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托纳托雷和埃尼奥·莫里克奈的组合。我原以为托纳托雷早已江郎才尽,没想到本片还挺商业挺好看,悬念反转不停。莫里克奈悬疑风配乐挺有意思。《最佳出价》下载观后评论: 8/10。一份老拍卖师转瞬即逝的爱情,一墙女子肖像画的经典品鉴。欧得曼先生性情孤僻而敏感,贪婪而好奇,轻度社交恐惧,重度异性恐惧。一段生日前的餐厅独食,把人物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老比利和罗伯特正是瞅准了这一法则,让孑然一身将近一辈子的欧得曼如飞蛾扑火般奔向新生,也同样坠入陷阱的深渊。就像比利说的那样,人的情绪就像是艺术品,假作真时真亦假。但彼时的欧得曼已经深陷在自诩的爱情中不能自拔。影片的落幕,欧得曼独自坐在时间齿轮的咖啡店,凝重却满心期盼。不得不赞叹杰弗里拉什的演技出众,几乎是靠自己撑起了整部剧。
虽说一早就知道结局会如何,但还是耐心看完前部分,后部分快进看完,鉴赏家对于每一件作品都能够一眼看出真假,独独对于识人缺乏眼光,也许是经验太少,对于来之不易的爱情,年龄上巨大的差异,姣好的面孔,诱人的身材,迷失了自我,这就是爱情的力量,会使人蒙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也是千古不变之定律,谁能过情关?很喜欢其中一句台词:“每件赝品都隐藏着某些真实。在临摹他人的作品时,造假者会因无法抗拒诱惑而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痕迹,往往是某些平淡琐碎的细节。从一个不经意的笔触就会流露出造假者的真情实感,使得造假者无可避免地出卖自己。”
对于处理伤痕的现代主义电影来说托纳多雷做的相当自然 维吉尔的弧光在外部有清晰的展现 丢掉的手套和纸巾与走出房门直到走出宅邸的克莱尔相映成趣 而加上这样一个从一开始就设计在其中的结局以后电影的主体意识更明显了 个体身处这个社会中没有任何真实的交互性 成了单方面的裹挟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维吉尔的职业身份也明确了这一点 孰真孰假 有如那些赝品工艺员的工作一样 真假本就雾里看花 这是托纳多雷对于现代生活的怀疑 正如维吉尔和那个克莱尔对世界的无法接受一样 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是爱情改变了维吉尔 但又深刻证明了他是错的
一部十分惊喜的电影。前110分钟看得我昏昏欲睡,让我误以为这部电影只是讲述了一个恋爱攻略的故事,还是洛丽塔般老夫少妻这种实在不合我胃口的爱情故事,没料到却在电影的最后20分钟来了个惊天反转。这世间最残忍的,不是未曾拥有,而是得而复失。“你告诉我肉有多好吃以后,我就当不了小和尚了。可是你转身离开,告诉我这样才算是修行。”忘记从哪里看到的这段话,荒唐又真实。所以即便这是个骗局,男主人公抱着对那些温存的怀念,来到了她曾经提到过的那座名叫“NIGHT AND DAY”的餐馆,开始了他的独自等待。
人的情绪就像艺术品,可以伪造,看起来是真迹,其实是赝品。伪装弱者,伪装脆弱是一种可怕的操纵术,然而往往很有效。 克莱尔伪装神秘、人群恐惧症,与男主的某种洁癖产生共情;男管家第三人称描述增添了神秘感;机械从男主毕业论文着手,将男主牢牢地吸引到克莱尔所在的老房子;机械师的女友从情感线加速催化;助手比利,多年的默契信任,则全面助攻了诈骗团伙。 长久密谋,刻意精心欺骗的团伙,而且是熟人作案,第六感和防备心轻而易举被打穿,就连最后一点尊严和人性的期待都没了。遇到了,输了就是输了。
“Human emotions are like works of art. Everything can be faked, Virgil. Joy, pain, hate... illness, recovery. Even love.”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authentic concealed in every forgery.” 故事情节不算好,但是画面各处和细节都特别好,结尾男主坐在布拉格广场的日与夜餐厅里的一幕让普通的剧情顿时升华了。
一场意外的初恋,一场精心的骗局老头对艺术品有着极其严苛的鉴别能力却对身边的人毫不设防应该是这个电影最大的讽刺点开头位置那一排排奢华的手套看似在暗示他的职业,实则是在铺垫此人有着重度洁癖,而且极其难搞。而在手套的背后就是他的内心他的全部——精心搜藏的少女画像、最真实的他,最后这扇难开的门被一个有着社恐的女生打开了,老头毫无察觉地进入圈套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但其实我一直不理解的是,为啥老头会对社恐女情有独钟???因为同期怜悯,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和他说话,还有那个小哥的助攻么?
