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电影节开幕影片,多位意大利著名演员联袂出演。电影讲述命运的巧合、错失,和盘旋在其中纯真而炙热的爱情。故事情节在回忆的基础上推进。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到不久的将来,观众也在时间里流动,从一个时代跳跃到另一个时代。在海上,马可遇到了露易莎-拉特斯,一个美丽的、不同寻常的年轻女子——这是一段未竟的,却又终身难忘的爱情故事。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 最受观众喜爱影片(提名)弗兰切斯卡·阿尔基布吉
《蜂鸟》下载观后评论: 不由感叹意大利的街景太有辨识度了,似乎看到了《我的天才女友》中莱农把手稿扔进的那条河。 是男主一生的flashback,姐姐自杀、夫妻不合、女儿逝世,上天安排的总是事与愿违,自以为忠贞的感情会被插足、亲昵的爱人在面前颜如死灰吐出“我从没爱过你”,疼爱的女儿意外去世、尸体吊死在悬崖盘旋,几十年的光阴破碎成了手上的霜。万念俱灰的男主抱着孙女在casino时想到要用什么来填补生命,可是真的有“填补”这一说法吗,生活就是生活本身。结束的时候才回顾原来片名就叫《蜂鸟》,蜂鸟遇到困境拼尽全力只能保持原地不动,如同人生最后得到的就是在第一个站台上失去的,一切爱恨在衰老时匍匐在死神脚下都失去了价值评判,唯独剩下了一个饱满的圆。就像Gastby的最后终章,于是我们奋力前行,逆水行舟,只能回到美好纯真往昔岁月。
不知安排“因故未搭乘坠机航班而捡回一条命”的巧合是想表达什么,但观众会产生误会,以为谁拥有某种超能力,会一直傻等超能力再次被使用,结果什么都没有,仅仅是巧合,有一种编剧故意要把大家从头哄到尾的小聪明(比如我,没有中途放弃就是被好奇心被吊起来了)。另外,每个人物都没有深挖。姐姐吞药自尽的原因一直晦暗不明,有点怪罪其父母的暗戳戳,可她父母似乎也没那么坏,她犯不着。另外那位“带来厄运的朋友”,年轻时有种神棍的气质,以为会大有一番搅动剧情推进的激情,谁知老了仅仅是“受雇于为人带来厄运”,对这种人物特质太潦草应付了,编剧不怎么走心。他娶的那个神经质老婆也让人误以为情感会多么深邃,最后也不过是出了个轨并熬成了寂寞的老太婆的狼狈样子。写这种比较偏复杂情感关系的一定要找走心的编剧,不能让他们有金钱的担忧。
#SIFF 那一通电话来自一个不知名的号码,它出现了好几次,最后终于知道确认姓名时发生的是什么,那是人生的中途,妻子离散,外孙女还小。小时候,马可被叫成“蜂鸟”是因为个矮,姐姐斥责父母为马可吵的架,她能通灵到一切,却经常去海边直面死亡。马可和路易莎幽会的那夜,姐姐对着海底永远睁着眼睛;另一个可以预感死亡的“不知名的人”,拉着马可下了飞机,在牌桌再会时已是“暴风雪”,而马可的代号是日语的吊床。中年时大概只有路易莎还叫他蜂鸟,岁月改变着面容,马可却企图把感情留在原地。不出轨的只有他的想象,父母一个个离去,最后终于要做出自己关于离别的决定。
他叫蜂鸟,短小,发育不良,扑扇翅膀,停留在原地。意大利普通男人的一生,生老病死,碎片打乱,拼凑成无比漫长的两个小时,人的一生的重要时刻加一起也就两小时,要经历多少次破碎,他隐忍表情不变,很难看啊,围绕他的女人精神都失常。无数个未来,无数个过去,宿命、偶然与必然。压抑,喘不过气来,是那种很实的女导演拍的,举重若重,没有重点。看完觉得疲惫然而并无必要。说得太多了,和那么多人的关系,把一件事说清就差不多了。太不自然了。就山羊皮的she和clash的london calling好听。
5分。能飞却徘徊原地——蜂鸟的意向明明很有想象空间,但影片看来把蜂鸟的“徘徊”仅具像化为在同一所房子里,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主角有何停留徘徊的执念?用了很花俏的剪辑手法展示三代人狗血又随机的悲喜生活,从物理上增加了观众的读取难度,但意义是什么呢?没有更打动我,还徒劳我认人的眼力…如果是“一生的故事”这个主题,想到两部我更喜欢的:《阿飞正传》机遇塑造个性,性格决定命运,无脚鸟的漂泊与注定;《一一》一家人的沉浮,娓娓道来如暖汤落胃,起起落落一辈子一轮回。
