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原名】Maos Last Dancer
【中文名称】最后的舞者
【影片类型】剧情
【影片时长】118 minutes
【国 家】澳大利亚
【出品公司】Official Site
【出品年代】2009
【上映日期】2009年10月1日
【影片分级】美国 R
※※※※※※※ 详细信息 ※※※※※※※
【导 演】布鲁斯·贝尔斯福德
【主 演】曹驰 Chi Cao ....Li Cunxin - adult
阿曼达·舒尔 Amanda Schull ....Elizabeth Mackey
陈冲 Joan Chen ....Niang
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Ben Stevenson
凯尔·麦克拉克伦 Kyle MacLachlan ....Charles Foster
Alice Parkinson ....Alice
杰克·汤普森 Jack Thompson ....US Federal Judge
阿登·杨 Aden Young ....Dilworth
Christopher Kirby
Ian Meadows ....Backstage manager
克洛伊·特埃考丝 Chloe Traicos ....Frizzy head girl
Penne Hackforth-Jones ....Cynthia
Sam Anderson ....Stage Manager
Suzie Steen ....Betty Lou
Laurence Fuller ....Aspiring Dancer
Ferdinand Hoang ....Consul Zhang
郭承武 Chengwu Guo ....Li Cunxin - teenage
Camilla Vergotis ....Mary McKendry
王双宝 Shuangbao Wang ....Dia
Elia Da Costa ....Disco Dancer
Robin Choi ....Embassy Guard
Yang Li ....Shi Dao
Madeleine Eastoe
Steven Heathcote
Tony Hall ....Office Worker
【剧 情】
一个中国北方农村贫苦人家的11岁男孩,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被挑选到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后来又获准来美国学习,并选择留在美国。最后,他离开了他所热爱的芭蕾,成为澳大利亚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
【幕后花絮】
影片改编自华人芭蕾舞演员李存信的自传《舞遍全球》。李存信于1961年出生在贫穷的山东青岛农村。11岁时由于机缘巧合被选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1979年,他作为第一批公派艺术留学生到了美国,后来他选择留在美国生活,最后成为澳大利亚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
一九六一年出生于青岛农村的李存信十一岁时被江青看中,选中进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进而被派往美国休斯敦芭蕾舞团。李存信在美国找到人生第一份真爱,这促使他在一九八一年回国前夕作出了惊人的决定,为了艺术和爱叛逃。背着“叛逃”的骂名,李存信展开了一段辉煌的芭蕾人生。在休斯敦芭蕾舞团期间,李存信摘取世界芭蕾舞蹈大赛的两银一铜,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优秀芭蕾舞演员之一。后在澳洲芭蕾舞团担任主要演员。在舞台生涯将要结束前,李存信通过远程授课,取得了股票经纪资格,成功转型。二零零三年,李存信的自传在澳一出版,即轰动西方世界,并在二零零四年十月获尼尔森图书奖。
思想无法腐蚀人,但无知可以。这是我近些年看过的在亚洲人物表现,感情塑造和西方版红色政权做的最好的外国电影。许多人批判导演将中国贫穷简陋的一面与资本主义光鲜亮丽的一面进行对比凸显刻板印象(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但李存信的故事又非但不是如此呢。格林伍德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陈冲我愣是没看出来。芭蕾场景美得令人窒息,个人认为从舞蹈设计和展现来说强于天鹅湖。声桥搭建的着实不错,还以为父母遇难了。共产主义红色芭蕾和西方自由芭蕾产生鲜明对比,但这两者都是艺术不是么。影片最后李存信和玛丽的芭蕾伴随着中国革命经典旋律做出工人阶级奋斗的动作,观者宛如看到经典苏联海报,无产阶级农民们手握镰刀收割金黄的麦穗。总而言之,最后的舞者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之作,剧本巧妙地将艺术作为命题,音乐,芭蕾和爱情,这些都没有国界。9/10
不管给一个人加诸再多的身份 首先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懂得趋利避害 在不违反良知和法律的情况下 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是人之常情 对于李存信的选择 无法作出评价 有错的话 也错在他生于红色年代 人们被宣传武器所蒙蔽 对于出国和入籍别国有天生的仇恨 其实 当任何一个正常人 遇到能够一跃龙门 飞上枝头的时候 样子可能比他还要不堪 正因为李存信真实 片中父亲 陈老师和本这三个形象远比他讨喜许多。外国导演掌镜拍中国故事 竟然有些味道 违和感不算强 一些画面很有70年代那种蒙尘的质感 可见是下了功夫的 不像《末代皇帝》讲大历史 此片着重小人物 同样是被时代的镣铐囚禁 李存信不像溥仪 他走出了自己的路 历史进程无可逃避 但个人奋斗同样重要。
老外拍中国电影,还是有些猎奇心态,隔阂的地方。孩子,向外走,永远别回头,奔个好前途。这是父母最朴实,最殷切的期盼。打开国门的舞蹈,老外点评他们基本功很扎实,可是像运动员,而不是舞蹈家,没有感情。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巧了。寻求政治避难还是婚姻加入美国国籍,之前看过新闻不少中国艺术家和运动员赴美活动,逗留美国至今未归,都是一辈子。快活,自在。政治施压,只有关注才能产生影响力。老外总是带着意识形态来看中国,来讽刺中国。可是啊,我们始终底气不足,把屁股挪一个位置,似乎多了另一个视角。让艺术的归艺术,让意识形态的归意识形态。永远向前,向上,最大的舞台去绽放自己。叙事煽情而老套,但是背后的深意令人扼腕。反思,深思。
老实说男主实在不讨喜,小时候就搭讪女同学,跟别人搭档十多年,一点感情都没有,说走就走了,去了美国为了留下来又骗了一个妹子,整天就是我我我,别人就好像非得围着他转的保姆,妹子跑得好,在剧团一边安慰搭档一边马上搭上新搭档,实在不是个厚道人,感觉是个投机主义者和精致利己主义。还有个问题就是,结尾还特意一到村里就跟老婆当众表演,那个年代的村民能欣赏得了这个吗??以我本人来说其实真心看不太懂里面的舞蹈,感觉给江青跳的其实也没问题啊,难道芭蕾舞就不能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方有所改变有所发展吗,实在是太古板了。当然,如果只能跳那个也不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好...
