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是一名律师,和丈夫皮埃尔以及两个领养的女儿原本过着平稳幸福的生活,直到西奥搬进了他们家中。西奥是皮埃尔与前妻的孩子,性格叛逆且无礼。然而,在与安妮的几次相处之后,两人逐渐产生了一段无法收拾的激情,但这对安妮的事业和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本片改编自2019年的丹麦电影《红心女王》。
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凯瑟琳·布雷亚
《去年夏天》下载观后评论: 关于欲望、谎言和罪孽的掌控或屈服,性别与年龄的分野是灵活与主动的段位高低,德吕盖饰演的女主掌握着近乎从理论到实践的所有优势和经验,而男人们则全然被动地由脆弱的本能驱使着进入这场危险的游戏中,两次强硬而迅猛的剪辑转场跳过了继子的入局与丈夫的被骗而直接切入到继子帮母亲取物和丈夫拥抱着妻子忏悔痛哭,欲望的输赢经由一种近乎动物捕食般凶猛的审视被冷酷的呈现在眼前,而最终继子的夜访和之后丈夫的不语又将这段已然足够狰狞的掠食关系增添了一抹荒诞的默许的不安和未知,这场游戏或还将继续纠缠,只是胜者不再或众人皆输,罪孽被沉默,却是以早已书写的谎言来维系,黑夜中戒指闪耀的微光,是最为残酷的黑色幽默,凯瑟琳·布雷亚将情色欢愉的感官性收起,无限逼近情色严肃的悲剧性,以及性和伦理的叛逆与颠覆下宿命般的征服、毁灭与归顺。
翻拍自丹麦电影《红心女王》,《地狱解剖》导演布蕾亚新作,相较北欧的冷峻扭曲,这部原样照搬的法国电影却难得的用色彩鲜艳的温热笔触来重塑情愫之美,烈日青草绿茵的外部环境营造,大有大胆歌颂禁忌之恋的意图,但导演擅长的香艳场面却极为克制甚至轮白,转而利用大量特写的面容手法和目光交汇来输出对于权利,道德,婚姻和法律在两性关系上的探讨,再由畸形事件剖析人性的残酷,不平等地位的角力,以及成人世界的深算预谋,作为职业律师的女性形象,凌驾法律和道德之上,悉心规则,却又盗猎禁忌,设定相当讽刺,但相比原著大尺度的情欲多样性,和冷漠扭曲的悬疑感和肃杀性,这部落地化的改编还是过分轻描淡写,法式家庭肥皂剧的故事框架,弱化戏剧性桥段,加速情感进程,规避原作死亡带来的震撼,另辟蹊径戛然而止的婚戒意象收尾,实则干瘪又虚无。
远超想象的好,尤其跟五月十二月对比起来。在表达政治化的时代做到了极大限度地削弱伦理故事的道德属性与性别化语境,脱去干瘪的外壳后剥出的果肉的纯度与强度因而显得极其动人,以至达到晶莹眩目的程度——我是如此偏爱对于情感与关系审美而非审视/审判的心。导演功力体现在调度与表演指导令人惊异的微妙,自然地通过朴素的台词与微表情/肢体动作呈现达到了还原效果,即真正浓缩再复原出现实中行为的多义性与行为期望的不可测,乃至关系发展每一步中可能出现的动态的对位与错位、时刻在摇摆变幻不知平衡点将落在何处的权利对比、滑稽矫饰但的确真实的灾后反应。拍着被惯用于讽刺中产虚伪道德的drama却避开了这个新一轮虚伪道德的牛角尖,没有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又完成了如此高度的美学与感知体验,实在不能不喜欢。我高度评价——吊打德尼。
翻拍电影总是会比原版电影更低一档,这实在是毫无办法也无可奈何的事情,说白了也就是大差不差地把这个原本确实很吸睛但二次呈现后失去了一部分魅力的故事再次重过了一遍,再加上原版中激情戏份的“性感”与后半段氛围构建的“冰冷”这两个推动其成功的关键要素在本片中几乎是荡然无存,也自然将这个改编版本的力度削弱了不少。不过,凯瑟琳·布雷亚的结尾的确也是在这个看似滴水不漏的剧本上愣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样的改编设计还是值得一定的鼓励的,在解决这样问题的情况中,你们法国人真的是绝不示弱。Ps.并没有贬损塞缪尔·基尔舍演技的意思,但是他这个长发造型真的很减分,那种本应该表现出的痞性真的荡然无存,很是让人觉得不适合。
【4】像一块挤干水分的海绵。掐头去尾留中间的《红心女王》,没有了情绪递进的铺垫,只留下最拿手好戏的法国情欲,剪辑飞速,镜头大胆,虽然变得更简洁有力,但其作用却失效了。布雷亚强大的特写能力,自然光 固景+特写对准那一张张虚伪的脸,上体是演出来骗你的,是真的,但下体无意识地一切,全是空的。结尾的改写看似颠覆地推翻了原版,把最重要的道德挑衅拍出来了。但遗憾的是,做爱是假的,一做三场,全然为假,没有爱,一切都是假的。这种“调教”与“驯服感”是《红心女王》中的崔娜•蒂虹“女王”的成立,而本片只是一个套壳明亮色调的偷情片,人物是机械的,自我逃避地陶醉在不平等的生活之苦中,只留下了失真的惊悚感。
