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激流时代 欧大明 冯又蒙 陈傲 周晓萌 赵青
一档商业观察节目。在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领域中,梳理出五大全民高度关注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大命题,由顶级商业观察者李翔,带着个人的好奇与公众的疑问,进入这些命
一档商业观察节目。在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领域中,梳理出五大全民高度关注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大命题,由顶级商业观察者李翔,带着个人的好奇与公众的疑问,进入这些命题一看究竟,透过客观理性的商业视角,观察当下生活之变。
李翔说:政治家、艺术家更容易让人记住,商人很难留下名字。但商人,或说企业家是把进步和创新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人们可以享用的产品和服务的那群人,他们应该被记录。我在思考原因时,想到Patagonia的创始人Yvon Chouinard,他设计了一个架构将公司股票捐出,使得公司持续经营,也能够保持其使命:致力于对抗环境危机和自然保护,Earth is now our only shareholder。Patagonia比很多大企业更容易被人们记住。我想企业成功的标准可能不是市值多大,是否基业长青。一个企业能存在一定是其产品或者服务带来了价值,这是企业存续的基础。但是企业是否为社会的进步在思想、理念上带来了新的推动力量,也许是企业,或者企业家会被人们记住的原因。这个“激流时代”中科技发展,创新层出不穷,和历史上任何时代都不一样。
安福路不亏网红,连纪录片也是关于它的最先被看到,看得我很想去住一段时间也很想回自己长大的老社区看看,之前走在安福路上倒没感到什么特别,反而更喜欢幸福里那一代。14年时去韩国遍地咖啡店,没想到5年后中国也这样了,都是为了拉动消费吧,还是靠各种特调吸引人,会花大价格买一杯手冲的还是少数。直播从没吸引过我,看到就迅速划过,讨厌吵闹,对杭州的卷也始终不懂具体意味,可能我这种人就注定赶不上浪潮吧。最后一集收获最多最有韵味,结尾在主持人回答前一瞬戛然而止,让那个回答仿佛一声叹息。人们总是把商业看得庸俗城府而铜臭满满,但其实里面多少人性都那么有意思,政治家和艺术家或许被人记住但影响却远没有充满生活的商人来得多。好喜欢制作人丁老师,如此温柔而有力量,用微笑来回应。我也要建立“不我清单”,学会更加专注。
“我们想要的人是敢想敢干谦虚,天赋不重要”遥望ceo谢如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云南的咖啡产业能不能再上一个台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长沙竞争超级激烈的餐饮业,看完人都跟着沸腾了,商场如战场不外如是;安福路那一期是个人最无感的一集,节奏明显掉了下来,激烈的商仗到此就变成了小资情怀,这一集流露出来更多的是时代选择和运气加成,个人奋斗、主动创造的浓度严重被稀释,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卖轮胎的老板,和开餐饮的女老板,唯有这二位还残存主动遨游于商海之中的气质;最后一集,给了sponsor很大的篇幅讲穿越周期,冯仑和小小餐饮的老板其实都可以再说一些,艺术创意型企业需要有绝对的创意人才和经营人才,缺一不可,这一点对普通人借鉴就更少了。
第一集第二集:会把你从消费主义的潮流中拉出来,让你以旁观者的角度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环。第三集:很好看,文和友的创始人非常有意思,他本人达到一种难得的松弛自洽的状态,像是练了旁门左道横空出世的商人,其实主持人是担心他们今后的路的,不过还是在结尾给了一个充满期待的未来。第四集:主持人蛮好的,很真诚,对上海唯一的印象就是世博会人满为患,同伴都去排队看中国馆,而我躺在世博公园的石头椅子上晒太阳。第五集:赖声川永远这么从容。总结:第三集最好看,主持人真的蛮好的,商业纪录片里需要真诚。
沙漠里不长虚弱的草,大海里没有无名之辈。除了最后一集因为赞助原因奥迪有的软广告,其它真的相当不错,真的中立点可以把现在奥迪的电车困境用数字对比的更明显点,不过确实不会让赞助商开心。不管是已经眉目显现但是大家还觉得有机会可以搏位置的直播,自己觉得想清楚但是道阻且长的云南精品咖啡道路,长沙的新消费品牌口罩前后的成长经历,安福路的市民网红生态,是否要慎始才能善终的长线企业管理理念,都有自己的角度,这类观察片也没法很深入,真能说明白大家都致富了,引发思考就足够了,拍的很不错了
采访了很多当下热门消费符号背后的运营者或者企业家,观看体验中会产生,有之前吴晓波做节目的影子的念想,不知道把李翔称为激荡三十年之后赞美商业、企业家群体的叙事者,是不是不够有礼貌。anyway,挺好的内容,记录了这几年关于直播、新消费(小而强)品牌、咖啡浪潮、网红城市、和Covid经济周期话题的讨论。政治家常因为坏决策被人记住,作家常因为好作品被人记住,而商人/企业家却常常被人忘记。
从头到尾追完的商业纪录片。喜欢翔总的采访,不管对商业大佬,还是普通群众,都能找到能一直问下去的话题。第一集杭州直播,第二集云南咖啡,第三集长沙新消费品牌,第四集上海安福路,第五集穿越周期,比较喜欢一和四。直播这集确实热闹,也确实看到了头部、腰部、新手主播各自的状态。安福路这集,原来大boss是话剧中心。。。下回去上海要专门去逛一逛看
第一集看完后真的很惊艳,接下来每集的选题都紧扣这两年的热点。直播带货、咖啡浪潮、新消费、网红安福路的历史和成长、以及最后一集的关于企业生命力来源的探索。腾讯弹幕里一直在说主持人这不好那不好,索性关了弹幕。个人挺喜欢李翔的主持风格,在这个人人包装自己试图光鲜亮丽的大环境下,保持朴素也是一种魅力所在。
看别人推荐的,五集里面,三集内容都和我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做的非常片面,尤其不喜欢其中某李姓投资人出场的环节。这个所谓的纪录片,不过是理论派对于实践者的片面理解,以及缺乏行业分析的肤浅解读,一些炫技式的剪辑镜头…只能说是一个下饭综艺,当真你就幼稚了。
从直播、精品咖啡、新消费、咖啡馆等新业态的视角对于商业发展做出观察,对于消费者的我来说觉得这个视角让我认识到一些新的东西,怎么说呢,感谢有勇气创新的人在,让我们的生活不再那么无聊。还有就是我爱纪录片,真实,理性,无限趋近生活!
就第一集来看,并没有做出节目组自己在片子里说的那种想要呈现的深度。采访者对整体的把控不强,从片尾的自我定位阐述来看是自我意识过剩的结果,没有抽离,反而带主观,所以会导致采访姿态过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选题真的很好,就是激流时代。
商业记录片,关注目前热度高的产业及城市生态,弥补了一些认知盲区。个人比较关注的点,直播领域的供应链问题,主播们的精神压力;咖啡之围中提到的以发烧友位目标客户的营销困境;特色餐饮创新持续;“宇宙中心”有意无意的文化产业生态构建
很有意思的纪录片,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视角。就像结尾说的,一路看来,作为一个旁观者,你看到了什么?想必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然而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并不愿意去观察,只想被灌输各种观点,然后假装自己懂了。其实什么也没有看到。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