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紘武(黄觉 饰)因父亲离世再次回到贵州。12年前,好友白猫(李鸿其 饰)被杀,罗紘武在追查凶手左宏元(陈永忠 饰)的过程中,被凶手的情人万绮雯(汤唯 饰)所利用。从此以后,这个神秘的女人构成了他所有的记忆、欲望、信念和梦魇,一段追寻之旅让他发现了被隐藏多年的秘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毕赣 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5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年度华语独立佳作(提名)
《地球最后的夜晚》下载观后评论:
当毕赣已经成为国内文艺电影的知名导演时,当电影宣发团队开始大规模营销作品时,毕赣就已经“破圈”了,或许应该更加谨慎地使用“独立电影”来描述这部片子。但是无论怎么说,毕赣作为一名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依旧让人兴奋。很多时候我们被太多的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固化了思维,而真正的艺术家就是打破这些规则的勇士,就算探讨艺术创作边界的先锋。回到这部片子,节奏是真的慢,情节是真的让人云里雾里,但是光影是真的牛×,长镜头是真的帅,梦境的设置、符号的运用、现实与梦境的交叉是真的很见功力。唯一遗憾的地方就是,作为普通观众来说,看这部片子是很费脑子的,需要那种跟随导演打破观影习惯的力量,一旦落下太多就会产生困意,这也应该是大部分低分的原因吧。最后,个人的观影体验在四星,但是本片豆瓣评分实在偏低,因此私心再加一颗星!

7.5/10.1.片名化用波拉尼奥《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在中段现出,在内容上同样对于乡土记忆的虚无追寻,是行为抽离下的内心沉沦,对于凯里过往的重构亦是对自身性格的重塑。2.钟表归为具象符号,承载时间的流动与停滞,利用剪辑跳切打碎直叙轴线,依托物品线索的堆砌填补记忆拼图,但仅如一场晦涩但灵巧的群体解谜。3.长镜美学形成一股诗意留驻,气质沉闷而内敛,将私人美学放归叙事地位以上,或是技术高于表达的一次艺术展演4.在3D处理的突入下,梦境的潜意识本质由视觉层面便予彰显,人在时空虚幻轮作中被压垮至精神异质,也可对故地陌生感进行解读,迷乱城市的霓虹色淹没情与感。5.成片似若借镜头流转、符号隐喻、视效交互糅合出的影像实验,在迷影文艺情结下的体验探索归为先进,但将感官深陷而隔离情感代入,尚需磨合平衡支点。

诗和梦中呓语很像,大抵都是人的潜意识的裸露。意识像是浮尘,落到柜子上桌子上椅子上,然后柜子桌子椅子自己可以行走可以说话。开头带口音的念白一出,是毕赣的味道了,总体感觉像是《路边野餐》的雕琢版。艺术片或许容易争议很大,之前一直懒着没看这个片子,看过以后觉得其实还挺美的——小小乡镇里有种隐忍的野性和质朴的温柔浪漫。其实是前不久看多了美女打架就想看看汤女神,所以才看的。发现汤女神颇多演绎那些天真美丽却也神秘,散发着一些淡淡危险感的女人,那些个总体可用“魅惑”这个词概括的女人,是男诗人男艺术家的梦中情人,可善可邪,全凭男人的“艺术天赋”去塑造。曾经汤女神说自己很想演武打片,想来要我演多了这种角色,我也想去演武打片………

真是人不可貌相,想不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叫毕赣的导演能拍出像王家卫那样的诗意的电影,而且很有专业技术。绝对是好电影,绝对是好导演。艺术才华绝对是很难得的东西,很多时候需要天赋,而毕赣显然像王家卫那样,是一个有文艺天赋的导演。然而这样的人都恃才傲物,会飘起来,会不屑于讲故事。然而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名言,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当一个导演不屑于讲故事的时候,故事情节就会不屑的对待这个导演了。作为看了三十年电影的我,今天看了一遍,竟然也只能看懂大概是一个很有诗意的爱情片,然后去看了百度百科才懂了故事细节和人物关系,我只能说他比王家卫还飘。但我还是愿意给8.5分,因为真正能称得上艺术的导演和电影真的很少。

写了一堆无用的词藻还是删掉了,因为都无法准确表达我的震撼,毕赣是绝对的造梦大师,隐喻、暗示丰富且不乏故事和哲理的统一,即使在电脑屏幕前毕赣的长镜头还是令我忘乎所以,而配乐、摄影的强大甚至令我无法相信这是一部可以在大陆拍出来的国产片,我究竟在去年错过了多少本可以在电影院升天的机会……匠心之作确实不为过,2010s的国产电影原来也有如此神作范儿,诚然,《地球最后的夜晚》光是档次已经是国产电影的顶尖水准,但是其中还是不乏“词藻”堆砌的嫌疑,台词时而感触颇深时而感到刻意,长镜头有几处甚至显得枯燥生硬,整体仍欠打磨,相信毕赣能在下一步作品做得更为精炼,大师之路漫漫,但是并非无法企及,毕竟年轻,前途可期~~

