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洪金宝 / 郑佩佩 / 林正英 / 钟锦任 / 张文龙 / 岑建勋 / 午马 / 杨任贤 / 黄剑伟
导演:罗启锐
语言:粤语
地区: 香港
编剧:罗启锐 / 张婉婷
类型:动作
上映时间:1988-11-10
别名:Painted Faces
用户标签:香港,香港电影,洪金宝,罗启锐,动作,七小福,林正英,张婉婷
片长:108分钟
imdb编号:tt0095937
小龙(张文龙 饰)出生于贫困的家庭之中,母亲无力抚养小龙,于是将他送入了戏剧学校拜于占元(洪金宝 饰)为师,学习技艺。在学校中,小龙结识了三毛(钟锦任 饰)、阿彪(黄剑伟 饰)等同门师兄,彼此之间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
校规森严,三毛和小龙等人吃尽了苦头,却依旧热爱着这门事业,于占元虽然表面上黑口黑面,却发自内心的呵护和疼爱着他的弟子们。一次偶然中,三毛结识了名为程水仙的粤剧花旦,两人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的热度逐渐退却,观众越来越少,不少同行转战电影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入不敷出的于占元最终决定关闭学校,小龙等人因此失去了唯一庇护他们的家园,师徒依依不舍的别离,迈向各自的人生。
第2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
第2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导演罗启锐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何冠昌 / 方逸华
《七小福》下载观后评论:
洪金宝是当年著名的七小福的老大,是成龙正儿八经的师兄,洪金宝七小福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顽童阿龙出身贫穷,母亲把他送进了于占元办的戏剧学院。从此,他和小师兄弟三毛、阿彪等一起练功,念戏白、画脸谱,生活十分艰苦清贫。师傅于占元忠直淳厚,他在困难条件下苦心经营,一方面对徒弟无比严厉,一方面对他们备加呵护,希望他们能继承戏剧的良好传统。大弟子三毛身手不凡,是同辈中的领袖。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孩子们的技艺与日俱增,他们一起到梨园献艺,参加各种演出。一次,在偶然的机会下,阿龙与粤剧戏班的小仙相识相恋,众兄弟们暗中帮助,反闹出不少笑话。“七小福”被梨园解雇,学校又被拆迁,众兄弟便一起到制片厂去作武师,后含泪送于师父移居海外。这些弟子们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终于各自开创出一番天地,成为香港影坛的主要代表人物。

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公道看起来好像是个无限宏观的词,可事实上,它是一个非常狭隘的词。一个普通的中学里,一个班有10个孩子报了补习班,别的孩子就都得报,因为不报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是最深入中国中产之下父母心里的话。这里的起跑线就是个狭隘的词,因为这条线,落后了同一个城市外国语学校至少50年的生产力。至于落后了那些早早被安排好欧美前程的孩子几代人的生产力,不想也罢。像剧中洪金宝所说,自己用了十年学戏,用了十五年到处流浪演戏,又用了十五年建立了戏曲学校教戏育人。一个人用四十年做同一件事,那得有很大的耐性。挨到山穷水尽,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不管成功失败,总算对得起自己。在邵氏的晚年,打星出身的三毛洪温婉地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和他对人生的理解。

我好喜欢那场戏,洪金宝的于占元要去买生日蛋糕,那时还不时兴,走了几间饼铺别人告诉他要过河去,他行至码头,买蛋糕的过程就处理完结于此,一个全景,夕阳西下,马上就是郑佩佩的生日宴,洪金宝的背影远远走去,路过了卖提灯的地摊,提灯在暮色天光下也亮着光,有路人提走了一盏。好美,将日薄西山拍得如此温暖平和,当然留恋当然舍不得,正如这个电影里京剧粤剧的落幕,充满了依依不舍,洪金宝和郑佩佩话别,话讲得干脆,不是你留我我留你,不是我俩一起走,是暂时分开了你也不要等我,不知不觉的要放手了,但情意间就是依依不舍,这个电影拍得斯斯文文彬彬有礼,是要退出这个舞台的人体面的落幕,在暖黄的色调下温馨又宽慰的拥有。

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真的好神奇 小时候真的很爱这样的电影 向往那种一件事做很多年并且相互陪伴的感觉 长大后明白了背后的沉重 却还是很喜欢孩子还那么小的时候自己化妆自己穿服装 有种令人心疼的坚强 一开始觉得师父太凶太严厉了 打起来毫不留情 想想发现这样的严厉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识过了 适度的严厉其实很可贵 郑佩佩在这里好年轻好温柔啊 对她的印象一直是奶奶辈 还有那标准的配音(是吧)洪金宝太熟悉了 小时候看过好些他的作品华叔是林正英啊 我就觉得好眼熟 也是我少时的熟人啊 华叔最后的模样真实的让人心碎 基本上后半段我的眼泪一直哗哗哗戏剧走到那般境地让人痛心 也让人感到无力

