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导演埃里克·侯麦往常的影片一样,该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徘徊在多个男人之间企图寻找自我的故事,通过人物之间的大量对话细腻而又真实的展现了男人和女人之间充满了变数的感情世界,虽为喜剧,亦展现了情感的无奈和多变,发人深思。路易斯(帕斯卡·欧吉尔PascaleOgier饰)天性活泼善变,从艺术院校毕业之后,她同对她忠心耿耿的男友订了婚。然而,平静的感情生活让喜欢追求刺激的路易斯感到十分空虚,拥有着姣好面容的她深信自己在异性之中的魅力不减,因此,她义无反顾的决定结束和未婚夫的同居生活,返回巴黎。在那里,珍娜先后邂逅了数个不同的男人,在一连串的矛盾和波折面前,她终于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主演:帕斯卡·欧吉尔 切基·卡尤 法布莱斯·鲁奇尼,圆月映花都电影高清在线观看、迅雷下载。
《圆月映花都》下载观后评论:
在侯麦的作品里看见了自己的一点生活,尤其是最后被反讽的那一下,把人心瞬间打的很痛。侯麦作品里的女玩家人物形象不脸谱化,不招摇不张扬,就算是女玩家也是可爱的,内心有道德感的,是每个女性都可能潜有的一个月之暗面,我能把这些理解成一个小小的虚荣心和追求新鲜感的玩心,(我也可以偶尔偷情不被你发现,但我的心笃定的属于你这边)。站在纯粹主观性上,关于女性的出轨偷情我总是能去用一颗平淡的心去理解,可是到了男性这方我的态度便往往怒不可遏,或许这也是我目前尚不成熟的道德观体现,有些双标;任何一段感情关系里,人与人之间总是与道德和态度这些价值取向挂钩,老道理训诫人玩弄感情是不对的,但只有实在的生活才能真正给体验派上课。再纯粹向善的主观唯心价值取向一旦介入了另一个人,在道德情感上都是需要为他人的内心情感去负责的。

除了韦斯以外,侯麦电影的色彩是最能吸引住我,并且有着丰富的辨识度的。用浅蓝,浅粉,浅白这样的色系,洋气的时尚穿搭再搭配养眼的女主去书写属于法国小资阶层的生活点滴,是他的一贯风格,而作品在最后几分钟的反转,那样轻描淡写随心所欲的反转和角色的交换也是他的一贯套路。侯麦是十分渗透法国小资阶级的青年男女的,觉得法国没有哪位大师比他更懂得这个阶级人物的心理,在电影中所塑造出来的女主的形象,是十分具有信服感的,她有着法国少女们一贯拥有的独立,随性,所以她不甘于控制欲超强的男友,游刃有余地行走在男友,男闺蜜和炮友之间,哪怕是最后的越界,都能轻而易举以爱为名地灵肉分离(估计在我国会被称为?)而她和她男友的对比更是将柏拉图式灵肉分离的纯爱幻想讽刺地淋漓尽致,即便如此在一段关系中总是女性承受了更多的伤害和无言

爱情片美的首要条件是作者态度的暧昧,含而不露,在该作里,候麦定非意图重复《绿光》完美的单体塑造完成对群体的映照而引发自怜,也无法断定是否如道德故事系列里完成深刻自省(转向对女人,若是如此该作过于露骨的表达,注入的个人感情未免过多而失衡),这应该是对男女关系平等这一梦话的温和讥讽,她发现自己维持生活可悲平衡所需精神空间反而困住了恋人的正常反应发作,欲求掣肘了想象中的追求,自我安慰既不能说服躲在厕所门后的问心无愧,也不能平息自己在恋爱关系里的自相矛盾,爱情的平等和自由,在公正的眼光下一样可笑吐槽:单身直男无法get到候麦的好,这部其实更不是我的菜,分析了一下喜欢的候麦作品,特点是情节切得更琐碎,细节表意满分,最重要的一点是场景变化丰富,不在一个地方就说个没完了!所以除了特例外不怎么衷心喜欢候麦

女主与未婚夫平日同居周末分居并夜蒲的设计,放到自己的出轨来看大概就是法律说的过于自信的过失,放到未曾预计未婚夫也出轨来看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以致像女主这样放任自己的骚动,自以为能把持好肉体忠诚与追求吸引力之间的平衡,最后落得两手皆空,被自己的行事准则带来的结果反咬一口,侯麦在叮嘱观众不要盲目自信理性能驾驭情感、相反还可能为正当化后者而变得虚伪这一点上可谓一以贯之苦口婆心了。做人还是不要随便试炼自己或者别人,你永远无法预料会有什么发现。非常喜欢女主的演出,经不起灵魂拷问的情绪反应说来就来,自然流露又充满戏剧张力,掌控力一流,在侯麦的电影里少有

