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丽贝卡·罗梅恩 /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 彼德·考约特 / 丽·拉丝姆森 / Eriq Ebouaney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语言:英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地区: 法国
编剧:布莱恩·德·帕尔玛
类型:惊悚 / 犯罪
上映时间:2002-04-30
别名:绝色偷天 / 双面惊悚
用户标签:法国,悬疑,犯罪,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法国电影,惊悚,剧情,Brian_de_Palma
片长:114 分钟
imdb编号:tt0280665
劳拉•艾什(丽贝卡•罗梅恩 饰)与同党瑞西、威克斯在一个电影首映式上,出尽法宝要偷取一条佩戴在某位明星身上,价值千万的钻石项链。劳拉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把仿品成功与真品掉包。同党打算把女明星杀掉,劳拉出手阻止。两人较量时,劳拉把同党一同杀死了。
劳拉害怕自己的身份被识破,处处躲藏,直到她得到了另一个身份。一个与她相貌惊人相似的女人莉莉自杀了,当她目睹这一切之际,她决定盗用莉莉的身份。借助新的身份她的新生活开始了,她也成为了他人的妻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尼古拉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饰)的职业是记者,自他认识劳拉后,他对劳拉鲜为人知的过去非常感兴趣,企图要揭开她的底细,也因此迫使劳拉要对自己的身份作出抉择……
《蛇蝎美人》下载观后评论:
一开场即是《双重赔偿》,与本片做了互文和主题暗示,芭芭拉·斯坦威克塑造的也是个经典的蛇蝎美人形象。故事是黑色电影的套路,包括那场审讯戏里表现主义的布光,悬疑的氛围又颇具希区柯克电影气质。故事背景放在戛纳是个有趣的私货。风骚的长镜头和配乐一直是导演的拿手好戏,分屏的使用更是帕尔玛的一大特点。最大的问题是视点不统一,在梦里仍然保持全知视角,导致醒来后观众有被欺骗的感觉,降低了电影的可信度,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与前面连贯以迷惑观众。另一个问题是结构失衡,花费三分之二的时长讲B故事,主线问题却靠一次车祸就解决,不得不说剧作偷懒。这两个问题《妖猫传》里也犯过,区别是陈凯歌还犯了其他更严重的问题,而这部的形式和故事内在逻辑是统一的,如果当作《罗拉快跑》去理解,会有更多的享受,甚至前面说的问题也不成立了。

3.5。如果只有前面90多分钟,那就是普通的商业片,有了最后的转折,主题就稍微升华了。看完有点想到《一个字头的诞生》,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命运,那个黑色长发想自杀的女人应该象征着女主角内心善和苦的那部分。由一个个小照片拼凑成的大照片是个点睛之笔,生命的轨迹就是一个个小的瞬间拼凑而成。叙事太波澜不惊了,比较令人有印象的还是帕尔玛的运镜,分屏、长镜头、分屏 长镜头,甚至分屏 双重窥视,不愧是希胖的门徒,利用现代技术将后者的窥视母题再进一步展现。劳拉坐在台球桌上观虎斗,后景墙上的打斗两人的影子,晃动的灯,蛇蝎美人的形象就这么塑造出来了。

开场20分钟简直绝了,一段融合屏幕倒影的变焦长镜头开篇,后接一大段漫长而复杂的平行蒙太奇,机位的变化自由而缜密,还有德·帕尔马钟爱的分屏调度、越屏转场,简直拍得花团锦簇,纯靠调度和剪辑搭建悬疑段落的典范。中段的节奏相比而言稍显松垮——这个也没办法,没有哪个电影能把开场那种视听密度维持两个小时——不过跟踪、偷窥、分屏、裂焦这些保留元素还是一应俱全,对《迷魂记》、《穆赫兰道》乃至《机遇之歌》的化用,对《双重赔偿》这类黑色经典的致敬和背反,只能说一切都太德·帕尔马了。感觉这是德·帕尔马的电影序列里被相当低估的一部。

剪辑非常巧妙,前二十分钟简直炸裂,开头插入比利•怀德的《双重赔偿》片段即奠定全片基调——黑色电影。而在坎城影展实施盗窃也颇有趣味,插曲《波莱罗舞曲》用的好!随后第二幕的叙事节奏呈现分裂状态,开始变得缓慢,同时元素增多,在剧作上女主角这样一个蛇蝎美人形象渐渐显露出来,男人永远被玩弄于股掌中,但整体未免有些松散。当影片进入第三幕的时候,超现实元素开始出现,同时将支线收束,时间和空间开始呈现张力,完成一个漂亮的收尾。重新认识德•帕尔玛,功力了得。

