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Jon Clay
《打破界限:拯救我们的星球》由大卫·艾登堡爵士解说,由 负责制作,该获奖团队此前制作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们的星球》系列和《大
《打破界限:拯救我们的星球》由大卫·艾登堡爵士解说,由 Silverback Films 负责制作,该获奖团队此前制作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们的星球》系列和《大卫·艾登堡:我和我们的星球》。本片将说明这些有影响力的节目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打破界限:拯救我们的星球》记录了著名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罗姆教授的科学之旅。该片讲述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 自文明诞生以来,地球已经稳定运转了一万年,直到被人类打破界限。这部时长 75 分钟的电影带领观众踏上探索之旅,探索我们不得逾越的界限,这不仅是为了地球的稳定,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将能在本片中找到切实可行且迫在眉睫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
《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下载观后评论: 无需理解专业术语,也无需看懂那些复杂的数据,仅从出镜的各国各领域顶尖科学家眼中的末日恐惧以及绝望泪水就能明白,地球完蛋了。严格来说不是地球完蛋了,而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完蛋了,人类即将接受大自然最严酷的惩罚,已进入地球生物第五次大灭绝,本届人类文明走到头了。大约还有5~10年,加速赴死,大大提前,根本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我早就说了,就眼下的毁灭速度,星际移民根本来不及。这些不再是危言耸听,也不再指望天塌下来有人去顶,因为即使身高两米的蝼蚁也仍是蝼蚁,碳基生物血肉之躯,连一块板砖也顶不住,一群蝼蚁众志成城也是卵用木有……此刻我仰望星空,想到明天又是一个40℃高温日,内牛满面。活着真艰难,与环境格格不入,环境也不再容得下我们。史学家赶紧把人类已知历史刻成万年不朽的碑文,以供下一次地球文明研究。
影片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把当下热门的几个环境问题罗列了一下。然而通过观看此片我们可以一窥未来十到二十年产业规划的远景,什么是未来的趋势,什么是要被取代的。无可否认的是,此次疫情让某些领域(在技术和意识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比如以前要横跨半个地球开的会,现在都可以远程了,减少了不少碳排放;同时也让全世界更加团结,去一同攻克一个难题——就像解决臭氧层问题一样,只要所有人都重视起来,没有解决不了的环境问题。此片特别适合作为高中或者大学环境科学或生态学的科普影片(可以想象当我是一个高中生时看此片的心情),也十分适合与《不要抬头》前后观看。
大学的时候如果看到,妥妥的5星。
现在看来,这位爵士的眼睛有点儿奇怪,鼻毛也可以剪一剪。
然后,你们一群吃饱了撑得没事儿干的人想出来一套拯救计划,什么降耗减排、种树吃素,非洲人民真的要问候你八辈祖宗。你都吃完喝完了,告诉我,再吃再喝就危险了,我们不能吃吃喝喝了!why?????
毁灭的永远是人类和生物,不是地球,过个几万劫,太阳老死了,地球跟着一块儿玩儿完,管我们这群人什么事儿???
