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利特高(《王冠》)饰演福克斯新闻创始人之一、前董事长罗杰·艾尔斯,塞隆饰演前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梅根·凯利,妮可饰演前主持人格雷琴·卡尔森,罗比饰演一个虚构角色、名叫Kayla Pospisil的助理制片人,珍妮饰演艾尔斯的律师Susan Estrich,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发条橙》《罗马帝国艳情史》)饰演鲁伯特·默多克,布里盖特·伦迪·佩恩(《非典型少年》《缩小人生》)饰演Julia Clarke,丽芙·休森(《小镇滋味》《忽然七日》)饰演梅根·凯利的助手Lily,霍尔姆饰演主持人Martha MacCallum,是艾尔斯的捍卫者,加雷特饰演主持人Sean Hannity,一直将艾尔斯视为第二个父亲,称其为“美国最伟大爱国战士”之一。
艾尔斯掌管福克斯新闻外,也是是共和党的风云人物,曾帮助选举了理查德·尼克松、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三个美国总统,也帮助发展了Sean Hannity、梅根·凯利、格雷琴·卡尔森等著名主持人的职业生涯。
2016年,因被多名女性指控骚扰,艾尔斯被迫辞职,凯利和卡尔森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新闻台尝试向凯利试压,强迫她出面支持艾尔斯,被她拒绝。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查理兹·塞隆 第77届金球奖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查理兹·塞隆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查理兹·塞隆
《爆炸新闻》下载观后评论: 每个角落的对女性的压迫都被展现得很好。性侵,性骚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quid pro quo在职场里如何被操纵。“When’s your contract up?”这种类似的说法,你能想到的只是一部分。一个lesbian连放一个sister的照片都害怕“被”出柜。重复的告诉别的媒体我没有被要求穿pants,然后下一秒就被Roger说,this is a visual media.... 实在值得推荐。那句“no one sues their boss”,Kayla说“you know what means to the rest of us?”你的沉默是更多人的不幸,虽然这种话语有它的问题,但是how hopeless that is for other victims?
因为无形中有了隔壁Showtime的迷你剧当参照物,所以不免对片中叙述角度产生了些许挑剔:Beth Ailes冷漠地注视着助手所点的寿司,让她惊恐回话着“这不是左派食物”;堪称众星捧月般地造出“Kayla”这个为数不多的虚构角色,亦将所有角色脸谱化鲜明画线,缺乏事件中对于她们他们所处困境中更深的情绪抵达。但流水星光和重重隐喻太具娱乐效果,自带热度的话题与有意义的故事摘取又显然在现今变得有意义。这种正面好感,连带一干主创最开始以“揭露”展开的创作努力不用被否认。但它值得用更为严肃、慎重与翔实的态度去完成最开始的任务---尤其是当《最响亮的声音》和《晨间风云》都成功地交出了属于它们的“命题作文”,并在很长一段时间为人津津乐道。
三星半吧。一开始还以为是走伪纪录片的路子,结果只有开头比较像。故事讲述得比较平淡,可能这就是受害者以外的人感受到的世界吧。电影里积极分发支持罗杰衣服的女士,最后裤子也换得无比之快,甘于受压迫的人,同时也在捂住别人的嘴巴啊。电影最后有这么几行字真的太戳我心了:“那些以职业生涯冒险挺身而出指控艾尔斯的女性们是第一批打倒如此有声望的公众人物的人,但绝不是最后一批”。就连对媒体了解这么深的资深女主播们,为自己发声都这么难,普通女性又该怎么办呢,她们要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面对未经历过这种事的旁观者,她们要怎么让人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她们要怎么让自己的声音不只是一点点水花而已?
这其实不能说是一次女性的胜利、弱者的胜利,或者只能说弱者没有软弱下去,得到了正义,但不是胜利。事实上,确如罗杰所说,扳倒他的并不是这些女性,而是背后的力量。默多克的儿子们、民主党的势力,都有着巨大的动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能说,女主持人的这次破釜沉舟的出击,在恰好的时间点,恰好打在了七寸上。用道德这个能判人有罪而不是政治倾向只能算争议的点上,彻底扳倒对手。其他站出来的女性,只是为了把罗杰的棺材板钉的更死,以及凸显女性在这样事件中的勇敢。而事实上,尽管罗杰下台了,但他没有被定罪并得到高额遣散费,受害者得到的是封口费,而这样的事情终结了吗?
一部几乎是真实演绎的传记电影,讲述2016年美国传媒界风云人物,福克斯新闻(FoxNews)创始人兼前董事长——罗杰·艾尔斯如何倒台的全部过程。前半部分节奏相当快,政治事件(主要是美国总统大选)和媒体辩论都处于白热化状态,福克斯女主播梅根·凯利还和特朗普互相攻击,成功吸引一波眼球。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影片中指控罗杰骚扰的女性们齐聚一堂,互飙演技的过程看得十分过瘾,观影过程可要全神贯注,因为节奏真的超级快!整部电影给了饱受办公室PUA而不得不忍受屈辱的女人们一个正面的示范。不得不说一句,媒体操纵政治,美国电影人就是这么敢拍呀!
