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台北星期天 何蔚庭
◎译 名 《台北星期天》2010年中国台湾最新剧情喜剧 国语中字
◎片 名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台湾/菲律宾
◎译 名 《台北星期天》2010年中国台湾最新剧情喜剧DVD国语中字
◎片 名 Pinoy Sunday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台湾/菲律宾
◎类 别 剧情/喜剧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7.1/10 (18 votes)
◎文件格式 XviD MP3
◎视频尺寸 624 x 364
◎文件大小 1CD 50 x 15MB
◎片 长 81 Mins
◎导 演 何蔚庭 Wi Ding Ho
◎主 演 艾比·奎松 Epy Quizon
巴亚尼·阿葛巴亚尼 Bayani Agbayani ....Dado
林若亚 Novia
陆奕静 Yi-Ching Lu
张孝全 Hsiao-chuan Chang
莫子仪 Morning
曾宝仪 Baoyi Zeng
Alessandra de Rossi ....Celia
Jeffrey Quizon ....Manuel
Meryll Soriano ....Anna
◎简 介
故事从一个台北的寻常星期天开始说起,两名菲律宾外劳马诺奥和迪爱斯无意中发现了一张沙发,两个小人物开始搬着沙发满街跑,只为了把这个象征幸福的沙发搬回工厂宿舍,这个旅程让他们意外体验到台北各阶层的形形色色,也考验了两人的友情、决心和勇气。
台北,一个寻常的星期天,两名菲律宾外劳马诺奥和迪爱斯无意中发现了一张沙发;他们开始搬着沙发满街跑,只为把这个象征幸福的沙发搬回工厂宿舍,这个旅程让他们意外体验到台北各阶层的形形色色,也考验了两人的友情、决心和勇气。描绘出台湾多元化的不同面向,以及外籍劳工在台湾对“归属”的疑问和对“家”更深的思念。
马诺奥与迪爱斯是在台北工作的的菲律宾外劳。年轻单身的马诺奥,一直想追求美丽的菲佣瑟西丽,而在同一工厂上班的好友迪爱斯,个性较沉稳内敛,不时思念着远在家乡的妻小,却又和同在台湾工作的安娜有着难以厘清的情感。这个星期天,两人和往常一样从郊区工厂宿舍搭车到台北的教堂聚会,离开前,警卫还特别提醒他们星期天别玩过头,以免过了门禁时间,将失去继续在台湾工作的机会。没想到这会儿在路边,他们发现了一张被遗弃的红色皮制沙发,光想像舒适地躺靠在上面,就让两人兴奋得不得了,根本忘了还有门禁、追不到的女朋友、看不到的远方亲人等等烦恼,对着沙发,他们开始觉得这个星期天有了新的希望。就这样,马诺奥与迪爱斯,带着被他们赋予梦想的沙发椅,一起穿过大街小巷,展开这段难忘的异乡城市之旅…
◎剧 照
幕后制作
导演的话
过去二十年来我一直是一个异乡人,从最初在北美读书时的十多年,到在新加坡和台湾工作的近十年时间。长久的离乡背井使我不管到什么地方都习惯自己是个异乡人。全世界也有越来越多离家到异地工作的人。在异地,生活的基本条件都变成是一个挑战或是回馈。身为到异地的艺术创作者同时也是外移工作者,许多在生活中像是回到家又像是乡愁的情感就更加鲜明。《台北星期天》正是想要描绘这样内心的冲击。
外国人眼中的台湾
这部片的结构是很标准的喜剧操作,两个个性南辕北辙的男人,一个保守拘谨、一个享乐冒险,一场类似公路电影桥段般的‘搬沙发’之旅,从冲突到和解,自然而然就在过程间激荡出许多笑泪交织的火花。透过这两个外劳一方面是外来者,一方面又得融入台湾生活的尴尬处境,编导何蔚庭反而在写实、夸张甚至到魔幻的风格交织之下,反应出台北人那种焦躁不安、纷乱失序,却又充满活力的生活样貌。从夫妻、警民的街边吵架,到跳楼新闻与媒体疯狂追逐报导的荒谬乱象,还有那无所不在、时时映入眼廉的选举海报,住在台北/台湾的人,也仿佛藉由这两个外劳的眼睛,再重新检视属于自己的生活实境。这部电影反映了台北人独有的诡异:嘴边时时挂记着种种的不满与愤怒,但又好像安然自得地内化并默许这样的畸零氛围。
花絮
·片中四位演员都是菲籍一线明星。其中最出名的是有“菲律宾吴宗宪”之称的巴亚尼和菲律宾喜剧之王的儿子,艾比·奎松。
【电影截图】:
《台北星期天》下载观后评论:
2010年第47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何蔚庭(金马奖增设最佳新导演奖第一位获奖的导演),其他入围者的有《有一天》的侯季然、《恋人絮语》的曾国祥/尹志文、《决战刹马镇》的李蔚然。—— 没有在7日重温《父后七日》,也没有在星期天观看《台北星期天》。—— 观影过程中总觉得这个「两个男人与一个沙发」的故事有些似曾相识,后来终于想起来了,就是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短片《两个男人和一个衣柜》。麦文和达都坐在沙发上唱歌,而沙发在溪水上漂流的段落拍得还挺奇妙的。★★★☆

