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哀號劃破了優美的巴哈樂章,一顆帶血人頭從陽台滾落屋內,受害者身首異處,死狀奇慘。查明屍體身份後,警方很快鎖定六位嫌犯:黑白通吃的暴力惡警、患有亞氏保加症的自閉宅男、大膽染指學生的名校教師、家庭破碎後寂寞抑鬱的學霸少女、終日閉門苦練琴藝的邊緣少年,以及隻身赴港求存卻屢遭歧視的南漂妓女,每人都與死者有著複雜難解的恩怨情仇。如果真相只有一個,兇手將會是誰?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黄璐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林善
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谭家豪
《G杀》下载观后评论: 能够把那么多无关係的G串连在一起,勉强能自圆其说,已经很不错,新一代演员的演技还可。但不论在剪辑还是剧情,都有须改进的地方。太多镜头的切换,在未建立好一条线后,急于开展另一支线,而且太多与剧情无关的镜头,眼高手低。第二,剧情交代太故弄圆虚,有一部份的G是不错,但例如GUTS的推进太与主题无关。第三,导演是不是期待每个人也看过茶花女,2001太空漫游?,偶然借鑒别人的作品是好,但过多了如装逼。而且这作品从一开始给我一种低配版发条橙的感觉。第四,导演还是有祟英之心,香港人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内地,最后一幕交代的时候说杜汶泽和鸡才配,与与雅随和的亲母错配,来比喻政治,是不是太面谱化?不过,这个后母-老师-淋病这种循环关係线,来暗讽香港政治,如果你是香港人,你一定知道淋病是谁,看懂了会心一笑,5.8吧
前面有惊艳到我,学日本片学的很像,把香港拍出日本味道,大量环境空镜拼凑,v.o.很强势地给了我一个氛围和世界。但到了后半段的命案,一下跳到韩国片风格,节奏出奇慢而拖。g的结构,也变成了为了圆结构的拼凑。好了,说到人物,每个人物都在不说人话,他们的情绪全都是在给你灌输情绪,交代内容,而不是带你进入人物世界和生活。那,当人物逐个爆发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怪。你很清楚导演根本不相信他在电影里所传递的价值观,那种阴暗,一切都是停留在嘴上,在贩卖阴郁。人物都能在以前的电影里找到某些影子。真的难看。你想要我同情小梅?是,我看出了那么一点榴莲飘飘的影子,但是真的抱歉,你只把她当一个工具,但陈果当她是一个丰满的人。很多电影都出现了这种所谓的阴暗,你本质上真的信吗?我唯一看到的真诚的东西,只有对香港的爱
这边是小清新的校服与明媚的阳光,那里就是阴暗污垢的地下秩序与模糊不清的正邪交替,真小人伪君子们粉墨登场。剧情跳跃且撕裂,野心明显得来浅薄,故事发展有强行拼凑的痕迹。这是导演处女作,更像是一部控诉片。剧中不遗余力的表达他们的年青一代的意识,带有强烈而鲜明的立场,当中夹杂大量演员本身的私货,不乏粗鄙与中伤。几乎每一个主要人物,每一句煞有其事的台词,你都能感受到那些影射对指的内容,弥漫着愤怒的气息和难以调和的矛盾。单从文艺片的角度来说,有想法但不新鲜。从立意上,根据观众本身的立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观影感受,也许振奋雀跃,也许嗤之以鼻。不管怎样,频繁的借作品去表达诉求,电影就带有了强力的目的性,像各自阵营里的宣传片。挺没劲的。
2.5 典型的用力过猛,多线叙事、碎片化剪辑、浮夸的人设与表演、符号隐喻,但导演显然掌握力不足,这些创想杂糅到一起并没有形成所谓的cult风,反倒使电影叙事调度变得混乱不堪、观感低劣。以g开头单词串联故事,牵强附会,并不能和故事有机结合,怀疑编剧是不是写不下去了翻了一晚上维基百科?以及,创作者对于“私货”的热爱显然超过了电影本身,为黑而黑的政治梗嵌入生硬而又低级,更可怕的是那个为“私货”而创造的结尾反转,毫无逻辑可言。港人的心态还是孤岛,威胁、黑暗、渴望逃离华语世界。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影像风格相当成熟且有地域美学特色,充满后现代色彩,这或许是港影的一个优势,值得我们虚心学习。
看得一言难尽 用力过猛 想象中是香港制造2019 但相似点大概只有粗糙 cult片mv偷拍小视频特质兼并也是很神奇了 有些风格化时刻幽默好看 但整体美学和逻辑我?? 社会热点槽点一锅鲜血四溅 “香港越来越差了”“香港越来越红了” 就这俩道理和愤怒翻来覆去 翻译成电影语言反而显得多余且无力(讲真“上访会死人”在此片远没有“口交喉咙会得淋病”振聋发聩:)拉斯冯提尔杀人狂放glenn gould 这位导演狂放巴赫 很神奇的是这部没怎么看到内地媒体提 而香港朋友都推荐一定要看(跟我说不是local可能会get不到好多梗 嗯我可能只能get到北欧)
