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浮城/浮城大亨
◎片 名 Floating City
◎年 代 2012
◎国 家 中国/中国香港
◎类 别 剧情
◎IMDB评分 6.3/10 271人评价
◎豆瓣评分 7.2/10 12484人评价
◎语 言 国语/粤语
◎字 幕 中字
◎片 长 104 mins 33 seconds
◎导 演 严浩 Ho Yim
◎主 演 郭富城 Aaron Kwok ....布华泉
杨采妮 Charlie Yeung ....阿娣
鲍起静 Hee Ching Paw ....泉妈
何超仪 Josie Ho ....泉妈
刘心悠 Annie Liu ....Fion
郑家星 Jiaxing Zheng
鲁振顺 Chun-shun Lo
陈永泉 Yong-quan Chen
袁富华 Foo Wa Yuen
河国荣 Gregory Charles Rivers
梁祖尧 Joey Leung ....刘超力
◎简 介
九十年代初期,布华泉(郭富城 饰)才四十岁,已经擢升至英国香港帝国东印度公司的首席大班,功成名就,经常出入上流社会,风头直盖洋人,可谓一时无两。他出生于渔民家庭,二十岁才念小学一年级,他去面试的时候,学历一栏上只填上“识字”二字,如何能在往后的日子挣扎成为华人大班,除了凭一己之努力外,还配合了英国将管治香港殖民地的主权交回中国的时间因素。 布华泉的长相也不像是纯种中国人,人们都很诧异为什么在避风塘会出现一个像外国人的渔民?工作上,老板很赏识他的才干。不过在生活上,他却面临两个女人的感情纠结:一个是妻子阿娣(杨采妮 饰),另一个是助理Fion(刘心悠 饰)。
然而最令他痛苦的是自己的身世,阿泉也很想知道自己身世的秘密,他有六个弟妹,全跟他的长相都不一样,他很想问明原委,但家里人总不肯透露端倪,每次总落得捱打下场。40年前 ,一次出海遇到颱风,泉父葬身大海,泉妈(何超仪/鲍起静 饰)的船遭遇不测,只领回了一个混血婴孩,那便是阿泉。从此,阿泉跟泉妈出海捕鱼,并与下人的幼女缔结了纯洁的友谊。后者童言无忌,谈到他的身世总是遭遇暴打。泉妈肩负重责,除了照顾孩子们,还负上很多债项,逼得把子女有的送进孤儿院,有的送给亲戚,自己就到别人船上做工。
这时候,阿泉通过友人刘超力(梁祖尧)的引领,考进了帝国东印度公司做杂役,阿泉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阿泉在上升期间,认识了一位由外国回来的时尚职业女性——Fion,在职场上,这位既漂亮又能干的女士切切实实的帮了阿泉不少。阿泉在事业上拼搏而忽略家庭,新的地位带来了新的烦恼,青梅竹马的妻子阿娣承受了很多内心的煎熬。最终,他了解到自己被收养的身世,这令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另一方面,泉妈从没有放弃过骨肉团聚的希望,她努力认字,誓要考取船主牌,争取让孩子回到船上一家团聚。这时候已到了1997,香港政权交接前连日暴雨,在英国国旗降下前,阿泉发现了自己样子像外国人的秘密。
◎幕后制作
郭富城饰商界枭雄 挑战混血身份演足半世纪
已连夺两届金马影帝的郭富城在演技上愈发娴熟,此番在《浮城大亨》中,郭富城非但首度以现代商界枭雄形象示人,更要从二十岁演到六十岁,如此大幅度的时间跨越是一次全新突破。郭富城在片中饰演的“布华泉”,是一个出生后被疍民人家收养的中英混血儿,为增加可信度,他多数时间都需要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金黄色,且为演出“布华泉”年长时的外貌神态,他还要每天花费两三个小时化上老妆,届时,观众将会在大银幕看到一个满脸皱纹的郭富城。
除在形象上耳目一新,郭富城在《浮城大亨》中的表演更被导演严浩夸奖为“非常有悟性的好演员”,尤其拍一场着西装走过广场的戏份时,郭富城更对人物的眼神及身体语言精益求精,因此常主动要求再拍一条,最终顺利完成角色演绎。
影帝影后首度合作 郭富城鲍起静携手“母子情”
《浮城大亨》以金马影帝郭富城携手金像影后鲍起静,已令观众对两人的“飙戏”演出倍加期待,何况两人此番首度搭档演母子,更叫人信心十足。
片中“布华泉”除与养母相依为命更教养母识字,不少细节尤为温馨动人,与此前许鞍华的《逃结》有着一些异曲同工之处;此外,尽管是首次合作,但两人直言相当愉快,且越拍越具默契,郭富城更笑言,这是他与鲍起静“暗拼演技”的结果,并相信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真人真事改编新作 演绎传奇人物经历
《浮城大亨》的主角“布华泉”改编自真人真事,他前半生命运坎坷,生母被英兵强 . . 奸而生下他,自幼在船上长大,生活困苦,成长期间在经历家庭变故、信仰冲击、学识不足等后,他凭努力及毅力考入东印度船坞公司,从办公室小弟一路晋升,最终成为公司的华人董事,缔造了香港的一大商业传奇。
◎影片截图
《浮城大亨》下载观后评论:
真的来讲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但是就剪辑来讲,是一部很失败的电影,不过也是没办法,感觉与其叫做浮城大亨,更不如说香港往事布华泉的故事,更像是百年香港的变化,只不过,最后剪辑的支离破碎,但是演员的演技还是还是带来了太多的人性了,尤其是布华泉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孩子的那一段的分镜的时候,光影还有人物表情孕育的太好了,里面最出众的的还是老年泉妈鲍起静,唉,太有影后级别的表演天赋了,其实有时候觉得里面的隐隐约约的象征意义太深刻了,12年的电影,放到现在,今时今刻的香港背景,无疑是一种讽刺了,香港的大陆的友善,大陆对香港的耐心也慢慢消失殆尽了,到底对于香港,一直很迷茫缺少了一份身份认同感。最后,还是忍不住的说一句,刘心悠真特么太有魅力了,明明不是我那种喜欢的样子,但是一颦一笑却是那么的勾魂摄魄,太美了啊

