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分手信 拉斯·霍尔斯道姆
约翰23岁时,高中毕业便不再升学,终日不知所以地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惶惶然地在酒吧饮酒作乐度过,恋情不断却未见真爱。直到有一天,他毅然投效军旅,并于放假回家时,
约翰23岁时,高中毕业便不再升学,终日不知所以地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惶惶然地在酒吧饮酒作乐度过,恋情不断却未见真爱。直到有一天,他毅然投效军旅,并于放假回家时,在家乡的艳阳下、沙滩上,偶然结识正值花样年华的莎文娜。21岁的莎文娜,成长背景与约翰相去甚远,不同于约翰的放浪形骸,她单纯、善良、率真,有坚定的理念与信仰,有清楚而明确的目标。透过莎文娜,约翰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爱情。甜蜜的相处时光总是短暂,约翰必须回到军队,甚至被派驻海外。时间一天又一天地过去,这段靠书信维系、偶而得以见上一面的远距离恋情,终因莎文娜的一封分手信而划下句点。陷入心碎绝境的约翰,没有立刻打电话给莎文娜,也没有立刻飞回家乡,只是把信折好放回信封,决定去哪里都带着它,像是带着上战场所受的伤。
多年之后,始终无法忘怀的约翰来到莎文娜家中,发现了那一封分手信背后的秘密,逐步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也拥有了重新再做一次抉择的机会,然而他的决定是……
一句话评论
除了两个主演称职的演出,影片几乎处处都在糟蹋原著。
——《今日美国》
恼人的书信体一次次出现,反泅复无休止的剪辑更是折磨观众。
——《旧金山记事报》
幕后制作
纯洁至上的爱情
有人经常认为,小说的主角往往就是作者自己。其实这种说法不见的完全正确,但也不无道理。一个作者总是要根据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和事来组织题材和人物。有"美式纯爱系小说天王"之称的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的作家。对于这本《分手信》,他说:"实际上,这本小说中的故事基本就是我的爱情故事。当然,我的爱情比较一帆风顺。那个我爱上的女孩现在已经成了我的太太。20年前,我和她在海边相遇,一见如故,聊了很久。我当时发现我们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4天的时间里,我们就互相爱上了对方。不过短暂的休假结束了,我和她就要各奔东西。我们都非常舍不得,于是就约定要用通信联系彼此。在接下来的那几个月里,我们一共大概写了200多封信。"也许生活真的是作家最好的素材库,这本带有作者亲身经历影子的小说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不仅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榜首,并且还被著名的瑞典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相中,改编成影片。
莱塞·霍尔斯道姆说:"我在阅读这本畅销小说之前,没有对它抱有太多的期待,很多年的阅读经验告诉我,被众人追捧的东西不见的就是佳作。可是当我开始阅读它的时候,我完全被 《分手信》迷住了。小说中对爱情、对两个人的情绪的丝丝入扣的描写很容易就抓住了我的心。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小说并非在叙述一个发生在两个人中间的爱情故事,而是在描述一个男孩的成长,那种他对自己的生命的寻找,以及救赎。这是小说中最吸引我的。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里面找到自己年轻时候或者是恋爱的影子。可能这种心境,每个人都有体会。"
在影片的摄制过程中,演员也常被小说中的那种感同身受的情绪打动。扮演约翰的查宁·塔图姆说:"这本小说里的爱情比斯帕克斯所写过的任何一个爱情故事都要黑暗。这里面有隐瞒,有孤寂,也有自闭。他在故事中倾注了自己的所有心血,才能写的这么感人至深。整个影片没有打仗什么事,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纯粹的伤感的爱情电影。两个坠入爱河的年轻人,对爱情茫然而毫无所知。就像开着一辆失控的汽车,在爱情的高速公路上横冲直撞。"与他演对手戏的阿曼达·塞弗里德说:"为了爱而放弃,这真的是一种自我牺牲,也是爱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影片在这一点上真的打动了我,爱人不是早上叫你起床的人,也不一定是等你吃晚餐的人,而是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为你保全幸福的人。"
爱情小说不是浪漫小说
