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小说家孝夫和在最先进的医疗机关工作的美智子夫妻,因为妻子得了焦虑症,离开东京,搬到丈夫的故乡,信州的一个山村。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丈夫的患了癌症的恩师,因为疾病而不能说话的小姑娘小百合,还有在阿弥陀堂生活的96岁高龄的老婆婆等人,通过和这些人温情的交流,夫妻俩又找到了活着的喜悦...。
该影片描写着日本奥信农的四季,奥信农的四季庄严而美丽,仿佛是世外桃源。这里的人们平静而无忧无虑生活着,让人怀念起现代人所失去的某种很重要的东西。。。抛弃虚伪,与自然共存,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境界,该片单纯而梦幻般传递着这样浓厚的世界观。这是一片充满了异国风情的优秀作品。
第2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2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提名)小泉尧史
第2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小泉尧史
《阿弥陀堂讯息》下载观后评论: 真的是因为电影名而错过许久的一部好片……在硬盘里放了好多年,如果像英文名Letters from the mountain一样叫《山中来信》估计早就看了。日本长野信州的农村也太美好了,就像我童年的小乡村,枕着溪流和蛙鸣入睡……四时之景,山中来信,在菜地里忙里忙外的梅奶奶也像极了我那可爱又善良的奶奶。写不出作品的作家和患有焦虑症的医生夫妻从城市搬回农村,妻子继续在乡下的诊所给村民看病,闲时漫步山中、钓鱼,和孩子们玩耍,与村民闲聊,目睹了德高望重身患癌症的老师的死亡,又治好了病人并迎来了新生命,受伤的人类渐渐在大自然中得到治愈。樋口可南子将这个敏感的医生诠释得很好,老了是这般优雅与温柔。P.S.除了梅奶奶充满智慧的「山中来信」,里面还出现了宫泽贤治的《不畏风雨》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么美的电影,如果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欣赏该多好啊!就像村子里,一起看晨昏日月、冬去春来,但只能是一场梦吧,所以才那么美好!ps:信州要去;宫泽贤治的不畏风雨,“不败给风不败给雨不败给严寒和酷暑拥有强健的身体没有欲望绝不动怒时常静静地笑着一切事情都不把自己估算在内常看常听明白理解然后铭记在心东边若有生病的小孩就去细心看护西边若有疲惫的母亲就去帮她扛稻谷南边若有临终之人就去安慰他不要怕北边若有争吵诉讼就去告诉他们别为这么无聊的事争吵干旱之季为世人伤心流泪冷夏之季为世人焦急奔波被大家称为傻瓜不被人夸赞表演也不以为苦我就是希望变成这样的人”,1931年11月病中所作,不是诗的诗,明治以后所有诗歌中的最高杰作。
田地里什么都有,茄子、黄瓜、西红柿、南瓜、西瓜。只要我的身体告诉我想要,我都吃。如果吃清淡的食物是长寿的原因,而我活了这么大年纪是因为没有钱。那贫穷就成了我的好运。八月的盂兰盆节,死者会回到阿弥陀堂。我用火光为他们照路,和他们交谈到天黑。我们交谈时我都不知道我是属于这个世界还是到了他们的世界。我年轻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感觉。我不怕他们。假如就这样永恒地睡去,我也会非常幸福。还是姑娘的时候,我老爱发烧,帮不了家里什么忙。家人和村民们认为我活不久。可我已经活了这么长了,像是死神已经把我忘了。所以说啊,世事无法预料,我活得越长,就越搞不懂。最搞不懂的就是为什么我会活到这把年纪。
最近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讲活在当下追求内心平静的这类内容的电影大多都和远离都市贴近自然的形式联系起来。其实这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因为不管在哪里生活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活在当下追求内心平静。一方面我觉得贴近自然的生活里或许有更少的干扰,但是那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平和的内心状态应该是独立于形式之外的;可是另一方面我也认同人是环境的产物,人身处社会中很难独善其身,所以或许这种外在形式对于内心的平静还是有着深刻的必要性。究竟这两者的联系紧密到什么程度,我还没有答案。