一场密集的审美盛宴,可以说镜头中的每一处构图和色彩都太值得被摄影学习了。破旧、潮湿、半明半暗的眩晕感,朦胧浪漫。毕赣用电影为自己造了一场梦,梦里有旋转的屋子、飞翔的乒乓球拍、身着红皮衣长着万绮雯和母亲模样的凯珍。左宏元唱伍佰的镜头力度不弱于《小茉莉》,电影中的这些唱歌片段让我一次次情愿地爱上那些过去的事物。罗紘武、万绮雯、白猫都是另一种人,过另一种生活,冒险、游戏、做梦是生命的常态,普通人无法触碰的短暂即是他们的永恒。向老塔致敬,大师的经典作品绕不过去。已经能接受时空置换的电影感,且欲罢难休。对了,记得有一次在机场听广播:“从杭州飞往凯里的乘客请注意……”凯里建机场了,带自己去坐一次飞机。
电影是都是假的 记忆也有真有假。有人用最简单的谎言编织最真的感情,有人为了虚无缥缈的感情寻了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离开凯里呢,因为我们永远逃不出铁丝编的网。除非我们飞向太空。我们不能相信语言,不能相信眼睛和耳朵。表代表永远却会容易破碎,烟花虽然一瞬但在梦里永恒。有什么是真的呢,鼻尖和脸颊的厮磨,手指穿过头发抚摸肌肤的触觉,嘴唇碰在一起的柔软。只有这时候,记忆中的真实才会被确认。只有这时候,在你啃苹果的时候我才不会离开,我会永远地抱住你,我们不要去身体无法触碰的太空,我们要沉入旋转的无尽的深渊。
说实话拍的挺棒的,各种意象和隐喻在国产片片中运用的应该是属于上乘了,但是很多人都提到了毕赣的过度“模仿”痕迹,是属于扣分的点。不过抛开电影本身,我自己在观影时竟然出现了很多年没出现的Prophetic dreams(台球室教育小混混片段)。相信每个有过这种经历的人都知道预知梦给人的冲击力。虽然现在的科学还未能成功解释Prophetic dreams的成因,究竟是神经传导紊乱还是大脑中某一位置部分的驱使,Prophetic dreams真的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很久没产生这种东西了,实属惊喜。
没觉得很难懂,但绝对算不上是一次很好的观影体验。从母亲,到万绮雯,再到凯珍,甚至包括那个红头发的女人,根本就是一个人,一个虚幻的人,或者说是同一个幻象在男主脑海中的三个阶段。而男主,则是一个只活在意识中的人,他甚至可以是一个植物人,唯一肯定的是他爱她。不过类似2d转3d或者长镜头的运用,显得有些过分执拗。作为技术,是应该给讲述故事提供方便的,却在这部电影里成为了障碍。这么久的长镜头让故事的内容变得比较单薄,实质性内容很少。至于排片时间和结尾的镜头,倒不失为是一种很好的商业创意了。
【3.0】 除了抄袭之外,都很好。依然喜欢解释时间,台词会有些出戏,不知道是可以表演成这样的还是怎么着,呈现脱离生活之外的生活,地球最后的夜晚做了一梦,类似于走马灯和遗嘱的效果,所以罗宏武想回到从前看伤害自己的两个女人,场面规范在一起,不做梦都场景穿越,白猫老鹰苹果给了好多电影符号,感觉像是纯粹的堆砌,要不就是提醒观众串联前面。燃烧不灭的烟花在记忆里面,美好时刻可以永远,伤心的人可以吃五分钟苹果,陷入情欲的人可以让房子旋转,喜欢你时是毕赣,不喜欢时是干b。
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在电影院观看此片,有机会必然要去的。带上3d眼镜,正片开始,把前面的失望一扫而空,震撼的转折。符号和蒙太奇总是拖着理性的影子,“不间断”的长镜头才让人永坠梦境。现实和梦境的翻转尤其迷人,现实记忆错乱,而梦境此刻延续。毕赣的敏感不仅仅是洞察凯里的败破铺满青苔隧道,仿佛落在这片土地上的每滴雨水都掉进了他心里,房间里的灯光每次闪动都扰动着他的神经,地球最后的夜晚 看起来就是清除焦虑,寻找安全感,而这种本能的冲动,有太多隐藏的共鸣了。
“该怎么向你赔礼道歉。/我想吃野柚子。”“人在最伤心的时候,会连着苹果的核,吃完一整个苹果”“泥石流不可怕,活在记忆里才可怕。”“你相不相信书里那个爱情故事,念咒语房子就会旋转起来。”仍旧是凯里。坏掉的钟表,也坏掉了时间,绿色书里的故事把一切串起。颤抖中摔碎的杯子,过道像迷宫的电影院,男孩的旋转球,打台球时的试探,燃了一路的火把,都在罗紘武的梦里。比路边野餐更像是看生活。有的台词看得有些出戏,像是嵌套了诗意表达,虽然句子很喜欢。汤唯还是没变呢
时间似乎被打乱了。不完整的碎片,绚烂的光色,浮动的虚影,小镇里梦境与现实交错,迷幻而不真实忍不住发问:万绮雯究竟真实存在吗?抑或者,从凯珍的出现开始,后面的一切都只是男主一手营造出的假象?梦想成为歌手的寂寞的凯里女人,转动球拍就能飞起来,染了红头发的疯女人丢下了尚未记事的孩子离去,绿色的书,野柚子,念动咒语情人的房子便开始旋转,一分钟的烟花从未开始燃烧,而万绮雯已经无处可寻看了影评,才搞明白电影的时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