生也一定能做到,而是为了证明女生可以自由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正像歌词里面写得那样:You can do anything。反之,男性要打破偏见壁垒其实也并不比女性容易,比如男护士……更加期待这类角度的作品~
这才是生活吧,我的妈妈是布里亚特人,她从小就是一个淳朴的游牧民族,住在蒙古包里,骑马、放牛、放养,所以我一直对游牧民族感到亲切、热爱。我知道为什么城市里的人对待动物没什么珍惜的,有钱人随便穿好几件皮草,但草原上的人不会,就像猎鹰人,他知道一只狐狸的捕获是什么样的过程,他们懂得珍惜,不会浪费一块皮毛,他们对自然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态度。女猎鹰人真的让我觉得她好美,集一切美好于一身。
还是同意其中一位老人说的——“成为猎鹰人不是为了炫耀”。鹰的寿命有50年,小姑娘现在上学,长大后会不会为了更好的前程离开这里,留在一个不允许猛禽出现的地方?当然如果她是打算一辈子做猎鹰人,那抓捕驯养的行为就不算草率。故事有些刻意,但是展现的异域风情却很吸引人,马匹、服装、配饰、停在手上的鹰,很美。至于传统的传承发展,女权意识的觉醒,父女之间的感情这些,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