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巩俐 / 梁家辉 / 孙红雷 / 李志雄
导演:孙周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编剧:北村 / 张梅 / 孙周
类型:剧情 / 爱情
上映时间:2002-08-01(中国大陆)
别名:Zhou Yu's Train
用户标签:巩俐,爱情,中国电影,梁家辉,孙红雷,大陆,中国,周渔的火车
片长:96分钟(德国) / 97分钟(美国) / 92分钟(加拿大) / 93分钟(日本)
imdb编号:tt0354243
周渔(巩俐 饰)在小镇上从事陶艺工作,美丽善良的她遇上诗人陈清(梁家辉 饰)后,对他的眷恋油然而生。尽管陈清在另一镇上做图书管理员,生活清贫,爱情的力量还是让周渔甘心劳苦,来往于两地只为照顾陈清。慢慢地,她变得有点疲倦。
火车上经常有同车人张强(孙红雷 饰)。张强暗暗为周渔美丽的气质所打动,二人由起初的争拗渐变理解。张强总是在周渔失落烦恼之时为她解忧,帮她找寻陈清诗中所写的湖,感情在暗涌,周渔也在两地、两个男人之间矛盾的徘徊。在张强身上,她感受到强烈的男子气魄和欲望,然而却也离不开孱弱的陈清。
一天陈清告诉周渔,说他要去边疆支教。这一决定最终成全了周渔和张强,还是让周渔看清了该如何决断?
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片(提名)
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王昱
《周渔的火车》下载观后评论:
在第一个小时我很鄙弃,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艺片。一小时零七分时当巩俐流泪问自己:“周渔啊你真的不愿意停下来吗?”我愣住了。这不是一女两男的故事,这是一个女孩的两个自己的挣扎。如同短发女孩所说,我羡慕周渔。最终那些勇敢想坐火车的女孩都留下来了,包括我。但周渔没有。她也挣扎了,也痛苦了,但她没有。她最终的生命是终结在路上的。周渔还说,爱人就像你的一面镜子,他会让你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今天我同意了,不怪罪是他人使我的缺点展露。因为那些本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论好坏。它们出现了,就要接受并且拥抱它们,和平相处。导演想表达的很多,拍出的巩俐有女王般的演技,挖掘出孙红雷最好的时候。人生要探索的很多很多,也许曾经想坐的火车后来不坐了,也许一直坐下去。Whatever .生命本身永无过错,只是莫后悔,莫回头。

周渔爱陈清,爱的热烈执着,爱的梦幻飘渺,爱的奔波劳心。陈清最后说他那时不懂周渔,是没错的,周渔给予了他对爱情的全部幻想。同样,陈清的诗,也最大限度满足了周渔的浪漫体验。而这种浪漫是青春的特权,心里有就有,每个人或多或少,在自己的爱情里,都曾感动过。像陈奕迅的《十年》,最终读懂了自己的眼泪,不只为她而流,也为别人而流。泪,终为自己而流。诗人,在诗句里绽放灵魂,在现实层面落魄潦倒,注定带有悲剧色彩。诗人,有孩子的纯真敏感,也有孩子的自私脆弱。我喜欢周渔热烈的爱,却无法使人羡慕她的生活。相比陈清,周强的爱温暖粗糙,以玩世不恭的嘴脸演绎了人间烟火。爱是短暂的烟火,婚姻是长情的温暖,很难在一个极致又不分裂的男人身上实现,哈哈。成熟的幸福,是爱人间的真实与残缺,接纳生活的本相。

风格有点像《花样年华》,看到片尾才知道原来剪辑是张叔平,配乐是梅林茂。但相比王家卫,本片拍法还是略单一,很多时候只用中景固定机位表现二人关系,对特写的使用乏善可陈,使得情绪不够强烈,无法让观众快速代入到人物状态里,升格和跳剪出现在大景别里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节奏不佳,给人松散拖沓之感,再就是服装造型也没有学到王家卫。不过我仍然觉得这是一部有价值的电影。摄影捕捉了丰富的意象,极力用光线和色调衬托影片诗意的氛围,几处低角度仰拍传递了有趣的空间感,火车前行总以对角线构图出现。周渔存在于另一个巩俐的叙述里,虽然造成表意不明,却也增加了迷离气质。里面的诗我很喜欢,最喜欢的是梅林茂的配乐。

情欲戏错乱时空顺序的剪辑想到王家卫的电影,一看原来是张叔平操刀。西南云山雾绕的景色、火车的意象、颓丧的文艺青年、诗,也算是有风格和某种传承了。不过除了这些,其他地方做的太不够了;2000年王家卫《花样年华》获得巨大成功之后,看得出本片创作者深受其影响,但真的没学到位。人物关系上过多不真实的态度,男女之间的欲望和失望都太干净清晰,少了暧昧的粘连,少了真正遗憾的状态;几个角色和环境的关系也是弱到脱节,操着一口普通话太生硬;摄影上也没有突出西南环境和本片气质契合的气氛;还有梅林茂的配乐也是缺少了那种迷幻混乱的感觉。

