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文森特·明奈利
导演: 文森特·明奈利编剧: 艾伦·杰伊·勒纳主演: 吉恩·凯利 / 莱斯利·卡伦 / / 尼娜·弗彻 / é
导演: 文森特·明奈利
编剧: 艾伦·杰伊·勒纳
主演: 吉恩·凯利 / 莱斯利·卡伦 / Oscar Levant / 尼娜·弗彻 / Georges Guétary
类型: 爱情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51-11-11
片长: 113 分钟
又名: 花都艳舞
IMDb链接: tt0043278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剧情简介 · · · · · ·
杰瑞•莫里恩(金•凯利 Gene Kelly 饰)是住在巴黎一位穷困潦倒的美国画家,通过朋友钢琴手亚当(奥斯卡•莱文特 Oscar Levant 饰),杰瑞结识了一位当红法国歌手亨利(乔治•盖塔瑞 George Guétary 饰)。不久杰瑞被一位富有的夫人麦络(妮娜•福煦 Nina Foch 饰)赏识并资助作画,但他却爱上了百货店的年轻售货员丽丝(莱斯利•卡伦 Leslie Caron 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丽丝竟然是亨利的女友,不知情的亨利还劝杰瑞要勇于争取爱情。所有的矛盾在一次盛大的黑白舞会中聚集激化,杰瑞得知丽丝将要嫁给亨利的消息后最后一次幻想二人在浪漫巴黎歌舞翩翩。然而真挚的爱情就这样永远逝去么?
本片获195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艺术效果,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配乐,最佳剧本六项大奖。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下载观后评论:
三星半。黄金时代歌舞片盛行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不存在于现实的歌舞世界,在造梦上要胜过其他类型片一筹。本片在造梦上,主线故事不出彩,对巴黎的背景塑造和一些细枝末节倒更有童话感。男女主角之间的故事太俗套,女主角的选角、故事线和表现空间都太单薄,让人无法信服,但是男二号歌星亨利和女二号麦格更有趣。主人公和朋友们在咖啡店的几段歌舞和金·凯利教小朋友的歌舞,都比最后大段的梦中歌舞要有趣。最后歌舞对于假景的使用是时代的局限,但也别有趣味。对剧情无用的歌舞段落太多,切碎了整体的表达。奥斯卡提前将上世纪五十年代属于吉恩·凯利的歌舞片的表彰给了它,《雨中曲》更实至名归。在新世纪初期,几部重量级歌舞片问世后,本片在AFI于2007年更新的百年百大电影中出榜,也在意料之中。

【幕后】本片为Leslie Caron的出道之作。Leslie在表演个人芭蕾舞的时候被Gene Kelly选中出演《一个美国人在巴黎》。Gene Kelly对拍摄技术层面相当热爱。他喜欢摄像机、器具、镜头。他爱拍摄所有能拍的事物。他有那种精准的技术人员创作激情,他知道调动舞蹈演员的位置。这样摆那样做,是上还是下,统统都懂。还有那种想像力,充满童趣的幻想,那就是他的才能所在。最终,《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赢得奥斯卡七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以及Gene Kelly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作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典的歌舞片,许多传统的歌舞元素是显而易见的。色彩斑斓的舞台式布景,踢踏舞与芭蕾舞交相辉映,音乐贯穿在这个爱情故事之间,倒显得这个故事本身平平无奇了。但它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奖项,自然与它的政治寓意息息相关。《美国人在巴黎》里的美国人和巴黎人分别代表的是美国文化符号与法国文化符号,美国人仰慕巴黎丰富且鲜活的艺术底蕴而前往巴黎生活,最后成功抱得美人归,这既体现出美国文化友好与包容的一面,又暗示了文化霸权必将胜利的结局,实属奥斯卡心怡之作。

从1927年开始复习奥斯卡最佳,从这一部开始终于是彩色电影了。这部歌舞电影很明显是《爱乐之城》的鼻祖了。男主出现的三个眼神就觉得已经爱上了。但是整部看下来又觉得男女主都很渣。嗯。西方人的爱情观都是很随性,很任性。女主要结婚,男主的画作被女二喜欢,女二莫名就放弃了,男二在结婚前夜被截胡。故事不是很饱满,倒是几段生活场景的歌舞设计蛮养眼的。最后一部分大型幻象歌舞片段很前卫,很后现代风格。即便现在看也不是很过时,三星路过。对了,那个女主长相太像我师母了,怕怕!

