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另一边,外景主持人叶子与摄制小组来到遥远的乌兹别克,拍摄电视旅游节目。叶子在镜头前开心地品尝当地风味美食、体验传统捕鱼乐趣,即使饭冷没熟、渔夫刁难,她依旧努力挤出甜美敬业的笑容,默默吞下所有委屈,只能在深夜与男友的电话中,低诉寂寞心情。眼看即将收工返家,原定拍摄场景却被取消,文化语言不通的两方陷入争执僵局,究竟该放弃拍摄还是另找题材?世界尽头的困境也让所有人陷入茫然失措中,无处可逃……。
本片为日本与乌兹别克建交二十五周年的纪念制作,也是导演黑泽清继《显影的女人》后,又一部完全在海外拍摄的跨国之作。找来前AKB48偶像前田敦子主演倍受煎熬的女主持人,以及染谷将太、加濑亮演出遭遇重重困难的制作团队,一贯凝冽冷调的心理剖析,将看似欢乐例行的旅游节目制作,转为对文化冲击、疏离人心的虚实辩证,道尽现代人难以言喻的异乡孤寂。
第7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Variety Piazza Grande Award(提名)黑泽清
《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下载观后评论:
1.故事剧情:一个任性又浪漫的日本女社恐患者在异国他乡的冒险,像小孩一样在寻找自我,也像小孩一样给别人带来麻烦。
2.叙事方式:平铺直叙,节奏缓慢沉闷,相当符合“文艺片”的刻板印象。
3.中心思想与主题深度:通过讲述孤僻内敛的女主这段“迷失乌兹别克”的经历,也许是在强调沟通的重要性,特别是日本尊卑文化下被层层包裹的心灵。结尾的伏笔山羊奇迹地活下来,则正是响应沟通的意义:通过旅行与外界开展沟通后,或能触动自以为冰冷的世界秩序。这正是片名的意义,还挺浅显的。
4.试听表现:低成本文艺片,除了乌兹别克的人文镜头和少量独特风光,就是几次出现的主题曲挺优美悦耳了。
5.表演与角色塑造:大女主戏,女主将角色的孤僻、敏感表演得挺到位的,真实得有些讨人嫌了,也有些真挚动人。
6.原创与创新性:只有故事背景里的乌兹别克。

80/100。说实话,这个情节真的拍得尴尬的要死,尚不说女主角莫名其妙的尬歌以及关于她男朋友这类根本无关情节的插入,连整个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旅途都显得滑稽无比甚至有点黑化当地人的好笑感。但影片好的一点就在于,它采用了这样一种看似最“无理取闹”的方式拍出了现代人在陌生环境中体现出的虚空感和不安感,正是这种情感的存在使得许多可以轻松解决的矛盾和冲突让人久久纠结,也让许多人曾经想去做到的事情变得遥不可及。这样悲伤的情感不仅仅是对这些在异国他乡彷徨的人们适用,更适用于所有总感觉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所谓“异类”们,让人们都能体会到那画面后蕴藏的巨大情感。前田敦子的表演其实很自然,特别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下社会中萦绕的一种无力感:当世界走到尽头的时候,你是否还有勇气和能量去拥抱你暂时看不见但可能会到来的新开始? @2020

(6.5/10)模糊但有趣的想法 寡淡而松散的构成。疏离感继续在黑泽清的履历中延伸下去,来到了异国他乡的工作之中:人烟稀少的周遭背景提供环境音来营造荒凉的氛围,语言不通的对话直接在信息交流上制造无形的厚障壁,已有足量距离感的远程通信还只留女主一人的单向回声更显一份孤独。感官的写作愈发难以用文字描摹出来(例如前往大剧院的途中,宏伟建筑和渺小个体的互相接近强烈对比实属微妙),乌兹别克斯坦和卡塔尔两国极为辽阔的远景直观拖出“世界的尽头”概念,而驻足在中央的无端偏见、他者凝视、孤立无助则是女性主义关怀的萌芽。但一如既往地,剧本的段落连接、概念阐述、主题串联都既不够自然也不够深入,歌声抒发情感可以是心灵的和解也可以是商业的妥协(注视的屏幕记录着转变),但其铺垫是单薄的,其转折是突兀的,其动机是廉价的。