比较平铺直叙的一部影片。他来自穷苦乡村,70年代阴差阳错学芭蕾舞从而改变了命运,直到决定留在美国。虽然完全以李存信一个人的视角展开,讲述倒也不算不客观。比如同意他留在休斯顿、比如后来同意父母去美国看他演出,再后来回故乡交流演出。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点点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男主角胜在舞蹈功力和台词,表情和眼神是比较欠缺的。作为原型李存信,我不知道靠苦练的他在西方成功,究竟有多少成分是因为艺术成就,还是被当成熊猫在看待呢“原来中国人还会跳芭蕾”?anyway 舞蹈学院的几个老师演得不错。还有那位著名的夫人“枪在哪儿?革命意识在哪?”寥寥几笔,勾画传神。
实与封面不符,李是在为XXX跳,为社会主义祖国跳?三个月,为了所谓理想自由民主的空气。就可以把家国故土亲人抛弃,丽兹玛丽无缝衔接,这样的艺术家大义和私德又在何方?不让北大王永强博士啊!也就是在80年代蜜月期,搁现在绝逼是臭的。明白人也都知道,老米远没影片中那么美好明事理,ZZZQ却无处不在,女老板差点祸从口出~阿中也没李梦境中恐怖(刘瑞琴),但领事馆这段还真有孙文伦敦蒙难沙特记者碎尸的胆寒。喵煮习这里不禁莞尔~陈冲的农村妇女太不像了,王双宝大哥演乡下汉子身份对了,就是觉得太凶了,张领事挂一脸奸相…hhhh
西方模式的胜利,不管是政治上(不用多说),艺术上(西方芭蕾是唯一正统,舞者成功的必由之路,李的中国同学则直接在电影后段消失了)还是人格上(善良友好勇敢团结的西方人战胜阴险狡诈的中国使馆官员)。最后看似和谐的场景不过是西方芭蕾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在中国的一次耀武扬威,而不应忘记的是,李在美国之所以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他能跳西方芭蕾(这样的人太多了),也因为他接受了中国芭蕾注重力量与基本功的训练。这部片子可以说是西方的主旋律大片。
合着外国也是能拍好中国人的啊。农村那些大叔大妈,还有少儿选拔时候的老师小朋友家长都很丰富很生动很有人情味又很有特色吗。为啥转眼到了带队领导就又脸谱画了呢?立刻就变成了2012里面那群普通话都说不囫囵的刻板面孔了呢?男主角的选择还是很真实的。但艺术的灵魂还是在细节里吧。做出这样选择的人多了去了,北京人在纽约,少女小渔。对比起来,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和他的七情六欲也太工具了一点。
高中的毕业论文,每次写论文出题人都喜欢找这种具有中西方文化的影视或者书籍来让我们探讨。论点都是讲李存信的各种优点,文革背景下怎样努力成为国际芭蕾舞者,control his own destiny等等。据老师科普,他现在昆州当芭蕾舞团团长。主观看点,并不喜欢李存信这个人,不喜欢他利用别人来达到目的叛逃等等。电影有点给他洗白了。
男主的经历就是一个天赋加运气爆表的传奇,每个阶段都有贵人加持。说厚黑,说自私,说冷酷都可以,他并没有不择手段,他的选择和态度都处在正常的程度内,就是一个常人,不要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这部电影对中国背景的刻画可能有稍许夸张,但个人感觉还是相当的到位,演员表演,故事和经历让人叹服,之前从没有看到外国人拍的中国如此地道。好啊!
前半部比较好,并非十足的脸谱化,家人、老师的形象还是比较立体的,而很多我们说过的蠢话、做过的蠢事是实在的,没法反驳,后半部不论怎么修饰,都能反衬出他是自私的人——放下爱国这个大旗不谈,既然梦见父母被处决,为什么还能狠心把他们置于那种处境呢?没法自圆其说吧。总而言之影片还算心平气和,没有歇斯底里……李母的那句反驳是亮点。
出乎意料的好!在不了解剧情的前提下被一直吸引着看下去,与主人公相近的年龄使得对那个时代的状况感同身受,也深深理解他对事业、对前途以及对祖国对家人难以两全的纠结和割裂。多年音讯全无的情况下,父母前往美国观看其演出并当台相见,催人泪下。最终主人公携妻子回乡探亲,在平房前的土地上跳起芭蕾的情节给了影片一个感人的完美结局。
很失望一部可以出彩的电影没拍好。中国取景的所有桥段都假,包括陈冲和王双宝。倒是岳秀清演的江青有新意。李存信从毛的好学生如何转变成毛最后的舞者过程不信服,才会觉得没拍好。对组织决定就不服,几十年的爱党爱国教育本身就有瑕疵。回到老家给乡亲们跳一段更假。倒是国家对一个农村孩子的栽培在当下社会中断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