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二嫂(斯琴高娃 饰)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掌柜。她经营的香油厂获得了日本女商人的投资,可谓生意兴隆。但是,她有时也会黯然神伤,因为相夫教子令她寸断肝肠。老伴(雷恪生 饰)腿部有残疾是个酒鬼,孩子是天生的智障,这样的打击令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唯一快乐的便是跟情人(陈宝国 饰)在一起的时光,但是他的怯懦与怕事,让她的希望逐渐破灭……
为了给傻儿子讨一个好媳妇,她曾试图让媒婆牵线搭桥,但是应征的姑娘大多相中的是她的家产。最后,她出下策生生地拆散了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用金钱逼迫善良的女孩环环(伍宇娟 饰)就范。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出乎她的意料……
本片获得1993年第4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谢飞
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雷恪生
《香魂女》下载观后评论:
今年北影节看得第一场电影,也是看得第一部谢飞导演的作品,虽然总能在豆瓣评论里碰到他。观影于保利影城天安门店,这也是我去过的内部结构最复杂的影院,入口在地下三层然后进去后又得往上走才能进入影厅,还好椅子挺舒服。从片名隐约能猜出是一部讲女性苦难的电影,片中的两位女主,不仅被社会和环境伤害,也在彼此伤害。二十多年后的环环,就像当初的香二嫂一样迫于无奈被逼嫁人,而香二嫂当年受到的压迫和伤害现在却被她用在环环身上了,她活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哪怕最后她终于想明白了劝环环离婚过更好的生活,可环环的眼泪说明当时的社会却已经很难给她从新开始的机会了。三十年前谢飞导演就有这样对女性群体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可以说很超前了,比现在的很多“伪女权”片好多了。斯琴高娃演得真好。

13th BJIFF No.2@万国城百老汇。4k修复版,2023年1月修复完成。明明看上去是个父权衰弱的世界:女人内外皆美,香油坊里外都是能干的香二嫂张罗、儿媳环环善良坚韧,小女儿聪慧好学;男人则肉体畸形,父瘸子癫,灵魂空心,游手好闲。但在乡土中国,女性的能力却始终无法兑现为权力,她们的喉咙,始终被小男人死死扼住:香二嫂被醉酒的丈夫骑在身上用枕头摁住捶打、环环被性无能的丈夫又咬又掐、小女儿则被父亲一句话就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传统的超越之途是抽刀向更弱者:“多年媳妇熬成婆”,遂形成了没有出口的悲剧循环。有意思的是,作为参照系,掌控了自我的日本女经理也是东亚女性,似乎正是环绕她的现代符号赋予了自由可能。映后谢飞导演到场,调侃说几位比他年轻的几位主演都说身体不好来不了,于是就自己来了。

剧作和表演都堪称乡土女性命运书写的范本,每位老师都是角色本身。父权结构下女性的命运被相同性别的年长者压制,她们是父权的受害者,又不得不继承上一辈的角色将悲剧重演,深陷在结构之中很难摆脱被同化的命运。偷情是反抗,却误将希望寄托于情人,又无力去反抗自己的丈夫,哪怕他只是个瘸子,哪怕她已经是乡亲邻里间的“成功女性”,只知道妻子是不可忤逆丈夫的,妻子必须起早贪黑承担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丈夫却可以贪图淫乐。女性作为受害者的悲剧重演,自己却不知不觉顶替了父者角色加以施害,迷途知返为时已晚,疮口无法愈合,被自我物化被卖掉的女孩受夫者戕害,又被社会结构抛弃。诗化的镜语书写自由与压迫,有种冷静又凄厉的美感。(23.4.28 4k修复版 老舍剧场第一次见谢飞导演

#BJIFF2023#修复版画质美不胜收,北影节第一场就有映后,而且和谢老坐一起看他拍的电影(老人家今年81了还那么精神矍铄),真是神奇的观影体验也真有缘呢。背景是八九十年代思想解放的北方农村,电影主题放现在仍不过时,媳妇熬成婆反过来又在下一代身上复制自己的悲剧,幸而电影给了一个光明的结尾(人呐还是要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斯琴高娃简直演啥像啥,还和陈宝国一起给雷恪生戴绿帽子hhh。谢老钟情于胶片时代的拍片方式,打光布景别出心裁,安排情欲戏也让角色更有人性。映后一大堆年轻后生们排队向谢老提问握手也让人动容,只能说中国电影仍有希望更需要多努力,现实主义精神一代代传承,看看前辈后生间的互动就知道电影可以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更是跨越时空鸿沟的桥梁。

#若只是展现所谓健康淳朴的城镇生活,那么意义是微乎其微的,或者最多以斯琴高娃收到丝巾由笑到哭的丝滑表演,来慨叹女性在传统婚姻中对幸福微乎其微的索求罢了。但当再寻常不过的生活袒露出吃人的恒久本质,这部电影开始变得有锐气与骨气。香魂淀是女性的集体坟场,哪怕美化成传说,粉饰出香气。落后的两性观念与性观念下,七岁被卖的女性有了能力,就开始买别的女性,同类之间通透理解,于是可以精准收编,而非打破恶性循环,这比单一的家庭悲剧要可悲得多,更可悲的是,是哪怕有了这个打破的动作,却没有思维与世风去彻底解脱,在这样一潭死水里,你看迎亲的队伍多么欢乐,红得多么血腥。记住了全场的一次掌声,是翻译员说日本女经理不结婚,但有情人。#北影节13#7,保利,4K

