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打擂台 郭子健 郑思杰
◎译 名 《打擂台》2010年中国香港最新动作喜剧 粤语 国语中字无水印
◎片 名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香港
◎类
◎译 名 《打擂台》2010年中国香港最新动作喜剧DVD粤语 国语中字无水印
◎片 名 Gallants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香港
◎类 别 喜剧/动作/剧情
◎语 言 普通话/粤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7.3/10 31 votes
◎文件格式 XviD MP3
◎视频尺寸 640 x 360
◎文件大小 1CD 50 x 15MB
◎片 长 93 mins
◎导 演 郭子健
郑思杰
◎主 演 梁小龙
陈观泰
陈惠敏
邵音音
黄又南
罗莽
泰迪罗宾
顾冠忠
◎简 介
破旧「罗记茶楼」暮气沉沉,掌柜的成、当厨的淳皆年过半百,成凡事以和为贵,淳颓废嗜酒,二人守候昏迷三十年的师傅罗新苏醒,但光阴磨蚀两师兄弟的斗志与武功,成铁手已废,淳一脚亦残,一度叱吒武术界的「罗新门」武馆宗师罗新始终跟挂在他床头的腊鸭一样:原封不动。当年让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罗新倒下的一场比武,成为武术界悬桉。
地产公司信差梁景祥工作表现窝囊,生活漫无目标。祥被指派向一收楼业主了解情况,一路上祥遭顽童戏弄,祥追打反被顽童恶霸哥哥铜钱鸡欺凌,拐脚路过的淳出手相救,击退恶霸,使祥重燃学武斗心。祥跟踪淳至「罗记茶楼」图拜师,见淳、成甚至茶客们均似武林高手,同时邂逅跟淳另有渊缘的美少女桂,更加强祥的学武决心。
祥往找收楼业主竟是祥的当年孱弱同学丛生勐,勐接收父荫已成二世祖,又于城中极具规模的「庞青武馆」习武,硬逼颓废的祥比试,祥不堪一击受辱;祥卷入勐抖党收楼的争执中,误打误撞令昏睡三十载的罗新奇迹苏醒。醒来的罗新记忆错乱彷如老顽童,把祥误认作徒弟成、淳二人,成、淳反无奈沦为徒孙。「罗记茶楼」重现「罗新门」武馆朝气,罗新严格训练成、淳、祥武功,以参加由「庞青武馆」举办的「全港武术大赛」。
「庞青武馆」举办武术大赛敛财,收取成、淳、祥报名费后设局取消他们比赛资格,罗新回光反照临终启示众人擂台无拘一格;祥下战书挑战「庞青武馆」,庞青率首徒赴约,淳等再次握起拳头为尊严而战。
幕后制作:
【功夫巨星重出江湖】
郭子健2004年看周星驰的《贮功夫》时,有件事一直迷惑不解:像梁小龙这么好打的一个人,为什么不可以给他打多一点?为什么全都用特技掩盖过他最好的地方?遂定下目标:一定要拍一部片子是关于梁小龙的,然后一定要找梁小龙做主角!
几年后,郭子健向林家栋提出一个创意十足的概念:“我想拍一个功夫片,一部现代版的《成记茶楼》,里面还有陈观泰、梁小龙!”。计划随之付诸实施,罗莽、泰迪罗宾、陈惠敏等一大批昔日的功夫片巨星也欣然加盟该片。
导演郭子健称本片要“重现实净功夫”,他称十多年来很多老派动作演员都不能发挥所长,未能受到“足够的尊重”。除了几位前辈动作明星之外,还包括邵音音、顾冠忠等老牌影星。其中,顾冠忠扮演的角色“云飞扬”、陈观泰扮演的“大哥成”以及片中的“成记茶楼”和泰迪罗宾的新艺城鬼马表演方式,相信都会令熟悉港片的影迷备感亲切。
【全粤语上映 功夫喜剧新标杆】
《打擂台》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在大陆纯粤语发行的港片,不仅在时间上与香港同步上映,版本上也是做到同版,保留了十足的港片原汁原味。
《打擂台》虽然是新导演作品,但是坐镇电影的确实一班老将。对于这部影片,澹出银幕表演近15余载的“喜剧泰斗”泰迪罗宾赞不绝口。“《打擂台》虽然是离不开功夫,但是吸引我的除了精彩的剧本外,便是多年不见的鬼马搞笑,彷佛让我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新艺城时期。它代表了港片喜剧的一个标准,影响深远。而《打擂台》也会是功夫喜剧的一个新标杆。这种电影,我们已经很多年见不到了。”
【导演自述:从剧本到演员】
电影《打擂台》让我很兴奋,兴奋得什么都不作顾虑,明知以我们的辈份与这么多前辈合作会遇到很多困难,也明知过程中会有很多行内人的冷言冷语,但我们还是矢志要完成它!
