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泽尔玛就坚信,如果她表现得像个正派、受人尊敬的年轻女孩,她会找到一个大块头的爱。然而,她第一次与异性的胆怯交往证明,现实与现实相去甚远....
第35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提名)
《我的婚内情事》下载观后评论: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的!对于一个长期接受「父权/母权」规训的女孩来说,任何形式的关注都是一种享受,包括「男凝/大他者」在内。因为从西方「丛林法则」视角来看,大灰狼就是喜欢贴在小白兔屁股后面乱蹿。然而,作者想要通过《我的婚内情事》分享探讨的问题是,对于一个非女孩化「特别/成熟」的女孩来说,如何从披着「享受」外衣的精神枷锁中挣脱出来?精神层面叠满创伤buff的精神分析师给「姐妹们」出的药方也是精神分析「科普」化的。倘若这条路走不通,那么或许可以像「EMO」那样,试着放弃头脑中固化而僵硬的叙事模版和逻辑链条:放弃讨好型人格——放弃追问「我」够不够好。毕竟,小白兔这种没有「本心性」主见的「恋爱脑」思维和「恐弱/慕强/厌女」心态很容易「自我异化」把大灰狼「狡兽」养肥喂饱。
2023BJIFF第五场。整部电影除了最后十分钟其余都看得我血压飙升,气得快看不下去。说起来剧情其实很cliche,或者也可以说是很经典,因为这就是每一个女性所经历的最常见的压迫和洗脑,是整个社会联合起来对女性的pua。故事里不断穿插着神经科学的科普,清晰地描述我们的神经和激素是如何收到社会所给予的奖励的影响,又是如何决定我们的行为。总结起来是一部绝佳的反婚教育片,很适合对婚姻和爱情仍抱有幻想的女性。但对于我而言,就纯粹看得想骂人。电影结束的时候,旁边坐的两个男人高谈阔论自己如何喜欢这部电影,我在心里想起电影里的台词:“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月经、怀孕、虐待、强奸才能真正理解女性”。
惊喜之作。相当东方的女性苦难录,在彷如剧本的教条里走向代代相传的婚育陷阱,一辈子以贤妻良母的姿态规划自己,生产自己,以为童贞换来承诺,以为婚姻带来幸福,以为自己的恒定甚至容忍、谦恭,能够换来男人必然的爱慕与尊敬,以为自己只能这样,以为腐朽就是金贵,以为死守就能好转,以为割舍就会凋敝,忘了自己的海阔天空,也忘了自己的名字。当然,也不只是在评弹两性关系,完全可以细味再细味。如此妙趣横生,甚至充满辛酸幽默的形象动画,太值得看看了。又想到一个不沾边的内容,当小女孩与野猫道别,那种彼此再也不见的悲伤,谁比谁更能迅速放下?四星半。#北影节13#13,天幕
人物的动画变形很精彩很有表现力,突出了动画媒介的特性,给我一种六七十年代的动画探索阶段风格的感觉,脑科学都是一些说烂了的话没啥新奇的,剧情其实还不错,有音乐剧的叙事感,如果拍成angry inch那样的真人电影应该也蛮有看头的,前一个小时看那些父权社会下对女性的规训看得我拳头硬了,但后面的叙事感觉没有完全补偿回来这种情绪…3星半推荐青少年观看(另这个译名实在是太大的误解,“我的婚内情事”像个出轨故事,但片名My love affair with marriage表达的意思是女孩只是爱上了婚姻的概念,改为我所迷恋的婚姻可能会更为合适。
女性主义电影,自述。虽然比较浅显。有的片段还很努力的向小孩科普,但选择这样的画风受众已经不是大多数小孩了吧,所以觉得小科普有点出戏。都无伤大雅。毕竟从制作来看好几年前的嘞。画风像Q版3维锈湖,这个绿壁纸。其实是二维,但看着更立体,有层次、景深,也确实用了一些三维实物,不太懂,现在的动画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了。musical潮流又回来了!这几年的美剧,这两年的欧美新电影更多,越来越多musical形式或元素,哪怕仅仅几句,狂喜,不愧是大众艺术,真的爱看,最近看的《戏梦空间》、《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五季和这部动画,杠杠滴。
抗争本身就是一件极具耗费精力和心力的事情,尤其是在势单力薄面对庞大的团体对手时更是如此。当你进行反驳时,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大家都是这样”“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即使他们这样回答时有时也会心虚。我并不是想要威胁别人的利益,只是争取自己成长的自由和权利而已,想自己做主,想做让自己舒服的自己,不想压抑自己的天性,不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也时刻提心吊胆,不想讨好周围委屈自己,毕竟我自己的人生只有这一次。比如婚姻是我自己的,那么办不办婚礼怎样办婚礼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想耍猴一样秀给别人看。
