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忠义群英 唐基明
◎中文 名 忠义群英 / 七福将
◎片 名
◎年 代 1989
◎地 区 中国香港
◎类 别 剧情/动作
◎中文 名 忠义群英 / 七福将
◎片 名 Seven Warriors
◎年 代 1989
◎地 区 中国香港
◎类 别 剧情/动作
◎语 言 国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7.7/10 (30 votes)
◎IMDB链接
◎片 长 01:35:25
◎导 演 唐基明
◎主 演 郑少秋
梁朝伟
张学友
洪金宝
莫少聪
成奎安
金艷玲
林国斌
姚友雄
李咏豪
黄光辉
郭振铎
冯志安
白文彪
午马
沈威
罗烈
叶晨
陈敬
杨升
沈威
焦姣
◎简 介
《忠义群英》叙述戚教头等七位侠士,不惜牺牲,不求代价地协助贫苦村民抵抗残暴匪帮的故事。民初军阀混战,由散兵组成的匪帮,乘乱四处抢掠为害人民。 某村为了对抗土匪聘请了戚教头等七名侠士,训练和领导村民抗匪。其中一个侠士世界仔和一个村女相互爱上了。匪首刘林东向村民借粮,不单被拒绝还给予沉重教 训。匪徒于是掳劫了村女和七侠之一大炮友,胁逼戚教头等离开村,不再协助村民。戚等离开村后,匪徒便攻入村内奸杀抢掠,事为戚等知悉,乃毅然回村和村民一 起跟匪徒作生死搏斗。激战结果,大炮友,神枪手,炮仗头,狼牙棒等四侠英勇牺牲,土匪则被七侠和村民全部消灭了。片末,戚教头和轰天雷二位侠士离开村子, 再次踏上人生征途。世界仔则留在村中和村女生活在一起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之作《七武士》被认为是一切关于“数人完成一项任务”的电影之母,后来被美国翻拍为《七侠荡寇志》, 而这部《忠义群英》则是香港的翻拍版本,故事情节和《七武士》几乎雷同。黑泽明的原作最为人称道的是精彩的战争场面和性格各异的英雄群像,《忠义群英》在 这两方面做得自然没有前者来得震撼完美,不过却也显示出一些香港本土特色。大型的战争场面被转换为港片擅长的几个人打斗,避重就轻还算聪明。
《忠义群英》下载观后评论:
《七武士》之所以为《七武士》,不仅仅因为是日式剑戟片的代表作,也不仅仅是因为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是其中表达的更多东西,是最后的那句“胜利的,不是我们,而是农民。”,是三船敏郎炉火纯青的演技,是黑泽明的大成之作。而这部35年后的翻拍则只是香港电影的套路解构,在剧情结构上简单到只有一半时长,人物动机和关系也粗犷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使黑泽明真的看到,也不会像看完《荒野大镖客》一样说“这是我的电影”,有形无神,尽管算得上是群星璀璨,却也最多只能说是借鉴了一个故事而已,是一次拙略的模仿。

港版《七武士》,群星荟萃,改编得也比较符合中国特色,郑少秋那股运筹帷幄、谈笑自若的镇定给人无法言语的信心。其实农民还是一群很肤浅的群体,容易被感动,也容易被煽动,有的也只注重自己利益。洪金宝开场客串,成奎安、张学友、午马壮烈牺牲,梁朝伟抱得美人归,林国斌出场如此拉风,结果直接被秒杀,只剩郑少秋与莫少聪两人离去,留下萧瑟的背影。

有些地方模仿的挺好的。有些地方没有逻辑,颇有抗日神剧的意思。而且到底多少人啊。中间的"通背猿猴"在敌方死了又复活在成了农民一方继续打,好多弹幕都看到了哈哈。最后郑少秋那句"那就不要道理了"更有"对付邪魔外道我们讲什么道义,大家一起上"的武林定律的意思。看时忍不住笑场了哈哈,随便变成一个农民在背后暗算枪杀它不香么?

本片是黑泽明经典电影《七武士》的港片儿版。感觉原版实在太完美了,高度难以企及。所以这部港版就显得有些鸡肋。个人感觉改编的并不成功。本土化、本地化的改良也显得用心不足。甚至就连剧情的连贯性和合理性都禁不起推敲了。当年那个时代,可能真是港片儿的黄金时代。但不怕火炼的真金还是太稀有了。

群英荟萃,凑集很强港星男团,金宝都是配角,每个人物都有特别的属性。剧作上借鉴黑泽明的《七武士》,很可惜的是有点虎头蛇尾,前面阵仗还是挺大 ,高潮部分略仓促,草率。最惊喜的成奎安的表演,人狠话不多,大棒子挥舞起来。没有掌握《七武士》的魂,当然不可能奢望这部商业片有多深厚的反思。

本片根据黑泽明的经典代表作【七武士】改编,本片虽然没有黑泽明版本那么精彩的战争场面和性格迥异的英雄形象,但还也做到本土性特色的娱乐化,比如将战争场面转换成港片中最擅长的一对一决斗,虽然有点粗糙,但也算一个聪明的避重就轻,罗大佑的配乐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好的亮点
影片里反应农村人大多数烂泥一堆,窝里斗,心不齐,遇弱欺负,遇到土匪就怂。现实中农村人也不是好的交往对象,你对他再怎么好,他说不认识你,就可以不认识你。素质低差。爱红眼…也有少数好的,但还是别和农村人过深交往。影片三星半,很喜欢里面的林国斌。
原来港片黄金年代也翻拍过七武士,不过还是得拍成动作戏为主的电影,这格调差的还是蛮远的,香港电影圈要说有能力翻拍黑泽明,除了杜琪峰,也想不出第二个人。卡司是真强劲,大傻和林国斌同时演好人,奇事一桩。主轴配乐居然是《告别的年代》,好听惨了
(5.5)除了片长太短造就的的提纲式剧情推进之外,最大的不舒适感应该来自民国背景下的武器了。武士刀,或者左轮手枪,应该说都是那种需要使用者置身险境的武器,这部用到的各种枪械太繁杂,其中很多将角色推出了危险范围,那这事情就变质了。
翻拍的像模像样,人物的刻画不深刻,但也鲜明。一场偷袭,一场决战,都还好看。因为没有马,快速的调度也就用不上,重头戏是堑壕战。最后的结局还是得用刀单挑解决,也是香港的特色了。略微讨论了当时兵匪不分的问题,不过也是浅尝辄止。
很小很小的时候在电视上看的,只依稀记得非常好看。类似于七武士,反派boss有机枪,正派的最厉害的是使飞刀,被秒杀了,当时看的时候好可惜了。百度给搜出来了重温一遍,制作的很小气,有一些很突兀的梗,低成本港片的风格。
“乡下人都是烂泥,我们和他们的区别就是多一支炮,多支炮就可以自己做主了。”可惜强弱善恶对立的太简单了。这个世界上的人弱小就会善良吗?你看看那些庸众,哪个不是生是奴才命操着皇帝心。这才是黑泽明深刻的地方。
现在看来是相当豪华的卡司了。港版的改编显得比较接地气。相比较原版少了一半的时长。导致很多人物都没有展开,而且剧情也显得很赶。难得见林国斌和成奎安演正面角色。整体看着比较无聊,原版8.9,港版6.9。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