想到《蓝风筝》,想到《红高粱》,会觉得谢飞同样有对民俗的兴趣,但拍得比《蓝风筝》有人情味儿得多,又比《红高粱》细腻,有更多抒情的空间。迟疑一下的地方在于环环在结尾说,“谁还会要我啊”,总觉得作主张嫁到香二嫂家解救家里的困局,苦捱着活下去的环环,应该不是偏向柔弱、逆来顺受的那一面,而是更坚韧的,可能导演意图在于呈现女性整体的困境(社会观念不转变,离婚不是出路),但确实打断了这个两代女性共情的时刻,有点泄掉劲儿,事实上,当导演意图在此刻显影,就是小的失败。#BJIFF2023#@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

女性的悲剧 谢飞导演在那个时候就能洞察到这一切真的了不起 二嫂自己作为南泉社会的受害者仍然做出了一万五买了媳妇这种助长不良风气的行为 甚至在被嬛嬛发现香二嫂悲剧时仍不饶人道会撕烂她的嘴 片中多次出现王立平老师所做的音乐 与整个影片的故事融合的非常好 最为震撼的是二嫂得知香油获奖缺笑不出来 跑到谷堆旁哭泣 最后二嫂坐在谷堆旁听着结婚的音响又预示着有新的悲剧将要产生 她希望嬛嬛和她儿子离婚可是被嬛嬛道破“又有谁会要我呢”意识到不该重复自己的悲惨命运可是为时已晚
20230422BJIFF第十三届第三场@保利天安门。非常好的女性主义电影,振聋发聩的沉默。和某些农村题材的电影不同,谢飞导演镜头下的中国乡村和中国人的善与恶都非常真实,真实到会觉得这是现实生活的切片,完全没有表演痕迹(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也值得赞许)。“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千年来女性被原生家庭压榨,被夫家压榨,被社会压榨,而她们唯一“出头”的希望竟是靠生一个儿子再压榨别的女性来实现。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时代,希望未来会更好。(香二嫂和二奶奶真的太像了,恍如前世)
2023.4.22 北影节 // 4.5星(8.5),两代人农村妇女的悲剧,不幸的跨代际传播 // 故事简单直接,谢飞导演叙事平稳 // 和同年双金熊的《喜宴》同样围绕中国人性压迫为主题,《喜宴》喜剧色彩浓、结尾暗暗给了点希望和妥协;《香魂女》自此至终都是悲剧(虽然观看时大家不时发出笑声),结尾给了一点希望但又一句台词(“谁还会要我呢”)迅速掐灭 // 斯琴高娃演的恰到好处,伍宇娟真美 // 香魂水洗刷岸边妇女的耻辱,眼泪和河水混成醇厚的香油…
非常喜欢环环嫁过去第一天在水边的那段镜头,孤独、痛苦、涟漪荡出去像是永远不被人接收的电波。水边的镜头都很好,情感表达复杂微妙且具备女性独有的柔和感,包括结尾的戏。引入的日本现代女性视角,让这个故事增加了新的理解角度。很明显是一种观察和仰视的视角,对国家概念不敏感、追求个人幸福不在意社会看法、更资本主义化。但同时,香二嫂又是不敢带着头巾招摇的。夹在观点和社会中间,真是太难走出来了。「还会有谁要我呢?」即使放到现在,这个问题也难解答吧……
上一个时代不算遥远,抓住了80年代尾巴生人的我,时至今日也几近现代的半个世纪了。回望在那个传统还有些禁锢的年代,女性是难以跳脱现实生活去达成自我的内心愉悦的,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情。当然重要的更是性与情感。这方面她们对荷尔蒙的崇拜,是不分年龄的,存在极强烈的输出口,对于根深蒂固以男性为主导的民族陋习中,必然存在很多女性受到伤害,乃至一辈子忍受着委屈玷污之事。这是隐忍且无形的,所以时间长了,思想成了顽石,伤人又伤己。
看得让人扎心的一部电影,生活的复杂性被呈现出来了。在一个阴盛阳衰(事业上),女强男混蛋的家庭(男的不是傻,就是懒,要不就是滑),女性在生活中找不到情感的寄托,正常的欲望被压抑,内心的孤独无处排遣。香二嫂和环环在天台上的一场戏尤其感人,香二嫂感谢儿媳没有告发她偷情之事。环环说了句:“妈,我知道你也苦”,随后香二嫂嚎啕大哭。在她的世界里,最懂她的人竟然是她亲自推入火坑的儿媳!!!
白洋淀的风光令人心驰,而这种自然永恒的淳朴之美,却藏着这么多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探出头来的人类的悲剧与血泪。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别无选择地沦为了任人摆布的对象,而香二嫂试图用努力与坚强对抗命运的不公、逆天改命,已然是十足的女强人,却只能落得依旧无力反抗的结局。而芦苇荡依旧在,只是青春不再来。谢飞的这部佳作,真的充满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情怀,怪不得是柏林电影节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