我和郑思杰用了一个月时间去搜集资料和讨论《打擂台》的剧本,而我们的另一个编剧谭广源则得到梁小龙的联络,找他谈了好几次来取经。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决定要有四个师兄弟,包括铁胆梁小龙、陈观泰,还要有罗芙洛和罗莽做同门师兄弟,对手要有陈惠敏和刘家辉,然后再找狄龙和姜大卫客串,加上邵音音、冯克安、谷峰、惠英红客串茶客等,甚至想过找当时还健在的石坚叔来客串师傅一角(但当然当时师傅的戏份并不如现在的多和跳脱)。可是谈了一个多月剧情重点还是未定下来,直至最后决定把师傅的戏份加重,以他多年昏迷后苏醒带起众徒弟的斗志重振武馆来作中心后,我们才有了剧本的重点。
接着我便开始写初稿,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初稿完成,然后和郑思杰商议改动,不断再出第二三四稿,当中家栋也有加入一起商议。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四个师兄弟要改为两个,有好些演员也因为档期等问题而变动──不过所有变动都是一个惊喜,我们从来没有妥协过!而最惊喜的莫过于泰迪罗宾的加入,我和郑思杰与Teddy认识已达十年,Teddy也为我监制了第一部电影《野·良犬》,但他一直不肯出来演戏,因为他总认为未有剧本能令他动心。
我们的剧本出来后便第一时间拿给Teddy看,因为我们要他演戏中最灵魂的人物──罗新师傅一角。开始时我不敢向Teddy提出这个要求,因为我太熟悉他了,我觉得他不会应允,还好有郑思杰在,他想也不想便向Teddy提出这个要求,Teddy想了一会,竟然一口答应!没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剧本很好玩很有意思,更觉得当中一些玩法很有新艺城的感觉。接着便去找梁小龙了,早在写剧本之初我们就搜集过有关梁小龙的资料,但当时仍开拍无期,所以并没有落实要他演什么角色,直至剧本完成了才敢真正找他谈演出的事。他知道这个剧本真的有机会拍成电影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最后就是陈观泰,家栋带我和郑思杰远赴北京找他谈了两天,泰哥把他年青时的很多资料一一说出,后来很多成为了电影中的基础,而他也爽快地答应了演出。再之后是陈惠敏、罗莽、邵音音等人一一加入,还因缘际会找到云飞扬、顾冠忠来客串,家栋更找来导演好友罗永昌来特别演出,同一时间我也想起由曾经合作过的黄又南来演青年角色,又把对我来说很有特别感觉的贾晓晨也拉进来,最后还有家栋提出的欧阳靖MC Jin……就这样,《打擂台》的基本演员终于定下来了!
【电影截图】:
《打擂台》下载观后评论:
6/10。明显表露游戏式的戏仿,首先运用了夹杂噪音、剧烈煽动的做旧画面展现一组童年与当下的对比蒙太奇,显示小祥往日扮超人痛殴同学的威风和今时作为底层职员的窝囊,宽大超人服和纸质怪兽装、小河的打斗场地仿照了特摄系列片[咸蛋超人];对邵氏功夫片的模仿细致地体现在字幕上,例如片头将练功者的剪影叠印在色彩浓烈的手绘背景配合着英文演唱的功夫歌词,定格画面伴随演员出场字幕,当阿成捞出被腌制过的冰鲜鸭冒充腊鸭来糊弄师父,字幕以刻板的形式打出相关解释;罗新门的武馆招牌是对黑泽明片名的文字游戏,茶馆的结构分明是商业化开发前旧香港的市民空间,用格斗训诫(真正的勇士敢笑着面对落败的人生)来传承港人的奋斗精神。师父苏醒后,通过其新潮作风(去歌舞厅叫了一群上了年纪的陪酒女)、会不会又中风的悬念,制造时空错位的喜感。

看完感触真的好深。刚好前几天看到毒sir发的那篇“消失的武林”,里面详细的说明了现在的功夫片为什么这么少,拍的为什么不好,是因为太苦太累,从业人员急剧下降。现在的所谓武侠功夫片,吊个威亚,几个慢镜头,一堆特写,看的人毫无感官体验。看着梁小龙,陈观泰等一些老打星,两鬓斑白,老态龙钟还在拼尽全力去打内心触动相当大。当年科技没这么发达,我们八零后们靠着为数不多的港片启蒙了电影,然后带来了一堆龙虎武师让我们叹为观止,现在呢?还剩下什么。这是一次对功夫的致敬,对港片的致敬。当年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老男孩们的武打浪漫,剧本是真的没什么精彩之处,动作场面最后一战还能看看,加漫画特效在我看来是有那么点中二,但是几位上了年纪的阿叔们为了拍这部片子也一定相当不容易了。罗师傅从昏迷中醒过来,正片才算开始,前戏实在无聊,我觉得黄又南这部表现不行,罗宾承包本片仅有的几个笑点,心心念念臭掉的腊鸭,记忆混乱分不清徒弟,带着徒弟今晚找小姐,他真是个可爱的小老头儿。看得出片子里的情怀,不管从配乐,还是人设和台词。但真正想要做出好的致敬片,或者革新,这些远不够哪。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很多年前看过一遍,今晚熬夜又再重温一遍,很好看,这才是真正的香港精神,这口气长存!想让香港继续发光发热,就应该更多这种作品的出现,提振士气!泰迪罗宾简直成仙了,小时候我爸就经常拿他当例子激励我奋进,“立业成家”,遗憾当年没看过他壮年时的表演,在此补上了,也算弥补遗憾了!泰迪罗宾去世那一段,突然屋子里空荡荡的那一幕,让我突然理解了爷爷去世之后,父亲在祖屋里一个人发呆的样子,那一刻我眼泪突然就止不住了

