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青年奇秀在战俘营中被美国大兵的踢踏舞深深吸引,于是加入了名为“Swing Kids”的舞团。然而,只想在战俘营中尽情跳舞的小小梦想,却让这群不分南北阵营与国籍的舞者身陷危机…
《摇摆狂潮》下载观后评论:
这是个发生在战俘集中营的故事,单段拆开看都行,但冠以“集中营暴动”主题就显得离题。从开场到六十八分钟都以轻松调性展现花式踢踏舞的精彩表演,一个成分集合于美国人、韩国人、朝鲜人、中国人的集中营俨然一个舞蹈专题夏令营。黑人踢踏舞者杰克逊奉营长之命在战俘中挑选人员准备一场圣诞晚会,南北韩以及一个中国战俘因此走到一起练舞。于此同时,一场北朝鲜人策划的暴动正悄悄酝酿。男主路基秀是个热爱踢踏舞的朝鲜人,他向往有朝一日去卡耐基音乐厅跳舞。他的思想被战俘内同志痛批为亲近美帝。圣诞晚会终于开幕,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盛宴令观众大饱眼福。舞毕,枪声突然响起,朝鲜人的暴动遭到集中营的疯狂镇压。杰克逊用身体护住路基秀,可一梭子弹毫不留情射死了其他三个。多年后已到暮年的杰克逊返回已成战俘博物馆的练舞场地,抚地痛哭。

纠结了好久...还是给四星...半吧作为反战中的战俘片 这个题材真的少见且难拍 讽刺到位 精彩也到位也没想到歌舞片和战争片能碰出这样的火花 好像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不那么喜剧的歌舞片 我觉得在这类的片子里目前可以排到心中前三“i want to...just dance”(弱智)民族英雄弟弟的帽子、被迫执行任务表决心时颤抖的手。那个男孩就这么和黑人中士说着。最后的独舞已经是下定决心告别了吧,却没想到结局更加痛苦。如果不是这场战争,这团体有可以成为出色编舞家的中国人,一个失去双亲要独自抚养弟妹的女孩,一个无辜的南韩战俘,一个舞技可以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的共匪少年,和一个除了他们没有别的朋友的黑人,各位先生女士,我们的名字是swing kids,舞蹈的标题是,fuck ideology。

下載下來可能有五個月了,一直沒有看,過年的時候跟大侄女一起看了幾分鐘,但是大侄女語言字幕起了衝突也就沒有繼續往下看,今晚算是重新認認真真的看完了,怎麼說呢,在電影的技術處理劇情編排和場面調度還有演員的表演方面可能不是很完美,但是它打動了我,我很清楚這只是一部很普通的商業片,但是我還是沒有穩住入了戲,打動我的地方有很多,歌舞片來說,舞蹈跟音樂很有帶動感,讓人淪陷,劇情片來看,兩個多小時也講了很多事,而且挺清楚的,從反戰片來看,它是溫情的,我相信大家也有被感動,冷不零丁的來一個主題思想,也很是好玩了,我們生來就被各種思想左右,但是我們又什麼時候敢面對自己了呢,最後我想說,民主不是嘴上說的,正兒八經的民主是大家都希望擁有一顆同理心,晚安

看了大概百分之三十就越来越好看了,幽默地方有挺多。越到后面表达的东西越明显,“去他妈的思想”。虽然大家语言不通但那都不算事。“白人里的黑人”不幸还是“战争时期的女人……要干掉一个人只要给她冠以所谓对立面都阵营头衔即可,只需喊她是“**”。男主演的有感觉,女主也挺漂亮的,后面圣诞表演男主还趁机又亲了她hha,可惜啊最后就这么的开枪打死了。片中中男主两段幻想安插挺不错的,第一段尤其,可惜现实他还是没出去跳,不过后面被“识破”了反而一样的跳了!前面男主那听见啥都像是踢踏舞音乐,我以前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遇!听见别人路过踩自行车发出的声音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节律……作为音乐舞蹈主导的电影在镜头拍摄视觉效果上面还是很不错的。

转场镜头印象深刻 场面调度也很舒服 不足就是舞蹈在影片中过于漂浮 多是一些无厘头的唱跳场面 在政治反思与意识形态的大主题下 显得太过薄弱 再则 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太多 半岛问题 黑人问题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太多想法混杂在一部电影里 显得有些臃肿 但导演在角色刻画上相当的聪明 胖乎乎却心脏不好只想着零食的中国人 嘴上挂着朝鲜意识形态心里却向往美帝舞蹈的朝鲜战俘 掌握四门语言却无法在战争中温饱的南韩少女 南下避难却误入战俘营一心想与妻子团聚的男人 以及见怪不怪受到歧视的黑人前舞者 在这些人物塑造上 看得出导演花了很多心思 值得观众细品 尤其是舞台上杰克逊那句“fuck ideology”既洒脱又有力

