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白恩 / 吕星辰 / 赫子铭 / 王璐 / 宋撼寰 / 杨俊生 / 小林成男 / 冯家妹 / 晓凡 / 陈俊杰 / 美浓轮泰史 / 刘骏焘
导演:廖希 / 韩平 / 张巳阳
语言:汉语普通话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啸杨 / 却却 / 廖希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上映时间:2017-09-22(中国大陆) / 2017-06-22(上海电影节)
别名:姚子青 / Defenders
用户标签:战争,淞沪抗战,抗战,历史,真实事件改编,民国,2017,国军
片长:109分钟
imdb编号:tt7176170
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淞沪会战中,姚子青奉命率部五百余人守卫宝山县城。日军为扩大登陆地域,对宝山进行了海陆空协同的疯狂攻击。在装备落后,地势不利,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智勇双全的姚子青带领全营以寡敌众坚守孤城,灵活运用战术战略,从主动出击攻袭敌军到固守阵地顽强抵御,七日内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全营五百余人先后战死沙场。九月七日日军破城,姚子青率残部二十余人在城内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壮烈殉国。
《捍卫者》下载观后评论:
如果讲讲国军抗日情怀,讲讲国产战争场面的进步,讲讲无大资本无明星的民间自主制作,讲讲如此题材上映艰难体谅,本片是可以4星的。毕竟有很多优点。但确实缺点也蛮突出的。国产电视剧影响太深了。包括女角色的设定和戏份硬加,所涉及的战争思考虽然硬核,还是过于标签化,哪怕就是还原历史,国军对于抗战尤其是各个地域和派系之间还有颇有曲径通幽的浮光掠影的言说之处。关于守城战争场面,前面的阵地战,防炮等于儿戏,这个密集排队射击程度,6000人也守不了一个县城的外围啊?日军的违背散兵线常识的密集冲锋,也够喝一壶的。剩一百多人了还能密集防守。剩24人了,还要密集防守街垒。其实本片最好看的战斗场景就是最后的巷战,街垒辅助巷战,立体防守啊。虎贲守常德,第十军守衡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是在重火力不占优靠巷战打出的战损比。

推荐观影,爱国者专享[呲牙]看《捍卫者》之前并不太了解姚子青其人其事,但是等到看完后从影院出来,内心的心情却无比激动。真没想到,在我中华大地上竟然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用一个营的兵力守城,抵抗日军长达七天。更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故事竟然被拍了出来,其惨烈程度和传奇程度堪比《血战钢锯岭》一人拯救六十八人。这样的英雄值得人尊敬,这样的电影值得我们去欣赏!《捍卫者》根据1937年姚子青奉命保卫宝山城七天七夜最终全营阵亡的真人真事改编。或许是因为时间长达七天七夜,因此故事也分为七个篇章,每个篇章为一天,以姚子青的战地日记为引言,再分别递进讲述每一天的战况,直到最后第七天达到高潮,全营阵亡。窃以为,这个七天守城的故事是以姚子青为代表的大中华血性男儿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勿忘国耻,捍我中华!”

一部及格的战争片。宝山战役的海陆空因素具备,最后的硫磺弹齐射场面突然震撼我心。对黄埔将领的人物形象刻画真的让我极度喜欢,很有将领该有的气质..个人对姚子青的那份带有书生气息的傲骨很是着迷。就是剧情安排上,存在些不满意的瑕疵。总觉得,导演在对日军推进时的场景安排有些欠妥,参考狂怒的坦克步兵齐推进时,步兵成列位于坦克后方,以降低伤亡,并且对观感体验提升真的很大。而影片日军在有坦克作为掩护时,更是扎堆跑在坦克四周,私以为这样的场面极度混乱,好像不符合历史中描写的受过训练的日本陆军,且极度影响观感,或者说,这种场景完全可以处理的更好。其他一些文戏场景总有些尴尬,却是一部及格的战争片,在宝山战役中,战前局势,战时海陆空齐进,战后对英雄的缅怀,这些重要节点都处理的很得当,希望国产战争片越来越好!

看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真的想说,电影引发的情感共鸣并不直接来源于拍摄手法,而是它感发的家国情怀。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段民族抗争的血泪史,一群鲜活的生命。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方言,苦中作乐的吟唱地方戏曲,面对死亡无所畏惧,肝胆相照,六天淬炼成生死之交;他们有爱人,也被人爱着;他们活着,却更希望用自己的一切捍卫脚下的土地,哪怕是牺牲。他们是一个个的英雄,他们最终在倒在了抵御外辱的战争里。我没法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我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没有什么比这个称谓更为铿锵有力、无坚不摧。今天的一切,是一代又一代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现在的一切是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挣来的。我们作为继承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手中的事做好,担起历史的使命!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影片《捍卫者》,没有手撕鬼子,没有包子炸弹,没有子弹转弯,没有裤裆藏雷,堪称近年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的一股清流。当人们习惯了用“小学课文”的思维去看抗日,习惯了没有智商的日本军人,习惯了一定打胜仗的固定模式,一场必输的战役的确会让观众有所顾忌。然而影片《捍卫者》,却是一部让每位国人都该知道的电影,一部颠覆了人们对抗战的惯性思维的电影。电影《捍卫者》让人感受到了先烈们那种满怀家国情怀、英勇赴死的行为,所带来的直抵内心灵魂的震撼。它用最朴实的镜头,去还原那个年代以姚子青为代表的年轻人,所迸发出来的不可估量的力量(引用)

