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多年的梁哲(梁戟 饰)回到山西老家,准备参加爷爷的丧礼,可是回家的路,远比他想像中漫长。从县城前往村子的途中,他转乘了四种交通工具,碰到多年不见的长辈、开着运煤卡车的老同学,更重遇初恋女友,还捡了一头流浪小狗。算命师傅说他命硬,他来到人生的渡口,故乡恍如异乡,岁月的伤疤仍在隐 隐作痛。
本片荣获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第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 火鸟电影大奖(华语)(提名)菅浩栋
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 最受注目导演菅浩栋
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菅浩栋
《夜幕将至》下载观后评论:
支持一波!少有的小众文艺电影,与众不同!刚看时觉得有些贾樟柯导演的风格,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公路纪录片似的拍摄,比较真实,真城!影片有几个点,三年疫情坑了很多人,北漂不尽人意,可以回家过年了,却也是一路坎坷毕竟不是衣锦还乡。大巴车上老乡的寒暄显得那么质朴,秒懂没搭几句话的邻座女孩被奥迪车接走的自卑,怀里抱的单身流浪狗才是缘分。过去的兄弟拉煤车司机没变的是脾气,变的是生活,二男主变了又好像没变!什么样的人进了寺庙拜了佛,出门就瞎子算卦,岂不是很讽刺,让人苦笑!理发馆老同学之间的情愫也是无可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生活,可况她还带个孩子,给不了她幸福,爱情不能当饭吃,走为上敬。回村面包车上司机媒人式的灵魂拷问着这个一无所有的迷茫青年!奶奶坟前不知所踪的手机让男主六神无主,迷茫且无助!

电影的优点与缺点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导演在电影中所做的,其实是尽可能去挖掘自己个人经验里的私人困境与主观情绪,并将其建构在一段并不超脱的返乡路途中,最终以此召唤一个似乎与现实别无二致,却又时时刻刻无法对接上的外部世界。孕妇面前自顾自升腾的烟雾、车轮一碾就扬起的土尘、冷风吹得满地乱滚的草团、人们口中那些永远止于礼的关心、压低声的碎嘴,以及似乎存在,就是捕捉不得的欲说还休,这一切家乡的景观,没有被人为地扭曲,但其上遍布着的细小缝隙,依旧不断吞吐着某种气息,混合进盘旋在脑海里的巨大困惑的尾调,交织出「勿近」的微妙气味。如此浓郁,以至于连银幕外观众都能嗅得清晰的味道,可能真的不把自己所感所想完全展示出来不能有,但把自己暴露得如此彻底,又多少让人觉得太过拙直,不够体面,但我想如果要体面,何须要这部电影?

2024·3·21 山艺站|一听导演是采矿专业的半路导演,的确挺震惊,但导演是山西人,也就合理了。山西的确盛产出色的文艺片导演,本片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男人,一条狗,回家路上过往回忆的不断攻击。影片的镜头和画面的确做到极简而又不失内容,北方年前的寒冷和暗色调的搭配,大量的长镜头与纪录影像。片中也包含诸多隐喻性人物和视觉形象,虽然导演在映后的交流表示本片的剧本初稿仅用了半个月,因此根本不会去想对……的致敬,但还是有所保留,毕竟部分场景和意象还是有意去模仿贾樟柯的。影片的确就像导演说的,表达一个归乡北漂不断失去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瞬间和过往回忆在心里留下的痛点,30岁青年的性压抑溢出屏幕。导演虽非科班,的确是有电影才华的,但很难脱颖而出。不过导演在交流过程中的真诚的确可贵,也是值得再期待的。

作为一个对故乡没有太多眷恋、甚至并未亲身体会过故乡底色的人,看到写实的运煤货车、听到熟悉的乡音、面对这样与自己本应相连但又确实不大相似的生命经验,我总是感到强烈不安。很难描述,有点像一种可有可无的感同身受…就好像如果脱去山西人的身份,影片本身传递给我的情绪可能也不会有太大差别。//喜欢开头的叠化、后半段摩托上的长镜头,以及结尾荒草风沙和唢呐丧曲里的失措与摇曳的野火。黄河的冰凌和洗头那里的沉默,也许是很类似的事物。//三颗星给影片本身,加一星是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山西的影像叙事,权当一种私人的验证。//不太认同对这部“充满男凝”的批判,觉得更像是一种如实展示吧。虽然这个确实很难区分。//听了看了导演的一些访谈,一路走来确实是生猛的励志,但不是很能喜欢得起来。

