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奥菲莉娅 克莱尔·麦卡锡
两次奥斯卡提名得主娜奥米& ;沃茨( )和《星球大战7》主演戴茜& ;雷德利( )日前双双加盟电影
两次奥斯卡提名得主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和《星球大战7》主演戴茜·雷德利(Daisy Ridley)日前双双加盟电影《奥菲莉娅》(Ophelia),该片是对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Hamlet)的一次重新想象,将讲述原剧中未能讲述的故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讲述了丹麦国王被弟弟毒害,之后凶手篡权夺位,并娶了嫂嫂王后。王子哈姆雷特悲愤不已,秘密策划复仇大计,然而他个性当中的犹豫迟疑最终导致整个事情走向了悲剧。
《奥菲莉娅》根据丽莎·克莱恩(Lisa Klein)同名获奖小说改编,故事从原剧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角色奥菲莉娅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她眼中的哈姆雷特、她和哈姆雷特的悲剧爱情宿命,已经她和哈姆雷特母亲之间的关系。
其中戴茜·雷德利将饰演主角“奥菲莉娅”(Ophelia),她是王后的心腹侍女,也是王子哈姆雷特的秘密爱人;娜奥米·沃茨则将饰演哈姆雷特的妈妈、也就是王后乔特鲁德(Queen Gertrude)。
《奥菲莉娅》由新晋女导演克莱尔·麦卡锡(Claire McCarthy)执导,影片和小说一样,故事背景仍然设定在14世纪,但人物的语言都是现代话。
《奥菲莉娅》下载观后评论: 8.3非常有新意的改编,与莎翁原作相比少了一丝雅致,多了一份狄俄尼索斯式的野蛮。编剧的功底很强,剧情卒章显志对白处理的很好:即使是放在英语的语境当中,也不嫌“小儿科”;既消去了莎翁文辞饾饤的意味,又是十分考究、趣味盎然的。高潮部分的平行蒙太奇和“狂欢”场景的俯拍镜头也很有意思。但是站在整个作品看来,配乐不尽人意,不仅不能有效衬托场景,还常常显得格外出戏。几个镜头的细节处理还需要考究。接近两个小时的平平的叙事,在最后十分钟的醉狂之中迸发,而又归于圆寂。几处改编很有意思,但是凭借塑造哈姆雷特这样羸弱的形象,将弑君复仇的功劳转交给太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喝药假死桥段,结合原著的阅读体验,丰富了每一个女性角色却将男性主角扁平化,政治意图和突出女性痕迹有点过于明显也是本片显得中庸的一个主要原因。
女性视角下的哈姆雷特 导演按照自己的想象力重新解读了莎翁的剧本 将空白的弹性内容作了补充 为了突出女性的关键戏份还改了部分的剧情 整体上来讲把所有女性角色进行了美化吧 读剧本时认为gertrude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机会主义者这里居然用开场的一个睡前故事洗白了Queen 让她变成一个因为得不到爱情痛苦万分最后被Claudius勾引上钩的 处在弱势方的女性 关于Ophelia的塑造也比较饱满 她没有出生在豪门贵族 但她知书达理 有头脑、有自尊、浪漫、渴望爱情的美好 但结局注定是悲剧的 不想评价这个改编是否合适 我认为好的戏剧就是open to millions of possibilities 这可能也是莎剧的魅力吧
电影总体委实足够拙劣。尤其选角。配乐完美,闹米真好啊,她确保了观众不会睡着。Ophelia的短发造型反而更适合她的脸?三位女人间有种隐约的姬气。尽管拙劣,我得说怎么谈女性地位和女性意志都不可能刻意、过火……因为它们本身就存在。我讨厌对贞洁的爱——打小就讨厌Hamlet。我喜欢Ophelia给王后读偷情与欢愉的书,喜欢她在大殿装疯时的台词,也挺喜欢魔改的(怎么还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说有点无厘头。Gertrude举剑冲向Claudius,颈上青筋跳起,把王座都刺穿了,忏悔起来哪有什么王后的样子。
缺点:缺乏十四世纪该有的古典性,侧重塑造奥菲莉亚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腔调有点腻味了,丧失了莎翁原著“权利导致死亡”的主题,喜剧冲突弱。最喜欢的一幕是奥菲莉亚在宴会上装疯,将各种花赠给王后和讽刺国王,其中有一句“Daisies. The day‘s eye. All seeing.”(雏菊.是白昼的眼睛.都在看着.)很妙。还有北欧森感配乐,格格不入。 优点:从另一个人物视角切入叙事,填补原著未尽的情节。