哎呀我都看哭了。三毛也不容易啊每次都要为师弟们背锅。阿彪也是惨,每次出场都被师傅打。。房事龙不愧是房事龙,这种电影里都有谈恋爱的戏码。。所以林正英是刀马旦出身吗?厉害了。。师兄弟两人合唱霸王别姬的时候我都看哭了,师弟不要怕师兄会救你的。想起昨天看的杂家小子里元彪光膀子在地上练功后背都被蹭红了,这种苦恐怕也没有小时候练功十分之一的苦。大师兄来演师父应该更有感触吧,不愧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眼睛亮亮的像天上的星星在闪烁。不得不说,于占元的弟子,袁小田的孩子,加上粉菊花的徒弟,造就了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最辉煌的几十年。

观影过程中很诧异,看前半个小时就感觉有霸王别姬的影子,但本片时间上比霸王别姬早了5年,这种时空错乱感让我查了查导演的履历,罗启锐早在1981年就拍过李碧华的短剧版霸王别姬……全片讲的七小福的童年往事倒是一般般,不过林正英这个师叔的结尾确实神来一笔,不过这一笔又跟主线的孩子们的命运没有任何关系,说是替身演员的宿命吧,七小福后来可是完全成功的。所以我理解这是罗导自己的霸王别姬的时私货,导致影片格外亮眼,要没有师叔这条线,这片儿跟三城记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洪金宝坐在小戏台下,看一班小孩舞刀弄剑,他不停用毛巾擦汗,湿润的眼睛里都是过往的云烟,都是戏啊!戏院在新时代里渐渐落寞了,学艺的孩子要找新的出路,但吃过的哭,终也没辜负他们。师傅坚持了四十年,最后远走他乡,从此关山永隔。电影侧重于师傅和师叔的描画,但总觉得可以更深挖一下,而徒弟的部分人物更扁平化。最揪心的是片场两师傅上演霸王别姬的那一段,学艺几近痴狂,而现实却远不如人意,两人对望,已不是眼泪,哽咽能表达的了。
即使有洪金宝和郑佩佩这种武角撑场,这部片子也始终是一个属于罗启锐张婉婷夫妻档的时代故事,也是香港打星们的成长史,没有波澜壮阔,平实而真诚。名为七小福却是于占元师父的传记片,由徒弟洪金宝来演师父实在是真情实感再合适不过,林正英的刀马旦疯魔戏应该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却也早已和于占元师父同年去世,一个时代迟早会过去,甚至连片中的孩子们七小福现在也早已都是耳顺之人,尽管说不上足够精彩,也算得上是邵氏电影里的异色了。
片名更应该叫“于占元”,主要讲述的是他飘零香港开设京剧学校的苦心孤诣。至于七小福,作为下一个世代,他们主要的贡献在于将京剧技法转译进入电影这一新媒介中,影片反倒着墨甚少,实在太可惜。演得最好的是林正英饰演的师叔,片场楼顶上的疯狂戏子,梦回北平的同时将“古典中国”遭遇现代性(异域香港及其电影产业所共同构筑)后的精神分裂肉身化。
整部电影让人沉浸在一股辛酸感中…片中台词极为经典,缺少打戏却胜于打戏!故事让人体会到一个时代的酸楚…这是洪金宝代表七小福对师傅的敬意!!还有必须说一下九叔的男配演技大赞,如今看来是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最后要说一句,很多国人就是对自家作品怎么都看不惯,欧美的有些特效商业电影都8分以上,我们国内有些好的作品难道不该上8分吗?!
《七小福》开篇莫名地好,感人至深;但情绪节奏在影片的1/3以后稍有崩坏。话说洪金宝演文艺片真好,至少比功夫片好(这一点跟成龙完全不同),尤其是……《阿金》里跟杨紫琼谈恋爱、《八两金》里跟张艾嘉谈恋爱、《七小福》里跟郑佩佩谈恋爱。一种强烈的反差,制造了极其多的戏剧性。“我能来就来,不用等我”。@《独臂刀》、《十四女英豪》
不知道在武侠电影功夫电影日渐衰落的今天,那些成家班洪家班的徒弟们是否有师傅当年的感慨。垂泪话梨园,时代一去不复返,你有耐心十年出一个小生,观众却早已耐不住了。看了两出洪金宝不打架的戏,竟都不错。于师傅的威严和慈爱,猴子的迷茫与欲说还休,他都还拿捏得当。罗启锐真是喜欢这种没什么波澜却处处真情实感的表达啊。
武行里洪金宝算是很有表演跨度的了,片中也尽量悠着去演,可仍没达到与影片名声相匹配的预期,并不是没有打戏的问题,因缺打而否定则错在观众。关键是7080年代的港影整体状态(特别是演员表演风格)过于夸张外放,绝配喜剧戏说,不适纪实白描,即使主观压制也很难达到欧美同类型作品的平实细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