人头滚出来引出一场凶杀案的开头实在太不陌生了,但叙事能力的不足,只能mtv式的画面拼接加旁白解说,段落和段落似乎换换位置也没关系,明明不相干的人硬是强行扯上关系,每个人物都有身份代表,被欺负的女生,黑警察爸爸,做鸡的内地后妈,只搞咬的男老师,音乐梦的男生,精神病小开,故事大框架是破案寻尸,穿插他们搞来搞去的关系,还要用g开头的字母来分章节装逼,跟逻辑无关,但比起戏剧性的巧合,更像是politique明喻的大刀阔斧,黄璐那段跳舞还不错妈妈上方是因为她小时候被领导性侵吧,还有结尾结伴跳楼我还蛮喜欢的。三星敬勇气和自由。
两半,爱用大陆妓女的符号,都比不了陈果。角色功利性十足,句句剖白的宣言将视听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点魔幻色彩冲刷殆尽。控制不住地青春片效果,失配。陈汉娜不错,李任燊也进步很多,黄璐的角色非常刻意,尤其校长室一场对白可怕,哭还不如骂,演员是不差。大陆人的来历和背景也是主题先行按需分配,所以没有灵魂。杜汶泽的演技没有进步,演戏以外的心思太多吧。年轻人总是好的,成年人都是愚蠢肮脏和追求功利的,没有兴趣讨论太深入或刻画更细腻。看到评论有人说Grow up,都几啱G
3.5⭐️,质量还是可以的:1、通过一场离奇的“凶杀”事件抽丝剥茧地再现了香港底层社会的实景,把那些浮华背后真实的黑暗面带了出来2、G字母的英文单词成为了这场离奇凶杀的摩斯密码,并通过拼图的方式引导观众自己慢慢发现案件背后的细节并还原真相3、整个案件好像一个莫比乌斯环,没有谁能置身事外,更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如果有,大概只能归咎于李小梅不该来到香港,不该对人对事钻牛角尖4、黄璐姐姐,可不可以在挑角色的时候再慎重一下?莫不是演妓女小三之类的的角色成瘾?
极少用主观去评论电影,单谈作品还算可以,但宣扬的思想就真心邪恶。最后少年少女说变差等于变回本来面目,表达逃避现实的处世态度。妓女都信教了,在接客房门挂上十字,用这来映射思维低劣吗。还有一个更离谱,妓女的妈妈上访被抓去精神病院,我都以为时空错乱,这事我听说过,但都是或者可能发生在67十年代,而且这事真发生了,都没办法知道全部原由,也没有可能拿现在的准则来看待!这是在隐晦地传播恶,扭曲真实,我希望这类电影不要出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
看的粤语版,HK3级片,血腥,还有点黄,露dian,几个人物加一起,组成整个故事,学生,老师,低能儿,还有个搞音乐的,ji女,下载时没注意。居然有渣渣。杜汶泽,还是看下去了,有些情节还是比较讽刺的,低b仔开gtr的,哈哈,开去学校,有些地方恶心,比如牙套,我擦,其实一直都是杜比较坏,传播那个病,人头,尸体,看着有点吓人那些。我看完,觉得还行。一直以为是被杀,其实是自杀,我去。。还有这是港du片,慎看。
新世紀的福音戰士般的G title 形成了這片的風格。有些G與劇情關係較大,有些關係不太大,不免令人覺得為G而G。巴赫 No. 1 Major in G十分悠揚,林善的大提琴獨奏與警官做愛於同一空間並置,構成了荒誕重口味的主調。以一齣類偵探懸疑片來說,伏線尚算能自圓其說,亦有社會議題/小人物苦況的刻劃,但總覺得雨婷生母會戀上龍爺我設定不太合理,而龍爺泡上小梅的情節跳躍太快。
我理解导演的意思,想从年轻人的视角看待香港,很封闭,孤僻,压抑。但是结果成仙出来的还是各种stereotype,不管是黑警还是学生还是性工作者。而且虽然摄影和音乐为电影加分,但是故事整体剪的很零碎。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快速剪辑看起来很酷炫,配着巴赫的古典乐,实际上感觉这种炫技会给我感觉形式大于内容。没有深度,很浅,但是毕竟是新人的处女作,想表达的东西多,能理解。
没有太大偏颇地反思香港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变迁,也的确充满了对大陆的stereotype(即使有些确实如此)。靠一个G非线性地串起故事线,这手法很难不让人想到拉斯冯提尔。三级场面挺符合「表面光鲜底下丑恶」这个主题,结尾无比像Fight Club,深藏导演的痛彻反思。整体效果还是太cult了,跟「过春天」一比相形见绌。杜汶泽是本色出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