改编的挺不错了,配乐非常有意思,缺憾就是对人物的情绪刻画还不够,很多剧情转折太突兀。书中的奥菲莉亚几乎完全是男性凝视下的产物,她柔美又纯洁,深情又脆弱,连死都神圣而神秘,莎翁笔下,奥菲莉亚是圣洁的花朵。电影里的奥菲利亚却从小就有着男孩子般的天性,混迹男孩堆里,渴望科学和知识,这也和她最后剪短发扮男装形成呼应,这个奥菲利亚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理智,聪慧,甚至强悍,结尾当哈姆雷特放弃她时,她也果决地放弃了哈姆雷特,没有告诉他剑上有毒让他赴死。为女性视角加一星。
和我想的Ophelia完全不一样啊是的你给我看她聪明善良会念书有野心还能轻而易举放下仇恨其实都可以只要他爱人不是Hamlet可是她爱人是Hamlet啊是和她存在精神距离的Hamlet啊若真要有Ophelia视角,应该是不如Hamlet清醒深刻境界高但遭受的痛苦不比他少,应该是平凡如你我,但有最可贵的纯洁被极端地怜爱与保护,在阴沉古堡之中死得明艳又无声非要塑造不凡的奥菲莉娅也OK但电影本身也不能自圆啊都是乱七八糟的人设和俗不可耐的剧情(但是配乐和色调还行)
名著换个视角诠释也未尝不可。在这个故事里,娜奥米•沃茨饰演的王后其实有点令人同情——她是一个富有、尊贵、美丽,又恐惧衰老、缺乏关爱、内心孤独的女子,这让她与小叔的出轨有了顺理成章的理由——虽然丈夫尸骨未寒她转头就成为新妇实在太说不过去。而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相比之下却显得比较逊色——无非是年轻人一见钟情你侬我侬的故事,没有他们自己的特色。哈姆雷特更是一个过于年轻稚嫩没有任何谋略手腕的孩子,最终的悲剧也在所难免。
以女性视角重述经典,发掘传统上处于客体地位的女性角色更具主体性的一面,这是我一向欣赏的改编策略之一。但对本片而言,女性视角事实上并未开启对原典更大的解读空间,而所谓的女性主体性,则仅仅表现为最后十分钟内一连串浮夸的姿态:皇后一剑捅死国王,女巫率众破门而入,女主假死逃出生天。帅则帅矣,未免太「青少年向」,让人恍惚觉得本片披着莎剧的幌子,骨子里却仿佛《白雪公主与猎人》《傲慢与偏见与僵尸》之流的精神姐妹。
覆盖原作部分文本,添加新的线索。视角换了后,哈姆雷特与母亲的对峙转换成了奥菲莉娅与王后的对峙。——"哈姆雷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你的父亲了(指新国王)。"——"母亲,你已经大大得罪我的父亲了(指原国王)。"——"你根本不懂得我儿子现在心里的滋味。"——"你根本不懂得你儿子现在心里的滋味。"这部电影多了女巫的角色,掩盖了原作中的鬼魂部分,使"谋杀"更合理地揭露出来,也让结局向着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土,2018年了连《哈姆雷特》都不这么拍了;什么时候女性主义不用通过把一切都推卸给男性来表达才叫信仰得救。两星给背景还原,如果不是湖边BGM太巫师三Skellige群岛,我都忘记故事设定在北欧了。翻了一下短评全是骂George MacKay丑的哈哈哈哈哈我同意,Hamlet要是不丑这就不叫Ophelia了。为什么不给他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机会呢我好好奇会什么样。
本来想给四星来着,看了下评论还是决定给三星。(就是如此不坚定哈哈哈哈)喝毒药假死的情节确实神似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从ophelia的视角看,所以原著里两个特别精彩的key都被阉割了,一个是hamlet遇到老国王的spirit那段,还有就是hamlet自我矛盾的独白。在原著中,个人认为ophelia这个角色确实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但是果然莎翁的作品不是这么好随意改动的啊。。。
太鸡儿难看了,就,真的太鸡儿难看了,冲着daisy努力看完了全片,看到网上已经骂得很多了但我还是想骂,无论哪个角度,可能唯一好的就是皇后和叔叔的演技??早知道快进2.0倍速了。我以为推特上吹菊总疯了的那段演技好是真的,结果…emmm尬吹没意思…哈姆雷特好傻逼,各种意义上的,最后和tom felton的决战笑死我他妈的。本年度看过最垃圾的电影
我死了,一头瀑布浅金长发的闹米是认定的北欧女神唯一版本啊!小时候摆弄珠珠串串YY的王冠造型竟然实现在了女神身上~还有,女巫和王后是对标希路达和弗莱娅么?情怀 舔屏我只能给满分。这样的闹米我看一遍死一遍....音效编排不够震撼,但节奏感很对,妆服道景硬实力每一帧都是油画。可惜的权游前传,美颜盛世加血腥暴力惊悚多么需要闹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