挺有意思的女性题材动画片,讲一个出生在苏共传统男权社会的女孩成长、恋爱、结婚、离婚,去到西方自由社会后再婚、再离婚,勇敢摆脱婚恋和某种意识形态的规训、控制、精神pua的故事,适合每个年轻女孩观看。生动的文学性独白、富有想象力的内心动画化表现都很有观赏性,还尝试加入了不少音乐剧元素和生理科普小动画,理性分析人在情感生活中种种生理和心理冲动的产生机制。每次在电影节看到各种题材和表现形式都丰富多彩的成人动画就很感慨,我们的国产动画还停留在追求技术和合家欢市场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动画视为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
#BJIFF13# 超喜欢电影中的科普段落,神经元接受不同外界刺激后产生怎样的活动,这些脑部活动在恋爱中是怎么体现的,非常适合放入课堂教学www 生理知识的普及也很形象~感觉科普意味>女性主义意味ww 一个普通女孩在家庭和社会的规训中成长、结婚,婚后生活也并不如想象中幸福(第一任丈夫还PUA),简直属性叠满了。当然最后她还是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方法,可是荧幕前的你找到了吗?(总觉得每个人和自己和解都是很独特的)台词很有趣~音乐剧部分也挺好听的2333 苏联冷笑话笑到我了2333
#北影节12# 狂风小雨下看的这场电影,3.5吧。片子不枯燥,但也没多深刻,一边像是想告诉女性要做自己要慎重结婚,一边又要科普从生殖过程到月经卵泡破裂子宫内膜剥落的流程到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响应的信息加工机制,一边又用夸张的morphing动画及音乐剧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大概是科学视角>人物内心冲突视角,自我和解之路并没有很好地展现。作为一个学过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脑科学的人,还是觉得片子中的知识密度比较高,里面科普动画单独剪成小视频反复放,会更适合片中科学知识的传播。
#BJIFF 2023 纯属好奇的买了这张票,却意外的发现很好看!电影剧情与生物学知识科普穿插进行,有种小孩子坐在电影院看“寓教于乐”的影片的感觉。全片看下来,感慨就是“激素真牛逼!”我觉得激素几乎可以解释全部与情绪相关的人体反应,友爱亲三大情谊、各种心理疾病,都可能只是一些激素的分泌与接收再表达的过程而已。爱情不再神秘,爱情的出现、消失和重拾变得有据可依。希望这部电影被更多的人看到,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了解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错,不必自责。
唯一抢到的北影节票,也是第一次去看北影节展映,之前也没去合生汇看巨幕电影。有些设计在里头的油纸电影票、巨大的电影院和几乎坐满的影厅,我的Se功能(外倾感觉)大张旗鼓地吸纳新鲜的外界,很新奇、惊喜。对于拉脱维亚和美国为背景的电影制作来说,这样的议题并不新奇,但在此地能看到女性叙事和trans的内容,可能大多数人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惊喜和鼓励更多。只是以神经科学话语来解释情动和情绪方式还是让我很不适..鼓励的想法更多!
结尾有点猝不及防,还是很温和地批判和反思。最典的是散场一位男士对自己的女伴大放厥词:“这他妈的就是个他妈的最简单的女权主义和对苏联的批判,这他妈的也太简单了,导演的经历和阅历决定了他妈的就只能这么简单blablablablabla”。恨我不像女主那样有战斗力,不然转头开呛“操你爹的男人就别评价女性主义了你少说两句他妈的会死吗能不能对别人的妈妈尊重一点操你爹的”。(愤而不敢轻易当面对骂是看完此片最大的悲哀
天啊,看到十四分钟左右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那些小女孩的细腻的,被人一剥开就要碎裂开的心思,或许每个女孩身上都有它们的影子,不够漂亮,不够精致,不够瘦弱,不够可爱,好像这些缺点都会让我们错失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优秀的人和难得的机会,于是我们为此而减肥,化妆,穿一些不合身的裙子,然而最后得到的真的就是我们努力换来的吗,幸福,快乐好像从童年懂事起就那么“触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