毁灭人类的是人性,是西北风把人类文明吹到了现在这步田地吗?大家看看就散了吧,这片子里的每个人都很高尚,每个数字都很真实,每种做法都很有效,就是没什么人性。
主题是好的,只是说服力还不足。地球的环境和气候也的确到了该重视的地步。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村人,对于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乃至食品的口味和安全,都有非常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想念家乡澄净的天空,带着植物气息的空气,小时还能偶尔见到的野生动物,想念吃起来像黄瓜的黄瓜,想念闻起来像香菜的香菜,想念咬开会爆汁的西红柿,想念只有蟋蟀叫声的夜晚,想念能看得到星星的夜空。我想念这美好的一切,但是都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是发展的代价。作为个体,我们没有选择的空间,但我们仍然可以做出一些选择,力所能及的,微不足道的。
看完了想说一些像“今天流下的是科学家的眼泪,明天就是全人类的”之类的屁话,但是想想又觉得没必要。大家都是聪明理智的人,都明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道理;都会去反问,为什么要我少吃肉少开车来给本该负有更多责任的人买单;都明白没有什么身后的世界,现世的快乐才最重要——「Après moi, le déluge」。所以没人愿意当笨蛋,哪怕是在梦里去妄想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天醒来看到的新闻都是空气在变好、雨林面积在扩大、海里的垃圾越来越少、原本消失的物种又都重新出现,也再没有这种给人添堵的纪录片。
作为环保纪录片,摆事实讲道理,老生常谈,说还是老问题,说的都很对,说的也都懂。但是全片唯一让我动容的却只有考拉爬出火坑的那一个镜头。澳大利亚火灾就不说了,把心冠与环保扯上感觉有点牵强。科学道理,环境变化分析了一大堆,本质问题却没有提到,那就是人口增加的问题。可能是说这个点不太人道和极端,或者这些科学家自己都做不到,我就不信人类灭亡这些问题还解决不了。看完忽然就觉得灭霸比这部片里的约翰思想境界高多了。无差别是核心,毕竟这是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世界。
“又”直白白地被按头接受了75分钟的环保教育。
以前我站环保,现在我仍旧站环保。但我现在还认为:对于早晚的事,加速才是最爽气的结局。工业文明、人口爆炸和表面的物资过剩背景下,一些过程和结局无可避免。即便是欧美的先进环保人士们,大部分家里500平一年四季全屋地暖或冷气,出行必开车,一周一次家庭采购,食物吃一半扔一半;他们的国家一会在这里漏天然气了 一会在哪片海漏油了……科学家的心意是好的,文明充裕的生活方式也是几乎不可能改变的。
还是加速,吧。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个名称翻译的不是特别贴切,这里的‘break’其实是个贬义词,个人感觉翻译成‘击穿’更合适。目前E领域公认的9个planetary boundary:空气污染;臭氧层枯竭;气候变化(击穿);淡水枯竭;土壤系统变化(击穿);生物多样性减少(击穿);化学污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击穿);以及海洋酸化,有4个已经被击穿了。科普的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如果各国政府不马上出手强力干预,真的是完全来不及了。
大气碳浓度超标,全球变暖,海冰融化,森林面积退化,
生物多样性衰减,河流富营养,海洋酸化,臭氧空洞,空气污染
目前人类唯一解决的问题只有臭氧空洞。。。
地球生态平衡失衡后,极端气候只是最轻的反噬
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化,种树,控制碳排放,减少污染
是目前救地球和人类的解药
否则未来能看到的只会是
淡水资源枯竭,农业退化,海洋酸化,海平面升高
和一个只剩人类的星球
瑞典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罗姆的理论,人类在九个方面突破边界的话,地球的危机讲无可挽回,大卫·爱登堡旁白。森林、生物多样性、淡水和养分、富营养化的河湖、酸化的海洋、污染物、臭氧层……瑞典的凯布讷山不再是瑞典的最高峰,因为冰川融化。赞同左派环保主义者对地球危机的分析,然而完全无法赞同他们解决危机的方式,对人性之恶的估计过于肤浅,也不知道在国际合作中永远总是有些只想占便宜不想付代价的流氓玩家。
大卫·艾登堡爵士又带来了新的纪录片,这次是关于地球变暖问题,提出来人类在地球生存的九个界限,指出了下一步的措施,零碳战略(多种树)、灵活的饮食习惯、循环经济,最后指出,关键还待靠人类的团结一致。时间不长,内容也不多,观点也不新,但画面拍的很好。还有这个零碳提出要种10亿棵树就能解决,这句话从哪里出来,还待考证一下,但比我们成天在这鼓吹CCUS实际多了。
一旦第三世界国家掌握核能以,这些白左又该跳出来说冰川期来啦,快烧炭吧。还有网民们糊涂啊,澳大利亚大火甩到全球气候变暖,河南水灾就甩到人祸。科学家没有错,做科学就是要有立场,坚持自己的立场。错在正负和媒体选择释放谁的声音,而屏蔽谁的声音。气候变暖就是个谎言,被戳破以后,改个名叫气候变化又出来忽悠人。得了艾滋病怪避孕套不结实,不想想当初自己乱约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