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春桃 凌子风
土匪的到来毁掉了春桃(刘晓庆 饰)的新婚之夜,她和丈夫李茂(曹前明 饰)失散了,只身一人流浪到北京,靠着捡破烂维生。在春桃最艰难的岁月里,是刘向高(姜文 饰)一
土匪的到来毁掉了春桃(刘晓庆 饰)的新婚之夜,她和丈夫李茂(曹前明 饰)失散了,只身一人流浪到北京,靠着捡破烂维生。在春桃最艰难的岁月里,是刘向高(姜文 饰)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和支持着她,尽管两人并没有夫妻之名,但相依为命的他们彼此之间感情十分要好。
某日,春桃在街上遇见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她震惊的发现,这个乞丐竟然就是李茂,春桃收留了李茂,一个两男一女的奇怪“家庭”产生了,三人艰难的维系着岌岌可危的平衡。不忍心拖累春桃,刘向高离家出走,直到这时,春桃才承认了自己内心里对于刘向高的感情,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茂又企图上吊自杀,扑面而来的绝望笼罩着春桃。
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姜文
第1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刘晓庆
《春桃》下载观后评论:
前面表现的都很细腻,但可惜烂尾了。当三个人聚在一起时,便出现了谁离开的难题,可观众期待了一个多小时,最终竟然留下悬念。给观众留悬念的好电影有,可是这种本来就靠悬念支撑起的电影,最后没有解答,恰恰暴露了创作者能力的孱弱。前面的表现都很好,凌子风对人物的执导与刻画,都是十分优秀的。刘晓庆和姜文的表演搭配也令人叫绝。如果有一个较好的收尾,可能这部电影会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春桃背负着背篓,恰恰象征着旧社会女性的苦难,在男权体制中负重前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男女对调之后,便说三道四了。春桃背负着残障的丈夫,秀子背负着傻丈夫,没有健全的男子家庭,她们只能任人宰割。在男权社会中,女子有着天生的无力。可惜,电影没有给出解决的答案,十分可惜。

故事改编自小说,顺着拍出来情节也没什么太大的波折。重头戏在三人同居的一段,表演都非常出色,三人睡在一张炕的几场戏,李茂的小心与自卑,春桃夹在中间的为难,还有某一晚向高和春桃压抑的欲望。还费了些笔墨讲春桃隔壁傻子家事件的处理,还有春桃一路捡纸的艰辛,塑造了一个在困难年代里努力、坚韧、要强的女人,最终还是摆不脱礼教的束缚。篇幅所限,几笔带过了向高对春桃的感情,有点疑惑为什么急着卖书却没买那顶洋草帽,两人的形象和与春桃的联系感觉描绘的都稍有薄弱,不过毕竟是《春桃》。最后结局是两个男人从巷子两边回来,有些理想化的处理,一边是自由的爱情/苦难中的伴侣向高,一边是礼教的道德李茂,终究,两个都放不下?

春桃真的是好坚强的女性,相比来说,两个男主角却一直优柔寡断。春桃是大胆坚定追求自己幸福的人,但处在当世,还是艰难,但她坚定的眼神看得人感动。另外,是不是没有旁人不明所以却说三道四,三个人一起也可以很幸福?是不是心里足够坚定,不被旁人左右,别人就夺不走自己的幸福?如果不够坚定,不够勇敢,是不是只能靠逃避来重新开始?春桃给了我们一个坚定的答案,一个哪怕现在,也是没人敢做出的选择。(茂哥的那个演员本身就是残疾人吗?没有腿看着跟真的似的)

试图在婚姻秩序与世俗秩序中进行调和,又一出惨案使得同情来考量爱情,混淆爱与同情,又以大爱的姿态进行包容,包容第三者又突破传统狭隘的观念。电影建立这一种姿态,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困苦,也显示了那个时候涸辙之鲋的爱情。但是就电影观感而言,粗粝的时代镜像之果,光影明暗不定,剧场化的对白,老派的作风,但是由于缺乏内心独白,使得人物的情感全部溶解到动作语言中去。总之,我总觉得小说要比电影好看(虽然没看过原著)。

