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三个美国少女克洛伊、萨迪、莉莉都是从中国领养的,她们在23andMe(一家上市个人基因组和生物技术公司)发现彼此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三人在线上会议激励年轻女性面对关于她们错位历史的迫切问题,第一次见面后,她们开启了千载难逢中国之旅,寻找答案。
《找寻》下载观后评论: 7/10眼泪不少好在真实,寻根遥远贵在走过看似计划生育,实则重男轻女。表面一方社会问题,实则两国经济差距镜头下全国GDP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在全美排20名的田纳西州面前显得那么寒酸破败这三个女孩归根结底还是幸运的不管是比起其他的孤儿还是她们没有被遗弃的兄弟姐妹们来说。一边是在贫穷破败的中国农村整天做20个人饭的青春一边是戴着Apple Watch在MacBook上和姐妹们谈论明天去哪里做指甲的美国小中产阶级生活,不能说是天渊之别也可以说是云泥之距了。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失落被歧视的孤独,这些痛苦换来的是更加优质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不能不说并不值得。也就是在发达国家,有钱有闲意识到位,还能有这个条件去翻旧账,在别的地方,你学贷还了吗?你工作有了吗?刘好,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领养的父母她们是崇高的
22-190. 看的過程中一直在掉眼淚。幾對美國夫婦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收養棄嬰,他們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國家尋找適合的孩子,但他們選擇來到中國,帶走一個被拋棄的女嬰。看得出女孩們的養父母都在全心全意地照顧她們,她們雖然被親身父母遺棄,但總歸在養父母這裡找到了愛和溫存。還是會有心結的吧,為什麼,不要我呢?好在發現大多數遺棄孩子的家庭都是因為無法承擔高昂的罰款,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這幾個女孩的心結,也算解開了一大半了吧。幫助她們的女嚮導因為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哪怕已經過了很久,還是被童年時父母那些明目張膽的偏心所刺痛,訴說自己故事時忍不住落淚。中國有太多重男輕女的家庭了……每每想到這,就比較慶幸自己是沐浴在愛中長大的。照顧棄嬰的幾位保姆也是非常善良的人,看著保姆和孩子們相擁而泣,場面十分感人。
大概那几天情绪不稳定,这个纪录片不知为何从头哭到尾。
纪录片虽然短短内容无法讲述太多,不过这其中确实也点到了太多,那些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之下,被隐藏的负面。教育不足,经济不足,以至于措施没有意识也没有条件,而也因为如此,不采取措施只会恶性循环下去。我们今天的所得都是站在血肉之上,这其实大家都能所了解之处,大概自己非其人,而只是身处之境,都能够了解到,这样的政策在我们周边的故事,那些有血有肉被迫的故事,所以在那些重逢,在那些言语间的讲述之下,我们都会去共情其中的痛楚。我相信不会有几个心甘情愿,或不痛不痒来放弃骨肉,但便是在这种强行之下,对于如此之事,才能听到这些离别的故事。
有社会观念,有历史背景,有人情,有条文,就是这样一个纪录片,虽然有一些我们或认为的角度内容,但大体确就是如此真实且无奈。
印象比较深的是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过去都没有隐瞒,而是启发和帮助他们去寻根,孩子们所在的城市郁郁葱葱,尽管有的父母离婚,有的是单亲家庭,但依旧能感受到他们的家庭是温暖美好的,而镜头到了中国,她们的出生地才是一副刚刚脱贫的景象。这些女孩是幸运的,她和她的家人们早已脱离了温饱问题,开始了对内心归属感的找寻,而国内那些被领养的孩子们呢,我猜想养父母大概率是不会提及他们被遗弃的过往吧,但应该都是为孩子好,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在美国,父母的爱是开放而外放的,而在中国,基本是内敛而含蓄的。这些女孩是幸运的,他们的亲生父母是由于当时的政策不得已而放弃了她们,多年以后可能也开始了对她们的找寻,而又有多少女孩,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家庭抛弃,她们可能会去找寻,但找寻到的,会不会就是亲生父母根本不爱我不要我这个真相。
此片打开了一个恐怖类型:1 两广地区很多家庭都遗弃女婴 2 不让母亲见面,直接找人抱走,或者父亲抱走放在闹市 3 二零零几年违反计划生育,一个孩子罚六万 4 三个女孩是基因上的表亲,这一个大家族都在扔孩子 5 一位老板娘说年轻时扔了三个孩子,医生偷着接生,只要是女孩子婆婆和丈夫就会合谋扔掉孩子 6派出所民警经常捡到孩子送到福利院 7据不完全统计,有15w中国女婴被外国人收养 8在国外的女孩耿耿于怀自己被父母抛弃,但生活在中产阶级大家庭,下颌有畸形,但自信阳光,矫正手术前会说这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多少有些遗憾。养母虽是单身母亲但给孩子做下颌手术,十足感恩于人生里有这样一个孩子。而差点是亲姐姐的女孩子初中辍学在家里给20多口人做饭。所以幸运还是不幸运呢?9 针对海外的旅行团已经增加寻亲功能