从台北菲律宾人爱去的那间天主教堂到东南亚劳工的聚集地桃园市工业园区,将近40公里,相当于北京首都机场到大兴。这趟搬沙发之旅注定不可能完成,何况他们还不认路,竟搬到了另一方向的淡水。现在台湾东南亚工人将近百万,东南亚工人早已是台湾街头最平常的人,社会各方面对这个群体的关怀也都很多。而十年前的这部片子上映时却还是因为这是拍“外劳”的题材而遇到一些不理解,但十年前就能有这样关注少数族群的影片,依然让人羡慕对岸的包容。

何蔚庭用膠卷捕捉的小人物視角,台北這個都市形同洪流一般,《台北星期天》的生活化,演進到後期《幸福城市》的灰暗未來式,本片的劇情與調性相對簡單樸實許多,外勞來台所發生的文化衝突與語言不通,本質上雙主角亦為勞動階級的身份,抬著一張紅色沙發在北台灣到處漂泊,可惜文化衝突著墨得不夠深入,最為顯著之處仍是本片的生活化,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捕捉北台灣街頭與日常風景的公路電影。

搬運沙發到後來有點悶,不知道是不是我浮躁了,整體來說是滿好的片子,搬著沙發走過台灣熟悉的街道(當然只是對觀眾而言),但騎單車的景好像在台中哦XDDD 尷尬欸。整部片都滿輕鬆,又有提到「某個點」,不過我可能笑點太高,機車騎士撞到那邊我才真的噗嗤笑出來!後半滿魔幻的,有趣~ 發現是導演第一部長片,好可惜啊,09年還是太少人關注本土華語片。

有件事真的不可否认 比起混迹在都市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人 生活水平稍差一些 社会地位稍低一些的人们好像更乐观呢。恋爱不顺工作马马 看起来好像有点丧 但心怀着一丝期冀仍然充满能量。不一样的台北,不一样的星期天。Ps:一开始没看简介纯冲着张孝全去的 他总共露面三次 噗。170219想看 171016看过

10月份看了10部电影,只有两部电影是我觉得很okay,很推荐的。一部是《有一天》,另一部就是《台北星期天》。原本是冲着莫子仪和张孝全看的,只是两个人加起来不够1分钟的出镜率。很欣赏台湾新导演从外劳的角度看台北的人情冷暖,台北人的,外劳的,最生活的小故事最难说,但是最动人。让我思考了……

有件事真的不可否认比起混迹在都市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人生活水平稍差一些社会地位稍低一些的人们好像更乐观呢。恋爱不顺工作马马看起来好像有点丧但心怀着一丝期冀仍然充满能量。不一样的台北,不一样的星期天。Ps:一开始没看简介纯冲着张孝全去的他总共露面三次噗。170219想看171016看过
喜剧皮悲剧骨,略薄弱。影片呈现的在台菲律宾人生活是这样的:教堂是超越宗教作用的侨民聚会处,出了教堂无碍立即赴通奸的约会;面对个人相对现实的弱小无力,宿命论和享乐主义是常见的心理状态。最终他们只能在幻想中取暖,仍没能改变现实。男主之一长得像张震,他们去的教堂是淡水法蒂玛圣母朝圣地。
红色沙发是一种意象,它代表着主人公对台北美好新生活的希冀和期许(收工后在天台看星星抱MM喝台湾冰啤酒)为搬沙发回宿舍,他费尽周折,路上遇到各种狗血故事依然不肯舍弃,其实是不肯舍弃怀揣着的美好愿望,直到晚上远离台北又精疲力尽外加沙发泡在河里时他严肃地说,不可能实现,一语双关:沙发
如果上面是天堂,那我在哪里?如果我身处天堂,那我上面是哪里。#你想想,在那炎热的夏天里,你结束工作,回到家里,夜凉如水,星光璀璨,你躺在喜欢的红色沙发上,手里拿着一听冰爽的台湾啤酒,整个阳台都属于你。#外劳融入直到现在在台湾都值得研究。
這樣一個過於無聊的故事要撐夠90分鐘實在有些困難,以至於中途好幾個地方都有一種編劇已無計可施的感覺。這樣一種形式的故事如果在歷險途中既無爆笑材料也無奇幻劇情,就真是清汤寡水可看性全無。空是兩人性格的博弈,顯得過於空虛呆滯。二星半。
挺好玩的,看着这两个衣着朴素,身份低微的印尼外劳在台北的车水马龙间搬运沙发,听着他们在路上谈论自己的家庭,工作,幻想着自己的未来,居然生出了几分慵懒之感。看到在月光下漂浮的红沙发,我又想起在《柔道龙虎榜》里的红气球了。
执导《台北星期天》的马来西亚华裔导演何蔚庭明显是受侯导的影响,白描的纪实手法,随手可取的场景,生活化的可能的情节,令影片很有看头。我们无法停止对生活和对自己是谁的思索,想着想着,也许就会陷入思维的困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