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候鸟 Cristina Gallego 西罗·格拉
70年代的哥伦比亚,青年拉帕耶爱上氏族中美艳动人的少女赛妲,但女方家长却要求价值惊人的嫁妆试图刁难。顽强的拉帕耶不愿放弃心爱的人,决定铤而走险,干起大麻生意。贩
70年代的哥伦比亚,青年拉帕耶爱上氏族中美艳动人的少女赛妲,但女方家长却要求价值惊人的嫁妆试图刁难。顽强的拉帕耶不愿放弃心爱的人,决定铤而走险,干起大麻生意。贩毒事业一帆风顺,鲜血腥味却伴随庞大财富而来,拉帕耶一步步扎根建立威信,然而亲友背叛、传统覆灭,他的世界也逐步瓦解⋯⋯。
十年酝酿构思,章节分段叙事,《梦游亚马逊》导演、监制共同打造魔幻犯罪史诗,以作者风格融入类型片框架。回顾哥伦比亚毒枭的黄金年代,物质生活进驻荒野,在性、暴力、权力之间,透过帮派悲剧片型描绘境内游牧民族瓦尤人传统精神凋零过程。在枪火烟硝底下,埋藏不复得见的灵魂挽歌。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克丽丝蒂娜·加耶果 / 西罗·格拉
《候鸟》下载观后评论:
电影看到最后再想起开头妈妈对女儿说的话,才真正明白电影最想说的其实是别忘记你骨子里带着的本族人的血液和文化传统。人最容易在物质面前,迷失谁都一样的,起码电影里所有的人都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靠信仰活着,你相信什么,为什么作出选择,你最想要守护的是什么,我们都在各个选择里面挣扎着,失去着,也都会得到些什么。电影最后的悲剧我料想到了,最后游吟诗人唱起的旋律没有打动我(我觉得这是文化差异),歌词却深深打动了我。我们总是在探讨着家庭,总是在守护着家人,一开始的寻觅,一直的守护,看似简简单单,在这部电影的毒贩背景下却变得错综复杂,再加上传统文化和宗族文化的捆绑和制约,一切的选择就更加艰难复杂。我其实并不理解里面妈妈这一角色作出的很多选择。故事层面,我觉得还ok,人物形象都不够明显,镜头转化部分略显生硬

片名应该叫贩毒的起源,两个哥伦比亚原著部落的loser,机缘巧合和老美做起了大麻进出口生意,从此走上了发家之路,赚得盆满钵满。接下来就有点像上帝之城的路子,其中一个兄弟开始膨胀,想独吞生意后上位老大,结果被清除,剩下的那个也不得善终,被仇家灭门。导演全面还原了部落的习俗,包括舞蹈、仪式、歌曲……让观众很好地了解了哥伦比亚部落的原生态。女主人挎的名牌包,一片荒漠上孤零零的别墅,都是很有象征意义的细节。上帝想让你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两个一无所有的人一旦拥有了与之无法匹配的财富,最终也是尘归尘土归土,把候鸟这种从起点到终点的往复辛勤飞行的物种作为片名,其实就是暗示两男主虽然经历了大起大落,但还是摆脱不了回到原点的命运。整个片子虽然没有好莱坞犯罪片的火爆血腥大场面,但还是比较震撼人心。

就是这种导演拍的这种片子才把类型片搞臭了我想起来毕赣,《地球》看了两遍才发现是个他妈的黑色电影,毕赣接受采访说:“我觉得我不必要把故事拍完整,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类型的结局。”如果说毕赣拍类型片是拍到一半把结局抛去,进入了一个梦境而后消解并释怀了尚可原谅(这点可就太像老塔了),那本片就是彻头彻尾的一个不断在边缘试探而不敢离经叛道的非主流,混搭上乡土氛围,让我想起几年前的葬爱家族。这片子是我朋友告诉我好看的,因为众所周知我是个类型片爱好者,其实鄙人难以启齿的爱好之一就是我特别喜欢麦当雄,所以他们就推荐给我看点高级的类型片,我实在觉得,这还不如麦当雄。当然,总有人喜欢这些,咱也没话说,毕竟拉丁裔那一套美学总是有受众的。

蛇之拥吻拍出了水的韵律,鸟之信使拍出了风的灵动。加上独有的对南美音乐品味。了不起,导演西罗格拉继墨西哥三杰之后,拉美电影新一代领军人才。看似是一部黑帮片,其实在拍哥伦比亚北部的文化地貌。从蛇之拥吻到鸟的信使,导演一直扎根本土,展现南美最原始部族文化风土。八十后的导演只拍了三部故事长片,导演展示的才华有点哥伦比亚阿巴斯的感觉。视觉效果、本土性都和阿巴斯很像。对音乐的感觉还犹胜阿巴斯。平心而论,鸟之信使不如蛇之拥吻。气象、格局、线索、思考的问题蛇之拥吻都显地恢弘,是史诗级的巨制。

