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6次日出 Pierre-Emmanuel Le Goff
2016年11月18日,38歲的菜鳥太空人佩斯凱首度上太空出任務。為了此次航程,他已接受七年訓練。與他同行的是美國 資深太空人惠特森、俄羅斯太空人諾維茨基
2016年11月18日,38歲的菜鳥太空人佩斯凱首度上太空出任務。為了此次航程,他已接受七年訓練。與他同行的是美國NASA資深太空人惠特森、俄羅斯太空人諾維茨基,三人搭乘聯盟號火箭前往太空,準備執行第50與51探險任務,在國際太空站展開為期196天的無重力生活。這趟太空之旅,佩斯凱帶上米其林三星級太空餐,還帶了薩克斯風,以及一本聖修伯里的著作,並準備在太空上為前輩與自己慶生。本片將帶領觀眾見證珍貴的太空任務過程、目睹驚心動魄的太空漫步,並在星際搖滾區盡覽壯闊多變的地球美景!
最近因为那段国际空间站的萨克斯演奏大家都在说法国人浪漫!是真的!看完还会发现远不止这一件事情浪漫他妻子把他没能带走的萨克斯通过补给船寄他就够浪漫了,更浪漫的是官方还配合着呈现了一个惊喜:货运清单上刻意隐去萨克斯,一直把它藏起来直到他生日那天再给他…… 朋友让他带上小王子玩偶一起看日出也是!快到结尾时候朗读《小王子》也是。纪录片里的几段内心独白也让人感动。最喜欢的画面除了他吹萨克斯就是拍那些行星和深空天体的那段!!太太太惊艳了,完胜所有高清大图。印象深刻的还有拍地球上的点点灯火延伸的那段,有时候走在街上会突然关注到周围的一切,建筑街道斑马线红绿灯,有种野蛮人一下子闯入文明社会的错觉。也有些地方看不懂是在做什么!但画面真的太美。中间一直陆陆续续插播的地球上的新闻好像都挺糟糕……真的形成对比。
因为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巴黎八分钟来看的纪录片,小王子和萨克斯太浪漫。
中间有一段时间我一度觉得很困,是在照到太阳(火星)那一段。空旷寂寥的背景音,我迷迷糊了闭上了眼睛,耳机里还在播放着来自宇宙的声音。我感觉我也沉浸在宇宙中了。
我再一次为了宇宙落泪,在国庆的时候刚好看完了星际穿越,回想刚刚的画面,很稀松平常却又坚实的太空人的生活,我为宇航员们认真回答小朋友的问题对话而感动“你们好,圣诞快乐。空间站有圣诞树吗?”“hi,我想问你在空间站的这几天有做噩梦吗?over ” Thomas:“不,我睡的很好 在这里漂浮着睡觉是要比在床上睡觉更舒服的。”
就这样,小王子和Thomas一起,在国际太空中目睹了196天的16次日出日落。
我是相信小王子真的存在。
起源于东京奥运会的巴黎八分钟。主人公托马斯浪漫深邃,少有表情。
昨天看了白岩松对神州十二号航天员的采访,相比之前官方发布的几分钟的vlog,每个人十多分钟的采访流露出更多个人情感。
之前关注神州十二号信息比较多。他们在轨同期时,正是我在异地最忙的时候。看到他们三人孤身追求梦想,想到他们面对着浩瀚无垠的宇宙,面对着无限未知和孤独,深夜时看着新闻不由的为他们的坚强和勇敢落泪。
有时美丽和危险是并存的,而惊心动魄的美更让人诧异和迷恋。是16次日出之美,是人类自觉渺小之美。
当然,生灵对于浩渺宇宙之美的欣赏是共通的。而当人文遇到宇宙之美时,他们的际遇便是人类最新鲜和前沿的精神华彩。
因此,赞美传递出幽微人类精神华彩的刘伯明和托马斯。
因为疫情延迟的2020东京奥运会,似乎格外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持续一段时间都在看比赛,终于2021年8月8日迎来了闭幕式,也将奥运圣火传递到了下一届的举办城市——巴黎。巴黎八分钟的艺术大片,过份地躲人眼球了,最后一段宇航员thomas在太空舱演奏萨克斯,这份宇宙浪漫应该是无人能敌了吧?随之便找到了关于thomas的很多故事,把我引到了这部纪录片,当然也是具有浪漫色彩的爱情片,让我探索自己内心世界。thomas带着小王子到了太空,带着小王子一天看16次日出,影片结尾处漂浮在太空舱里的小王子带大家陷入无限地思索。“我看到的只是一具躯壳,最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巴黎八分钟带给我们的完美太空人 从没在其他纪录片里看到过如此摄人魂魄的地球,巨大、静谧、永恒,令人心安又满怀敬畏。眼神忧郁的太空诗人在不尽的日出日落中低声吟唱。——“不可避免的孤身一人,除了微弱光线中的仪器和双手,没有别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 Is there a more perfect man on earth than this dear godsend? I know not.