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差奥斯卡最佳影片,没之一。女富翁莫名其妙看上了穷画家,本以为只是想找刺激,没想到人家就是爱上了,穷画家却不理,莫名其妙爱上了一个已经有主的售货员,后者刚开始矜持了一下,就莫名其妙接受了这份感情,却因为要跟帅气的歌星男友结婚并远去美国而痛斩情丝,男主穷画家这时开始莫名其妙神游天际了,脑中涌现出十几分钟的尬舞场面,完事后爱人竟被高风亮节的歌星送了回来,俩人结合,电影结束。这tm都是啥乱七八糟的?这tm咋就得了奥斯卡最佳??

单纯说Gene Kelly跳1小时舞就觉得很值,但其他的也太减分了。女二笑起来真的有点傻,而且晃人技术一流就有点婊了。私心成这个样子我还是得说Gene Kelly角色有点傻了。和雨中曲真的没法比,珠玉在前…歌是真的好听,舞是真好看,Kelly还是一如既往想嫁,但盲夸他角色的画就…………唉挺可惜,河边那个双人舞是真的太美了,但接婊剧情真的好吗?男二声音很绝很好听。那一段灯带台阶的放到现在效果也很好。但没有剧情来搭部分舞再好也显得空洞了

同样的主演,同样的题材,必然会被我拿来跟《雨中曲》做对比。这么一比,这片就太惨了。重中之重的音乐嘈杂难听,整个前半部分基本没有歌舞,而片尾这段牵强的超长歌舞,锣鼓啪啪啪打得人都快耳聋,又没有动听的旋律。只有中间男二有一首歌曲及舞蹈水准够得上《雨中曲》。至于剧情更是狗血俗套又瞎眼,结局跳完舞强行happy ending只让我不由得同情可怜的男二号。就算不贴标签不道德绑架,男女主也是渣男贱女不讨好也不浪漫的一对。
时隔二十二年,又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歌舞片,依然带有浓浓的吉恩凯利风格——奇思妙想的街头写意,本片在色彩搭配和歌舞部分都无可指摘,赏心悦目。爱情之于歌舞片就像奶糖之于咖啡,经典而又不可或缺的搭配,而且往往有一个happy ending,但是由于大片篇幅留给了歌舞,剧情也往往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本片依然存在这个问题,甚至对女主的选择和恋爱观产生怀疑。另外,女主的颜值实在撑不起男二的五年守候和男一的一见钟情。
歌舞不错但假如不是研究歌舞片史的话我是不会再看的雨中曲还有点情节这个就是连情节都很少而且很莫名其妙说实话这个应该只适合作为舞台舞蹈的录像拿奥斯卡最佳影片真的过分了虽然很敬重GeneKelly杰出的百老汇演员但以进入影视圈不到十年的经历拿到终身成就奖也过分了可能是评委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雨中曲那年和歌舞有关的奖项都颗粒无收更不用提其他奖项了据悉Premiere将此片列入“20部评分过高的影片”
尾声大段的棚拍歌舞让我终于明白当年诟病的lala land手绘背景在致敬谁。音乐剧先入为主,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金凯利明显更擅长踢踏舞,而音乐剧男主更擅长芭蕾。作曲家朋友一人组一支band的蒙太奇也只有电影能实现。女主以现在的眼光是不好看,可是像那个动画姑娘Betty啊。开头的巴黎实景和亭子间空间利用大型好评。《花都艳舞》这个译名其实不错的。导演居然是朱迪嘉兰的丈夫。
在咖啡馆谈论19岁女友的片段简直让我发笑,既要女人床上性感魅惑,又要床下知性优雅,既能做到静如处子也能做到动如脱兔……剧情也是一言难尽,自以为找到真爱的落魄画家和遭受二战压迫寄人篱下卖香水的柜姐,两人一边暧昧不断,一边理所应当的享受资助自己的白富美姐姐和魅力四射大龄男明星的付出,到最后双方竟然都没有大胆追求所谓真爱,还要靠白富美姐姐和大明星的成全……我看了两小时的寂寞
故事只是一个套子,主要看的是歌舞表演。女主的身体柔韧度太棒了。要是像男主一样跳舞,那肯定瘦。不过从这个故事里也能看出一些人情世故:男主在被女主拒绝之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女富婆身上,主动去找去富婆,带女富婆去跳舞,等累了倦了就把女富婆甩开,唉,真的是。另外,这个女富婆肯定有心理缺陷,总是资助穷困潦倒的艺术家(渣男)。不过,作为歌舞片,图个快乐就行了,不能求深度。
米高梅歌舞片最可供分析的典型,标准的boy-meets-girl和dream ballet,不仅男女主双方都有与恋爱仪式相冲突的社会契约,还有对明星制之下演员的故事人物与歌舞明星双重身份的自反(开篇金凯利抹去自画像),发现歌舞才能与迈入恋爱是绑定的,也导出了哪怕突兀也一定要圆满的结局。好莱坞对法国的红磨坊的关注也已经在此片中出现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