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禁果 多姆·卡如库斯基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还是更无奈?两个成长于信仰保守乡村的女孩儿,决定去看看外面的真实世界。在快节奏和充满变化的都市里,她们的信仰和贞操都在不经意间流失,茫然,慌张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还是更无奈?两个成长于信仰保守乡村的女孩儿,决定去看看外面的真实世界。在快节奏和充满变化的都市里,她们的信仰和贞操都在不经意间流失,茫然,慌张,挣扎,最后她们懂得,只有经历了、失去了,对信仰的重要性才能有更切身的理解……
《禁果》下载观后评论:
09.07.19感觉是两种思想对抗,有点文艺复兴时个性解放的意味。但是两位男主角却很帅,我不否认,我喜欢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情。不否认更喜欢世界上一切温暖又美好的事物。那么,这样的话,有时候那些所谓的信仰是否就成为虚伪,想起陈的一句歌词,我要的不知是爱你而已,我要让所有虚的人都看清自己。

被人推荐了来看,才知道原来芬兰这样相对自由的地方,这样的信仰统治也存在。取景,家庭环境,人文,赫尔辛基,小村落,北博滕,这些一看就是熟悉的味道,就是身边的感觉。我个人希望把这种信仰成为落后信仰,然而信众并不缺乏商业成功人士,教师,律师等高级人才。对于自己现在生活的地方,更多些理解吧~

两个女孩,一个是叛逆,就像长辈禁止,我偏偏要试下什么滋味。一个是归顺内心,从小服从教条,但挣扎之后,还是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打破环境预设的这种勇敢,往往比鲁莽行为更加惊心动魄。无神论者我自然认同后者,而宗教不完全是压迫,自虐(苦修)型的人生,是否也是他们认为的美好的选择?

本片结构:女一号=性与爱统一、女二号=性与爱分离。《女性瘾者》的性爱论点放在这里看起来很合适:爱是两性关系中的主旋律和弦。女一号放下十字架、就是普通的生理上的女人、顺意内心的欲望;带上十字架、女一号就是虔诚的教徒;要是可以、我会将这个建议给美丽的《犹太女人》、以期解决她的困惑。

对西方文化不太懂,所以不明白这个严谨的村庄的存在是特异还是普通。不过整个片子的感觉倒是虽然玛丽亚勉强守住贞操但内心其实比较出格,而虽然卡拉失去贞操,却还因为是有爱的而保有某种精神上的贞洁。但是这对旁人来说却没有意义,所以她最终背井离乡。。。其实这样的情节还是容易猜到的。。。

宗教信仰是用来让心灵有所安慰,让生活有所寄托的,否则就是邪门歪教。青春与爱情是无法禁锢的,尝试情爱的人就是撒旦附体,这想法雷得我外焦里嫩啊,原来发达的芬兰人也有这种困扰。人生总会有那偷食禁果的一刻,那是内心走向强大的第一次练兵,强大起来吧,撒旦也是专挑软弱的欺负。

重看一遍,之前觉得Raakel的信仰得以重塑,现在看看,其实两个姑娘都是这样。任何的方式,叛逆或是平静,突如其来或是循序渐进。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以你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活着。就像你自己女权主义,但是那些觉得女生就应该小鸟依人的姑娘,她们的方式也是完全正确的。
芬兰电影,这是第一次看。很深刻的哲理。当教条遇上信仰,你就被绑死了。当欲望遇上教条主义,禁欲这个词显得尤其可怕。既然上帝能宽恕所有罪行,那不就意味着放纵自己?但是最后的结尾颇显讽刺,放纵的人反而愿意被束缚,保守的教徒反而最后要逃出禁欲之门。这是为什么?
【强烈的北欧风格,干净而明朗,带一点阴郁,慢节奏,细腻的处理。】女孩,不应该被你的信仰束缚,信仰只是你前进路上的指路明灯,有时候它也会暗掉,趁机做点偷鸡摸狗的事去吧。哇咔咔。不是说了上帝会宽恕的嘛。
在这个琳琅满目的世界,有无限的未知、迷茫与诱惑。只有经历了,甚至失去了,才明白什么重要,什么该坚持。可大部分都说,失去不能再重来,时间一去不复返,那该怎么办,经历之后,是不是该再给一次机会?
成长必定伴随失去吗?没有经历就没有感受,只有遍体鳞伤下涅槃?怎样成长?如何死去,如何重生?但想要干净,干净的身体,干净的关系,干净的外表,干净的心灵,天气晴
2010高雄电影节。女主角长得像绮拉,整部电影的音乐都非常好听~很想收藏!!是一部关于两个女孩在成长与信仰间,面对诱惑的故事。我觉得很好看且值得思考!!
好处在于并不夸张,不是向着反叛的方向一味煽情,虽然没有向更深处探讨,至少给关于选择的思考留下更多的空间。PS,竟然在里面听到了Young Folks.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