電影呈現出的思想性放到現在都很超前,這種境遇放到現代任何一段男女關係中都值得大書特書和引起人們思想上的衝擊,春桃這個人物的過往以及她為什麼不在乎三個人睡一張炕的這種思想形成經歷是值得拍一部電影的。以前的電影演員表演很精彩,我特別欣賞春桃這種女性的性格,硬朗、乾脆。但電影表達手段和技術就很粗糙了,如果這樣都能充分利用上,那時的中國電影不輸西片。

我把这部电影归成为是披着柏拉图式爱情的女性独立电影。这部电影发行年代是一九八八年,根据许地山的短篇小说改编,这部电影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尊重了一个原著的创作,但是电影的格局相对于原著来说又很大,是80年代改编电影中较优秀的一部,电影中增添的世俗的眼光使这个故事不再只是三个人的对角戏。在乱世中,三个人看似复杂的爱情中,去体现一个女性独立的情感。

和原著相比,中规中矩,闪光点不少但不惊艳,倒是刘晓庆演的春桃的确叫人喜欢,这番的女性形象不说百年前,放到如今也是稀少且让人敬爱的存在。姜文的话,这种半憋屈半机灵的角色挺合适他,贼眉鼠眼、老阴阳师,属实本色出演,给力??。饰演李茂的演员可敬可佩,凌子风老导演也是煞费苦心,值得尊敬。不多说了,补作业了,又是个孤苦凄凉敲键盘的午夜喽。 7.0
一女两男,同一个屋檐,且春桃人格魅力确实是大啊!太先锋了。原著这样形容“ 自古以来,真正统治民众的并不是圣人底教训,好像只是打人的鞭子和骂人的舌头。风俗习惯是靠着打骂维持的。但在春桃心里,像已持着“人打还打,人骂还骂”的态度。她不是个弱者,不打骂人,也不受人打骂。我们听她教训向高的话,便可以知道。”
拍的太好了!姜文和刘晓庆也都演的太好了!就像<芙蓉镇>里那样默契十足。故事也很能打动人,春桃说:我谁都不属于,我现在属于我自己个儿。这句话,仿佛是对传统价值文化的反击,但她还是不得不在过去与现在之间选择一个,这是个艰难的抉择。那响亮的一句:换~取灯儿,隐藏了怎样的生活艰辛和不易啊!
春桃的女权主义觉醒啊,环境矛盾不复杂,唯一复杂的是两个男人的心理,一个女人的心思都不见得那么复杂,而这两个男人,一个回来了走不了,一个走不了也走了。一开始的色调偏红偏桔,热情,欢喜,而李茂回来之后就变得阴郁,象征着忧伤的结局。春桃和向高的特写等镜头都较多表现人物心理,李茂的则少了
节奏控制比原著好 其他两个人物也更鲜活 三角关系里每个人竟然都是善良的 炕上的夫妻生活细节看得想哭 院儿里外的人也都是好事的但善良着 刘晓庆版春桃多了份坚定从容和女性脆弱的一面。被打了针鸡血 活着呀 给自己看。姜文好稳当 像个大男孩又像个大男人 刘晓庆好美 美的利索 美的抹去性别
三人同屋,一女二男的人物关系,和许地山一如既往的女主形象而言,春桃也是被命运拨弄,但是她更用自己的意志来挑战,她有更坚定的自我意识,“谁的媳妇我都不是,我是我自己”,像极了子君。相比其他的作品里面的浪漫的异国风情,这部却有现实主义色彩。and姜文和刘晓庆让我想起来《芙蓉镇》。
春桃很复杂,一面是自个儿的事自个儿决定,一面跳不出礼教牵绊,层次差不多到了,又差一口气。但她仍算强韧。那么多碎嘴邻里,比贫穷要命。向高真心憨厚,姜文很赞。刘晓庆细节到位。找李茂演员下了功夫。修复版很鲜艳。三星半。#北影节#说话与手机亮光同样避不了,过道小孩一直弄塑料袋更要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