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松岛菜菜子 / 石田法嗣 / 佐佐木麻绪
导演:佐藤东弥
语言:日语
地区: 日本
编剧:野坂昭如(原作) / 井上由美子
类型:
上映时间:2005-11-01
别名:再见萤火虫 / Hotaru no haka
用户标签:日本,日本电影,宫崎骏,战争,萤火虫之墓,火垂ろの墓,松岛菜菜子,电影
片长:174分钟
imdb编号:tt0491652
为纪念停战60周年由日本NTV电视台制作拍摄,日剧天后松岛菜菜子领衔主演的金秋特别剧《萤火虫之墓》于11月1日晚9点正式播出。根据今日收视率官方网站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该剧首集获得了21.2%的收视佳绩,松岛菜菜子依然不愧是现今日本电视界屈指可数的收视天后。
白色巨塔编剧执笔 高畑勋名作真人再现
该剧改编自野坂昭如的代表作,脚本家由笔触犀利老练的井上由美子出任。去年由井上由美子改编的《白色巨塔》赢得赞誉无数,而她所原创的《good luck》也曾创下平均30.4%的收视神话,对于商业和作品内涵平衡感的把握上,井上由美子功力独到。《萤火虫之墓》(又名再见萤火虫)在此之前曾被动画大师高畑勋搬上荧幕,而该片在电影频道首播时也同样获得了超过20%的高收视率。高畑勋用最富童趣的艺术表现形式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成就了这部动画经典。与前者相比,真人版则直接扯开了附着于动画上温情脉脉的美好面纱,以血淋淋的事实对战争的罪恶发出了最直接的控诉。
讲述战火下的兄妹亲情
《萤火虫之墓》讲述了在战火纷飞中失去双亲的兄妹二人的悲伤故事。14岁的清太和年仅4岁的妹妹节子在一次空袭中成为了孤儿,年幼的清太承担起守护妹妹的重任。尽管兄妹二人生死与共的亲情足以擦亮硝烟笼罩的阴霾天空,虽然在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芒让身处黑暗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一缕曙光,但清太弱小的肩膀依然无法抵挡战争轰轰的巨轮,两个天真无邪的年青生命被炮火碾碎,等待兄妹二人的依然是无法挽回的悲惨命运。在剧中,松岛菜菜子出演兄妹二人的叔母浅野久子一角。全剧将透过她的双眼,为人们讲述这个血泪故事。
日版杉菜井上真央出演菜菜子之女
本剧除松岛菜菜子以外,15岁的石田法嗣将饰演清太一角,4岁的妹妹节子则由小童星佐佐木麻绪出演。而因主演日版《流星花园》杉菜一角而人气大涨的井上真央也会参与演出,在剧中饰演菜菜子的长女,全剧将由60年后已成迟暮老人的她用回忆的方式揭开故事的帷幕。
至今为止,为纪念停战60周年,本年度日本已制作了4个特别剧,分别由松岛菜菜子、松隆子、黑木瞳以及反町隆史领衔,收视率依次为21.2%、19.1%、18.6%以及16%,《萤火虫之墓》居首位
《萤火虫之墓》下载观后评论:
之所以看得下去,一来想知道更多原著内容(相比高畑版,然而,因为没看过原著,所以不知道相矛盾的那些设定是怎么回事),二来想细察日本人的表演特点。结论是,编剧没硬伤,但小伤很多,太多了,许多细处动机不对头,老出戏。最好看的是从松岛给两兄妹水吃到大女儿第一次看见两兄妹里的哥哥偷东西。坚持到最后唯一收获是又听到了小田和正的歌(片尾曲,别人翻唱),这首歌我很喜欢,虽然我不懂日语,但长长的歌名里那两个汉字”子供“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孩子。下面挑点细的说:服装与场景都太新净,没味道,预算限制;妹妹有点高大,但声线与高畑版很接近;25分送车时长焦拍丈夫时应该以(拐弯)出画为落点,如此衔接松岛特写更有效果;43分7秒哥哥走路无需全景,近景更好,因其他伤者已交代过;77分戒指特写没必要;88分56秒松岛的表情出戏

其实我以为看的是1988年的动画,最后阴差阳错的看了这部。剧情内容应该是比较一致的,而且这个是战败60周年翻拍的。然而依旧觉得这是我看过最好的战争片之一。或许不如动画版(还没看),但是依旧不敌我的喜欢。几乎很少写影评,不过今天挤时间看完,真的不吐不快。反思一下,为什么存在战争?难道真的就不能避免吗?非要矛盾大到必须消灭人口来进行吗?其实反过来想,战争最可怕的是剥夺了希望,剥夺了绝大数人的希望。而希望是人类最赖以生存的信念,也可以说是时间穿梭里面最重要的要素。而里面也渲染了战争的合法性,这个其实不好讨论,只不过值得深究。没有很伤心,就是很能令人思考。再有,真的好喜欢女主的样子,完蛋,我也是个见色起意的恶棍了,其实不是啦。强烈推荐,大家或许都去看动画了,但是我觉得真人版或许更好。字数到了。。
