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珠穆朗玛 绝命海拔 巴塔萨·科马库
◎译 名 绝命海拔/圣母峰(台)/珠峰浩劫(港)/珠穆朗玛/远征珠峰/珠穆朗玛峰
◎片 名
◎年 代 2015
◎国 家 英国/美国/冰
◎译 名 绝命海拔/圣母峰(台)/珠峰浩劫(港)/珠穆朗玛/远征珠峰/珠穆朗玛峰
◎片 名 Everest
◎年 代 2015
◎国 家 英国/美国/冰岛
◎类 别 剧情/惊悚/冒险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上映日期 2015-09-02(威尼斯电影节)/2015-09-25(美国)/2015-11-03(中国大陆)
◎IMDb评分 7.3/10 from 46,406 users
◎豆瓣评分 7.5/10 from 1978 users
◎片 长 121分钟
◎导 演 巴塔萨·科马库 Baltasar Kormákur
◎主 演 杰森·克拉科 Jason Clarke
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约翰·浩克斯 John Hawkes
罗宾·怀特 Robin Wright
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迈克尔·凯利 Michael Kelly
凯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萨姆·沃辛顿 Sam Worthington
克莱夫·斯坦登 Clive Standen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Elizabeth Debicki
米娅·高斯 Mia Goth
马丁·亨德森 Martin Henderson
凡妮莎·柯比 Vanessa Kirby
汤姆·古德曼-希尔 Tom Goodman-Hill
森尚子 Naoko Mori
◎简 介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恩·克拉考尔所著的《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故事源自于1996年的真实事件,讲述了友善谨慎的罗布·霍尔(杰森·克拉科 Jason Clarke 饰)率领的新西兰“冒险顾问”登山队,和风趣搞怪的斯科特·费雪(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领队的西雅图“疯狂山脉”登山队,在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相遇,他们相互竞争,又彼此帮助。在攀登过程中,两对队员们的身体机能急速下降,在应对体力衰竭、缺氧、雪盲的同时,他们又极为不幸地遭遇了一场剧烈的暴风雪,因此命悬一线。
花絮
.影片改编自1996年真实发生的珠穆朗玛峰山难事件,素材主要来自亲历者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kauer)所著《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一书,以及其他幸存者的著述采访。
.乔恩·克拉考尔是美国《户外》杂志专栏作家,在《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前一年(1996年),他还发表了《荒野生存》,讲述美国人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经历,后被西恩·潘拍摄成电影。
.克里斯蒂安·贝尔原定出演主角Rob Hall,但为了拍摄《出埃及记:诸神与法老》而退出本片。这个角色后来由杰森·克拉克出演。
.在贝尔退出之后,导演巴塔萨·科马库修改了剧本,让Rob Hall原先第一主角的地位下降,戏份分配变得更加平均,变成了群戏结构。
.除了在本片中,同年《终结者:创世纪》中杰森·克拉克也顶替了原定克里斯蒂安·贝尔出演的角色。
.片中纪录的96年山难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发生的最严重的登山事故。然而就在影片在尼泊尔取景期间,2014年4月18日珠穆朗玛峰的一场雪崩夺走了16名登山者的性命,死亡人数超过了96年山难。
.导演科马库坚持不使用绿幕或特效来创建冰雪环境,而是把剧组搬到了尼泊尔的一座山峰上,在风雪中实打实地进行拍摄。
.Rob Hall(杰森·克拉克饰演)是第一个五度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登山者,而他的妻子(凯拉·奈特莉)是是第二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来自新西兰的女子。
《珠穆朗玛/绝命海拔》下载观后评论: 目前正在做一部关于登雪山的纪录片,每日面对着庞大的素材不知所措,只得看此片找灵感,发现这部电影真的极致真实还原,和我看到的纪录片素材拍摄的内容非常相似,雪山攀登没有大起大落和戏剧性设置,下撤途中有时就是说没就没了。纪录片素材中有个采访询问攀登者看到雪山遇难者的问题,在一连串“如何看待”“自己怎么办”等等带有指向性的追问下,登山者回答“死亡”。素材看得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登山家最后的归宿就是雪山。每一个登山者早已预设过自己假如留在雪山上会怎样,但他们还一如既往继续攀登,甚至双脚被冻掉截肢的外国登山者出现在珠峰大本营上,作为我自身而言,很难再像电影中记者一样询问“为什么要来登珠峰”,这就跟热爱电影的人一样,很难回答“为什么”深爱着电影。
重现了90年代喜马拉雅登山热时发生的著名灾难事件。那会儿自己还小,犹记得当时电视上还经常有报道谁谁谁又登珠穆朗玛峰了,哪哪哪个登山队又遇险了,那些新闻是对我科普珠穆朗玛峰的第一课。这些年随着物资、科技、装备越来越丰富和先进,登顶似乎变得容易多了。而那些先驱者们始终贮立在那里,成为后辈的目标和路标,代表着人类每一次攀登高峰的勇气。个人认为该电影不是传统意义的灾难片,更偏向传记记录,通过特有的角度,犀利指出事件的发生在于人为,也警示着后人随时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Ps:可怜我们杰克打了个酱油就永远埋葬在那儿了?