从听说这部电影的时候便被剧透结局了,但是依旧有很大很大的感动,尤其是在知道结局之后,主角所走的每一步都让人难过。它贡献了这几年我最爱的台词“你一个人吗,先生”。就如三年前在影院看《色,戒》一样,一句“夫人,回家吗”,汤唯的表情让我走出影院依旧泣不成声。我喜欢这种在某种情景下最合理但是最戳人的简单台词。黄包车夫很自然的问王佳芝“夫人,回家吗”,殊不知她哪里还有家。服务员很正常的问他,“你一个人吗,先生。”殊不知他曾经满心欢喜自己不再是一个人结局却依旧如此。
就论剧情来说非常可悲,但影片表达的意义却极为丰满而符合预期,像机器人般的侏儒反复提醒我们这是要反转的爱情,但我从潜意识上没有接受这个提醒,而最终的反转虽在情理之中但也极为震撼。鉴定了一辈子的专家被专业PUA团队割韭菜,假设爱情是一个艺术品,在拍卖会上,出价最高的人可以拥有世上最伟大的爱情,出价者只有大叔,而他选择付出了他的所有。虽然人已迈老年,但终于遇到这好几十年所缺失的"恋爱感",在警察局面前的犹豫,表示他认可这一次对赝品爱情的"最佳出价"!
身边每个最亲近的人都联合起来骗他,Oldman也真的是够惨了。莫名想到钱钟书的那个关于老年人恋爱和老房子着火的比喻。所有的赝品背后,都藏有其真实的一面;所有的欺骗背后,可能都有些许真情。孤独的人却抓住那一点点的真实和真情,说服自己这便是事实的全部,以此为支点撑起生活的信念,却没有意识到这只是自己内心的某种欲望在唆使自己。末了,那历经尘世沧桑和尔虞我诈的千锤百炼后破土而出不可遏制的纯粹到可笑的爱情,纵使最终粉碎,也总是裹挟着一种罕见的悲壮美吧。
二十分钟改变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仿佛一百分钟的情深全是为二十分钟的背叛铺垫,以为看到的是桃源世界,实却乃万丈深渊,这一招釜底抽薪,叫人绝望。以前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后来说耳听为虚,眼见不一定就是对的,唯有用心感受,才能看清真想;而现在耳听为虚,眼见不识,心也不能分辨真假。这世界任何东西都可作假,名画能作假,身份能作假,感情也能作假。善于不善,易于伪装,友情无情,皆是枉然。只可惜醒悟太晚,而今才道当时错,都是错,错就错在当初不该将真心交付。
一个被众人尊重的古董鉴定师,却利用职务之便和买主对他这个权威的信任把名画说成赝品,低价购回。就这一点不能说他是个有职业道德的人。他的眼神傲慢,即便去餐厅也是只用自己专属餐具,去哪儿都带手套,这都跟他的出身有关。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女人,第一次陷入爱情。最后的结局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刻薄所造成。不同情他,但是也不认可坏人的动机。即使有钱人,权威,朋友帮你也不是天经地义的。不高兴离开就好,何必一直怨恨呢。
托纳多雷继时光三部曲后又一部好看的片子 前面是悬疑片 中间是爱情片 后面是犯罪片 叙事手法巧妙 表现人性悲剧 对艺术品的鉴赏男主坚信:"假的上面也会有一些真实的东西,在临摹别人绘画之时,伪造者无法抗拒诱惑会将他自己的东西加上去,伪造者最终会背叛自己,显露出自身的艺术敏感度" 但愿爱情亦如此 男主问助手:"婚姻的感觉是什么?" 助手答:"就像在拍卖会,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给出的是否是最佳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