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光影传奇 刘飞
自中国电影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诞生了近三千部影片,留存下来的却不足十分之一。电影胶片记录中国电影的发展,成为珍贵的国家影像日志并见证中国的百年巨变。如今它们存储于
自中国电影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诞生了近三千部影片,留存下来的却不足十分之一。电影胶片记录中国电影的发展,成为珍贵的国家影像日志并见证中国的百年巨变。如今它们存储于何处;存储现状如何;它们的未来又何去何从……致敬电影胶片守护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历时两年制作完成的电视纪录片《光影传奇》为我们揭秘中国电影胶片前世今生的故事。
《光影传奇》下载观后评论:
资料馆这部纪录片拍得还挺不错的。要传承胶片,首先得有原件,硝酸片基易燃、醋酸片基会有醋酸综合症,大火、战乱各种磨难,能有素材留存下来实属不易。其次是保存的环境,只知道现在的北京库和西安库,德外库和北苑库还是第一次听说,每次看老一辈讲些过去的事都很感慨。然后是现在胶片工作的各个流程,从收集到修复,收集那段看到盘丝洞回归挺兴奋的,历史价值极高,记得资料馆还专门出了本盘丝洞的书,以后可以看看。最后让观众重新见到胶片的重要一环——修复,修复又分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每秒24帧,一部电影,实在是不容易。资料馆其实也可以拍拍每部影片修复的纪录短片,《盗马贼》、《红高粱》、《祝福》等等影片修复的幕后故事也一定会让人很动容。

胶片不仅仅是存储影像的介质,也承载着无数个体以及整个时代的一段段鲜活的记忆,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但由于材质的原因,“损耗”似乎成为其不可避免的命运,看到一盒盒胶片在阴暗的角落里霉变、被腐蚀、沦为醋酸片基,已经无法重现于世人面前,那场面确有一种悲痛与落寞在。但好在有那么一群认真而又可爱的人们,既使时代与技术的发展抛弃了胶片,可他们还没有,用着三十几年前的老设备,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繁琐的工作中延续着它们的生命。真是不得不佩服,致敬。正是因为他们,影迷才有更优质的老电影可看。

更深入地了解到影片修复这个行业,很感激他们的坚守,当九零后选择这个行业,更是看到了现代青年对于影像的热爱。提到电影大多会提到票房、真实等名次,闪闪发光亦或是平静真实地纪录,有商业有情怀,但对于影片修复来说,每一步都是扎扎实实仔仔细细地往前走。此纪录系列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按时间对象分单元主题进行构思创作,解说加影像呈现出影片修复的一貌,让人看起来不适的一有解说过于情感化,是用解说情绪把人推着往前进,二是影片每集好短,浅尝辄止的感觉。

多么好的题材啊!就拍的很…emmmm央视。普通的片名,普通的解说,普通的摄影。内容还是很不错,第一集就把我整哭。虽然不是什么合格的影迷,但是自从接触了电影,心里好像就有一种羁绊,一种信仰,说不上来的情感。那些在火海中消逝的历史和文明,对于每一个电影人和中国人来说都是极大的痛苦,尽管诞生仅百年多,但和那些千年的国宝相比,也是无价的财富吧。看到最后真的更加感动了……资料馆也太幸福了吧呜呜呜大家都这么热爱胶片热爱电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冲呢?

每个喜爱电影之人都应该看一看央视出品的这部关于中国电影胶片前世今生的系列纪录片,拍摄宗旨片中讲了“非缅怀,而是认同”。不管是1895.12.28的世界电影诞生日还是1999的数字电影元年,历史变迁和科技发展使得影片资源变得易得,然而如何存储或者说当做文化遗产保存和展现给后世确实值得探究。易燃的硝酸片、有硝酸综合症胶片的修复、生化合成直至如今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修复,那些依然从事这项伟大事业和捐赠资源的导演们需要人们的肯定与尊敬!

有幸去过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但没想到有如此多的幕后人员,为电影的保存和修复工作付出过这么多的努力。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一部幸运下来的胶片都是对“当下历史”的真实记录,借由它们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与艺术构想,得以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给我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重新认识当下的时代,认识我们自己。感谢每一位台前幕后的电影工作者。感谢。

泪目 像追电视剧一样看了五天 电影人独有的幽默与浪漫在短短6集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手捧胶片的兵马俑 “不弃胶片”的标语 电影胶片一个早已离我们远去的事物依然被一些人捧在手里 时隔几十年 我们依然能与时光另一旁的人民交流 感受他们的情感 胶片像一座桥 连起了时光的两岸。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结尾时的一句话,“只要有光,它就能被读出来。”
“无论是在远古洞穴里凿刻岩画,还是在龟壳竹简上书写文字,又或是在银盐涂面上显影图像,人类都在尽可能,用更好的方式记录自我,传承文明,而电影的诞生,让人类得以用活动影像的方式,留下时代的印记,文明也附着在胶片上,完成了百年传承”“光影百年,我们曾有许多早期影片,在海外得银幕上展露锋芒,这理应成为我们根植于心的文化自信
在习惯了数字电影的时代,胶片电影成为一种复古也不常被人注意到的重要文化元素。而仅仅比世界电影晚了10年的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却要曲折的多,我们每一个爱电影的普通民众在观赏和尝试理解这种影像艺术想要传递给我们内容深意的同时,不应该忘记是这样一群人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修复,才让我们今天的人们乃至后代都能了解历史。
中国电影资料馆官方出品,以胶片为线索,串起民国电影发展、建国后拷贝搜集、修复等。印象深刻的是北京资料库库管员阿姨站在街头的茕茕身影,台湾导演李行的叶落归根,汪海林在新闻片里寻找妈妈的身影和西安资料库的胶片修复合在一起就是一秒钟。另外中国电影修复水平还是应该放在世界范围内做一个对比介绍,光吹不直观。
以胶片为叙事对象出发,围绕胶片回顾其与中国电影的爱情关系,115年的峥嵘岁月到如今一群人在不断的守护,这是一个国家影像留存的记忆。然而故事的讲述与拍摄呈现出来一般的水平,需要继续调整会更好。胶片到数字的变革也是时代的发展,到如今胶片应该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去理解。那里印刻着民族记忆!
非常不错的电影纪录片,对于电影迷的我来说简直爱死啦,致敬那些一代又一代电影幕后辛勤工作者们,是你们让那些人类活动的历史珍贵影像和一代又一代优秀导演们的作品,能够重现大银幕,我个人不赞成数字存储,赞成胶片实体存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暂时保存影像最好的载体!
第一集就差点看哭。作为一种影像文献,胶片的历史文化价值太重要了。我原本特别向往电影资料馆的工作,有那么多电影看简直不要太爽,但没想到电影修复师的工作如此枯燥。他们和文物修复师一样,默默无闻地守护着这些宝贝,是让电影得以重生的幕后功臣,令人敬佩。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