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刘三姐 苏里
◎译 名 /
◎片 名 刘三姐
◎年 代 1960
◎国 家 中国大陆
◎类 别 剧情/古装
◎译 名 Liu San Jie / Third Sister Liu
◎片 名 刘三姐
◎年 代 1960
◎国 家 中国大陆
◎类 别 剧情/古装/音乐
◎语 言 汉语普通话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7.2/10 from 88 users
◎文件格式 x264 AAC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1.7GB
◎片 长 1h 53m 18s
◎导 演 苏里
◎主 演 黄婉秋
刘世龙
夏宗学
梁音
张巨克
◎简 介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本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影片讲述了砍柴女刘三姐(黄婉秋)以唱帮穷苦人解气的山歌名闻四乡,却也因此被视她为肉中刺的财主陷害,幸运捡得一条命后,她一路歌声沿江而下。老渔夫(张巨克)和儿子阿牛(刘世龙)通过歌声将她辨出,将她接入家中。远近乡民听闻,都赶来与刘三姐赛歌,以为她已人头落地的哥哥刘二(梁音)也因此机与她重逢。因为歌词中多处直揭财主对穷苦人的盘剥,乡民叫好同时亦令当地财主莫怀仁(夏宗学)极为恐慌。
为防乡民暴动,莫怀仁想以淫威令刘三姐噤声,只换回自己的难堪,刘三姐言称若赛歌胜过她,她自不会开口再唱。刘二怕妹妹重蹈覆辙,想带她远走他处,但刘三姐誓要好好惩治莫怀仁。莫怀仁找来一帮酸臭文人信心满满与刘三姐赛歌,不想个个被她骂得狗血喷头。为让刘三姐屈服,莫怀仁暗中将她绑至府中,施以锦衣美食,只换来刘三姐的几声冷笑。早已与刘三姐暗中生情的阿牛、刘二及众乡民,则颇为担忧她的安危,正想办法将她营救。
《刘三姐》下载观后评论:
这部电影是大公公(爷爷的哥哥)留给我的回忆,以前大公公喜欢买两元一张的碟片,这是其中我最爱看的,因为对于年少的我来说,实在挑不出哪部好看,刘三姐没看十遍也应该有五遍了,大公公买的碟片快装了一麻袋,后面拿去卖废品也应该只卖了几块。大公公是个极其温和的人,他每天会去卖菜,我上小学中午休息,跑去市场手一伸,就有一两块的零用钱,我总是有小脾气,对大公公语气也不会好,稍稍大一点,想好好对待亲人,给亲人买点礼物,却也买了自己爱吃的而少了亲人的份儿,高中的时候,大公公因为意外离开了,我人生以来第一个亲人离去,殡仪馆里,大公公躺在冰凉的铁板上,一向怕鬼的我也想最后去给大公公整理行装,这几年家里几个老人相继离去,真的感觉世间所有对我的宠爱也没了,这部影片是我第一个给五分的片子,在我心中是经典更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作为主体的山歌部分真的很赞,这些“野言蛮语”十分接地气,好些歌词惊艳得我想背下来!虽然都是朴素的乡间道理和农村现象,但在现时复杂的生活下往往容易成为遗珠。另外,对秀才书生的讽刺亦是亮点纷呈——读书时故作姿态的摇头晃脑、只懂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不能灵活变通的死读书、迂腐无知却自以为是的思想……不可不谓是难以被反驳地直切要害了。可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能唱出这样的内容,其实是近乎天方夜谭的,所以那样的歌词应该还是带着编剧的知识分子视角的。ps:片中百姓的对偏见的笃定以及群起而批判的怒威使我难免联想到WG,有些心寒……

真正的群众艺术。反正我第一次看就笑了一整天,然后又搜出来反复看,反复听,根本停不下来。当然在很多“精英”看来,刘三姐的故事仅仅体现了农民的愚蠢——真秀才和士大夫怎么可能会在船上和一群农民斗山歌呢?他们要么会与乡绅地主一起动用武力镇压这些农民,要么就抱着考古的态度搜集农民的“民间音乐”。中国的农民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是漠不关心的。这些士大夫过去是统治阶级,现在却假装是与群众同列的——因为据说群众没有智慧和创造力,需要他们来领导。但是,在群众眼里,他们同莫财主以及那几个酸秀才比起来没啥区别。