看到基本清一色的好评,更加坚定了打一颗星的想法。实在不明白豆瓣现在的一些打分机制,永远是一些小众些的或者没有卡司的可以获得高分,男一号全程装x过头,女一号莫名其妙尬入,莫名其妙的剧情强行煽情强行炮火正好就一颗炸到男女主家,电视剧画风,电视剧的镜头,甚至是不如现在的一些网大,一个这么好的题材被拍成这样不知道有啥好歌颂的,我都觉得对不起我们祖国的英雄,本来抱着期望来看的,本来准备打两颗星的,本来以为很好看的。竟然还有人说比八百好看,拍的是里子,其他都拍的是面子,求求您了,快别恶心人了,不是夸小众电影就是人上人。
如果是八路军这部片明显不优秀 但以往一笔带过的淞沪抗战成为主角 我们希望能拍的更好一些毕竟抗日神剧已经不抱什么期待 期待有血有肉的战争片尤其是国军的成为一股清流 洋学生的救护看不到专业性和必要性 一开始仅仅在旁边的森林打侧翼就是善于用兵 坦克是干什么吃的 城外的阻击战只是一道命令援军也是 最后的舰艇发射的硫磺炮那么厉害为什么不早点用 赞扬的地方 指挥官是黄埔精英 作战分析很快速准确 也不是纸上谈兵(亲自作战)最后的巷战很专业 场景搭建的也挺好 谈恋爱限于好感 没有阻碍剧情发展 而且没有大牌演员致敬缅怀英雄
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淞沪会战中,姚子青奉命率部五百余人守卫宝山县城。日军为扩大登陆地域,对宝山进行了海陆空协同的疯狂攻击。在装备落后,地势不利,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智勇双全的姚子青带领全营以寡敌众坚守孤城,灵活运用战术战略,从主动出击攻袭敌军到固守阵地顽强抵御,七日内击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全营五百余人先后战死沙场。九月七日日军破城,姚子青率残部二十余人在城内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壮烈殉国。
在国产战争片中算不错的了(尤其是正面描写国军的),配乐很赞,没有刻意煽情,但军人的血性刻画得还是很到位。另外有很多细节也做得很棒,比如传令兵临走前的一跪、战事失利的夜晚所唱的家乡歌谣、姚子青营长决战前就在阵亡名册上勾上自己的名字已然视死如归……而且撸起袖子扛着枪冲锋的国军,简直帅炸了好吗!"你有家仇,我有国恨。敌不退,我不退。"向所有共赴国难的中国军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看(拍得好的)抗战片或者稍微深入去了解一场战争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真实到不真实的感觉。历史书上一页纸甚至几行几个字的东西,真正摊开来看却发现是写也写不成 写也写不完的。我总是会被真正的历史所触动。这个电影写的是敌众我寡的誓死捍卫。这是很杀我的一点,它给我展现每个人的美好,然后再让他们一个个死去。一个个生动的脸变得血肉模糊,一个个平凡的人为了保家护土变成英雄。
伟大的中国卫国战争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之一!它并不是光靠小米加步枪,只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就能打赢的。它是用了重兵集团与敌人浴血奋战,才打赢的。 战争期间,国民党陆军有321万1418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民党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民党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
对不起,网大质感不能打分,啥题材都一样。说《八佰》各种历史bug的,日军堆人海、“大和”号就尊重历史了?编导问题只能说新导演可以理解,但别找成本低的借口。《八佰》至少没太多无用感情戏(原版据说也这样),敢道出国军抗日失败乃果党无能所致;这片若把国军改成共军,把结果改成日军战败,不就是八一厂拍的《夜袭》嘛?另,电影归电影,姚子青永垂不朽
豆瓣的评分现在真是偏差太多,7.6分太虚高了,6.7分还差不多,所以是反应国军正面战场的影片,但情怀不能代替客观,资金不足可能造成影片战争特效不够好,但是战争场面有些地方过于虚假,竟然还有散步打仗的,日军坦克好像是摆设,还有磨磨唧唧的情节太多,保家卫国是男人的事,给那么多女性镜头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这些方面应该好好和集结号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