表层影像取消了黑泽清惯有的非现实的“异界”风格,摄影机大多时候不刻意制造异常诡秘的空间,取而代之为一个真实他乡-乌兹别克斯坦的呈现。同时把重点转移到了以阿酱气质为中心的潜在逻辑上——她自带的失魂和别扭额外创造了一种表演和生活的格格不入,略带神经质敏感和浅度的社交焦虑塑造了她所有的言行基础,可以依靠麻痹和坚持一秒切换工作,却无法在日常时间与自我相处。那种心不在焉的游离内化了现实和非现实异界的交界逻辑。即止不住游荡探索却保持高度警惕和惊慌,在无法确认的不安之间刻画了一种焦虑,并呈现于虚构的末日图景-东京的大火,这一毁灭景象反倒把叶子拉回了游离态,关闭了异界通道。而男友的失联重生重新填充了失色的现实界,其本质仍是黑泽清的现实游戏,对灾后时代的关怀,失魂落魄的无根者何以停止游荡重塑自我

一开始想给五星,因为拍摄的过程看着有种别开生面的感觉,滤镜也很好看。
后来减至四星,因为翻译为日本背书那段来得太生硬了,女主人设也是怪怪的,明明就是自己选择单独行动、四处乱跑,但对当地人的态度又极度抵触和警惕(后来明白这是为后面那段“互相理解与好好沟通”做的铺垫),令人没有好感。
最后决定给三星,因为电影为了呈现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度,大大压缩了人物的故事线,除了女主,其他几个人的故事基本没有展开,女主的故事展开得也很奇怪,都是通过与他人的聊天,简单交待了一下她有关唱歌的理想以及与男友的感情,勉强把女主突然唱歌以及男友可能遇险的片段连接起来,但整体就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电影是想说女主在乌经历了一段有意义的旅程,但剧本重心不明,唱歌的理想完全可以删去,好好讲“理解与沟通”的主题就好。

8 没想到黑泽清接行活还能这么有意思,打破了认为建交片必须是献礼片的固有看法。前半段抓不到特产鱼、吃生手抓饭等甚至一点也产生不了要去乌兹别克斯坦的想法,感觉不像建交周年反倒被黑的很惨。从录制羊放生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不同文化间深度隔阂的存在,整个录制过程中女主的恐惧感一直萦绕不去,在逛市场拍摄到“国家机密”冲突达到顶峰,但同时用人类的普世良善消解掉一部分冲突,也和日本做着对比。看似发达文明国家的日本团队男性却对女主极尽压榨,嚼着生饭说好吃,不停坐极限游乐设施做到呕吐,反倒是本地人最后端出做熟的饭菜,在边上求情。最后结合警局的高潮戏一方面展示距离和陌生环境的孤读和恐惧,另一方面有文化隔阂与矛盾,但最重要的是人类的普世价值,在任何地方任何文化背景都不能被湮灭,这种自发的爱,就是最后唱歌要说的东西吧。