看完心里很难过,想起倪萍之前的节目,也是寻找亲生父母,当时只觉得太伤感。而这个纪录片,感慨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性别歧视带来的伤痛同时,还感恩广东父老乡亲互助的情谊,福利院的Nanny尽心照顾,还有其领养父母,尤其展现了其母亲的挣扎,爱和支持。找寻,也是一种失去,哀悼自己的逝去。found is a grieving, grief on what they have lost. 之前有过领养的来访回国内,当时只觉得想要了解自己的本族文化无可厚非,而且觉得相对于原来的家庭,领养给他们了一个更好的物质条件,不理解为何非要找到亲生父母。但其实这种我是谁的困扰,也许会伴随他们一生。如果是你,贫穷家庭本民族的爱,以及优渥的生活,你会选哪个呢。我…不知道。但感觉好像知道我是谁更重要。
我就知道我看这个纪录片肯定会哭得不行,太能感同身受了。在跟我同龄的四个小学女同学,有三个是捡回来养的。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说,你应该庆幸你是亲生的,不是捡回来养的,不然就是说亲生的都这么难教,那要是捡回来养得不是更加?所以从小概念里就有很多很多女孩子被弃养,我还暗自庆幸我不是。
甚至于我父母亲口跟妹说过本来想生个男宝,没想到生了我妹,被罚款了,他们也有想过送养,但是后来不忍心,担心以后被娃恨,所以说自己辛苦一些有养着。不知道我妹听了什么心情,总之这句话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并且不可否认我清楚明白了仅仅因为性别不一样,我们受到不一样的我对待,老实说,对父母真的有怨恨。
写实、细腻、娓娓道来的纪录片。20多岁的后半段,已经不会再为发生在这片土地的人祸气得睡不着。现在我们的生活处境,是我们长辈年轻时做的选择的结果总和,同样地,20多岁的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折射到20多年后我们所生存的社会。未来还有没有人仅因为没有Y染色体就被剥夺出生权利,还有没有女婴一出生就被放在纸箱子里扔大街上,有没有招聘广告敢写只招男生,有没有更多的女性能参与决策,有没有人再骑在女性头上放屁,都是这一代年轻人可以改变的。要是冥顽不化的仙子太多,还这个鬼样子呢?那惹不起咱躲得起,太平洋确实没加盖,只要身体好脑子清醒,有什么好怕的
7.5/10:三位在廣東被遺棄的女嬰被送到福利院而後被外國爸爸媽媽收養,我會覺得幸運因為這裡面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差錯,他們都可能直接喪命;令人動容的是福利院阿姨們,通過這個影片知道原來廣東有女婴民间自救会,如熱評說有人扔、就有人救;對這群「被迫」放棄孩子的父母感到失語,你說他們有多大程度的愛呢?幾十年後的懺悔遺憾何嘗不是一種遲到的情緒補償?真的愛為什麼生而不養?當然,計劃生育和重男輕女都是無比ridiculous、disgusting的東西,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被叫做父母的,「責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三个家庭没有回到中国寻亲前,我自私地希望女孩们别回去,毕竟在美国生活的很好,在国内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和生活质量。但当她们踏上中国的土地,仿佛这才是家。有人扔,有人救,孤儿院的抚育阿姨抱着她们哭泣。那么多婴孩被领走,生与养的命运无法决定。最后的一家人里的父亲在得知不是自己亲生女儿时的难过,令人震撼。因为在世俗认知里,遗弃女婴是不爱女儿,结果现实的复杂完全颠覆了这个俗理。广东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人间百态,包容万物。有女婴民间自救会,也有传奇的自梳女。女性在这里被打压的越狠,越是坚韧自立。
她们以为父母不要她们只是情况不允许。事实上,女性在那里不会过得好的,不把女儿当人的父母在那里比比皆是。不知为何,看完刘好的独白,我只想到Fight Club中的那一句”If our fathers bailed, what doe that tell you about God? You have to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that God does not like you. In all probability, he hates you. “
完全的心碎……她们所遭遇的和她们所拥有的纯挚情感把我击碎。但也暗自地,不得不地,觉得她们后来的生活是更好的 她们都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比分开的家庭更痛苦的是填补不尽的时代(人和社会的)沟壑,所以我看到那样渺小又无处不在的人的痕迹时,不知道该如何痛恨,于是只能哭泣。(也感到羞愧,厌恶,共情,痛苦。)
最触动我的情节大致有,不得不绑着婴儿手腕以让她们暖着过夜的保育员,因为单亲家庭而感到自责的S's mom,Sadie说她小时看初来乍到幻想自己的生身父母长着类似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