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 森义仁
与 & ; 共同策划制作。改编自日本作家燃烬(燃え殻)的同名原著小说《原来我们都没长大》(ボクたちはみんな大人にな
Netflix与C&I entertainment共同策划制作。改编自日本作家燃烬(燃え殻)的同名原著小说《原来我们都没长大》(ボクたちはみんな大人になれなかった)。
在早高峰的电车上,Facebook向我推送了“你可能认识的人”。那是我的前女友,我爱得最深的人。恍惚间,我点下了“申请加为好友”的按键。
《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下载观后评论:
【4.5】说是无病呻吟也好,顾影自怜也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后真的被深深触动到了。
比《花束般的恋爱》更苦涩,更底层,更边缘,也更当代,衬得前者如同马卡龙式精致空洞的日剧晚间档小品。而达到这一切只需要一个关于“结构”的倒叙魔法。从载车出游一场戏开始忽然转入梦幻的甜蜜的初恋篇章,“少年感”和“青春气息”开始不断涌入,情节上的严肃性沉重性不断被稀释消解,可内里的悲剧和遗憾却不断加深,于是表层和深层的情感划出两道平行线往相反方向疾驰而去,直至回到那个近乎零度贴近当下的“疫情时刻”,私人的生命历程亦成为群体性的体悟与回忆,因而迸发出更加巨大更加动人的能量。
只有经历过幻梦的破碎之后才懂得回到梦的原点是一件多么幸福又哀伤的事,最后停留在廉价星空旅馆的那段回忆,两种情绪近乎达到满溢。伊藤莎莉太出彩了!!!

3.5
跟《稍微想起一些》简直就像统一要求下的两篇命题作文:但后者因其叙事的集中与人物视角的平衡(就专心讲两个人的故事,不像本片安排了许多人物支线,虽也有动人的部分但仍使全片稍显臃肿)让观众的情感得以持续累积,将一个爱情故事的感染力挖掘到了极致;而本片突出的点在于因其更长的时间跨度而具备了媒介考古的特质,通讯工具的演变轨迹回溯与承载了影片时间感到表达,其留痕是消逝之物存在过的证明。
片中某些情节呼应的设计与剪辑点的选择十分巧妙。中间变更画幅的段落对应了二人感情中最难忘的回忆切片。有若干令人会心一笑或动容的台词(穿廉价的跨洋衣服就像日本地下跑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铁、身体中尚未成佛的文字、我在高兴时总会觉得很难过…),对抗拒普通的心理刻画也很值得玩味。但也能感到影片只靠台词制造冲击的单薄。

先看的《稍微想起一些》,因为伊藤莎莉接着把这部补齐///和互相通信许久的笔友见面,两个人不时看向别处,不断寻找话题的尴尬模样///和像风一样的女友,在爱情酒店提起,要不要一起同居试试看,而在一个交叉路口连带着和爱情一起走散///时隔多年,当初不愿意要ordinary life的女友却选择了结婚生育,还是二胎,而自己的那一部分却永远地留在了千禧年前的最后一夜///熬不过内心的想念,奔跑着在和过去那些人走过的路,以找寻一些自己过去存在的凭证///相约一晚的女生在酒店的房间,正准备拿起手机拍摄东京塔时,点缀它的灯光却突然熄灭,她感慨,小时候的自己会不会想到长大后自己会是这么一副模样///日本的电影可真美,如糖浆一般细腻,也像现在南京窗外刮着的寒风,透过一层又一层衣物,直至骨髓。

“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的确贯穿在伊藤的身上,初恋告诉他不要变得“普通”,当然在后面的他“似乎就是变得普通了”,但是重点不在于“普通”的到来或者成为,而是“对普通”的观念的抛弃;影片以倒序的方式讲述着伊藤从中年到青年,工作的坚持,恋人的更迭,最终抵达“最难忘且篇幅最长”的初恋,初恋的香随性而为,力求不要变得“普通”,虽然很偏执,但却影响着伊藤,伊藤信仰且喜欢香的那份“自由”,但他却过于配合香的随性,这种稳定工作和随性自由的碰撞有点像“花束般的恋爱”,两者都很偏执,都拒绝着对另一方生活的触达,但这也不是不可调和,稳定工作中也可寻找随性自由,随性自由也离不开稳定工作的基础,恋人们真心的交流才是长久的可能,伊藤始终是“陪同”和“憧憬”,且一次也没有履行“承诺”

