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情报部部长金炯旭失踪案电影化。电影"南山的部长们"以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的部长们(副总理级)与他们所主导的政治阴谋为素材, 原作为揭露韩国政治内幕的同名小说。以历代中央情报部的部长金载圭和金炯旭的故事为中心重新创作而成。时任部长金炯旭在享受着无所不能的权利时却突然从前任韩国总统朴正熙眼前消失,流亡后离奇失踪。至今为止金炯旭失踪案件的全貌尚未揭示,是现代史中的一宗迷案。
《南山的部长们》下载观后评论:
有我在你身边呢,按你想的去做。这句话被刻意重复了好几遍,第一遍的时候就想起了嘉靖名为无为而治实则让手下两边对立帮自己处理想处理和不想处理的事情。而前中情部长的死,两波人都想动手,最后总统依然知道哪方做的,这很惊悚,比用搅拌机处理尸体还惊悚。能临危不惧很难,身边没有靠得住的人同样无法成事。能够在最危险的时候依然想着化被动为主动的,成功摘桃子的,更显珍贵。去南山,是中情部的地盘。去陆军本部,参谋总长的地盘。而这个决定,是在中情部长刚处决了总统后,参谋总长在中情部长车里建议的。或许,中情部长真的没想过自己来当总统,他想的或许是去陆军后能更好稳定局势。但是却失去了主动权。我们为什么要革命?我们为什么要搞革命?需要一定的流动性。

韩国的这种政治历史题材电影真是不错,这一部是讲述1979年的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案,电影为了增加可看性,对总统的形象是刻意塑造成独裁专权血腥冷漠的“坏蛋”形象,而对杀人者的中情部部长却美化,搞成忧国忧民的模样,看完这片特地找了一些历史介绍来看看,其实从真实事件来看,这并不是一次有计划的政变,而是一时的意气冲动,否则也无法解释李秉宪最后为什么会调头去陆军部,这不明摆着让军部来抓自己吗?整部电影确实好看,演技到位,画面精炼,也没多少的废话,只是感觉男主的年龄和实际不太相符吧,朴正熙被杀的时候是62岁,而凶手是和他同一届的军官学校毕业生,起码年龄相仿,但是电影中看起来好像是两个年龄段的。哈哈不过李秉宪的演技确实好。

惊为天人啊!原来我就知道韩国片很厉害,但没想到这部电影再一次刷新了我对韩国片的认知,借着寄生虫大火的东风,韩国电影真是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作,反观我们,唉,虽然隔海相望,但是某国连电影院都不能开,而人家竟然能以如此精彩而又真实的方式讲述本国历史上真实的刺杀案件,只能再一次感叹韩国人真是什么都能拍,什么都敢拍啊!而且最重要的是拍得如此精彩,我也算阅片无数,但是看这部电影依然看得手心冒汗,也被剧情吸引,跟着主角一起经历权力的斗争,理解主角被步步紧逼脱离权力中心的愤懑,也为主角最后做出的糟糕的选择而深感惋惜,也许,历史是可以完全被改写的

电影就金部长的角度出发,看上去更像是在艺术化重塑金载圭的历史形象。他眼睁睁看着朴正熙听信奸臣佞言偏离初衷,毫不犹豫下令武力镇压暴乱,为了民主与革命,他不得已做出刺杀的选择。你真以为他是冷酷到手刃战友的人吗?或是为了和保安室长争权夺势斗个你死我活?暗夜里雨水泪水的交织,冲刷着他的脸,也冲刷着他的心,他天真地相信牺牲了自己能够换来韩国的和平对话,但没料到接手的却是全斗焕更残酷的独裁时代,直接制造出轰动的光州惨案。原本悬着心以为金载圭会被暗杀在踉跄会合参谋总长的路上,没想他早已滑倒在自己制造的血泊中,丢掉的鞋子,与前任部长的正好凑成了一双。

历史吹了一阵风,有人丢了帽子,有人掉了皮鞋,有人醉于米酒,有人滑入血泊。为何要过桥,早没人记得。权力漩涡下无人幸免,这在最后金部长被绞死前为了理想主义而献身的陈词对比来看显得尤为矛盾,朴正熙革命为了什么,当时也是牺牲自己埋葬独裁时代的义士,只是权倾之下,人人都变成了政治的棋子。李秉宪将中情部长的沉着老练劲演的淋漓尽致,紧张时用手捋头发,惊恐时脸上不动声色,然而豆大的汗珠如雨下,还有暗杀前的爆发时刻,手枪卡壳,被血滑倒,暗示讽刺十足,只是他没想到等待他的是绞刑,还导致了一个更加黑暗的军政府野蛮独裁的“第五共和国”。

