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名 공동경비구역 JSA
◎中文译名 共同警备区 / JSA安全地帶 / 共同警备区域JSA
◎英文译名 Joint Security Area
◎上 映 2000-09-09(韩国)
◎国 家 韩国
◎类 别 剧情 / 惊悚 / 战争
◎片 长 110 Mins
◎语 言 朝鲜语
◎字 幕 内附中字
◎评 分 7.8/10 (11,015 users)
◎链 接
◎编 剧 李武英 / 金贤锡 / 朴赞郁
◎导 演 朴赞郁
◎主 演 宋康昊
李秉宪
申河均
金泰佑
李英爱
共同警备区的剧情简介 · · · · · ·
板门店边界的共同警备区,一天,哨所里的朝鲜士兵(申河均饰)为来路不明的子弹所杀,引发双方枪战。而最有嫌疑的凶手是同在边界上的韩国士兵,但韩国一方却指责是朝鲜先调起事端,双方都认为对手应该对此负责。
为了解决这一无头案件,南北双方同意由一个中立国来进行调查协调。瑞士国籍韩国女孩苏菲(李英爱饰)受派前来调查事件,韩国这边的李秀赫(李秉宪饰)始终保持沉默,而朝鲜一边的幸存者吴敬必(宋康昊饰)却表现出敌意,事情扑朔迷离。随着深入了解,苏菲发现事情隐藏著内幕……
《共同警备区》下载观后评论:
浅焦特别多,大环境在背景中漂浮溶化唯角色才有轮廓,看其他朴的作品时没注意这个,不知是风格如此还是本片专用?对话场景中,环摇似乎象征同志情谊(它亦密不透风),正反打则是对抗性的;同样用到弧的是爱与死,磁带的抛物线呼应两位角色自杀时镜头翻的跟头,口水与子弹、握手与掰手腕,桥梁既是纽带又是战场,全片都在场所、人性与意识形态的转化中进退。唯一败笔就是frame story结构,开头有个“侦探”与“凶手”身型交叉溶解,不知女主身世这条线是否本应与案件中人物命运平行,否则前者就是多此一举。最后那张合影的安排关键在于它是由一位不守规矩的美国游客捕捉而成,加上前面所有审问场景里都出现的DV和监控以及有一段资料片段,朝鲜半岛被冷战撕裂,至今留在历史的影像里。又,好想写一篇关于烟在电影中的叙事作用的文章哈哈哈。

朴赞郁真的很不错!在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营造出神秘诡谲的氛围,在一间小屋子里枪战的紧张和血腥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电影里有很多拍摄手法和技巧我都非常喜欢。最后也没有刻意煽情,只是一张四人的定格照片就足够让人泪流满面。三八线上四个青年的友情是复杂而又不堪一击的,这情感中杂糅了家国使命,意识形态,人性与私心,所以格外令人动容。最后苏菲告诉李秀赫,吴敬必的回忆中是他开枪杀了郑宇真,李醒悟过来自己回忆中是同伴开的枪可能只是自己出于自我保护而将杀死朋友的罪责推给同伴,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背负的罪责啊,原来那么亲密无间的朋友转瞬就成为枪口抵着的对象,这段关系多么复杂可见一斑。明明是一个种族流淌着同样的血液,相互交战也无法阻挡情感的交流,可最后却是这样一个无奈的结局,真的很令人心痛。噢最后一句李英爱是真女神!

现实题材浪漫化展开,半现实化收尾。能够兼具商业,艺术与政治态度,漂亮。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悬念的颠来颠去很值得学。被北面绑架而后杀回来的说法;突袭北边哨所的说法;枪里没被擦干的血和测谎仪导致南成植的自杀未遂,引入整段逐渐亲近的故事,却在最后一晚开门后刹住了车;两国在板门店商议的时候,吴敬必(宋)假意发怒阻止了临近崩溃的李秀赫(李),还是没说出口;离职的苏菲从李秀赫处了解到了真相;之后又与吴敬必相见;与李秀赫告别时,苏菲告诉他吴敬必的说法是李杀了郑友珍,李秀赫羞愧自杀。一些有意思的点:风吹芦苇丛时的三人对峙(虽然我觉得其他地方摄影就很普通了,很有港片的味道),板门店韩方亭子与黑伞,拍照时想尽可能挡住的朝鲜领袖,本质上无法中立的中立国前来添乱,最后一张同框的照片好似阻挡外国人的干涉

影片剧本本身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即JSA这个最危险也最安全的地方。情节上用了插叙的方式,不断提出疑问,不断制造冲突,层层推进,层层解析,最后达到冲突的高潮也是真相揭开的时刻,有一些悬疑色彩,但是叙述过程的单调还是明显的表现出来,不能完全引人入胜,我在看的时候当中有一段一度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有点游离故事,也可能就在那个时候漏掉了一些重要的桥段或线索。彼此坦诚相待没有隔膜或者说来不及产生隔膜就牺牲了。而本片的四人,虽然也能称为朋友或兄弟,但只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可以这么说,即使在后面的交往过程当中,仍然步步为营,不时发生语言上的冲突,从他们对视的眼神和或尴尬或紧张的表情上来看,所谓友情并没有政治立场来的坚定强烈,因此才会有枪击事件的发生。

200808 【B】朴赞郁处女作,最后那张照片堪称神之来笔。以后事件回溯的方式再现根植于朝韩两岸分裂的议题,在依照人物行为寻觅事件线索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中其诱导性的结构激发潜在时间展开时空的组织,倒序中回到四人的友谊之中将情感色彩覆盖于政治立场之上拆解最先政治层面所设立的两难问题,调查官立场的偏移亦是将外部/中立视角对焦至个人层面的情感控诉完成叙事结构中视角-时空的转移,充分围绕政治议题展开之同时亦在依靠对于控制时间线索熟练的执行丰富了单薄的文本以及内容和感受力的加深,在类型片框架内最大程度上规避了传统类型片中的俗套与局限。如此看来而后开启了如[老男孩][亲切的金子]中那般疯狂玩弄叙事技巧的操作也完全是毫不意外的事情了。