看前半个小时你会有些错乱,不知所云.当出现戴着黑框眼镜的小孩,年轻人,中年人,我才意识到,电影在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反复切换的结构来讲述着他一生的故事. 他的童年,父母背景和个性,姐姐的自杀,他的成长,恋爱,意外的避开坠机,错过初恋,与一个神经质的女人组建家庭,有了一个略带神经质的女儿,女儿独自生下外孙女又意外死亡,他中年时独自面对失去女儿,不得不照顾外孙女,外孙女成年后他又得了癌症,要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他选择安乐死结束这一生。
25thSIFF|第八场:蜂鸟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它要付出全部精力,才能保持原地不动。我们普通人也是这样,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才能过好极为普通的一生。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片子的,时间线的交错也有恍如隔世之感,只是我认为时长删去半小时是最合适的,再删掉一些自我感动的情节,保留最精华的部分,这部片子可以更打动人。另外,男主的母亲、姐姐、妻子、女儿的精神异常似乎是他无法逃离的困局,这太戏剧了,令我数度想起了尤金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
三星半,即使看意大利当代影视作品不多也能感受到影片介绍中的“众星云集”,不知道如果是SIFF电影院观赏,心情会不会不一样。乱序的剪辑其实并没有很难理清楚,毕竟毕竟从小打到黑框眼镜打底的男主太好辨认,然而时间穿梭中,对自己重要的人一个一个消失,或许这也是男主想留在原地的原因,“向前走”会更好吗?女儿和孙女的存在在推着他“生存”,或许到最后一刻,他找到了自己的意义,特别是遇到老友的那一夜,与过去和解。ps 男主真的很帅【!
上影节的最后一部。节奏很缓慢,故事娓娓道来,不同时期的片段互相穿插,童年、青春、中年、迟暮,毫无预兆的画面切换,稍不留意后面就会看懵。男主一生的时间,宿命的堆叠,飞机失事的幸存、年少时的心动却持续一生的爱恨纠缠,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欲绝,养育新生命后的重生。一辈子如蜂鸟般努力的生活,到头来依然沉重的人生。非常有恢宏的史诗感的电影,人的一生那么多痛苦和耀眼的瞬间,只为了死前能说一句,我度过了平凡又美好的人生。
你就像一只蜂鸟,拼尽所有努力,将生活维持在原点。剪辑让有选择重点的流水账变得不乏味,爱情,责任,时机,亲情,故去的亲人,追随的姐妹,倔强的母亲,温和的父亲,携手的兄弟,友情,路过的曾触碰过心灵的旁人…到了人生的尽头,一切是非对错都不重要,所有重要的人团聚坐在最后的晚餐桌前,他有尊严有选择地,迎来了自己的死亡。这一生,他的努力是有效的,甚至是他的放弃,放弃那笔赢来的巨额财产,都是一种努力。
#siff23#看完好难过啊,谋生已经够辛苦了,还要面对那些可能的与亲人、伴侣间的情感纠结。不过片子里男主周围的人都衣食无忧且挺作的,但情感的复杂多变又如何逆料呢。这种大开大合的闪回闪前,也真显得时光匆匆。南尼·莫莱蒂演的医生说的那句话比较难忘,大概是只有尽力填补生活的空虚,无论成功与否,才有可能找回生活的快乐。ps:看了一半才发觉男主有些面熟,这不是《叛徒》的男主嘛……7.3/10
看的很专注。结束反而觉得整个故事没啥好说的。特别的男性视角。所有的女性角色都被塑造的很糟糕,出轨和与父亲争吵的的母亲、燥郁自杀的姐姐、和弟弟瞎搞的初恋、敏感多疑又说谎成性的妻子、幻想症未婚剩女的女儿。男主就在和这些女性纠葛中想要当一只为了留在原地而付出全力的蜂鸟。看起来像成熟的人一样负责任养家育儿,但实际冷暴力、精神出轨、赌博都没落下。人和人相处真的还是要看两边啊!
终于知道确认姓名时发生的是什么,那是人生的中途,妻子离散,外孙女还小。小时候,马可被叫成“蜂鸟”是因为个矮,姐姐斥责父母为马可吵的架,她能通灵到一切,却经常去海边直面死亡。马可和路易莎幽会的那夜,姐姐对着海底永远睁着眼睛;另一个可以预感死亡的“不知名的人”,拉着马可下了飞机,在牌桌再会时已是“暴风雪”,而马可的代号是日语的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