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家卫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将新派浪漫感觉和MTV式视觉映象处理带入港产黑社会动作片,大大提升了本片的艺术素质,而四名年轻偶像演员在片中的精彩演出也令人为之眼前一亮。刘德华饰演好勇斗狠却极讲义气的黑道分子,为了照顾不成材的好友张学友,跟狠角色万梓良结仇。他跑到离岛养伤,结果跟好女.《旺角卡门》下载观后评论: 32,刘德华目前看过的最好表演,同时是王家卫目前为止最烂一部。我的观影心态变化如下:哇张曼玉好年轻,王家卫处女座构图就这么强啊,还有学友哥的表情包看,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刘德华演的真好,不过学友哥这个角色让人怪不舒服的;也还行吧,看在华仔和曼玉的爱情戏把学友哥这个角色忍了;不行,实在忍不住了;王家卫xxxx(脏话)。情感铺垫和表达的稚嫩我可以理解,王家卫就是王家卫,还是能够看出来比别人强的地方,诸如构图和节奏。但是张学友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恶心了,他这条线基本上把整部电影完全毁了,所有的行为都不像一个正常人。张学友本身演技也被高估,他在里面挤眉弄眼的做作表演和糟烂的剧情基本上把这个角色变成了比港囧里面的包贝尔还要恶心的人物,所以反派xx我居然想到的是“舒服了”和“尽兴”,太离谱了,好烂的处女作。
故事情节没有突破老港片的窠臼,依旧是不可兼得的兄弟情与爱情之间的抉择。重情重义却身不由己的浪子故事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真的风靡一时,现在看起来都很有怀旧的力量。虽说第一部王家卫还不是那么王家卫,台词与影像倒是初见王氏风格,比如藏起的玻璃杯与掉帧的手法处理,尤其是结尾部分的影像冷峻得就像《重庆森林》的前半段。配乐也是老港式的粗糙,流行金曲的MV插歌模式看起来虽然显得生涩,但是无论粤语版的《激情》与《痴心错付》,还是国语版的《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与《忘了你忘了我》都是非常经典的曲目(王杰的浪子形象更是契合本片)。国粤两版在配乐和结尾处稍有不同,国语版结尾除了电话亭之吻闪现,乌蝇“一时英雄”的台词紧跟着闪现,其实是画蛇添足的,还是原声版较为工整。P.S.刘德华上车时摸头杀张曼玉好暖。
好导演要完成2件事,一是要讲完一个三幕式故事,二是要通过运镜和画面实现视听语言的突破。王家卫个人风格浓烈,镜头能力强,善于运用光影变化,打光,黑块和模糊来增强画面质感,使用大片纯色冲突的色调来凸显风格化,寥寥几笔的配乐在他舒缓的情调当中恰到好处。忽远忽近忽快忽慢的镜头增加了情节张力,这不因为拍摄时间比较早,并没有那么王家卫。电影里使用的冲突和对比强烈,像凶杀和爱情。勾勒的细节很美,点一根烟都很有味道。在小清新的浪漫当中,隐藏着暗涌凶残的疯狂,流亡的,被遗忘的宇宙,他的故事总是丧家之犬的爱,没有未来,也未必有过去,昆汀一样挑逗着你残存的叛逆。运镜摄像配乐叙事风格化,无短板的大师。张学友的演技很棒,刘德华反而不太贴脸。几段流行音乐带感,男女主拉手狂奔很心动。表情包很有意思。
29岁的?️首次出手水准就压倒了师父谭家明视觉上的巧思师承谭,「戈达尔通俗化」情状的营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有了谭不曾有过的梦幻和温柔最敏锐的是,他跳脱人物在情节历程中凸显性格的惯常思路焦点转移到捕捉演员身上携带的气氛,令张曼玉脱胎换骨,令张学友演的酣畅淋漓?️最核心的创作信条自此生根发芽具备了一个好导演应有的「皮格马利翁能力」流畅的叙事中偶有断裂,不完美的剧作遍布细腻周到的情境安东尼奥尼那种「隔靴搔痒的调情」,漂洋过海来到了市井气的香港藏起杯子的张曼玉:恋物癖?️开启转山绕水,用一百种方式说爱你的闷骚之路尽管角色都是一根筋,姿态和气质却叫人过目不忘在这个斯科塞斯式文本里,长出了「王家卫电影」的确,那些后来的「王家卫标志风格」在本片里才是神来之笔
几年以后的今天,又重新看王家卫自编自导的处女作。那时候王家卫还不是后来的王家卫,张曼玉还很青涩,张学友,刘德华还特别年轻。那时候,张叔平还是美术指导不是剪辑大师,摄影指导是刘伟强他还没有当导演,王家卫还在讲他的兄弟情义,兄弟大于儿女情长,铁汉与柔情,江湖还是爱情?那时候,88年的他们。/张曼玉掉落在玻璃瓶中的药,刘德华扔进海里的那个藏起来的玻璃杯,张与刘在道路上行走喝着同一听可乐,吵闹的黑白道爱逗留玩的麻将楼,张与刘在海边的道路上奔跑到电话亭亲吻的场景(手持),结尾倒下的刘,红色,蓝色(麻将楼调色),那时候,墨镜王对色彩的运用还不特别明显,但已使我很喜欢了。(2019.1.2日)