故事设立在美朝之间最为生灵涂炭的战争,而这个团队却是由美朝的人组合,团队内部的爱恨情仇的发展状态又怎能不是一个让所有看客好奇的点呢?以上所呈现的最显而易见的是影片情感线与故事线的层次是如此众多的维度,足以看出导演在故事调度方面的超强功力,并且在充斥着亲情、友情、爱情的世界里每一位观者都能感受到家国的情怀及和平的意义,冷酷的战事也存留着让心温暖的点滴,紧握带血刺刀的人也会眼含热泪心有动容,在爱的面前有些人选择了背叛、有些人选择了成全、有些人选择了拯救、有些人选择了牺牲。相信这部影片一定会有奖项上的斩获,而且在剪辑方面肯定会有被认可的所得,为导演起立鼓掌为和平欢唱颂歌
【摇摆狂潮】真的是这几年最佳影片吧!DO真的?,太欣赏演员DO了!战争能够摧毁一切,毁掉人存在于世间的一切联系,家人朋友伴侣,爱好尊严生命。艺术是无声的语言,一群不同政见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但都被战争摧毁的人在踢踏舞中找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另一种联系,纯粹的快乐,仅仅就是想要跳舞都是一种奢望。不必要被外在的东西所束缚确实是最清醒的认识,但人与世界的某一种联系却又来源于此,对于某些人无法逃避外在的束缚。现在这种束缚可能来自于消费主义、同辈压力、世俗观念...但我还是想呐喊,为什么不能和平呢?为了所谓的信仰自由去摧毁他人的信仰自由本身就是毫无意义且罪恶的!
令人生畏的战争背景下 一群人生经历各异的人 因为踢踏舞聚到了一起 JUST DANCE 共同拥有了一段短暂人生里最为美妙的短暂回忆 电影中 音乐与踢踏声有时像是在battle 有时又像是默契配合完美地演奏了一曲 让所有人都忍不住鼓掌 画面具有年代感很好代入剧情 同时又不缺乏热情的颜色 那座蓝色的盛满汗水与喜悦的建筑物 那片蓝色的天空 那两把橘红色的躺椅 剪辑也很用心 无缝转场衔接自然 又能带动剧情产生共感 对了 很想知道那个其实对踢踏舞也充满热情的小孩子的故事 他是否也有机会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辛苦了 所有工作人员 所有演员 辛苦了 都暻秀
看完之后脑海中有联想到无数部电影,炒菜拍床单那一段就很容易想到摇摆少女,都很容易调动观众情绪与增强感染力,不仅表达一样呈现方式也差不多。如果说全片都像前半部分一样可能还会更好看一点,但是有着集中营的设定不可能让影片的踢踏舞显得纯粹,所以导演野心勃勃的加入了对意识形态的讨论,更直接让其在后半段处于主导地位,想要两边兼顾却奈何能力不足让全片处于尴尬的状态,不上不下,这样挺没劲的。剧情本身就是沿着最近韩国爆款电影的那个套路在走,什么说教啊,煽情啊,说实话早就看腻了,除了对旁枝末节的稍加修饰有些许亮点之外真没什么太多的看点。
【82】真的不得不佩服韩国拍这种南北题材的类型电影,能用通俗又不落俗的故事让观众接受到最为纯粹的情感共鸣和价值理念。这种生活高于政治的表达其实不新鲜,但通过舞蹈元素,融入商业类型电影中,便可见其新意所在。电影的情感传递真的很丰富,笑与泪的背后,又是简单生活与意识形态的矛盾对立。不过结尾依旧有那么点煽情过度了,悲剧性结局的产生欠缺一些逻辑联系,细想还是有些刻意。对于朝鲜战争,如果我们处于绝对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下,我们的目光永远会是短浅的。ps.韩国电影就不能找中国人来演中国人吗?标准的汉语配音也可以啊。
1,总是会联想到自己国家,我们有这样的问题,也终将面对这样的问题。2,我最喜欢韩国电影人拍的这些南北题材电影,他们一致的都在传递一个理念,虽然我们“国家”是对立的,政治理念是对立的,但往往代表南北的个人能达到和解。在他们心底,有着我们本是一家人的共识。他们总能将大的理念对立化解于小的人情中。这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善意”会给受众带去良好风气。反观我们自己的影视,很多是直接去塑造那种对立,双方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凭心讲,强势的咄咄逼人,并不能使人靠近。即使被迫相近,心可能会离得更远。’’
很难想象现在韩影里能出现一部类好莱坞4.50年代风格的复古片。开头有点尬,导演似乎没有从以前的模式化路线中走出来,自从中国胖子一舞惊人之后,整部影片变得可爱又好看。而总体真是笑与泪齐飞,用歌舞片或者反战片来界定挺狭隘,只是一群人的故事罢了。黑人这次扮演了“白左”形象,人物弧光没有其他几位那么强烈,也许作为一名旁观者,他和观众一样,在看到这群可爱的人跳完舞之后满面笑容,或者目睹他们结局之时,双眼含泪。理想主义者的幻灭,历史太重人太轻。只是当时,just dance,足矣。
拍摄手法是好的,演员演技也是好的,但影片想呈现的内容太多,想表现被俘虏期间的战俘生活、民族自救、种族歧视、意识形态对立、踢踏舞梦想,但也正因为要表达的主题过于多,踢踏舞部分的精彩内容反倒被掩盖了,应该适当减去一些支线,把舞蹈部分的主线表达完整,这个电影感觉会更出色。每个民族好像都有一部被欺负、压榨的历史,前段时间刚看完《追风筝的人》,阿富汗人民也过的水深火热,国与国之间好像不太能和平相处,尤其是在强国与弱国之间,所以还是很庆幸中国发展起来也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