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又见三星堆 王剑 陈佳 李忠 何喻洁 曾志斌
从2019年至2022年,摄制组全程跟踪记录下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盛事,全景呈现这一次考古发掘的开启和进行,以发掘工作的递进式开展为线索,展现出此次考古发掘跨学
从2019年至2022年,摄制组全程跟踪记录下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盛事,全景呈现这一次考古发掘的开启和进行,以发掘工作的递进式开展为线索,展现出此次考古发掘跨学科、多团队合作,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同步进行的全新理念与全新模式。
《又见三星堆》下载观后评论:
“所有的追问都是在探究天地的始终,人伦的秩序,教化的本源”
以往大家给考古打上了很多标签,甚至认为考古与盗墓无异。考古究竟是在探求什么呢,古人甚至在填埋焚烧的时候没有任何规律与依据,有可能只是胡乱的堆放罢了,为什么要复原当时的场景呢?但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当下和历史之间存在着联系,历史能够影响我们,我们也能重新阐释历史,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我们就需要找到意义。古蜀国存在的时间?为何居于内陆地区的文化遗存产生了海贝这种货币,以及有大量的象牙出土?古蜀国与中原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具体体现在青铜器器型上有怎样的特征?诸如此类的问题推动着我们不断寻找其中的意义,考古的过程正是不断为推测与争论提供证据的过程,同时为新问题的产生提供机会。

和04年《消失与复活》完美连上了,我虽然只跨越了一天就看到了续集,但时间其实已经跨越了18年,想着就鸡皮疙瘩起来了。前一部的考古专家在这部里已经变得苍老了,敬佩每一个考古人。这一部就是感叹科技的发展啊,好多高科技仪器的参与,通过成分指标分析出来源,测绘重建直接把3号神树通过影像直接拼接好数通过字展示,方便了考古专家工作,也给我们普通人给后世留下了更多更全面的出土资料。出土文物更多更复杂了,非常好奇4号坑里那件和三星堆面部风格不一样的拍手铜像的来源。但总的来看,三星堆是个什么样的文明,坑内器物的用途,损毁焚烧原因这些问题还是谜。太神秘了三星堆。牢牢记住了“没来过三星堆,就不知道自己想象力有多缺乏”,好奇拉满!

原以为《又见三星堆》是像《如果国宝会说话》一般将焦点聚集在文物本身,没想到这部纪录片是从幕后考古人员切入,带我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文物出土。以前我天真地认为考古很简单,坐在那里挖呀挖就可以了,没想到考古不仅仅是挖掘,各个学科专家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对微生物、地理、材质等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以确保文物出土是在最好的状态。还有考古人员可能趴在凌空的机械臂上进行6-8小时的挖掘,真的都非常辛苦。想要了解考古这一门专业的人,可以去看一下这部纪录片,可以说展示地非常全面了。

同一天内看完两部相关记录片,一部是《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其次看的这部,哪知这部明显是先拍的,看的次序,从拍摄时间来说,先后颠倒了。
谢谢b站拍的那部,后拍的,但是也认识了不少工作人员,不知道将来去参观,会不会遇见他们,能不能脱口而出叫出他们的名字。
这部太官方了,太那啥了,不如b站那部轻松幽默惬意,看着好,而且人家片尾有拍摄花絮,挺好看的。
但是这部第四集震撼到我了,所以反而这部评分给高,原因在那部的评价有说,不再赘述。

三星堆很震撼,考古人很辛苦,这部纪录片让我了解到很多考古的事情。还有考古界能爬到在这种纪录片露脸的女性也好少好难。
虽然这部片就是要记录三星堆背后的故事,但是能不能来点有营养的,要么是流水线式无重点地讲,要么是开完一个会接着一个会,然后就是男领导的爹味发言,要么就是老套的父亲和孩子的传承故事(我只看到了有些孩子享受到父亲考古为他带来的近距离接触的特权。
故事脉络一点不清晰,每个画面之间特别孤立。有的成语好像用错了

感觉节奏一点慢,我想大部分人看考古记录片还是比较偏向历史方面而不是政府又怎么怎么了吧,体现政绩色彩浓厚了点。
但是很浪漫,历史和考古这个事情很浪漫,试图了解前人,也试图通过科技最大程度保留我们现在的发现为后人提供支持,这种贯穿古今还有未来的对话感太浪漫了。在中国成为考古和历史学家是不是比较幸运?上下500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这种程度的漫长呈现,给了许许多人机会成就自己吧。
“与尘土分离的那刻,是不是会依依不舍”

在三星堆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神秘的、奇特的、富有想象力的青铜器等文物。通过纪录片看到了整个考古从如何发现,到遇到困难搭建篷房的经历,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科技,全国各地最有名的专家集中攻坚,从文物开采到文物修复,人们克服漫长的孤单,砥砺前进,才有了今天举世闻名三星堆壮丽的场景。与文物四目相对,一眼三千年,由衷的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与自豪,原来三千年前的文化与工艺已经如此精湛,更因为三星堆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太棒了。
如果你不来三星堆
你就不知道你的想象力有多么的贫乏
由于三星堆的发现
中华文明才显得更加的丰富
也显得更加的有趣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古代王都气象与浪漫气息汇融的三星堆
神秘和诗意使这里发生的一切
沉积为一个传奇
漫看凤鸟翔云
举目通天神树
山陵之祭 其情穆穆
日照中天 其光朗朗
看了开头两集,感觉关于三星堆文物的信息含量太低了,而考古人的抒情占比过高。
后来我逐渐反应过来,首先这就是一个考古记录片,所以更多是对整个三星堆的发掘过程的展示;其次三星堆确实现在有太多的谜团还没有解开,我期待的系统性解说也许还不存在。
这两年逛博物馆,感觉在考古方面的科技应用日益精进,比如上海历史博物馆去年展出的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出水。
相比于《不止考古:三星堆》纪录片的幽默和大气洒脱 这次的《又见》感觉制作的很仓促 还是跟疫情和当时情况都有关系 导致纪录片的进程十分缓慢 里面穿插的考古人的个人生活没什么意义 虽然都是辛苦的第一线考古人 但是或多或少有点矫情了 尤其是那对父子齐上阵的桥段 感觉没啥必要 倒是新出土的几个新物件的笔墨少了一些 最喜欢那个侧坐小人像了 太有意思了
整体还是比较珍贵,挺触动的,作为初步了解还是可以的,记录考古工作者的日常,也体现科学的合作与碰撞过程,也大致可以了解文物出土的过程,感觉比较沉闷,或许是为了体现时代的厚重感,另外能够大致了解三星堆遗址的部分历史。但有明显的渲染和修饰,包括对于个人的描述,以及部分会议发言内容的选择过于官方,有个别发言有明显的假大空文学其实可以剪掉。
看了两集,我打开过的所有三星堆纪录片里,这部的叙述最吸引人,影像记录资料规格最高,从拟定方案到无数次会议到第一次发掘等等都有记录,这是我在其他三星堆纪录片里没有看到过的,and 原来 1986 那些青铜器刚出土时是带朱砂的,还有漆器,看来我们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真是神州各地共通之处!哈哈(第二集看哭了 发现经纬那里 呜呜呜呜呜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