不败给风不败给雨不败给严寒和酷暑 拥有强健的身体没有欲望 绝不动怒时常静静地笑着日食糙米四合配以黄酱与少许蔬菜对世间的一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入微观察 洞悉世事并且 铭记于心身处原野松林庇荫下狭小的茅草屋中东边若有生病的小孩 就去细心看护西边若有疲惫的母亲 就去帮她扛稻谷南边若有临终之人 就去安慰他无需为此恐惧北边若有争吵诉讼 就去劝解他们无需为无聊的事争执我独自一人时伤心流泪常在冷夏之季踽踽独行被大家称为傻瓜不为人知 不以为苦我想成为 那样的人
散淡。片子的推进与其说是靠情节,不如说是靠时间的流转。某些地方像19世纪的欧洲小说里常有的桥段:文明人的病,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才能治愈。片中的焦虑症是一种都市里无法摆脱的亚健康,犹如此前的肺结核,象征着文明人的病态,但相信乡村可治愈,这恰是城里人的想法。那样的乡村其实是城市的反面,无关某个特定的乡村,而是任何远离城市的地方。片尾不免太理想化,这已经超越了反思现代性的程度,变成了美化乡村——但这样一个本真性的桃花源,其实是乌托邦。
不败给风,不败给雨 不败给严寒和酷暑 拥有强健的身体 没有欲望,绝不动怒 时常静静地笑着 一切事情都不把自己估算在内 常看常听 明白理解 然后,铭记在心 东边若有生病的小孩,就去细心看护 西边若有疲惫的母亲,就去帮她扛稻谷 南边若有临终之人,就去安慰他不要怕 北边若有争吵诉讼,就去告诉他们别为这么无聊的事争吵 干旱之季,为世人伤心流泪 冷夏之季,为世人焦急奔波 被大家称为傻瓜 不被人夸赞表演,也不以为苦 我,就是希望变成这样的
一年时间跨度两小时片长完全不够看!像这种重在意旨的日式慢生活影像最适合选在夏日一个懒洋洋的下午 在衡山路小酒吧的私人影院里 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窗外成荫绿树 穿上最宽松的衣服 换上最舒服的姿势 不用期待任何起伏的情节 在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下看着村民们平淡的小日子 跟着夫妻俩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赏幽泉怪石 只关注黑夜中划过的灯光 流水与雪景的变换 听钟声鸟鸣响起时的细节 在睡睡醒醒之間 时间似乎永不休止 死生轮回 万事皆空
宫泽贤治《不畏风雨》(程璧译)不畏雨不畏风也不畏冬雪和酷暑有一个结实的身体无欲无求绝不发怒总是平静微笑一日食玄米半升以及味噌和少许蔬菜对所有事情不过分思虑多听多看洞察铭记居住在原野松林荫下小小的茅草屋东边有孩子生病就去看护照顾西边有母亲劳累就去帮她扛起稻束南边有人垂危就去告诉他莫要怕北边有争吵或冲突就去说这很无聊请停止干旱时流下眼泪冷夏时坐立不安大家喊我傻瓜不被赞美也不受苦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形是首要的,描绘的是灵魂的外观。”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大型的日式美学艺术展,不露丝毫做作的幽玄侘寂之美。玩闹的小孩在荒野中采野菜,踩着落日余晖唱着童稚的歌回家。返璞归真的老人在每一天的时间还给自然,在佛陀的注视下,同溪水一起流动、呼吸。天空金色的太阳眼睛开阖,山与月交融,雾与树沉寂,偶尔漂泊的云朵来访,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桃花源里,谁不会被救赎?
电影推进的节奏非常舒缓,给村民发村子定期出版物,在诊所给病人看病,散步、聊天、钓鱼,和孩子们嬉戏。可就是在舒缓的生活中,获得了治愈人心的力量。该电影在描述了村庄的四季后步入尾声。村庄和村庄里的人们在一年四季中与大自然交感、交融。宛如人的一生,平淡祥和。人的一生到底是什么?美智子通过山村的生活经历悟出:珍惜当下、好好活着,就意味着将来能得到善终。
真想不到2002年日本能拍出这么优秀的电影,一年四季的村里的风景人物农作物文化传统拍到那么细腻美好,很真实,很美好,很温馨,第一次因为老家在农村里,我感觉到幸运,日后老了在村子里生活也挺好的,我这样的年轻人不往大城市走,也没什么错的,走自己的道路,没什么后悔的,人活着,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到了一定年龄,只喜欢听快乐的事情
敬祖先,敬畏自然,敬畏神灵。看了非常平静。里面有两个妇人都提及了他们从中国东北撤回日本,其中一个妇人说她撤回的时候刚好生了孩子,正在哺乳阶段,想了想时间,她得孩子应该跟我爸爸同龄。我奶奶那个年代是怎么过来的。还有男主人公的老师夫妇,也是从东北逃难回来的,老师被俄国人抓到西伯利亚。 11年后,完好归来。日本人敬物,畏天,活的非常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