已经写了11本爱情小说的小说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对于爱情小说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爱情小说不是浪漫小说,这是两种类型的文学样式。浪漫小说是那种通俗的流行剧,只要情节足够浪漫和煽情就可以了,但是爱情小说却是小说中最难写的一种。爱情小说要求作者能探索人类真正的情感,并且唤醒读者心中的这种欲求。但是作者却又不能操纵读者,不能像是爱情导师那样教育读者。爱情小说要求有戏剧性的故事,但是又不能写成肥皂剧,它们要求角色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还要有新意、不流俗。最后还要有简练而且一流的文笔将这些连起来。很少有作家能做到这些,就是因为爱情小说非常难写。恐怖小说只要恐怖就好,不要求什么爱情元素或者是悲剧元素;探险小说只要刺激就好,不要求能写出人物的自我认知。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小说种类中有非常优秀的作家,而爱情小说却鲜有高水准的作品--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埃里奇·西格尔的《爱情故事》都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对于安排911和伊拉克战争作为小说背景,斯帕克思解释说:"战争是小说最好的背景,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乱世佳人》和《卡萨布兰卡》都是个中翘楚。这么做,会很俗套,因为在我之前已经有无数人这么写过和拍过了;另一方面也会很脱俗,因为我没有对战争表达褒奖或者是贬斥,我想这才是我写小说的初衷。我写的不是战争小说,而是一本爱情小说,最近这几年,很少有作家这么做。"
虽然故事背景发生在911和伊拉克战争的大时代下,可是斯帕克思并没有在小说中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这在近些年来的战争题材小说中是罕见的。导演霍尔斯道姆说:"其实这是一种策略,一种写小说和拍电影的叙事策略。如果我在影片中拼命地表达我对战争的痛恨的话,观众很快就要厌倦了,电影业会失去观赏性。如果我不表达我对战争的看法,只是描绘两个人无力的命运和无奈的生活,观众很快就会对人物和故事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是我需要的。
花絮
·影片名Dear John是美国的一个俚语,意思为绝交信。它原先写为Dear John Letter,John在这里代指美国大兵。这个词的来源是二战时期,由于在家乡的未婚妻或者是妻子忍受不了自己的男人常年在外,从而提出分手。这种信的内容一般都是:"我已经找到终生伴侣了,那个人不是你……"。由于Dear John的风靡,而且信件内容非常简短,所以直接催生了另一个英语中的词组:"That's all she wrote",这个词组的非字面含义是"我被她甩了"。
·《分手信》是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第11本小说,曾是《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冠军,并被翻译成了35种文字,全球销量4500万册。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有多部作品被搬上过银幕,其中有《恋恋笔记本》、《瓶中信》、《初恋的回忆》和《罗丹岛之恋》等。
·影片女主角的名字叫做莎文娜,和尼古拉斯·斯帕克斯一个女儿的名字一样。其实,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在自己的书中总是喜欢以自己亲人的名字来命名人物。
·《分手信》里的父亲和提姆的弟弟都是自闭症患者,生活中,斯帕克斯的儿子是轻度亚斯伯格症(自闭症的一种)。
《分手信》下载观后评论: 这部电影让人很纠结,因为本片最大的看点,竟然不是男女主的爱情,而是男主和父亲的故事。影片相当的浪漫,尤其是男主再次见到女主,和再再次见到女主的剧情,但影片对于原著的改编也相当之多,尤其是很多细腻的感情,在影视化的处理上有些失败,使得整部电影就像是流水账合集,很多地方缺乏铺垫和交代,更没有任何的冲突点和戏剧张力,这让女主选择分手到二人附和的剧情有些尴尬,也让女主的人设不讨喜。而影片中男主给父亲写信读信的那个段落,却成了影片最大的泪点,也让两个都不善交流的人,第一次走了下心,而这也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分手信”,或许这才是影片想表达的,而不是什么“爱情”。
“She is never look at the way she was looking at you.” Anger, grief, guilty, shame. The storyline is about a quick-in-love-story between a soldier and a horse woman.