冲着乌蝇哥的表情包去看的,却被王家卫处女作的成熟与独特格调给彻底打动了。这部带一点文艺风的老香港式江湖兄弟情电影,比他后来那些上升到玄学境界、其实更多时候我觉得装得有点过头了的电影更真挚和动人,真喜欢八九十年代港片的独特风情,那些角色的打扮与腔调,充满流金岁月味道的配乐,都很难再被复制了。几个主角的演技也都好到让我时不时就暂停下来回放重看,那些年二十来岁的张曼玉、刘德华和张学友,真是太美好了,其中最喜欢张曼玉车站告别的眼神,让人心碎,而张学友的演技真是浑然天成,层次感十足。不过……乌蝇这家伙真的也太能惹事了吧,就他这吊样,能平安活到二十多岁而没被人砍死我觉得都算是件奇迹了。
王家卫最早的电影了吧(至少是主要电影里最早的),果然谁都要有个成长的过程,墨镜王也不是一天练成的,但是这个起点就已经很高了,只是相比后来而言还不成熟。故事本身还是港片当年流行的元素,加入了王家卫个人的经典拍摄手法,好吧其实也还有他创作的风格融合在里面,但实在感觉不明显。但是这个结局实在是太难受了,给减一星,所以我本来是想给四星的,看到最后很生气,三星,我不想让华哥就这么死了,真的不想。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只有乌蝇这样的细佬,才能凸显出华哥这样的大佬,一生平安是没有英雄气概可言的。张曼玉的清纯气质让人不得不爱,让我想起我的初恋女友,如果我真的有初恋女友的话。还有她的脚好好看啊。
那个时候王家卫还是个地球人,老实讲故事,每一个冲突和柔情都可预测。摄影风格已略见雏形,红唇霓虹灯让旺角像是一场午夜梦魇。绿色的滤镜让黑帮的午夜世界显得暧昧和缥缈。旺角,鱼龙混杂的地方。有人想要出头,有人想要当英雄,有人想与美人共枕。每一次的奔命都像是终点,每一次的缠绵仿佛是在告别。王家卫总是可以把简单的故事拍得格外浪漫,兄弟之间的义气可以是在狼狈之时依然轻付他的头发,男女之情是在电话亭内迟了太久的拥吻。夏天的香港让我觉得寒冷。王家卫把他的秘密全部藏在那只杯子中,之后他所有的电影都有那只杯子的影子。旺角卡门,等待重逢。
最近很喜欢那个年代港片的味道,风扇,午后,冷气,冰箱,Call机,有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油腻感。这是一个猜得到剧情走向的故事,也尚未形成熟悉的王家卫的风格,从那句杯子的台词可以略窥一二。张学友把乌蝇这个角色演活了,没想到廿几年后影片中的经典镜头化作表情包又火了一把。华仔就是真正的old school大哥形象,带种,真正为细佬着想,讲义气,爱揽责任,识大体,顾大局。很遗憾做了大哥,就注定辜负爱人。原本保持得很好的华仔意外爱上了表妹,在木已成舟前表明心意,却毫无意外地再一次辜负。莫入社团,一旦踏入江湖,真的身不由己。
这部片子记得小时候看过了,不过好久了,本来是回顾一下乌蝇哥的,没想到还是感触挺深。我没想到我对那个医生有那么深的感触,虽然他只有两个镜头,但是我却看到了他的心酸,他辛辛苦苦爱了阿娥那么久,甚至阿娥都快打算和他结婚了,最后也比不上华仔的回来,你能说这不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么,舔?真是一无所有了。。乌蝇哥自然不用多说,歌神最佳男配实至名归。华仔去砍人时那段王家卫经典的手摇镜头我看得有点痴,那杀伐果断的动作,配上华仔凌厉的眼神和大哥的气场,让我感叹打架也是门艺术!
最不王家卫的王家卫电影#苍蝇最后去赴死,以及华哥陪苍蝇一块赴死那是整部电影最让我动容的地方。苍蝇所坚持的价值观“钱可以不要,但面子不能丢”,他最后用死去践行了这套人生理念,这本是很傻的行为,但我却不免觉得可悲,可悲中透着滑稽,滑稽中却尽是无奈。人们又何尝不是靠着笃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而活着,甚至为了这些而去赴死。苍蝇为面子而赴死,华哥为兄弟情谊而赴死,这中间可能有世俗上的高低之别,但其中透着的辛酸又有何不同呢
王家卫的处女作,他向来淡化剧情、注重营造气氛,苛求细节,艺术风格渐渐浮出水面。男主角是街头混混,朋友也是,绝对的社会边缘人。面对单纯的表妹,他心里喜欢,却还是说了“因为我了解自己,我不能给你什么承诺。”有无奈,也有惭愧。结尾,他依旧选择了去救朋友,倒下之前,他脑海里出现了和表妹在电话亭拥吻的画面。爱而不得,不是不爱。我糊里糊涂地看完了,但还是被女主角安抚了很多。就这样,评3星吧,有1颗⭐是因为她。
前面看了好一会儿都没意识到是王家卫。但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好面子很表层,关于尊严,关于be or not to be这个问题。怎么在社会关系中构建出自己的意义,但乌蝇又似乎仅仅只是追求着马斯洛的尊重需求,看他家庭的描述能直观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不被爱也不被需要,在社会中找不到位置,连在现有社交圈也得不到尊重,最后的寻死一定是必然的。不太像王家卫的直白感可能会让人不去想那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