不僅是置換性別的,也是反向解構的《紅圈》,帕爾瑪以黑色電影的方式某種程度上回應了新浪潮。分屏的雙視角與時空元素化的拼貼,媒介的雜糅幾乎成了一種宣言:自生再造的排列運作才是現實。於是夢境的驚醒才有了意義。盜寶的「蛇蠍美人」脫胎換骨,在影片開場的電視機-背影重合便已提示,失於感召,立於主體的新影像。場景在重複中等待時機,帕爾瑪以「déjà vu」的超驗完成對觀眾的坦誠。似是而非,含混著的美妙。

开头就足够让人膜拜了,搭配上坂本龙一的配乐,如痴如醉,毫不夸张。应该是帕尔玛最被低估的一部作品(对,没有之一)。帕尔玛镜头下的女性就没有不美的,即便是情色元素占比较大的一部片子,也丝毫没有什么“淫秽”的感觉(洗手间那段尤甚)。结尾的反转反正我是挺喜欢的,同时最后的镜头处理也很复古,有种老派犯罪片的味道。这部应该会是以后别人如果问我推荐一部帕尔玛的作品给他/她的话,我会首推的作品。

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电影,但又有机具科幻感的新元素,真像是希区柯克加上大卫林奇。希区柯克式的电影就是用缓慢的镜头节奏营造极其紧张的气氛,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很难有人像德帕尔马一样把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感营造得这么强。豆瓣评分有些时候远低于影片应有的地位,此片真可说是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即便不是神作也堪称经典了。也再次证明类型片和文艺片之间其实没有那么清晰的界线。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佳作。
大体看明白了,但是细枝末节还是一头雾水。仍然是熟悉的帕尔玛式分镜头,种种悬疑种种阴谋层层递进,后面的大半段都是梦境是致敬《穆赫兰道》吗?还好一切都是梦,男女主角得以撑到结尾。一场完美盗窃谁料女盗贼背叛了团伙带着钻石一起失踪,阴差阳错成为了美国大使的妻子,在贪婪的驱使下决定一错再错,梦中醒来发现一切还不算太迟,于是。。。
3.5 中段叙事的无力是硬伤,开场那段戛纳偷窃戏用分屏媒介与窥视镜头将单凭视听语言所能创造的高潮感发挥到最大限度化。但与之而来的是第二幕的滑铁卢,直到结尾的升华(圆场)才让观众视线重回电影。帕尔玛的影片常受困于较弱的故事结构从而难以维系住视听密度,时常在偶有的炫技或是致敬段落后便陷入颓靡,这是他长期拥有的硬伤。
十多年前电视上,看着看着感觉内容太负面了,差点就没看完这部电影,直到看到最后惊了!前几年想再看看,各种网站都没找到能看的,只好上网买了个好贵的光盘。买了光盘没两年,网上就可以看了,就是中文字幕找了好多版本都是辣鸡翻译,终于在某雷匹配的字幕里找到个还不错的翻译。评分是不是有点低呢,我觉得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前面只是惊叹剧作构思,到接近90来分钟时候的一个梦,感觉有点惊讶,布莱恩德帕尔玛融入了一些温情的东西,这个片不只是黑色电影,有了人性的一点温情,正是因为劳拉救赎了和她面貌相似的女子,后来前往美国的这位女子一条项链又偶然的救赎了劳拉,善意终将会有回报,心里想如果这个故事壳子发生在中国,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70/100 帕尔玛比较可惜的一部作品,预设的框架(两生花/预言梦境)和延续的手法(长镜头/分屏/慢摇/气氛营造)是成功,内部的想法与执行却是失败的,暧昧不清的剧情推进和角色塑造的割裂实为严重(如果单从梦境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割裂却又是合理)。最迷人的段落由片头和片尾提供,也是帕尔玛功力集大成的体现。
本片堪称平行蒙太奇教程(甚至有平行的平行蒙太奇),各种移动调度也是发于实因(虽然未必落到实地),对并置镜头的运用这次真正做到了“一个镜头”。最心疼开头电视镜像的精彩调度就这么被字幕快速带过去了,就像帕尔玛的电影本身,一方面是太考虑观众,一方面也是才不过一斗(虽然全世界大部分导演加起来也不过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