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凶暴的男人 北野武
作风粗暴的警官我妻谅介(北野武 饰)在警匪两界颇具名望,也因此结下不少仇家。在某次追查毒品贩子遇害事件时,顺藤摸瓜查到青年实业家仁藤(岸部一德 饰)为幕后指使。
作风粗暴的警官我妻谅介(北野武 饰)在警匪两界颇具名望,也因此结下不少仇家。在某次追查毒品贩子遇害事件时,顺藤摸瓜查到青年实业家仁藤(岸部一德 饰)为幕后指使。同时发现,其警局好友岩城(平泉城 饰)亦在毒品犯罪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调查才刚展开,岩城即被仁藤麾下杀手(白龙 饰)杀害,并伪装成自杀现场。
杀手清弘为诱我妻上钩,绑架了我妻的智障妹妹(川上麻衣子 饰)加以轮暴,并使其沉溺毒品无法自拔。我妻辞去警局职务,持枪向仁藤和清弘展开报复……
本片为日本喜剧明星北野武的导演处女作。
第1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话题奖 最具话题演员奖北野武
第1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北野武
《凶暴的男人》下载观后评论:
毫不拖沓的暴行,完全没有任何修饰的暴力。影片展现的暴力有一种近乎丑态的疯狂,拥有一种扎根于人的内心最深处的欲望的压迫力,这一点更让我感到恐惧。
不过,这部电影也不仅向观众单纯地展现了暴力的释放,而是延伸其含义。警界体制的崩溃,现代青年的人性泯灭乃至毒品当道,秩序崩溃的恐怖现实,这些都成了“暴力”的触手,不停地鞭打观众。在这种状态下,北野武饰演的警察使用的私刑反倒更有一种救赎的荒诞感。
北野武真的非常适配这一角色,乃至整部电影。不怒自威的容颜,憨笨中却带有凶狠的气势,即便是在笑也会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这些个人标签在这部处女作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处女座开始北野武就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大量的固定镜头,台词很少,自己的戏份通常是寡言少语的暴力冷面风格,所谓人狠话不多。这也是自己当导演的优势,毕竟这个面部表情真的很难演主角,也只有自己当导演才能判断自己到底在剧情里撑得起什么风格的角色。
电影几乎没有背景音乐,因为剧情依靠背景音乐来推动,本身就比较沉默的剧情突然出现高扬的音乐,观众就知道开始过场了,类似于游戏的加载背景。一种特殊的动静结合的电影风格,还有点意识流,所谓文艺暴力电影吧。
电影的最后告诉我们,不要太出头,要闷声发大财!
简介里的内容和电影内容还是有点出入的,直白说就是错的。最后,日本警察太拉了。

我妻谅介,是个动用私刑,采取暴力执法独断专行,性情上残忍粗暴,刑警迫于无奈下触犯戒律,温和一本正经的人是制服不来手段一样凶残的歹徒的,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暴行,必须得粗暴惩治才可杜绝,开始质疑办案时保持品行和秩序到底重要不重要,身为警察拥有他人所没有的行事权,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前辈急性子新人后辈慢性子,脾气大揍不嗝屁就往斯里打,扇巴掌一度扇上瘾,但这样做的同时也会招惹不少仇家(从而制造麻烦),罪犯(杀手)掌握生死大权,冤冤相报何时了结,不啰嗦不多哔哔不废话,算清账,动用蛮力的人物最后都没好下场,“所有人都疯了”。

作为处女作,挺不错了。我发现北野武塑造的大部分角色都有一种遗世独立的境界和自我毁灭的倾向,角色好像以自己的一套行事逻辑嘲讽着被各种规矩框定的庸碌的大众,但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最终会渐行渐远到再无法回头。前90%的故事是有点点黑色幽默的警察故事,最后10%冷俊得倒像一些香港黑帮片了。不过五个警探突击上门抓人居然那么手忙脚乱,属实有点离谱。冷峻兄长守护脆弱妹妹的支线设定,太经典的ISTP & INFP模板了,但感觉塑造不深,反倒是老前辈带新人参加实战这一条情绪递进很到位,为最终的反转带来震撼。