黑泽清第二部前田敦子异域之行作品。记念乌日建交之作。聚焦于一队前往乌兹别克拍摄记录片的工作者(戏中戏),以身处其中的主持人前田敦子的微妙情绪为暗线(男友、歌手梦想与现实)。语言不便、身处人情风俗与日本有极大差异的乌兹别克所导致的不适与不安,还有枯燥乏味以观众为前提的现实工作,都造成了她全程的不安感以及对异国与日俱增的负面情绪。导致在拍摄途中的无意识冷漠,以及个人三次出行的极度不安感,间接性地引发最后矛盾发生。在一次拍摄途中一直手持摄像机的前田敦子无意间拍摄了军事禁地(三台摄影机的存在),几名军人用乌语逼问她在干嘛,先前在剧院已有一次误闯经历的她再次直接跑路,后来被抓。军方高层那句“如果没有语言沟通的话我们就无法理解对方”。意思就是,两国之间不能因为无法互通语言和风俗各异就去随意想象判定对方。
疏离感做得好(叶子单置于一角或远景、人群中低头念念有词、尝生米也蹲下不和小染同框、单人蹲、特写、独自跑、伪纪录片自然光、一个人远远躺滚)。窗帘光影和“有人唱歌”的鬼魅感。小镇海盗船一段太厉害了,机内画面冷静展现全程,观众心如刀割...居然还要第二次,第三次及手持画面,最后还回去假笑,然后再遮挡小景别拍离开,这看与被看的暴力关系啊!观看的互文: 团队奇观化小镇设施,却被吃瓜群众围观,还有看电视里东京火灾 ... 敦子的歌好听,但山顶唱歌和解嘛… 萨弗迪很多角色都是掉链子王,但都没有叶子的冷、焦虑、不在当下,为了展现文化隔阂挺方便的,但很难喜欢上。(虽然不好比,忍不住想到同样题材《HT赤道》里的砂糖正正好是性格的反命题…) 好了到了夸加濑亮的时候了!可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气质高级得惊人!!
表面讲日乌(导演坚称观众不感兴趣的乌翻译的故事,一首给万里外男友/友邦的情歌唱两遍),实际上讲乌三次“酷跑”(莫名其妙的跑),引出一只具有象征意义的羊,一座具有历史和象征意义的音乐厅,一群代表了友好的警察——好到你用我办公室的wifi联系bf,我会离开,可是乌的wifi也太落后了吧,警察局竟然不是全楼覆盖);这是日送给乌的礼物。影片同时强调消除偏见和要尊重乌的(有可能还不够“先进的”)文化(四次拍摄——渔、食、游乐、畜牧(羊)——引出四种乌的人情风俗。)剧本twist设计得就像出自差生手笔,但每次都能圆回来又像优等生;技术上不甚讲究,又有种70年代欧洲电影的自由任性;观影心情起起伏伏,最后唱完觉得,这片是拍给乌看的,不是给国际观众,甚至都不是给日本人看的,我们能看到纯粹因为导演是黑泽清。
东方的日本人迷失在乌兹别克斯坦,一瓶水和一个面包、街巷 、巴扎、商店、酒店、雷吉斯坦广场及同款优衣库牛仔外套…熟悉的细节让我情不自禁代入,甚至恍惚亲眼见过那位警察。谁还没有因为语言和面孔迷失在异国他乡无助,再由孤独到自由的经历呢?比如一段十多年前在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街头被众人围观的记忆:陌生的语言,迥然不同的景观。“闯入异域之境”借由莲子在《西域的忧伤》里的一段话最为恰当:“一个现代人面朝江湖的多重境遇。”“一个人并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宾客满堂的大客厅,人得用一生的热情和韧性来款待这些客人,直到他们高高兴兴走出家门,留下的才是永恒的宁静。我从不以道德来压制他们。他们是我心灵生根发芽的小家伙,我呵护他们成长至死亡。我也学会无限宽容,允许犹大完成背叛。这是一个美丽残忍的过程,这就是生命。”
7分【是为日本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25周年而拍摄。本来应该给观众带来一些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与体验,结果编导演全不在状态,整部影片就是场灾难。剧本本身奇差无比,黑泽清有些胡来,而几个大牌明星全部不知所云,最出彩的反倒是乌方翻译。看完电影只有一个感觉,日本真是个古怪民族。】【不明白黑泽清为什么跑大老远的接了这么一个单,基本放弃了作者属性,就像带着剧组去乌兹别克斯坦拍了一集整人游戏节目,内容分别是:阿酱下水抓鱼吓跑鱼、阿酱在饭馆生吃半熟炒饭、阿酱游乐场坐“遨游太空”催吐、阿酱买羊放生被欺诈……出镜记者阿酱还必须全程保持假笑,一张白板脸的阿酱好辛苦,弱小得丧里丧气,但也没啥演技。摄影师加濑亮、导演染谷将太、助理柄本时生,三个猥琐男居然一点也不怜香惜玉,看完你不会对这个“双重内陆国家”有一丝好感】
#南昌日本影展#With汪。把命题作文答得相当巧妙,顺便还激活了最佳状态的阿酱。形式上的纪录、惊险、奇幻混搭自不必说,最难得的还是思路的反常规。作为日乌建交纪念片,并没有一味去铺陈友善和营造和谐,而是一开始就把人物置于充满挫折、隔阂陌生、焦躁不安的环境里,用四分之三篇幅最大限度呈现了缺乏沟通和互信的糟糕状态,直到最后半小时通过警察局对话才得以结束这样的惨境,如此才显出后半小时的明亮之珍贵和不易。叶子的感情状态与之是同步的,在大部分时间两人的通信同样不畅甚至无回应,随着叶子和当地建立互信,电话终于打通。象征意象的使用完整妥帖,叶子从被拍的客体到拍摄的主体,小羊从胆怯到适应旷野,两次《爱的赞礼》的情绪表现从不安的期望到坚定的宣告,一切尽在不言中,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女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