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大卫·斯特雷泽恩 /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 乔治·克鲁尼 / 杰夫·丹尼尔斯 / 小罗伯特·唐尼 / 弗兰克·兰格拉 导演:乔治·克鲁尼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编剧:乔治·克鲁尼 / 格兰特·赫斯洛夫 类型:剧情 / 历史 上映时间:2005-10-14 别名:晚安,祝你好运 / 各位观众晚安 用户标签:美国,政治,GeorgeClooney,历史,美国电影,乔治·克鲁尼,剧情,2005 片长:93 分钟 imdb编号:tt0433383
这部电影记载了上世纪中叶美国一场轰烈的政治抗争,此次对抗冲突是美国新闻界和政治史册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在冷战的背景下,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 Himself)作为新兴政治人物崛起,他以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而闻名。麦卡锡用强硬的手腕,搜集国会内的共产主义分子资料,实行高压的政治迫害,意欲掀起席卷政坛的反共风潮。
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爱德华(大卫·斯特雷泽恩 David Strathairn饰)和他的同事们对这个政治阴谋坚决抗争。他们用自己的新闻理想、新闻阵地,毫无退缩地与麦卡锡主义对抗到底,并把这个丑陋的政客拉下政治舞台。爱德华和他的同事,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格兰特·赫斯洛夫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乔治·克鲁尼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大卫·斯特雷泽恩
《晚安,好运》下载观后评论: 基于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便在Murrow和McCarthy之间选边站并不见得是个聪明的决定。此时此地,讨论这部影片所宣扬的和所反对的都不是一件讨喜的事儿。只有影片结尾,Murrow的那段讲话可以稍微品味一下:对于媒体而言,迎合受众、娱乐受众是最趋利保守的选择,恰恰也是最不体现媒体价值,甚至最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的选择。当然今时今日,媒体也不见得有什么能力做出选择。GeorgeClooney纠集了一群高颜值戏骨男,演了一出没几个女性观众愿意瞥一眼的戏,只讨好了几家精英媒体。????????????????
"This instrument can teach. It can illuminate and it can even inspire. But it can do so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humans are determined to use it towards those ends. Otherwise it is merely wires and lights in a box." 片尾的宣言直到今天依旧振聋发聩,或者说在今天更加振聋发聩。
大概是克鲁尼导演的第二部长片?简直惊艳,镜头调度无与伦比,高锐度的黑白镜头看起来复古又漂亮,整部片子严肃而不沉闷,风格类似纪录片,但是自然而然的拍出了紧张感和热血感,片子结尾再结合看现在CBS出的节目,非常讽刺了。整部电影台词量大到头痛,而且需要很强的背景知识,我只看了个一知半解,很久没看过这么challenging的英语片了。现在才发现Participant出品的电影风格真的是一脉相承的,看过几部就很容易识别出来,但是每部的针对性又都不同。
信息密度太高,而且叙述缺乏高潮,缺乏相关背景会看得一头雾水,不过不可否认它很有力量,每一段男主的演讲都值得抄下来“现在的我们富有、臃肿、安逸并且自满。我们对令人不快或烦忧的事务具有一种固有的抵触,我们的大众传媒体现了这一点。可除非我们立刻从这种自满中警醒并认识到我们的电视业大体上正被用来作为分化、蛊惑、消遣和隔离我们,那么当等到电视业和其投资人、观众以及专业人士看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就已经太晚了”
信息迟滞闭塞的时代,每天的新闻联播就是整个世界。新世纪网络革命,革的首先就是传统媒体。但是,20年过去了,媒体变得更好了吗?被阉割和自我阉割的新闻报道,追求流量的泛娱乐化,欲望与资本结合的声色游戏,责任和良知沦为笑柄,大众被蛊惑,社会在堕落。我们还未实现百年前先贤们希冀的民主启蒙,就抛弃了客观和道德的准绳。七十年前大洋彼岸这群对抗麦卡锡的新闻从业者,足以让当下衣着光鲜声色犬马的新媒体们蒙羞。
坚持新闻理想和追寻真相的故事总是很inspiring。我们需要的是像Murrow在演讲中说的,news and media that enlightens the public, otherwise 电视机(手机)不过只是闪着光的盒子。当然,我们也需要提高新闻素养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才能够更加接近真相,才能以史为鉴。在2020年初看这个片子更有启发意义。
现今有了互联网,民众更倾向于自己寻找真相,但是网络世界的假新闻、新闻反转,一次次让人们质疑什么才是真相,谁说的才算真相,返回去看,能有这样直接揭发真相、启发民智的节目,实在是一个社会的幸事,但是如今商业资本已经擅自决定了我们能看的就是无脑偶像剧、剧本综艺,资本推出什么就一波热捧,一下又换掉,数不清的网红潮流太让人烦了,未来的新闻理想该如何实现?
1.看这部电影的豆瓣评论区就知道,10多年前,为什么中文互联网社区会流行一句话叫“楼主好人,下辈子美利坚”。更令人感慨的是,2020年的美利坚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2.和娱乐作斗争,和“从不审查,一直支持并保护你”的老板斗争,和人民大众斗争,这是每一个严肃表达者都绕不过去的坎——人民不需要义正辞严的说教,抽着烟带领大家思考的莫罗渐渐消失。712
四星半,黑白质感和恰到好处的OST。每次看到美帝国人民讲述他们媒体人的时候我就无话可说,The fault ,dear brutus,is not in our stars,but in ourselves.我甚至不想说审核制度和对政治人物或权力作为的评论,仅想说现实在指责节目影视内容庸俗化,却也并不需要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使得民众开智的内容。
好久没有看电影hhhhh废成一条咸鱼。可能看惯了现在电影的浮躁,觉得有点不够紧凑…像纪录片一样细腻,不过也因此有点冗长…除了敬佩莫罗那一代的媒体人,我还能说什么?他们敢于对抗权威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能够一直继承下去。惊喜看到了越狱里的tbag,还是他贱贱的讨人喜欢的样子hhhhh。镜头里的光影真好,点燃的烟都飘出了节奏。
新闻人的话真的严肃又好听。很少看过主演的作品,只记得谍影重重了,这部里他慢条斯理却气场强大,有点深沉的一个角色,演绎的不错。克鲁尼选剧本选的不错,呈现的平淡又深刻。美国总会有这种带有反省的片子,不知道是夸自己还是骂自己,但能拍出来真的令人羡慕。决定多刷,简单的好电影。偶对了,黑白电影配上香烟咋这么有味道。
乔治克鲁尼用黑白片,用古典爵士,讲一个算不上故事的故事,似乎任何细节都恰到好处。因为,这是历史。就像很多人曾经讨论过的历史和小说的联系与区别,故事片和纪录片也是有联系的。所以,为了说一个真实的事情,何必不用任何小技巧,就是说这件事情呢?这种平铺直叙,正面描写总是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也正是这部电影的感觉。
一部紀錄片似的電影。美國新聞工作者可以大展拳腳的背後,是公司高層的支持,和仍然大的表達空間。就算是政府議員盤問所謂赤色同謀,也在無數人監督下保持基本風度,有理有據,更可況還有其他議員掣肘。麥卡錫自己也要應付他人的質疑。一句話,這種輿論環境,在美利堅當年算得上白色恐怖了,可PRC至今也營造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