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你成为万物的一部分。真不舍得看完,仿佛自己去了太空一遭又回到地面,既甜蜜又惆怅。伴随始终的忧郁又空灵的曲调,一帧帧宇宙和地球的壮丽景观,在太空舱里漂浮的小王子布偶,宇航员平静专注的神色,他们分别时的不舍与喜悦,机舱与大气层猛烈的撞击与摩擦,圣埃克絮佩里动人的叙述,这一切一切都拨动着我的心弦,快乐从眼睛、耳朵流淌进心灵里。我感到如此幸福,仿佛抵达了精神的高潮。只是,浪漫背后有数不尽的艰辛与苦难,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宇宙里生活,却能始终保持冷静、忍耐与恪守职责。我越发感到自己渺小,又越发惊叹存在的伟大。
用生活的细节捕捉浪漫,《16次日出》记录法国宇航员在太空工作的经历,却不像通常的太空纪录片去着重描绘空间站工作的复杂,以及使命的伟大。反而影片通过一种人与自然,情感与生命的共振,从碎片化的生活片段与主观所见,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历程和可能性。或许,观众终生都难以亲身经历男主的故事,但影片的切入角度,给予了观众共情的可能。人们无法太空漫步,但依然可以在夜晚与小王子共看明月,在寂静的时刻,独自吹奏着萨克斯,又或是当孤身在外时与所爱之人的日常对话。这一刻宇宙就是生活。
宇宙尚且是我们为这无垠空间赋予的名称,想到在浩瀚之中如此渺小的空间站,一颗螺丝,一根线路都是人类全力探索未知,花费年月研究的成果就觉得不可思议,有些人认真为自己而活,有些人救护生命,有些人的梦想远在生命之上,他们的事业超越一切,是不朽永恒的。“在这里,我一无所有,只是一个会死的人”“想念那些人际关系的羁绊,那些眼泪、离别”“未来无需期许,但你要容许他”纪录片的悠扬,缓慢,无声和回味无穷,正如法餐一样,是一份品味每一刻每一秒的浪漫。
非传统纪录片,取消固定机位采访和线性叙事模板,更像是对佩斯凯一行人在太空站6个月生活的多方位白描,加诸不同尺幅界面(发射场鱼眼镜头、与家人的iPad视讯、广角航拍下的壮丽景观)随机拼接带来的抒情化效果,法国人骨子里的沉静喜思,使其在咏叹人类渺小的同时,摆脱了地外漂流常有的恐慌,反而弥漫出另种生发于当下、迷人又柔和的诗意,萨克斯和对絮佩里文字的引用亦加分不少。
当一个人类被送到地球之外的小小空间中漂泊,纵然能够看到绝妙壮丽的景色,却越发明白在广袤宇宙之中唯一与自己有所联结的是那小小的蓝色星球。当在外太空真正好好欣赏到绝妙的地球夜景时,才发现所谓人类世界的纷纷扰扰,那些记忆才是构成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阿,这真是一次孤寂的旅行。
ps:从地球到空间站居然只要6h,比从广州到北京的时间都要短,不得不狠狠感叹科技的神奇!
人类是如何在制造飞行器这种强工具弱外观的器械时,还能实现别具一格的美感呢。
太空太瑰丽了,画面感觉会有致敬库布里克的意味在。
宇宙航行心态的维持,很大程度来自于与地球的纽带吧。空间站里同一星球有趣的人,陪伴日出的小王子,无论宇宙还是社畜生活用来逃避的艺术与书籍,还有随着补给仓上天的萨克斯。人类的情感与浪漫,文化与哲学,糅合呈现了这部世外的温柔。
法国纪录片用了很多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旁白。95min看巴黎八分钟特地找来看的画面,宇航员在空间站吹萨克斯,六边形舱窗构图绝美;100min旁白“我所看到的只是一具躯壳最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小王子的贴画漂浮在空间站里,空间站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日落。【“有一天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43→44,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