#BJIFF# 前两节用了挺反类型的方式处理了一个挺类型的故事,往后看才渐入佳境,族群间的冲突让我想到了蒙古各部落,起因都是一些小事,处理不得当以致愈演愈烈,领袖身上背负着或整个部族的期待,或男性自尊,或迫于信仰的压力,在危机面前难以调和。影片缺少对主角心理层面的展现,而导演对部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在我看来十分暧昧,或许和《蛇之拥抱》一样,只是导演身处信息时代对于过往的怀念与感伤。【6.5】

1.野草 2.葬礼 3.繁荣 4.战争 5.地狱边境。为了支付足额嫁妆铤而走险成为毒枭,坚守自己对于交易的原则、也为了给部族一个交代杀掉最亲近的朋友,在沙漠上筑起格格不入的现代房屋却还是愿意睡在吊床上,面对即将开始的战争想要息事宁人却无法全身而退,意识到自己身在漂泊灵魂早已死去。电影中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信仰、传统文化及道德的逐步消解,以及金钱给等级秩序和话语权带来的改变。
一切灰飞烟灭,一切归于尘土,一切暂归死寂。哀悼亡灵的器乐,声乐,苍凉凄婉,如泣如诉,绵延不绝。因家族而强大,又因家族而毁灭,貌似原始土著部落家族之间的复仇火拼,实则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血泪控诉。美国人带来了汽车,飞机,枪炮,电台,留下了亲人反目,朋友背叛,部族灭绝。坚固的水泥房保护不了家人,天上的飞机超度不了灵魂,枪炮最先射向亲人的胸膛,电台再也唤不回你,哥伦比亚!
印第安版毒枭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拉帕耶,哥伦比亚瓦尤族的小伙,为了娶心仪的同族姑娘,买卖大麻赚钱送彩礼,从此走了贩毒生涯的不归路。盆满钵满,儿女双全,但还是无法逃脱诅咒,为了家族荣誉,他不得不面对一次吞噬自己及家人的“战争”,仿佛一场绝望的黄粱美梦。原生态的印第安部落文化和风俗,富有民族特色的配乐和演唱,加上迷离的魔幻色调,使这部电影看起来是那么与众不同。
3星,作为历史真实事件,还是值得看一看的,虽说是毒贩黑帮,但只是小规模村民武装械斗的规模。而且刁民格局太小,竟然是裤裆捂不住造成了灾祸,最后被外来的雇佣兵捡了大便宜。上演了一幕悲剧,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南美人民结婚也要找媒人,还要给彩礼,而且份额很是不少啊,突然觉得很有亲切感,符合咱们国情。 影片缺点是南美片风格明显, 节奏慢悠悠,还喜欢用寓意。
经典好莱坞类型片拆解新元素融合做得恰到好处,在女性主义电影汹涌的浪潮中双向书写反思母系社会为何会被架空太难得,且自番演绎暗含个体命运般宗族与派系之争影响到以其组成向中央输送的利益通道则地方自治将落幕的历史隐喻,一场急雨浇灭一方誓死方休的复仇怒火,冲走这片土地上烈日/黄沙/狂风的子孙来去踪迹,浸湿褪色Wayúu族以抵御西班牙人入侵的艳丽图腾
看了介绍和豆瓣评论,貌似大多数人都更偏向导演的「蛇之拥抱」,而觉得这部有点不伦不类,但我个人更喜欢「候鸟」,虽然原始部落的神秘感弱化大麻发家故事,对家族和传统的重视,让我想起了意大利黑帮片「教父」,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也许家族朋友间反目成仇的导火索是因为飞扬跋扈的侄子,但家族之大怎么可能没有这样的人呢?偶然也是必然
哥伦比亚北部沙漠的候鸟有迁徙路线,象征着南部到美国的大麻运输线路。1968年青年拉帕耶为了娶妻,岳母要求高额嫁妆,他开始从表亲哪里进货大麻贩卖到美国,金钱带来了卡车、枪支、酒精,渐渐的整个族群部落也卷入这条利益链里,拉帕耶那个会解梦的岳母却坚持部落一些传统守旧规矩,最终被复仇者攻击到家族破灭。有股拉美魔幻风格。
推动剧情发展的并不是“毒品”,而是“同态复仇”。本片简直是一部展现同态复仇的教科书,当然,字里行间我们能够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尤其是离开法律规则,完全依赖同态复仇,最终得到的就是两败俱伤乃至毁灭,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规则在人类复仇的本性面前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