男主与罗新门结缘参赛打擂台……周式小人物奋斗喜剧,更多励志……挡纹身的颈圈有点作,带着颈圈我是不敢打他的……在擂台不是看你有多重的拳,而是承受多重的拳后还能勇往直前……香港会考有一条考题:人生处处是考场,这部戏说人生处处是擂台。台上的两种人,抗下重拳站起来和一沉不起的人。要赢的人生,不在乎多大成就,而是能否不管风浪迎难而上;台下的两种人,在乎是否敢于上擂台,或者一开始已经输了……“唔打就唔输, 要打就要赢”

如果从情节电影的角度来判断,《打擂台》不算是非常出色的电影,里面大量的情节都值得商榷。不过从人物塑造与主题表达来看,这又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郭子健和郑思杰在视听风格上非常的统一,配合的确实非常出色。可能是看的不是高清版,色彩与光线还是太粗糙。这类片子如果给当今的视频平台评估的话,多半会说不够极致吧~此类有情怀又怀旧的片子越来越少,可能中国电影以后只剩下好莱坞式的类型作品了。

虽然不是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水准,但不失为一部佳作,仅18天就拍摄完成,简直不敢相信。看到陈观泰和梁小龙一把年纪了还在打也是不容易,可惜陈惠敏没有贡献一场打戏。泰迪罗宾最抢戏,在几个老戏骨的光芒下,年轻人的戏实在逊色。全片给人一种永不言败的气氛,看完后感觉自己充满了斗劲,如果换一个地区出品的话也许就会拍成做作刻意的说教片了。很惊喜看到了欧阳靖!
武侠时代的奇葩剧情,既在打,又打得不彻底,似港式搞笑,又似内地片玩深沉,男主角在最后忽然切换了,哭着喊着要打擂台的倒成了旁观者,而且莫名其妙结局了,打擂双方莫名其妙和解了,那只象征师傅存在的腊鸭莫名其妙失踪了,最后一幕又莫名其妙出现了。看到结局台词“这不是你能打出多重的拳,而是你经受重拳之后,依然勇往直前”,忽然想起,这是一部武侠励志片。
"不服输,即使身体已老,心气不老",这大概就是整部剧想表达的主题,穿插着夸张荒诞喜剧片段,整体电影精神气还是有了的——"不懂啊?不懂过几十年你就懂了的"。打擂台,打的不是别人的擂台,而是自己的擂台,不向岁月和命运低头。以年老人为主角,引起年轻人的共鸣难度就大了,例如我。部分过于荒诞和浮夸的剧情,增加了不适感。所以,三星。
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片中零零碎碎出现的搞笑片段真是笑死我了连腊鸭都有演员啊,哈哈哈哈哈对那些没经历过港片洗礼的小孩来说片中很多东西是不能明白的,元德的武指很漂亮,两个对手之间的变化差异从动作招式都能感觉出来热血格斗的音乐大约是借鉴了顾嘉辉的与龙共舞吧,太像了可是看过的人怎么那么少,是因为炒作的不够吧
这是香港武侠电影的悼词。《僵尸》是僵尸电影的悼词,《飞砂风中转》是黑社会电影的悼词。陈观泰梁小龙演了这么多反派,到老反而演返正派。几个老人家这一年都六十几了,不容易。打戏有几分老派武侠的影子。漫画感。第一次看到欧阳靖。刘德华出品人,林家栋监制。罗永昌还演过这么恶的角色……剧务赵志诚。
情结动作片,动作看得酣畅淋漓的同时也感动了几把,自己没有深刻接触过相关武打文化看完感到着实有一种遗憾。但片中的今昔对比,当“他们”逐渐老去不再辉煌,重拾旧业的时候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分。这部片子我想在10s年发布,注定会在香港电影历史上留下极具史诗的一笔!先打个5星吧。
“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电影拍得有种复古和怀旧感。但剧情不行。动作设计的不错,可不够猛。泰迪罗宾,梁小龙,陈观泰这波情怀满分。旁白严重扣分。男主没有突出表现,而且和女主也没在一起。最后只打了一场就不打了,这也能叫打擂台?结束的太突然了,觉得分数有点虚高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