相依为命的兄妹,人生不断来临的变故,清太带着他的妹妹试图在乱世活下去。但温柔抵不过残酷现实的冲击,清太在无助的生活中越陷越深。在知悉战败的消息后,清太再找到节子,她已经在营养不良至昏迷不醒、出现臆想。但这种无药可治的病,医生一眼即知,却又无能为力,实乃战败后的寻常百姓民不聊生的缩影。更是军人家庭的缩影,也隐喻了发动战争的不正义导致了结局的凄惨。从局外人来看,清太从没去打工、去找婶婶求助、甚至去找社会救助,宁愿去偷也不做这些(私房钱可以算是他应急的最后心里屏障吧),这也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吧,他的做法有日本军官的影子(罗生门中就有武士落草为寇的描写)。悲剧,就是将人类最珍惜的情感,撕碎、践踏、唾弃,让人在看完后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部影片值得一看。
开头的假背景太尴尬了,那时候的日本电影水平不过如此?可其他电影不这样啊。把美国塑造成十恶不赦的敌人,日本本来就是自己砸自己脚,只记得广岛原子弹。人性受不得挑战。战争教育让男主单纯地信任军队,坚定认为死是光荣。“死是光荣”是特殊时期对烈士的歌颂,对家属的安慰,日常生活中死当然不会被认定为伟大,以此安慰死者家属着实不妥当。太单纯了,父亲是他唯一的信仰。被战争逼得不再是人,那女人就有理由不受到谴责?叔母真人版洗白剧,再见。
亡百姓苦 战争时期全民皆是受害者 拼尽所有也只能顾眼前的三时三餐 放诸四海皆准 。平民视角的日常刻画才能入心 这也是日本国民的群体记忆 无声的日以继夜撕心裂肺地哭喊 日本也有政治形象宣传的需要 本土群像可能一个比较软性切入点 希望日本国民共识之一是反战。文案中停战60周年纪念 估计是日本自身的文字游戏了。真人版让故事延展性更强 阿姨带着女儿去劝回清田兄妹的桥段洗白人物性格 未免牵强。总之 不催泪 不玩味。
任何一场战争都能拿来表现战争对双方的残酷,但若偏要讲述二战,就绝不能不讲前因后果,不能不批判法西斯。据说动画版导演“多次说过这个电影根本就没有想表达反战诉求,主题跟战争无关,只是想通过塑造这两个人物,反映年轻人自以为能割裂与他人的联系,拒绝帮助,建立家庭,折射当时的日本年轻人的情况”。无论是反战主题,还是年轻人的描写,本片都比动画版做得更好,表达得更清晰。
战争之下没有胜利者,都是失败者。经历过战争的国民都是苦难的。在当初那个世界背景下,日本天皇及统治者的错误决定给日本国民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了,特别珍视和平,包括他们的天皇,挂在嘴上最多的就是日本人民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小女孩特别特别可爱,死了是人间悲剧。她哥哥不去劳动,是他害死了妹妹。里面白天的萤火虫以及废墟的特效都好假。
改编后的菜菜子的主观角色更合理和有人情味,但正是这种亲人温情渐变的自私凉薄和坚硬冷酷才更让人寒心。冷眼幼童饿死野外只是遵循战争中的生存法则。比起2008年的同名电影反战主题要明确些。演员也普遍更有演技。但日本对于二战的反思只浮于平民层面绝比不上德国来得深远,这与其国家意识是分不开的。
电视剧版将剧情重构,在阿姨这个角色上表现得尤其好,先做充足洗白,再由膝下儿女生活压力及丈夫死讯的冲击达成心理转变,有血有肉,那句对“军人保卫日本”的反驳说得真好。倒是为了能让观众体量阿姨,兄妹俩很大程度上担当了吃亏角色,不免刻画得有些烦人,别的不说,开心得欣赏轰炸那里简直无语了。
相比而言还是喜欢动画版的潸泪,很多人只带着民族情绪骂街,但电影是无罪的无论战争发起国还是反战国,战争从来都不是让人轻松的话题,而且电影还发生在儿童身上,中国观众嘲笑那两个孩子,可是电影本身就是日本人拍的,本来就是反应日本二战下的平民生活,不管哪个国家,战争受害者永远都是平民。
之前因为childs的一首Mariana知道了这部电影,如果只抽出关于战争对人性的影响来看着实还不错,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实在无法入戏,把二战简化成了美日战争且分分钟觉得自己是受害国不能忍。。但是!节子真的好会演!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去做了。
停战60周年???这场侵略战争就这样轻描淡写,被轰炸几次就以受害者身份痛哭流涕博取同情,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人冤魂怎么办,抗日战争的两千万死伤军民怎么说?所有的日本抗战电影都是扯淡,假惺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