姑娘的狡兔三窟让我一上来就看到了开头quote的“两个家庭”,她和男朋友聊“希望苦闷的孤独”时基本可以当范本了,反复强调对男友的爱与信任,并且在男友说“结婚”的时候适时拒绝,但全程的温和语气,和宴会的恼色不同,此时为了达到目的的耐心细致,BGM很克制,只有宴会和女主录音机的同期声,全片基本没有配乐;结尾倒是,挺好玩,和漫画家的对话“两个家庭”,女主说出“给惊喜”的时候我觉得凉凉了,但还是心照不宣地“最重要的时候都回来了,虽然昨晚都不在家里睡”,结尾也有余韵,想让朋友,有妇之夫,来前男友家里接,这一点....按下不表。

在这部里侯麦对出轨行为进行批判:女主受不了男友专横浓烈的爱,于是提议分居,并徘徊在多名男人中间。当她终于和其中一人上床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深爱的只有男友,想浪女回头却发现男友已经移情别恋。整个故事大段对白平淡叙事,我知道大多数人都是骂女主活该浪荡渣女,可是我理解她,她的厮混不是因为爱情变质,反而正是因为爱的浓度太高,承受不住,就像没人能喝90度酒精。世界上有太多文学影视作品塑造了你的爱情观:爱是惊心动魄,一心一意,至死不渝,恒久忍耐,爱让人变好。那么,你不妨听听我说:bullshit,爱是枷锁。

侯麦喜剧与谚语七部曲第四部。如果婚姻和爱情分割成两码事,没有婚姻的约束,爱情是否更为纯粹。可以相对稳定的同居生活,各自坦然接受不同的诱惑,忠实于各自的情感而非身体,灵魂是否就足够自由?女主游弋在各段感情中,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港湾,然而当同居男友另有新欢而悲伤自艾,是直到失去才知拥有的可贵,还是不甘心被对方在感情上先遗弃?爱情终究是占有,可以重新上路的前提是足够的时间和下一段恋情,苦苦寻觅或等待的只是不存在的假象,唯一要做的是涂上自己足够的想象与包装,直到自己不得不去拆穿。
4/6 至此片为止喜剧与谚语系列很明显地与道德故事厘清分别,角色不再为道德焦虑,抑或是道德问题无法再为行为作出指导,候麦以一种真诚的姿态为剧中角色的自由提供非批判式服务,像一个没有熟人的咖啡厅侍者任由情感有所智性地生长;而本片可以看作《好姻缘》的姊妹篇,《好姻缘》里“谁不喜爱正在建成的西班牙式建筑呢”亦如本作远离郊外“永远”正在装潢的巴黎的房子一般展现了某种满足感的失衡,最后爱的盈亏无法预测,灵魂与肉体永恒的渐离
这部电影我看了20多天,总是早晨上班前或者晚上回家后看几分钟,因为剧情琐碎,好像并没有任何影响。很多女人追求女唐璜式的生活只是由于性压抑,并不是本心如此,最后无论事成或不成,留下的都是迷茫和空虚,所以我的标准是:性转之后不能接受的事就不要去做,但如果已经做了,就别想了。爱侣之间的最佳状态,要么彼此忠诚,要么彼此自由,但现实是各自心怀鬼胎的占大多数。因此你不能只有在郊区的那个男人,你还得有在巴黎的那间房。
再次在侯麦的电影里看到自己,曾经就想要这样一种关系,无所谓结婚证,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好,但尽量不要爱太满,越爱一个人越怕得不到好的结局,都是自由身,谁遇到了更喜欢的人就告诉对方,不愿用婚姻去捆绑对方与自己,比起天天腻在一起反而觉得留点独处的时间可以更好的维护这段关系,恐婚,害怕婚姻不能尽善尽美,害怕爱对方的心消散,女主的这种心理太懂太懂了,当已经猜到男主出轨后,我陷入了一阵沉思,第一次觉得红本本是重要的
却如箴言所言“拥有两个妻子的人失去自己的灵魂,拥有两个家庭的人丧失分辨能力”,即使二中择一也要警醒贪心犹豫导致爱情和家的丧失;谚语系列至此,侯麦不断调整背景(公园-室内-海滩-室内;配乐由无到有),对应着内心活动的丰富和进阶,路易斯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转化为接近于明面的欲望,是完全无关环境和人物背景的个人感性选择,至此已跳脱出“道德”的框架束缚了
她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立,同时把包括男友在内的多个男人都当做备胎,实际上这种游移逡巡不是独立,相反,正是她内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表现,所以最后得知男友爱上别人后便崩溃了。好多姑娘都把独立挂在嘴边,但真正的独立首先是关系的平等,你玩世不恭,那你也要给别人自由选择的空间,你无权要求任何人永远在你身边,所以何不大家都随意洒脱,这样才能活的有意思
喜剧与谚语系列之四。“有两栋房子的人失去了他的头脑,有两个女人的男人失去了他的灵魂。”全篇高光时刻在最后20分钟,女主和新认识的男人做爱后无法入眠,去咖啡馆坐到天明,只为了赶凌晨早班车回去郊区的家给男友惊喜。深夜在咖啡馆和陌生画家的对白,“满月只是一个契机,不是客观的原因”。Keytakeaway是什么?趁着还有自由,多去巴黎跳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