时隔18年,重看。都说近来大陆文艺片一定要有诗和远方,那这部电影就别提多超前了,顺便还回忆了下亡妻。02年,我妈带我到电影院。这是我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一部国产文艺爱情片,关键是那年我他妈才6岁。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叫多余的火车,并悟到了看不懂就用吃爆米花代替。现在想最搞笑的是,买票前,我妈问了工作人员,这个电影适不适合小孩儿看。工作人员义正严辞地说,适合孩子看。让6岁的我看这个,与让7岁的人看《长江图》,让8岁的人看《路边野餐》,让刷抖音的人看《地球最后的夜晚》,道理相同。

“《周渔的火车》改编自知名作家北村的小说《周渔的叫喊》。导演孙周也许不喜欢这个歇斯底里的名字,也许有更深层面上的对文本的解读,于是,欲望化的“叫喊”被改成了更具象征含义的“火车”。火车也许暗含一种探索者的精神和流浪者的气质,也许预示起点与终点的节奏往返、不可更变,也许代表着一种游走的生命形态,或者更指涉人物心灵的漂泊。这样的隐喻似乎更可以体现创作者对世俗人生的透视以及唯美的救赎意识。”

主观性打分 ‖ 开始以为配乐在模仿《花样年华》,后来字幕打出来竟然真的是梅林茂。《花样年华》之于张曼玉,《千禧曼波》之于舒淇,《苏州河》之于周迅,《周渔的火车》之于巩俐。这就是世纪之交的文艺腔。后来墨镜去拍《一代宗师》,娄烨去拍《推拿》,将视线投往历史投往底层,在另一个时代给想象披上一层外衣,不再去讲都市谈情说爱青年们的空虚,又或者讲的还是谈情说爱青年们的空虚。
我觉着豆瓣的评分有点高了,可能有些人想打三星,可一想自己没看太懂就又加了一星。巩俐很美,孙红雷演的很好,张家辉有书生的落魄但没书生气。诗让我想起了毕赣,可视听并没有和诗一样有诗意,是两层皮。音乐起的时候让我想起了花样年华里的音乐,对比起来感觉力度还是不够啊。有点遗憾,并没有被这种缠缠绵绵的痴男怨女所感动,唯一佩服的可能只有王家卫了
看不够的巩俐,一笑一颦都是戏。追求,游移,每个女人内心的复杂性。内心浪漫的陈清,现实却能够故作浪漫的张强。无论发自内心,还是故作浪漫,都会打动女人。陈清是个隐喻,这里能看到失意落寞的诗歌、文学,乃至人文学科的尴尬和懦弱。张强也一样,不过是粗俗的技术(给猪配种)工作者,但是他懂得制造所谓浪漫,能打动女人的心。
“你跑什么跑。”“你叫什么名?”“周渔。”“我叫陈清。”(笑)“我知道。”“周渔啊,你是喜欢我的诗呢,还是我的人?”“喜欢…诗人。”(笑)“你为什么要说这些。你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周渔苦闷的眉,在雷鸣中伸出掌去接。等来的却是他刚劲的手,十指相交。1.周渔:“我们能分开吗?”2.张强:“留下吧。”
有几处镜头很美,梅林茂的配乐非常棒。第一次get到孙红雷的帅点。全程我不停的对我爸感叹,巩俐姐姐太好看了。我爸则表示剪这么乱看不懂。最后总结,这部电影就是要拍成一首诗。周渔就像火车一样,在两端游走,和前两天刚看完的围城说的是同一个道理,电影最终没有给出解答,一死了之,而现实中,答案只能自己找。
台词和剧情都做作得要死,但偏偏很喜欢。可能因为取景的地方是我所熟悉的城市吧,不管是砖石上青苔的气息,暑夜,雷雨天还是彻夜不休的蝉鸣,都像是记忆之湖的倒影一样,尤其是那些火车出现的镜头,驶过铁轨时急促的低音犹如时光旅行。哎,看似哀伤的故事,其实是文艺青年的春梦啊,谁不想有个大胸妹子千里送呢。
很深入,色彩画面很美,措辞精炼,会引起小众共鸣,有些女人,浪漫笃定,开始时放纵的爱,回归生活当爱得不到同等回应,各种试探,石沉大海就患得患失,当人已不在,却已形成某种习惯,像坐火车,诗人指所爱之人张强是爱己之人,她尝试接受张强,最后明白爱人就是一面镜子,即便没有所爱也不能丢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