基本奠定了北野武的基调,预先决定的密不透风的背景,突兀的而冷峻的暴力,女性往往是作为故事的构成要素,她们总是失神柔弱任人摆弄的,尽管中后期作品显然没那么厌女,但是女性基本只是作为男性社会关系的点缀持续被保留下来了,北野迷恋于构造那种无法被环境容纳的主角,而这种主角则注定是沉默而强力,他没有自身的言辞,足够剧本化的动机,只能通过暴力显示自身,但这本身并不会对背景又任何影响(结局的讽刺),剧里唯一的情感联系却也是通过男同性恋反派彰显,坐实了北野厌女男同的风格

8 他的首作竟然就能有如此的完成度?所有创作的核心几乎都在本片显露,视听技巧如此成熟,对叙事 情感 表现力 配乐 调度做得相当好。通篇皆是对暴力与社会的讨论,城市滋生暴力,暴力向青少年的延续,暴力的突然 无序 波及,从对暴力的慢镜头描绘逐步到更突然 冷峻,镜头动与静的对立,视听语言还未提纯到后来成熟的统一但风格已基本确立。静止的人物,大段面部特写的情感张力。权力的画面总是静止的秩序,而肮脏的秩序将永远延续无法打破。太让人惊叹

三星半|北野武处女作。警车追逐戏相当反传统,很有意思,但不太懂五个警察抓不住一个罪犯,居然还重伤了一个。以及谅介拔枪崩掉头目,这拔枪速度也太慢了吧,给我看傻了。瑕不掩瑜,最后二十分钟还是很厉害,无辜的路人被一枪误杀,精神失常的妹妹彻底的凋败,车库枪杀戏的打光极具舞台剧之感,从开门的一枪到灯光依次亮起,最后剩一束光罩住了谅介,“所有人都疯了”,落幕。电影在这结尾就好了,最后的小反转太多余。
尽管拍摄第一部作品的时候只有42岁,但北野武这个老流氓的气质和现在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也是奇妙,可能是角色和本人过于合一了,现在回头再看反而似乎有一种喜感,以及从一而终的暴力美学。那些走来走去不明所以的镜头居然是为了凑时长补拍的也真是太逗了,不愧是一意孤行到不管别人怎么想的北野武,能有如此水平的处女作,这种直给绝不拖延的暴力,哪怕这作品并不完美,风格也算是足以独树一帜了。
用走路来衔接剧情的地方让我想起了《锅炉工》,好喜欢这种用视觉语言来讲故事的电影,话少人狠感情内敛,北野武的风格初见端倪,喜欢。大景别,移动镜头,大海街道和游园会,有着和台湾电影一样狂野又克制的美感,真喜欢;另外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北野武很有演技,不说话同时展现性格其实不好演,可能跟自导自演也有点关系吧,角色真的很摩羯了!
有死之幸,无生之苦。当暴力、性欲、毒瘾和残疾同时共处一个场景时,当这种场景被平视、被淡然地呈现时,人的残忍、空虚和凶暴便成为语言难以干预的事实。自毁与死亡的奏鸣曲,虚无主义的,失败主义的。镜头干净利落,同时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配乐也是同样的风格,简明直快,于是对比之下结尾反而是多余的,那句“所有人都疯了”就足够了。
北野武的每部片子都会有让我期待和出其不意的点 这也是为啥日本本土观众不喜欢北野武的原因 他们守旧教条 喜欢循规蹈矩 像老北这种顽劣乖张不按常理出牌的怪才他们接纳不来 故事基本就是以暴制暴的边缘警和yakuza的故事 妹子真的好看 那时的蒸汽波加大波浪时代真的让人欲罢不能啊 年轻时的北野武真的带劲!
(8.4/10)令人印象深刻的首作。魅力不在于释放暴力时的快感,而在于贯穿影片始终的幽默感。暴力场景的克制制造静动之间的反差感,北野武独特的语调与一本正经的动作演绎人物的反差感,二者与滑稽的剪辑(比如暴力之后,镜头总是给到无表情的面容特写)共同铸就了难能可贵的一种具有幽默感的“暴力美学”。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