小布什一声令下,搅乱了多少人,再怎么口诛笔伐也不希望有战争。这是一个挺悲哀的故事,女主脱衣服那里我觉得男主还是有骨气的,到这里戛然而止就好了,ok你说要继续,男主捐赠了舔狗了总可以结束了吧,给一个男主转身赴战场的镜头就结束不好吗,非要最后来那么一抱?我替男主不值得,战场上多年的英雄因为一句"I have no choice"就该当接盘侠吗……这是一个在我心中比得上Forrest Gump的故事,但结局不那么完美,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让我希望男女主不要团圆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我不得不打四星的五星故事。
哈????我还以为女主说分手是因为身患绝症……没想到竟然跟孩子他爸结婚了????我总感觉孩子他爸都能当女主她爸了……还有就是男主老爸太惨了,男主因为被分手一直服役完全不考虑家里的老爸……死了之后一直珍藏的硬币收藏还被儿子卖了用来救撬自己墙角的人……咋说呢可以很伟大但是没必要……男女主那婚内暧昧的感觉…观感很不好?不过想想看完全能理解女主想分手,谈了两个星期,然后就异地大半年,好不容易见一天然后又是遥遥无期的等待。要是我可能早就受不了了会怀疑自己到底谈的什么恋爱还不如交个笔友……
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不要给我那奢侈的爱。我花不起!!你所寄来普普通通的一封信,对于我来说就像似一辆重型卡车向我冲来,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无情的对我来回碾压让我面目无非。(现在知道心碎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了吗?)不懂就多加体验!什么是一见钟情?与你初次相遇的时候,就像是一辆列车以每小时480迈的速度朝我撞来,怦一下!!!把我门都撞烂了!拦都拦不住!(特别感谢这一封让我哭的死去活来的分手信,把我一两年没流出来的眼泪都洒了出来!)
本来我甚至想给两星,前面80分钟我都看的没有一点感觉,可能也因为我自己对所谓国家与爱人之间的看法,亦或是因为在中国吧,我连一开始他们俩因为John的父亲而吵架的原因都觉得很(**)找不到形容词,懂就好。也就前期没有找到什么共鸣点。最后或多或少感受到了一些分开的原因。或许我面临那种情况,大概是做不到如此大度甚至慷慨,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John多少还是让我倾佩的
看到莎文娜寄分手信之前,我觉得可以给四星的。虽说他们相遇的剧情很老套,但是相爱的过程描写非常舒缓的那种舒服,浪漫,我挺喜欢两个人的性格。莎文娜带有勇气,约翰内敛却深情。可是看了分手信的真相后,我忍不住要骂女主:什么脑子?为什么要为别人献上自己的人生,我觉得帮助别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却不至于牺牲自己的人生,Tim也是一个奇葩的角色,分手的原因太牵强了……
记得看过原著,印象最深的是男主父亲因为疾病才会表现的作为一个父亲的“冷漠”“不关心”。记忆中,书里说像有那样疾病的人能做到父亲那般已属不易。当时给我很大的Inspiration,当一件事情是事实的时候,便不会再纠结不会再让自己情绪化,尤其了解了父母的基本性格等等(事实),便不会再去介意为什么他们那般处理,反而会接受和妥协,采取更适合的沟通方式
夏天的海滩好像总有派对白天很长夜晚来不及盖好被子天就亮了他很笨拙和你讲话不注意看路就会撞到脚你很慌张刚相处的时候害怕对方把你想的太好拼命说自己其实没那么好事实就是夏天很快就过完你的担心成了现实而现实里那个两个礼拜美好的像梦所以你感觉你快死了电影还是太美好了那个夏天怎么也回不去了你们也不会相遇了因为那些美好不会延续只会褪色
讲道理这片子如果只是平庸的话,冲脸我也会给三星,可是它太可怕了,比莫名其妙还自以为感天动地的分手理由更奇葩的是莫名其妙的求复合。女主说出“你以前都会吻我的,为什么现在不亲我”的时候,这片子就已经彻底烂透了,你那么圣女似的牺牲了自己乃至全家,到头来还想质疑男主为啥不和你搞婚外情?!钱老板的肌肉都无法平息我智商被侮辱的愤怒。
當女主問john還會見面嗎?這次他終於沒有回答,被逼著回答的時候,他沈默完回答再見。那一刻我也釋懷了,如果是我也將這樣講,是她用蠢理由離開他,John用漫長的時間恢復過來,即使心愛,也不再衝動了。有些人應該為他的選擇pay for the result.
因为我听到你声音我就会改变我的意见。。。相爱,爱上了,真的忘不了。但有些事就是注定的,看到结局我还是哭了,这才爱,爱她就要让她幸福。可惜故事情节太过于缓慢,缓慢之中也没有重墨刻画人物表情以及感情。但还是给四星,因为结局。我也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见面。。。
为了纯爱而纯爱的一部爱情长跑电影~故事编排扎实不足、牵强有余,可能原著小说对女主历岁经年面对的一些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有更详细的描述,但电影里感情转折得确实很突兀、且后面的解释也是理由不充分~冲Amanda和Channing这对新鲜的CP来的,音乐还不错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