尽管动作台词设计还是韩片老一套,喜欢拿这种张扬过激的方式强行扎爆观众的感官,但是人物刻画真的可以,好复杂好爽文。官场如履薄冰阳奉阴违的气氛渲染得令人深感畏惧,这话术虽然不尽然写实,但符合想象符合逻辑符合人设,也算达到文本意义的写实。男主角色塑造以及选角都出色,结尾在信念与欲望之间摇晃的一瞬间堪称全片高光时刻。不足是心理层面的推进,缓慢是能理解的,毕竟有信念的政客并非黑社会大佬,信念被瓦解不会那么迅速,但仍然是过于平缓。优点是没有把这些被权力欲望支配的鬼当作画片人物处理,钻得很深,并非止步于在纸上画符号。三星半
打江山与坐江山本是两种玩法,人还是那个人,心早都不是那个心了。李秉宪的《局内人》,李星民的《特工》,一个是政治献金的惊天黑幕,一个是南北特工的心心相惜。都是完美的演出,大胆的题材,摄影、配乐都在线。推荐一个豆友的评论:朴部长押错命运的筹码,被挚友绞为齑粉;金部长听错权力的擂鼓,被君王划出裂缝。那日过得了汉江桥,今时走不出宫井洞。曾是举事的狼豕,今是火烹的狗兔。昔日权倾朝野的将士,而今弄权挟势的走卒。历史吹了一阵风,有人丢了帽子,有人掉了皮鞋,有人醉于汽酒,有人滑入血泊。为何要过桥,早没人记得。
李秉宪杀完人之后摔的那一跤真的太惊艳了,配乐、剧情、人物塑造都非常棒,尤其是光影交错带来的顶级质感,实在是非常享受的电影体验。无论剧中还是真实历史,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李秉宪/金载圭这个KCIA头子也太孤家寡人了,好几次都亲力亲为,除了心腹手下,连个像样的政治盟友和伙伴都没有,这一点就注定他接不了总统的班,所以最后不去自己的大本营南山,因为去了也掌控不了局势。另外李星民让我稍微有点失望,毕竟是韩国人心中排名第一的独裁者,剧中动不动就摔东西有点LOW,不如《特工》隐忍的朝鲜高管演的好。
韩国这个民族 太有意思了 如果我有时间一定会好好研究朝韩战争后的南韩史。看思密达的片都可以拍出一个时间轴了,先从国际市场开始 韩式阿甘正传,高地战标志朝韩战争结束,共同警备区共建友谊,孝子洞理发师为朴正熙理了最后一发,南山的部长们把朴正熙杀了,辩护人在朴身亡后推动民主主义运动,然后是全斗焕镇压出租车司机,特工黑金星帮助金大中韩国民主主义斗士获胜结束独裁统治,最后是铁雨把三胖看成孕妇,一枚核弹又回归到了原点。所以还是金基德牛逼,2003年就已经预见到了告诉我们,春夏秋冬又一春~
20世纪东亚政治犬斗剧本。疲惫的独裁者,焦虑的执行人,失语到航拍都看不清的大众。斗兽场中,所有人都处于非人化状态。作为政治惊悚片,就很一般了,在商业电影里头也算是很普通的行货。整体表现得四平八稳和均匀群像,看下来实在寡淡无味,只有刺杀长镜头里踩血滑了一跤有点意思。人物塑造不够丰满,李秉宪从头到尾面瘫,瘫到连正常反应都没有。取景虽然到了欧美,但故事线单调,全都集中在KCIA和警卫室的争风吃醋上面,没有时代细节。唯一好处是没有拔高人物,最后的画外音摆出了双方的陈词。
“我不就在你身边吗,这件事随你处置”。权柄即人心,我从没有告诉你什么,你却为我生死。于政客而言,一席之地可用一切去换取,作为身份特征来看,是蛮惊悚了,虽然也代表某种现实。所以政治与正确其实常常对立,政治正确这样的说法,大概也是某种泯灭后的自我安慰。看一个人的本性,看与他最亲近之人。苦谏这个行为会开始,就说明侍奉的绝非你之明主。你想信什么,什么就是真的。情报部门看上去没有独立性,却好像总能拿到话语权,各方势力和声音都在这里汇聚。略脸谱化。韩影一贯的好节奏。
节奏平缓略枯燥,人物渲染过分明。政治是革命家、权利者的游戏,层级壁垒森严,舆论遮隔,让政治斗争暗流涌动神秘莫测。电影塑造的两个金部长似乎都是朴总理执政阴影下的草木,看见光明却生活在黑暗之中,为了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出逃抗议,寻求更大的庇荫,一个隐忍慎行,收集指向内心的证据。最后鱼死网破,主角都不是最后的赢家,阴谋总不得落实,励精图治之一腔热血在瓮中悲凉,南山的部长们如抗议游行的平民看不见背后的黄雀,也看不见青瓦台案前的曙光。
难能可贵,1979年暗杀朴正熙事件的始末被完整展现。516革命到后来的军事独裁,以及修改宪法,从“汉江奇迹”到遭受觊觎,朴正熙的一生亦有有违初心,金规泙的生涯更是事与愿违。刺杀终结了18年的英明、情谊、乃至整个人生,间接开启了下一段军事独裁,历史由此推演。一生或许并不如愿,有的人愿意随波逐流,有的人愿意以极端去改变它,政治亦是如此。再次致敬敢于还原事实和历史真相的韩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