反而感觉是一个男孩成为向往成为的大人的故事。很想看看香织版本的故事,她如何从一个i人变成e人,又成为大人。和《稍微想起一些》的套路差不多,不过一个是爱情故事,一个是人生故事。伊藤莎丽总有种忧郁的质感,这恰恰是她没有那么出众的长相所给予她的。感觉这部电影或者说很多日本电影都在为我的人生的信仰和生命的某些时刻提供注脚,我被拯救,也被塑造,而我并分不清塑造与拯救的先后顺序。昨天晚上我一边加班一边做饭,手上被空气炸锅烫出一条口子,今天男主在电影里因为加班出了车祸受伤,左手有相同的一道疤。这就是电影的神性时刻,或者说生活中未曾成佛的瞬间吧。

“宫泽贤治直到死前都没去过远方,他明明有大半的人生都在东北的乡下农村度过,却去过银河旅行,不觉得很疯狂吗?重点不是去哪里,而是跟谁一起去。”你离开以后,再没有人像你一样待我;成为“大人”以后,再没有一段时光胜过和你在一起。如何忘记那个说了再见却不再见面的清晨,如同怀念那个长满点点繁星的房间,如何察觉自己的绝望在飘雪下的自贩机前被他人洞悉,如同想起自己曾经充满了词语的幽灵的身体。属于我们的、身与心彻底交付对方的安全地带,在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成为“普通”的大人之后,再也不复存在,亦再也无可挽回。
在男主重新从垃圾袋里取出香织寄的每一封信时,让我想到的是怎么也不想删掉的我们两人从认识第一天开始的对话。于是我也像男主一样,在后来人生里的很多时刻总是像被突然点醒了一般想起你说过的话和那些场景。你的确照亮了我。影片中香织走掉的原因没有说出来,但我想会不会跟你一样的想法,觉得这太普通。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无论是不是一种执念,都是我不断在留恋那段和你一起的时光。
你看,东京的tower records在我前几周去的时候也在想,如果是我们一起来的话,你也会跟我一起逛好久好久,互相分享喜欢的音乐的吧。
“我很擅长找到绝望的人”。突然想到《孤独摇滚》里的话,“有一天,我想了一下自己的未来,结果因为太平凡了,我当时就感觉好没劲,直接绝望了”。在这家破公司上班也好,和前任分手也好,没成为小说家也好,装腔作势教育后辈“别太认真”也好,下班后只想喝个烂醉也好,被旧友说变成龌龊的大人也好,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都怪自己太普通了。日子这么一天又一天过去,我们真的就能成为大人了吗?大概我们只能带着未成佛欲望,在稀里糊涂的日子里一边绝望一边祈祷奇迹发生。/ “你的身体里有未成佛的文字”,唉,真好。
倒叙看到热恋期间,心情从“东京就像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到“我搭上前往东京银河铁道列车”,两人热恋的画面因为一开始知道结局也变得悲伤。明明是向往自由避免成为大人的一方却率先成长成“普通”的大人了。很喜欢最后计程车上的胶片照片闪回的镜头画面,车上放着两个人最喜欢的小沢健二的歌,成长为立派的大人之后回到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地方,繁华街景到一个人漫步的东京街头,悲伤的心情如无数蚂蚁般噬咬着心头。
3.5;是一场从后往前的倒叙,想起高中听过的一首歌,来自南拳妈妈的《时间若倒退》,“时间若倒退想看见谁,想找回什么感觉。”想找回和男主一样的,每一个被人爱也爱过人的瞬间,比如电影里:布满星空屋顶的廉价旅店、贩卖机前的雪、两个孤独灵魂的拥泣、奔现时拿着的一样的wave手提袋、初恋之夜的青涩与腼腆、不敢碰触对方的胆怯、说走就走的汽车旅行,以及那句“你没有问题的”“你很有趣”的鼓励。
倒叙的方式是真的很残忍,时间一步步倒回过去,关于情感的记忆大多都是美好的,还未离开的朋友们,还曾相拥的恋人们,再到与他们相遇邂逅的美好,年少的轻狂,执念,不知道怎么的,当倒叙结束,影片回到现在,一切都消失了,就像不存在一样,到底人们都去了哪里,到底为什么相爱的人最后没有在一起,又有谁能给出答案了?“你的身体充满尚未成佛的词语”。真是一句绝美的让人无法遗忘的情话。
越长大越喜欢这样“残忍”的电影 喜欢它把那些“残忍”的事实一遍又一遍地摆到我面前 告诉我生活就是一地鸡毛 努力了说不定也不过如此 离开的人永远不会再回来 拥有过的美好终将逝去 我们都会变成龌龊的大人 人生就是回归“普通”二字 普通地吃喝 普通的喘气 过着普通的今天然后又会迎来普通的明天 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好像也只能这样…“我开心的时候会变得很难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