单纯就意识形态宣传的效果来说,真的是深入人心,阶级对立关系和劳动人民的团结与智慧还有文艺大众化的主题非常清晰又浑然一体,山歌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拍摄手法上有其可取之处,人物形象的脸谱化也很明显,作为一部音乐电影其艺术性更强,剧本表现都更难一些,但是却轻易地使之在人民中普及开来,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如何将意识形态宣传立体化大众化却又不带说教气味,至少这部电影比今天拍在奢侈圈工作的上海都市女性在压力下返回家乡后,居然被一心支援家乡建设的某一科长的崇高理想发动甚至结婚要实际和自然得多。

“这是他们的四书五经啊”!艺术艺术,“吵架”的精彩程度跟奇葩说有一拼,关键被剥削者还占上风,真想看他们对唱三天三夜。一看到老式的片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来好像就感觉到是好电影,淳朴生动,每个群演都那么活灵活现,各有特色,(地主竟然都有点可爱),只有画质差、色彩不好字幕模糊这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这样的电影里面又算什么问题呢。有没有可能院线上映;有没有可能被重拍,弥补技术不足对桂林山水的美的描绘的缺失

1.演的真好,山歌真好听!感谢黄婉秋和傅锦华老师!铿锵有力,天然绽放,不矫揉造作,真美!曲子歌词真是经典,永远都不会过时!纯真的爱情真动人!2.有人说是文革的前奏,我不赞成。电影表达的是反压迫,跟文革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有嘲笑读书人的情节,但讽刺的是为虎作伥的读书人,没有否定所有读书人。但说读书人不种地还吃饭我有点不赞成,这个只是社会分工不同罢了。文中有砸文物的情节,有点遗憾。

彩调老电影 抛开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用山歌对唱形式反映劳动人民反对财主压迫 追求爱情何尝不是美谈 比起打打杀杀 凄凄惨惨 苦大仇深 我们反抗 我们依旧争取作为人的权利 好山好水好人家 如同戏剧教化人心作用一般 山歌何不是当时劳动人民的精神支柱 桂林太美了 希望能有一天 再次背起行囊 这次不去城市 而是去探寻风光 最后 活到九十七岁 奈何桥上等三年
今天,我奶奶给我讲,说我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哭闹着一定要看《刘三姐》,于是她和爷爷就带着我坐三轮车从我们镇上去县里,绕了很久的路,终于在一家音响店买到了《刘三姐》的碟子。那张碟子花了十几元,车费花了几十元。我问奶奶我为什么非要看《刘三姐》,奶奶说:因为你一听到她(刘三姐)唱歌就会开心地笑。ps:本人是个00后
山顶有花山脚香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山歌又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洲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洲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如今世界实在难好比滩头上水船唱起山歌胆气壮过了一滩又一滩
我先走一步去等你,在那边等你40年、50年、60年…… 等你娶妻生子,等你把这一生过得圆满,等你终于变老,等你拄着拐来找我。蠢子,我不急的,你也不许急,先把这辈子的路好好走完。 蠢子,这辈子是来不及了,下辈子我一定嫁你一次。 蠢子,下辈子咱们一起生在阳朔吧,这样好找。
哎呦拍得也太好了!!!红润健康的脸颊,清新自然的景色,歌词写得好真挚,好美。灵气四射一块宝玉。央视修复版,每一帧都太美,眸子清亮,衣裳彩明。“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太经典啊,和名诗词们一样已经是常常被化用的名句了。
刘三姐真是明眸皓齿聪慧机智,全程火力全开大放异彩。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她唱只有山歌寄亲人就热泪盈眶很想哭。舟妹也好灵啊。阿牛哥演员也选得太老了点,眼角都是褶子,不知道漂亮妹妹怎么就看上了。本质上还是聪明能干的仙女一定要嫁给底男坚守阶级斗争底线的设定
重温了一遍,勤劳朴实劳动人民反抗地主老财的故事。说是文革前奏也有些激进吧,自古以来有压迫就有反抗是常事,只不过本片中莫怀仁也没有坏到哪里去,人物形象没有那么鲜明,包括刘三姐也是,电影里大篇幅讲述了山歌的艺术存在,还是不要上纲上线了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