开头给出川普竞选的时代背景到中段才明确的说这电影是在讲FOX高层性骚扰的那件事一开始我就觉得员工计划性的报复老板是不是动机不足?三个女性三条线除了说是在维护女性自身的利益实在不能让我相信人物逻辑标榜爆炸新闻这个引爆点看起来也没那么可燃平铺直叙那又为什么不梳理出一部纪录片虽然全球新闻好像每天都在看这也没过几年但我真对FOX的这件事没什么印象节奏真的好快啊每个人说话也好快啊快到能把电影里面没讲清楚的东西藏起来每次看这么快节奏的美国电影我的好感度就自动降低观感真的好差非要让我特别集中注意力听你们讲了什么一直瞎逼逼那还要视听干嘛
这个片子的剪辑和形式都与普通剧情片不一样,可以说是纪录片碎片剪辑和剧情片人物设置的结合,其实还混揉着纪录片的采访形式。确实会让看惯了剧情连贯性剪辑的观众感到不一样甚至跟不上节奏。但是总体拼起来还是完整地讲述了这件爆炸性事件的经过。即使是碎片剪辑,老戏骨们的演技还是将女性受到性骚扰之后的内心挣扎表现了出来。但是不得不说,作为一个第一次观看这种形式的电影的观众,这样的表现形式还是让我有点水土不服。最后,只想为站出来了的女性说:Well done and best wishes.
很完整意义上的一部纯女性色彩的电影,很常规化的社会现实视角,动用一大众最会演戏的明星,讲述一个最通俗的真实新闻发生。演员的表演准确到位,基本还原了新闻素材的再现,前半程的节奏明显较快,有时会有点跟不上剧情的走向,但这也合乎情理,因为电影重点要讲的也是后半段新闻事态的发酵和扩张后,关于人性的审问和良知的发现。最正常意义上的一部商业电影,看的出很多直白易懂的职场潜规则的被迫无奈,无论文化背景与否;也看不出什么更为深层次的隐喻和内涵,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出发……
这部半纪录片式电影垮在剧情冲突不大,过程不够刺激,主要还是剧本的问题。查理兹塞隆的角色发挥空间有限,作为Fox News当家主播,她的权利和地位不允许她在情绪上有更大的波动。不过作为影后,她的表现整体还是比较失望。反而玛格特罗比这个虚构角色发挥空间更大,她也确实是本片最亮眼的,一个颇有野心的小职员终于下定决心给女友兼同事透露自己确实被潜规则时,诉说过程中的痛苦、恶心、悔恨、各种情绪都变显得很到位。至于妮可基德曼就正常发挥,无功无过。
职场性骚扰话题被放入了这么大的风波之中是此片看点之一,但真实的职场性骚扰却渗透在各行各业。被骚扰对象总是被迫处在一个两难境地之中,要向上爬还是要保持尊严本不是一件相互矛盾的事情,可当权者偏偏喜欢将皮球踢给对方,以此来成就自己手持权利无所不能的快感。当权者称此举为“双赢”,而受害者却要永远笼罩在阴影中,恐惧着,隐忍着,自我厌恶着。很可悲也很真实的电影结局是:一个出头鸟倒下了,而其他人依旧侥幸,直到事件一次次发生,最终落在自己身上。
7.4/10,总体还是太平淡了,演技在线,塞隆最佳,罗比打电话流泪那部分最戳中我。差在剧本了,在起诉发生前的剧情太长而且没有重点。爆炸新闻也不够爆炸,老色鬼是倒了,但也得到了天价赔偿金,他并没有付出最大的代价。整体太平淡,冲突没有制造出来,一个录音就完事了,歇菜了。这部片的题材这么好,阵容这么好的情况下,没提名最佳影片,真的可惜。更可惜的就是如果质量够好,冲奥真的很有希望,奥斯卡影后哪里轮得到齐薇格,朱迪演的很好吗?不觉得。
塞隆主演的女主播实在是太有范了,有气质有气场。电影节奏还是比较快的,在老美的环境像盒快餐,不过里面几处对话很精彩,电梯三个女神的那一幕眼神绝了,片子讲了经济学没有说的问题,女色本身就是资源是可以用来交换价值的,这种寻租行为太常见了,所以这类故事在中国早就见怪不怪的,现在已经到了公开可以说女的职场比男的有优势的年代了,这是人类社会特别是某些资产阶级发展掌握资源过剩后的必然了,只是谁先不“忠诚”谁先说出真相不过是第二个问题。
场景的切换和剪辑的确是稍显凌乱,有些进程也有点跳Tone,剧情也较松散让人不能感觉到一鼓作气地观看,总是有点洞一下西一下,不过演员的表演的确没得说,电梯里互相揣测猜忌、小女孩在大佬的办公室里战战兢兢地拉起裙子以及该女孩在雨天打电话向自己的同事哭诉令人印象深刻。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拍得较稳,但是这么有轰动性的题材拍出来却缺乏一定的强烈张力,实在有点可惜了,不过女主塞隆的表演极其到位而且气场也是真的很罩得住!必须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