南北韩好基友的地下友情,但在意识形态面前,双方都是无法动摇的其政治信仰的,这也和接近几十年的教育有关,成长环境脱不了干系。吴说希望哪一天朝鲜能创造出最好的糖,这样他也不用再幻想去吃韩国的朱古力了,令人心酸。友情是不论国家的,坚定的,是能为之洒泪的,但是在危机面前,人性太脆弱了。出于军人的本能,郑于真掏出了枪指向了李秀赫,又处于本能的自卫,射击锻炼的惯性,南升值打破了僵局,射击了士官。郑射向了李的腿,南彻底失控,也许是因为背叛,对友谊的怀疑,扫射了郑。此时只有吴手中无械,而李指向了他的脑门,喜剧的是,子弹卡壳了。。本来可以完好收场的事情又随着被瑞士所谓的女军官来调查,陷入了悲剧,南和李相继自杀……
南北韩关系的片子看多了 这样赤裸裸地交朋友还是头一次见 他们只想好好做个朋友而已 可是政治不让他们这样做 我知道电影总是美化了很多事情 可是如果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友情就好了 不像爱的迫降般可以通过出国来解决问题 只能赤裸裸地通过演技 推开 抛下残忍的话语 不给对方添麻烦 罗生门式的开头 真相一直在迷雾当中 直到李秉宪无意中踩到地雷开始 这四个人的友情才开始娓娓道来 不止一次试探对方的政治面貌 宋康昊说着想要朝鲜制造出半岛最好吃的糖 其实心底何尝不想和平 嫩嫩的李秉宪 嫩嫩的宋康昊 在被审问的时候李秉宪的眼神总是病怏怏的 可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瞬间就锐利 瞬间就精神多了 好好看
“同一个民族的人,晚上到一起聊聊天做做游戏怎么了,有罪吗?”第一次看朴赞郁,罗生门式的叙述,一层一层拨开政治阴影下的纯粹的有善有恶的人性。看到一半的时候实在想暂停不看了,帮助排雷、雪地换烟、深夜游戏……美好到不真实,最可惜的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在战场上双方士兵互不相恨,却因为政治要拼个你死我活。几场四个人的对话处理的很有意思,摄影机在中间转来转去的,不知道有什么奥妙之处。两次照相的处理都十分到位,结尾处照片更是心灵震撼。无限的感动和唏嘘,可能作为一名中国人看更有共鸣,希望有一天他们能舞过三八线,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游过那湾浅浅的海峡。
荒谬的战争,荒谬的“统一”,荒谬的政治。朴赞郁选取最简单最明白的角度说明了这个问题。那既不回朝也不去韩的七十四名死里逃生的战俘明白了这个道理,才有了现今中立派的女儿。中立当然也是假象。一切都是政治操弄,同民族、同文化、同语言的兄弟姐妹生来即被异化成为死敌。跳脱出来这都是当国既得利益集团卑劣虚伪又毫无人性的手段,人被他们操弄成手里一颗颗为保住自己权势富贵的棋子。宋康昊继续出彩,李秉宪也很好,也很帅,倒是李英爱让人有些出戏。
被宋康昊大叔圈粉,李英爱好几段看着出戏.男人间的友谊始于那颗跨越政治的地雷,甚至愿意为保护对方失去生命.情节和拍摄结合精彩得出乎意料,哨所那段四人伪长镜到真正的长镜头别有用心,仿佛和剧情一起推进四人的关系.特殊小人物在特殊时期下的挣扎,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又不舍挚友,若没有闯入的士兵,或者他们可以好好告别.背景对现实有一定意义,无关制度,仍是美国的锅.最后毫无理智地把哨所事后处理那段戏列为年度最佳,大叔牛逼
本是同一个民族,却被美国和苏联利益硬生生的搞成了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又因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而常年政治争执不断,实属悲哀!本片也是展现韩朝关系,人性矛盾冲突的经典代表作,纯粹的友谊完全被政治利益封杀,“哥什么哥的,到底还是敌人”的台词着实令人感慨万千!李英爱的短发军装造型英姿飒爽!最后一个镜头内同时出现的四人,表达了统一和平的意愿!对蓝光版本收录多段花絮,包括制作特辑,演员访谈,开机仪式,MV等内容!
讨论民族/国家的电影能拍成这样实在是很优秀了,最后揭开枪战真相的戏太精彩。认真数了每个人的开枪数,李就打了一枪郑的手指,还有一枪是吴让他打的(这时候已经用的是南的枪了),南开了8枪,还有一枪是吴夺过去对崔开的,所以南的枪一共开了10枪,李的枪一共开了一枪,消失的一粒子弹是收音机里那枚,那枚是南爆头郑的,而11个伤口对不上射出弹夹的10枚子弹的原因是那一枚是李自己的枪的一枚,是李打郑的手指的那一发。
我的朴赞郁最佳,这才叫反战电影。朴赞郁电影中的审判意味逐年下降,导致《小姐》只剩下折腾折腾叙事和华丽的白描。相比于后来作品,镜头语言少但有力,分界线前踌躇的脚步,被无情践踏的假人,被鲜血浸染的地雷栓……影片中多次运用环视镜头和录像,片中是调查,片外在审视。双方的相互射杀在南韩射击练习时伴随着“他救过我的命”但毫不犹豫地开枪就已经能看出端倪。国家在先了,就看不见渺小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