叙事很舒服。我们深挖剧情电影版凌晨四点路灯下的馄饨摊。。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执着于忧郁、痛苦、荒诞是一种具备责任感的宿命。生活中有太多奋斗之外。只有帆布袋大的小狗是人不忍放下冥冥又走散的事物,寻找它的过程伴随着民乐队的声响,使我想起去年写下的那篇《像是一条流淌的河流》的结尾。当理发店的片段出现,我相信我可以给出第四颗星。试探后欲言又止的手浮在湿漉漉的泡沫上,刮破脸后的停顿,之前的鲁迅之后的妈妈我饿了。演员的情绪非常棒(女演员好像zd)。这是高级的久别重逢,就像无间道里的小孩已经六岁了。一些充当调味剂的小段子也很有趣。柳渭和蒙面摩托男。格格不入的电子支付和如今的sora。一些留滞,一些苍白。

2024·2·5中午看完四名观众的职工影院观看但前88分钟 可能只是在沉迷叙述而没有任何起承转合 纯粹的拍摄給我一种 四个小时膀胱局的错觉 但我相信 上线导演版或者流媒体的那天 肯定能搞出来一个至少三百分钟的版本最后五分钟 让人豁然开朗 這就是三年间 疫情給大家的感觉吧 妳和他都在走自己的路别人也在活着 又没办法像曾经那样民风淳朴了 這就是三年间的恶与坏而在12月的某一天 我终于成为了能为自己负责的人 一切都清晰起来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一般 但 那只狗呢旁边的女士讲:一定是在理发店! 不知道是不是过于冗余大家都失去了焦点 但我认可她的想法 如果真是如此 那真是令人充满希望的结局啊

多一星给可爱的中华小土狗,一路哼哼唧唧楚楚可怜有点导演自嘲的意味在其中(你看这个导演好像一条狗啊);几个主要片段没有特别拔出主题来,让本就没有硬故事线的叙事几乎整个散掉了。不过几个片段捋一捋,还是能看出一种“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凄凉感,当初觉得受不了故乡跑去大城市,混得灰头土脸现在想轻而易举扎回故乡,又谈何容易?兄弟的生活也融不进、村里的女人早有所属,只剩耄耋的父辈和荒凉的坟头,却也听不懂悻悻而归的人那一腔悲愁。
看差评这么多,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可能看到令人不适的“男凝视角”,结果发现还好,就是那种不善言辞、木讷的陌生男人而已。冲着“矿工”“真诚”“得奖“这几个关键词来的,成品确实“真诚地笨拙”,所以算值回票价,愿打愿挨,物有所值。于个人而言,是独特的生命体验,我想看看我的同龄人是怎么表达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从大城市一路辗转回村,是我的半生时光,旅途冗长又无聊,跟电影主题契合;夜幕将至,寒风乍起,在这片土地上惶恐迷茫。
【5】净是导演的偶然与想象。我认可电影叙事的偶然,但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想象。完全可以衔接《银河写手》的结尾,他们想拍出的公路片就是这样的。大巴,货车,面包车,摩托车完成一次返乡旅人的心灵奇旅。奈何一幕比一幕差,到算命先生那里我算是绷不住了,结果后面连环重创将爱情无亲情彻底写死。充满了刻意的,精准的,做作的连续性。想到这种片还是我国电影节中的翘楚,我真的对你们中国电影两眼黑。
240204 百丽宫影院(陆家嘴中心店)喜欢后半部分以梁哲为视角的私影像和城市打工青年反乡的社会话题的融合。影片似乎从梁哲从背后看朋友路边撒尿的镜头开始,才真正以梁为视角来讲故事。前半部分稍有些生硬,导演好像在私影像和更大的故事之间无法取舍。很喜欢理发店的那场戏,从那场开始步入佳境,最后的唢呐与梁哲找手机的焦急身影来回切换,添了几分魔幻现实。情绪因克制而蓄得很浓烈。
辗转悠长的归途。荒芜广阔的冰河山野,疲于谋生的矿区货车,嵌进一段牵动情思留念的亲密而温热的发廊时空,创作的心思可取。地域元素的拿捏是稳当的(比如乡间巴士的场景可视为一种对贾樟柯作品符号的延展),情绪上也触摸到了所谓“已/将奔三的九零后”和城市化背景下广泛群体的共情的边缘,只可惜留给人回味的余地很有限,剧本对于所立足的特殊时间点和角色的描摹很受限。
感觉这是一部能够洞察到疫情期间普遍大众情绪的片子。整部电影93分钟,讲述了男主疫情期间回家路途上接近五六个小时所发生的事情。男主不断地更换交通工具,不断地与过去的人重新产生链接。观影的时候也不断想起疫情期间在福州读书,要返回家里的各种过程。最喜欢影片里男主和算命先生的那一段对话,当人们开始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开始将希望寄托在玄学上。
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化身电影审查员批判导演男凝视角或者在封闭的车厢里抽烟,担心对青少年造成不好的示范?还是破坏心中对可爱的乡土中国的梦?是这些行为应该被批判,但镜头只很诚实地将这些呈现出来不是电影的错。以我个人观察,这就是真实的国民精神状态和县乡公路上的日常。感谢在元旦档和春节档之间青黄不接时刻能有这部电影可以选择虚度一下午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