郭富城真的是演到帅爆,灌入了古代文明的生活。这种电影讲述从古代的中国香港开始,小时候过着贫穷的生活,爸妈不断拼命努力工作赚钱,还有照顾孩子。可惜家里贫穷,负担不起生活费,孩子们被送往教堂生活。剧本中特别的是一个字有不少意义如海和鱼。后来郭富城不断努力学习英语,得到最好的工作,可惜爸爸就意外死亡。妈妈老了,但郭富城会照顾妈妈感恩。到最后郭富城过上了好日子的生活,嫁了老婆,有了孩子。所谓: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时光不会重返,所以日子要好好珍惜眼前的时光。这部电影超级好看又推荐,我喜欢!

我看电影到现在,感觉这部和和平饭店是真的题材很好,但感觉拍出来差了点什么。我记得布华泉在过关的时候,机场的人不承认他是英籍,说他根本没有国籍。然后香港回归以后,有内地的人找他问路,认为他是外国人。这种身份认同感,和前后布华泉想法的变化。真的描写的很棒,但真的少了小小味道。带点吹毛求疵了。郭富城在这部戏里的演技很棒。感觉这部电影好像挺冷门的样子。但真的很棒。我真的好中意这部片子。冷静一点,片子值4星。但我私心想给五星。

中规中矩,主线是番仔奋斗史,暗线是港人在身份认同上的迷茫和焦虑。符号铺得有点直白,番仔是香港、阿娣是大陆、fion是英国,从在阿娣和fion间游移到最后回归阿娣,活脱脱的当代ongong纪实。十几廿年过去了,严浩和陈果都还一直在探讨港人身份认同的问题,但二者的态度又截然相反,值得玩味。郭富城的角色换成黄秋生来演将绝杀,不管是混血还是左派立场都很符合角色定位,可惜换不得。

郭富城原来不是一味只会耍帅,这部电影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讲诉一个殖民地时期的香港小人物如何一步一步认同自己国民身份并且逆袭成当时少有的华人建筑师的故事。想想2019香港修例风波下没有家国意识的香港年轻人再看看电影里的男主角一生的传奇,你就不难理解现在香港人对国家的想法。还算出彩的电影,没有多惊心动魄也能引起一些思考,值得看

很励志,也很压抑,看完感觉心上压了块石头。导演在里面掺杂了很多个人私货,这不是商战风云,也不是大亨的诞生,这个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成长史,视角置身个人和家庭,却映射社会发展变迁,几处时空转换的镜头很有震撼力,细水长流的情感表达也非常触动人心。郭富城的表演依然是扎实有力,非常适合这个角色。(8/10)#6th花月佳期FF

挺感动的,就是简简单单不管普通人还是老影迷都能看懂的电影。小时候家里没人,偷偷打开电视偶然发现的电影,我只知道是郭富城演的,就把郭富城的全部电影找了一遍,再次获得小时候第一次看的感动,那时候大概13、4岁吧,刘心悠演的太美了,太贵气了,像天上飞的美女,年少处男的意淫对象,总算看完了想看的电影,算是圆了个梦吧
挺好的。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受到教育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情。电影中一个片段令人尤为印象深刻。有人用英文向主角问路,主角用中文回答了他。但是这个人感叹了一句你的中文真好啊,然后还是用蹩脚的英文问路。主角沉默了一下,用英文回答了这个人。这里面的身份认同就想正在下的雨,凉丝丝的,不是很大,但是又无处不在。
「有時候做人就好像做噩夢…」非常心酸。14年底跟一港人侃大山,他的不滿鋪天蓋地縱橫時空,對某方面的負評總歸於大陸而正評則歸於英皇。他以為目前都是前英帶來的,卻看不到先輩精英的努力,正因那批有識華人在殖民地中掙出局面,後人才不用與狗齊名,這豈是是年那夥馬前殘卒能有的智慧與心志。
现在是18年尾,看着12年的影评,有些恍惚,12年,我还是个初一的孩子。当华仔看着油灯陷入沉思的时候是否也和我一样恍惚呢?眼前是海边形形色色的船只和形形色色的船民生活。因为基督教,他们蒙上了哲学诗的色彩。送仔和买仔,太生动的画面。他们的生活,有些委屈,有些传神,有些向往。
非常细腻生动儿时歌谣,咸鱼打屁股,两小无猜,教室的女王像像一首平静的歌,唱普通人的故事另一方面,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英文难,难了才有一条更好的路对个人而言,上升了才能保证自己的权益,才能被人接受,看到更广阔的蓝天。做事要长远看,不要看眼前利益。lili推荐的,好看。
挺感动的,中国人有家的概念,对于这样一群在海上成长的人来说,海便是他们皈依的故乡。并且对于老一辈的香港人来说,这种历经磨难的成长史也让人动容,这里面有个问题还是值得深入思考一下: 殖民地人民自我认同感的问题,其实他从头到尾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self-identity
电影的时长不足以表现所有的细节,所以总体上感觉很平淡。关注点在疍民、天主教、天后。初中同桌家有点疍民的味道,我认识她的时候她们家已经要上岸了。她信天主教,周六神父会去家里上课。但并不排斥本地民间信仰。影片中领养孩子是在天后宫进行的。总之,对这一群体的生活感兴趣了。