【24/002】戛然而止的结局却仍不失法式,很本土化的改编,有一点可惜女主演的没有崔娜蒂虹好,最有张力两段一是照镜子二是聚会放歌起舞都被删了,基本也没有什么发挥空间,这类中年寂寞女人角色刻版印象一点随便抓一个法国女演员都能演。讲真这个结局这样改想表达的内核已经变了,有很多原版有的帮助受虐青年情节其实就变的很莫名其妙了,布雷亚却仍有保留我不理解。绝对是我看的最压抑最无聊的一部做爱戏,与我印象中的布雷亚都不一样,没有一点情色,将镜头就好像一个没有感情的记录机器一样,三场戏如流水线一般:一个固定机位一个人视角就开拍,没有一点美感没有一点看点,看完了除了知道他们做爱了还有很犯困,然后呢
#67th LFF#10 Cannes2023 似乎预设了影片所要面对的隐含读者,或者说先在的将情节发展放置在似乎可被理解的情景之下,因而人物行动完全缺乏情绪推进的动因,我们只看到一个个貌合神离的傀儡在镜头的驱使下践行写好的剧本。但布雷亚的影像依旧具有令人诧异的矛盾性,所谓「不伦恋」等更加抓马的设定明显是博人眼球的花哨外衣,但特写下面孔的张力被最大程度的攫取,一如德莱叶或布列松般捕捉到最精准的「上镜头性」,用高效而简洁的方式处理人伦、情感与欲望的复杂关系。去年夏天之所以难忘,是因为经历过的每个人都缺乏重新面对那段记忆的勇气。
比起原作,更喜欢法版。相较于《红心女王》的冷冽疏离,《去年夏天》更注重情欲的描绘,更鲜艳。特写扩大视觉,镜头聚焦欲望。乱伦是皮面,权利才是核心。后母能沉浸欲望游戏与继子缠绵,也能屈服丈夫诬告继子说谎明哲保身。三段情爱戏码,几乎算不上美观,镜头特写也只给强势者:难听的呻吟,丑陋的高潮。呈现的是最真实的欲望。短暂野蛮后又恢复端庄,高高在上。《红心女王》里继子的死是一场成人社会的献祭,《去年夏天》结尾的性爱则是将整个欲望无限放大蔓延,直至妻子拖着凌乱的身体拥抱丈夫,手上明晃着戒指,电影渐渐暗去。
(第76届戛纳主竞赛)6.0-/10 令人费解的处理方式,结局让人惊讶,但不是惊喜的惊。布雷亚显然在拍一部「直觉」电影,它不按照寻常剧情片的条理去勾勒可信的细节,情景的飞速变换消解了情感的连贯性,同时更为坦率地交由观众给予适时的反应。本以为只有丈夫和女儿们是架空的角色,越到最后才恍然大悟真正的主角只有妻子(女主)这一个,太狡猾的选择,不论对错,都是种很大胆的尝试。本质上跟《五月十二月》是同类故事,可后者是双向的思考,而你只沦为了单一的「权力上位」,很女性,却也失去了感性。
8.2分,《热带雨》让我看到师生恋,这部让我看到继母与儿子的乱伦。继母与儿子的通奸从开篇开始布局与塑造,后半段竟然并不落于俗套,并没有按照道德伦理去给这个乱伦一个积极的结果,而是以一种通奸的过程进行结尾,使得剧本反转的得体——这种得体体现于继母与儿子在家庭的较量之中,在争夺一家之主的信任度,姜还是老的辣,继母完完全全是控制着儿子的言行情感,因此,以继母脚踏两只船结尾更显得自洽合理,符合人性。而这也使得导演如此挑战传统道德,揭露了人性之丑恶。
拍得很漂亮。前半部分能让人感受到Anne和Theo跨越年龄、无视道德的对彼此的吸引力。草地那场戏Anne没有了职场上的咄咄逼人,趴在阳光下的草地上,好少女,而Theo好像一直脆弱天真地徘徊在这个家里,两人的crush似乎不可避免。后半程,Anne的处理显示了成人世界的虚伪与无聊,但结尾Theo回来的一场戏似乎又带来了一点不同,欲望又暂时压过了伦理,而画面最终以最后消失在黑暗中的婚戒结束也算特别。
3-4,说《去年夏天》是小妈色情文学,它确实色情得很地道!关键是它与我们一起书写色情,尤其是男主角苹果似的嘴唇,抬起了三次、每一次都更柔美的睫毛,他不算太漂亮,但是有的角度真漂亮,而蕾雅·德吕盖的表演里,有一些我很喜欢的那种微妙的差异;看这部电影的我们也得一起承受即刻的负罪,但这不是简单的人性学,因为揭开人性的快感远不及保守秘密的责任。我们随时都处于不安之中,无论是明亮的不安还是那种精确的资产。
剧情很简单 很法国。就是继母和继子好上了 继子把这事儿告诉他爸了 继母就说继子说谎 最后忍不住又和继子好上了的故事。也没讨论人性啥的。但是镜头拍的是很有意思啊。就这么点破事儿 镜头拍得很有性张力。很多长镜头却不冗长。镜头选择也很巧妙 很多双人对话 电影普遍用的正反打都没有 一个大特写怼在一方的脸上 长镜头拍下来 却更拍出来感情的那种私密和细腻。钱花得很明智的电影。能学习到很多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