又是个在最近全国冻傻的暴雪天里应景的电影,基于真实山难事件改编的,没有太大的戏剧性冲突,如果想看刺激灾难片的话会失望,这部电影整体给我的感觉更接近于一部纪录片,虽然对登山不太了解,真实的登山和山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吧。看了些影评里面的资料,说导演是很克制地想要尽量客观还原这次山难,觉得很贴切。登山者们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很值得敬佩,不过对我这种阿宅来说还是比较喜欢宅在家中开着暖风机捧着热茶看看电影2333
没有很drama牺牲和对立的戏剧化情节,很简洁的叙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发生山难的过程和一些细节的铺陈,全片无功无过。但感觉立意比较模糊,导演除了描述故事缺乏意义性的表达,是敬畏是警示是悲歌还是换角度认识生命或是执着登山的意义等等都没有,因此让影片没有厚度。总体来说还是喜欢,因为写实的让观众见识了登珠峰的过程,已经山上无与伦比的风景。
先看了Into Thin Air的case。首先,激情梦想这种东西一定是以生命为前提;而Now or Never 这种话也是易情形而定的。重要决定前一定要理性分析后再follow your heart,并且永远不要靠别人做决定、智力上偷懒,因为别人也有可能在看你如何做决定。最后,同情心和原则 还是原则更重要。
在学校里的时候曾经有个朋友酷爱爬山,一年会去half dome爬几次。有一次摔得很厉害打石膏半年,康复后继续攀爬他爱的那座山。如萨特所说,“人不外乎是他意图成为的东西。人实现自己有多少,他就有多少的存在。因此,他是他行动的总体,是他的生活“。这也是他们摆脱荒谬的方式。影片本身有些平淡,纪实性胜于戏剧冲突。
要了解这次珠峰山难的最好办法还是读JonKrakauer的那本IntoThinAir,这片子水分太大。没有以某个或某几个人物为叙事主视觉,用力很平均,人物又不少(卡司有很多好演员却没什么发挥),结果就是这么一部中庸之作。这场山难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但这片子全然只限于勾勒一个概貌,未及深入。
在凛冬的帝都看的,cool~因为故事取自真实的96珠峰山难,所以特别写实。3D的冰川暴雪特效,大牌星脸云集,已经值回票价。在通常对普通人登山是“爬大山,作大屎”的执念下,如何理解很多不合理的坚持呢?价值观的问题很难讨论。但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一个支点,有的人在心中,有的人在山峰。
三年前偶然看过很多细节没有看懂今天得知一位好友即将去hikeeverestbasecamp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重温了这部电影无限敬意无以言表nothingbutthehighestrespecttotheclimbersandthemountain!希望自己把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山上你永远不知道天气在下一秒会怎样变化。所以也就别觉得自己能战胜的了大自然。遗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别为了那一时的顶峰就不管不顾,害了自己搭进别人的生命。如果连再一次冲击的勇气与决心都没有,登顶了也并不代表成功。人要懂取舍,该放弃时学会放手,不要盲目自信,带着敬畏之心去攀登高峰。
2017第85部不作不会死,热爱极限挑战的人,要先做好死的准备,你去挑战大自然,想着征服它站到山顶,就要想好有可能会遇到各种死的情况,因为困难重重才伟大,死在大自然的神山上,我觉得并不可惜,也不可怜,因为花钱自己选的路,有什么可怜的?大自然并没有想要人类去征服它,它也有它的威力
剧情上很平,没有侧重的叙述让电影像一部流水账,人物塑造上乏善可陈,缺少立体的灵魂人物。剪辑略混乱,如果没有对山难有所了解,很难理清楚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经常看着就会奇怪这个人怎么会在这里、他要去干什么?这也导致了导演只能用粗暴的煽情来调动情绪。没有立场的拍,还不如拍部纪录片呢。
啥事啊?不是一开头说的19人无人遇难吗…居然道格就这么掉下山了,领队之一也冻住在山上。想起知乎里回答说,在山上要克服的困难往往比想象中要多,征服珠峰前要靠自己的意志力,还要看着一路上遇难在珠峰的尸体,心理压力很大,面对着极端天气,人类真的很渺小。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不见。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